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白河 松江白河
关注数: 19 粉丝数: 9 发帖数: 968 关注贴吧数: 1
中国古棋水平随今人水平动态提升 被崇古派当作旗手的超越自我先生,对中国古棋的态度,完全缺乏应有的审慎。 1、上世纪八十年代(注:约 1982年下半年 -1983年初),陈祖德曾在《围棋》月刊上详尽介绍 “当湖十局 ”,认为范施两人的攻击力即使在当代国手中也属一流水平,只是由于当时围棋理论的局限,使得两人的综合棋力尚存在一些欠缺,否则以两人的棋力就是在现在也同样可以驰骋棋坛并有所作为。 2、《力棋古今》《围棋天地》2006年8月 张大勇:范施的算路和杀力比起今人如何?   陈祖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与之相比,不过多了布局和定式的花样,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死记硬背的。即使今天水平普遍提高了,但真正有自己风格的棋手并不多。战斗力的培养需要个人的才华。我认为,以范施棋的素质,在今天绝对是超一流棋手。 评论: 陈祖德先生 1982年写《当湖十局》的时候,中国围棋只有3位九段、马晓春七段、刘小光六段。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距离他们职业生涯的颠峰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即便是这样一个背景,范施两人攻击力也只是当代国手中一流水平(注:用的不是顶尖字眼,而且评价范围还仅限于攻击力),并且综合棋力存在一些欠缺。 到了 2006年,就从 1982年的(攻击力)当代国手中一流水平发展到超一流棋手(素质)! 今人水平与时俱进,古人水平也水涨船高、动态提升! 只增笑尔!
子彩导致中国古棋胜负差距大之数理批判 子彩导致中国古棋胜负差距大之数理批判 若干毫无逻辑的崇古派信口胡喷:为什么中国古棋热衷于战斗呢?古代喜下子彩,不单要求胜,还要多胜。像现代这样的功夫棋,赢个半目一目,古人不屑…… 我们以数理分析来批判这个说法。 话题限定:我们讨论的是水平相当的对手,而不是棋力差距巨大的对手之间的胜负。 棋局进展到某一阶段,某方做形势判断略优,如稳健行棋则小胜;如继续乱战、扩大战果,则或大胜或大败。 P:稳健行棋的获胜概率(大于0.5) A:小胜的收益 NA:大胜的收益 -NA:大败的收益 由于水平相当,大胜或大败的概率相等=(1-P)/2 情况一,街头地摊彩棋,彩金由负方出 稳健行棋的期望收益=PA 乱战行棋的期望收益=(1-P)/2*NA+(1-P)/2*(-NA)=0 非常显然,理性的决策是稳健行棋! 所以,我们认为水平相当的对手之间,是不可能因子彩而大打出手的! 当然,两者之间水平相差较大,因子彩特别巨大而大打出手的可能性是有的! 情况二,高手争棋(一盘),彩金由第三人出 稳健行棋的期望收益=PA 乱战行棋的期望收益=(1-P)/2*NA+(1-P)/2*0=(1-P)/2*NA N>2P/(1-P),或许或产生子彩导致的胜负的结果。试算一下: P 50% 60% 2/3 75% 80% N 2 3 4 6 8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稳健小胜获收益100(概率为2/3),冒险大胜收益400(概率1/6),冒险大败收益0(概率1/6),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N的极限低值为2,即子彩至少要与盘彩相当! 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逻辑可能吗? 首先,既然是宗师争棋,人家在意的是名声而不是金钱。所以,子彩对宗师而言,是无吸引价值的! 其次,从第三人的角度讲,他出钱比赛是看两大师一较高下,而不是为了看杀龙什么的。一般思维他没有必要把子彩设置的例如是盘彩的10倍以上。从笔者阅读的历史资料及中国棋院天地会所实践来看,一般认为子彩是盘彩的50%左右。——如此的话,那不可能因子彩而大胜负! 情况三,高手争棋(多盘),彩金由第三人出 彩金由胜局多者全部获得、或大多数获得。 这种情况,已经等于盘彩,和子彩完全无关了! 综合以上,我们对街头地摊彩棋、宗师争棋(一盘)、宗师争棋(多盘),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子彩导致水平相当的棋手之间胜负差距巨大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真实的中国功夫让你大开眼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ew.news.qq.com%2Fzt2012%2Fzggf%2Findex.htm&urlrefer=e2595d46064818ae651c20f55cd9b96c 武林高手何处寻 2011年06月23日06:15南方网我要评论(429) 字号:T|T 提要: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描述的盖世武林高手真的存在么?能代表中国格斗最高水平的,是今天的职业散打运动员,还是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武林人士? 虽然中国散打选手,在中国组织的武术比赛中每次都大获全胜,但散打很难获得中国观众的真正认可。因为散打看上去与传说中的中国武术差距甚大,不好看不精彩,而且不神奇。 散打在大陆从1979年开始发展,只有30年历史,一直被很多民间传统武术人士鄙视,认为这是“拳击加个腿”,不是“中国武术”。其实普通民众的认知,也是把传统武术当作中国武术。人们观念里,真正能代表中国武术水平的,是传说中的民间武术高手。但中国传统武术经过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经年不断加工创造,有多少是神