上善若水KNI
上善若水KNI
关注数: 0
粉丝数: 99
发帖数: 1,961
关注贴吧数: 0
就“这会是中国版的“废钞运动”吗?http://mp.weixi”帖子看法 从头至尾看了这片短文好几遍,发现问题多多。还能忽悠了很多不明白的人,当然有些人是看的明白但屁股决定脑袋也有故意迎合这片短文的用意。下面就拣其文主要的问题说说: 1、曲解黄主任的讲话,先看黄主任讲的四点: 第一,财政管理外汇储备,可以吸收M2并造成紧缩,不会通货膨胀。 第二,央行摆脱了外汇占款的绑架就有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根据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为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很好的服务,形成独立的货币政策。 第三,财政管外汇储备,是自己发国债拿来的钱,就可以给中投进行投资,这种投资不讲15%回报,不讲10%回报,就最起码的5%回报,一年就会有上万亿的收入。而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能投资的,只能买国外比较好的债券,利息比较低。 第四,我们可以真正成为世界金融强国。金融强国不是把钱借给别人,而是自己投资,产生实实在在高回报、好回报,有效益持续效益回报的强国。 再看本篇短文开篇就怎么盖帽的:,黄奇帆先生抛出一个大胆建议:财政部发行20万亿国债来“吸收M2并造成紧缩,不会通货膨胀”,财政部拿这20万亿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由此财政部成为外汇储备的管理主体,一举解决通胀、高房价和其他金融乱象。先不说财政部能不能管好这么多外汇储备,单单就黄奇帆的“发债造成紧缩”的提法,就足够让人“胆战心惊”了。 两厢对比,问题1,黄主任并没有讲财政部发行20W亿国债用于吸收M2造成紧缩,问题2,本篇短文总结出“发债造成紧缩”的结论给其黄主任讲话的意思做个盖棺定论,这个有点恐吓的味道了。 那么关键点就是本篇短文的结论“财政发债造成紧缩”是否正确呢?若准确,就算短文推导的意思也是对的,但显然是错的。请看本篇短文怎么推导的:“财政部向市场发20万亿天量国债,买家将主要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用自己在央行的存款——也就是“基础货币”——去买国债,财政部再用发债所得到的基础货币去购买央行的外汇储备。这么一来,整个经济体的基础货币就下来了。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基础货币的下降将导致M2——经济体“流动性”的指标——的快速下降。” 这个推导,关键的一点就是影响央行现有的M2发行的基础货币少了么?没有啊,转了一圈,财政部通过国债把现有20W亿的基础货币又给了央行啊。所以发债哪有影响紧缩的?既然没有影响到紧缩,本篇短文为什么要这么说?潜在意思就是借用市场中大家都感受到事实上经济下行中,市场流动性紧缺,说你现在这么搞是要紧缩,就是要大家快快的死啊,好恐怖吧,大家快去大力反对吧,这个是对不明真相的人鼓动可不是一般的效果啊。连恐吓都用上了,可见寡头、财阀们都急的,可这样的手段的确忽悠人,好好分析下逻辑其实也不高明的。不仅有徐忠这样替寡头、财阀们看门的会跳出来,相信这样的短文还会有的,这个的确涉及到内部斗争,涉及到寡头、财阀们的利益,斗争能不激励么?老百姓站在哪边也很清楚的,千万不要蒙蔽了眼睛。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草民没有话语权,只能观虎斗,只有最上层的政府才有和寡头、财阀们斗争的同一平台,草民中即使有有识之士,呐喊声音再大,可没有平台,几乎谈不上话语权的。这个就是掌握平台的重要性,也是让权力、资本操控舆论具有了隐蔽性。 再来看下本篇短文的设问:“紧缩是好事情么?”。第一,刚才分析了发国债不会是紧缩,没有必然关系。所以这个设问就是其凭空给出的一个命题,然后其自己去否定。其实结论刚好相反的,发行国债是把社会上的零散储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消费支出或投资,对经济有扩张作用的。第二,把这个发行国债等同于“废钞”,几乎是概念不清了。这就是明目张胆堂而皇之的混淆概念说鬼话了。首先,这个发行国债并不影响基础货币,也就是对现有流通货币没有影响,并没有消除基础货币,若即使假设有对基础货币影响,也是“销币”或“印钞”,这个和“废钞”风马流不相及的。然后本篇短文以印度的“废钞”结果来说事,并有选择性的把印度“废钞”的最坏处拿出来说事,也是要否定由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管理外汇储备这样做法的。其实单就本文举这个例子,印度这个“废钞”行动现在还看不出来是利弊大小来,短期看,是有影响,长期看,好处更多,这么最近国际评级机构已把印度从负面展望为正面了么?看中其“废钞”正在带来正面的影响。可就这么个“废钞”还没定论的事,本篇短文也拿来说事,可见其慌不择路,乱了章法哦。第三,本篇短文最后再通过这个其自己得出结论的“废钞”例子,给印度“废钞”来个盖棺定论:“印度的废钞是一个成功的政治举动,却是一个经济灾难。”其隐指的是财政部的举动出发点目的不纯。攻击性明显,可见斗争激烈程度。政治是经济的延续,政府治理经济当然要通过政治手段来处理,这个没有什么可争论的。至于政府治理经济的成功与失败是另一个话题了,在此不作辩论,也不多说了。 最后,再回过头来看,外汇储备由财政部管,的确改变了货币发行的方式。这个让央行以后的确不能主动或被动帮建“印钞了”,也是断了寡头、财阀们随便通过市场倒逼的名义操控货币管理了。由财政部来管,后续的紧缩还是扩张,销币还是印钞,都讲有财政部根据财政和国民预算来定,请注意,按照现有的宪法,财政部的一切预算是要通过人大的,也就是销币或印钞不是随便的。而央行就不需要,央行只是根据市场通胀、市场流动性来管理的,容易被市场绑架,其实也就是被寡头、财阀、美元(代指国外资本)绑架和操控。若不改变现有的这个货币发行机制,在发生经济战、金融站等时候,危险怎么控制? 在此,也真的为黄主任点赞,抓住了治理金融乱象的牛鼻子。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后面如本篇短文大而化之的似乎非常深奥的只有他们能懂的“金融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对此应常怀敬畏之心。”也就慢慢可以梳理化解了。 相信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吧。
辱母案因果倒推。-------看元凶和帮凶。 辱母案因果倒推。-------试找出元凶和帮凶。 公众气愤①→法院判决②→杀人命案③→黑社会的介入④→高利贷⑤→需要应急资金⑥→企业财务失灵⑦→企业盲目扩张⑧→4万亿⑨→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①、公众气愤是因法院判决不公的果。由辱母者践踏人伦行为怀疑法律的正义性、由执法不作为行为对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人民警察的正当性怀疑、黑社会的横行反映“警匪一家”的底层现状不满。再-结合现实中的各种不公,感同身受,产生集体的控诉。 √ 民权得不到维护,民愤不可轻视啊。 ②、法院判决是因出现杀人命案。存在事实认定夹头夹尾、量刑不当、黑社会横行没有得到惩治等诸多判决不被民众认可。----这就说明司法的公正性存在问题的事实。 √ 引起“司法独立”的质问。个以为褪去普世、媒体的时髦美丽动人的外衣,所谓的西方的“司法独立”和特色的“司法独立”,没有民众参与、监督的立法和司法,也只是表面的法官、律师的“司法独立”,背后其实是权利和资本的“司法独立”。 √ 引起践行天理的人间法律若是对践踏人伦的行为惩罚,那这个法律还是人类法律么? √ 矛头指向法院和法律。需要人民的“司法独立”和人民行使立法权。 ③、杀人命案是因在民事经济纠纷中黑社会的介入。黑社会的要账方式存在违背天理的行为(践踏人伦、限制人身自由)。----这就说明当下底层黑社会横行的事实。 √ 引起了民众对黑社会横行的思考和控诉。纳税人供养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是为谁服务的? √ 矛头指向警察。需要属于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 ④、黑社会介入是因高利贷的契约超出36%的那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不能通过正当法律程序要到,那保护自身利益只能靠其自身本事了,只要利益足够高,那资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道德法律(本案大资本家吴学占和黑社会组织都可获得巨大利益)。-------这就说明在公权力没有介入的真空地带,权利从来就没有真空存在过,其他权利(如黑社会组织)等就会填补进。 √ 公权力退出,权利并没有消失,交给市场竞争丛林规则,那权利就由强势的当权派、资本家、黑社会、乡绅等等来填补,一样带来不公不平人间惨剧的,不是公权力退出,不是放权就万事大吉,是规范公权力不被滥用的问题。 √ 矛头指向黑社会的毒瘤。需要打掉黑社会生存的空间。 ⑤、高利贷存在是因有人需要应急资金。应急就是应对迫在眉睫的大事,否则损失很大也许永远无可挽回。比如当企业或个人在遇到需要应急资金时,正常的银行贷款需求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运转怎么办?儿子大了娶媳妇需要花钱没钱怎么办?借高利贷也知道后果,可也是没办法的事。当企业靠高利贷运转时,就意味着随时违约并破产,生产活动必将收缩;当个人背上高利贷时,就意味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失去希望对社会失望仇恨就会生长。如月息3分年率达36%的利息什么样的企业利润可以承受?如周息3分年息1500%以上的“裸贷”褪去了多少大学生的小内裤?高利贷造孽还少么?高利贷存在的后果想想不到么?----高利贷对经济活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破坏性非常之大。 √ 这么个造就无数个“黄世仁”的高利贷是怎么改头换面出来的?在此问候南方报系、公知、法律党们。你们不是鼓吹高利贷有理么? √ 矛头指向高利贷。需要定性高利贷为犯法。 ⑥、需要应急资金(以下只针对本案讲企业,个人情况更复杂不分析了)是因企业财务运转失灵。若不能及时改善财务状况,就会恶性循环直至发生贷款违约、企业停止生产。这个时候需要银行的贷款输血,但因盈利的下降可贷款信用也下降,那些靠盈利增长弥补信用存活的企业将不可能获得足额的贷款需求,并因亏损可能还需提前还贷,并在市场的环境下,银行也会根据资金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对企业的放贷也有倾向性顺序:央企>地方国企>大型民企>中型名企>小微企业,这个安全顺序决定了在社会出现资金紧张资金荒的情况下,越是中小微民企越是贷不到款。在正常银行渠道获得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借高利贷也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迟死并保留一线翻身希望总比现在就死好。没有破产制度,现在死还不一定能好死。-----这就说明金融被垄断了,高利贷有生存的土壤。 √金融垄断不是符合金融市场化方向的结果么?怎么保障三农、解决占多数就业的千万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矛头指向金融垄断。破除金融垄断,疏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渴求,建立完善的破产制度。尽可能铲除高利贷生存的土壤。 ⑦、企业财务失灵是因企业盲目扩张造成的。企业通过债务的非正常迅速扩张,很难用自信来解释。这个既是社会价值(最求快富、更富、更更富)错误导向的结果,更是其个人无限膨胀的欲望支使的结果,被利欲蒙蔽了双眼只看到市场机会却看不到市场风险,甘愿走在财务的钢丝线上,满怀预期成为奇迹,这是雄心,也是盲目自信,也是投机。盲目自信盲目扩张是在建立在市场预期不变的趋势下,当预期市场一旦转向,高昂的债务成本就是其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盈利又不能抵消成本,财务迟早失灵,待到财务失灵还想靠高利贷来续命,这是苦撑,支持其苦撑的不是热爱,是希望苦撑等来市场的好转,这时和赌徒无异了,从500W资本到1亿资本的巨大债务杠杆,决定了其也坚持不了多久,违约破产是其归宿。----这就说明市场蕴含机会也蕴含风险,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并不容易。 √在机会面前,再大的雄心也要控制住好欲望,充分考虑可能的市场风险,而不能赌徒式的盲目自信扩张,若市场有变,等待自己的就只有苦果。成功的财富和光环是你的,失败的苦果也只能是自己吃。 √问题指向企业家的投机。企业加大债务杠杆的盲目扩大,就不是热爱和自信,是一种投机。做实业投机的心态要不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⑧、企业盲目扩张的原因是“4万亿”及其配套政策的出台,一下子给市场带来了无数的机会。能够看到这样好的机会,目光绝对是敏锐的,自信+做大事业+快富心态,促使了不止苏银霞一个这样的企业家不顾风险盲目的扩张。“4万亿”是逆经济周期规律的大手笔操作,彻底的扭转了苏银霞们对市场的看法和行动,不再考虑企业的扩张风险,也不管客观的经济周期规律。事实是“4万亿”结果不是逆转了经济周期,只是让市场风险被延后堆积加大了,也让苏银霞们走上了不归路。----这就是说明“4万亿”违背经济规律的出台成功的逆转了企业家对市场的预期,其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 √强调逆周期操作,其给企业家对社会正常的经济活动判断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当在逆周期里做出盲目扩张后,也带来更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 √问题指向“4万亿”的出台。当时的经济危机真的需要这样大的逆周期手笔么?这样的违背经济规律的逆周期操作真的科学吗?为什么要这么铁了心的做? ⑨、“4万亿的出台”是因“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因是救美国,财富送了美国。救中国,也只是救了既得利益(房地产、权贵腐败)。剩下的市场风险和苦果就由中国承担了。苦果由所有的企业去承担,由所有的中国民众去承担。企业债务高企,随时破产,个人财富增长跟不上通胀,两极快速分化。----这就是说明救美国是真,救既得利益和权贵腐败是真。 √害了人民,害了国家,好了美国,好了既得利益,好了权贵(可以大发一笔)。 √问题指向国内权贵、既得利益的卖国行为。这个政策是在那些人人游说下哪些人极力要出台的? 元凶和帮凶基本都在上面了吧。在利益面前,各种牛鬼蛇神粉墨登场,丑态百出、祸国殃民。
最近国内物流价格涨了很多,应了时老师的轮番上涨啊 身边的闲谈的事:1个是做服装的,从广州到杭州,之前一个大包裹100元左右,现在要200,最少要190. 2个是跑运输的,以前一趟货合肥到成都,3W左右,现在4W左右,单子也难做,价格都不怎么敢涨。 吧里有谁能提供物流价格变化信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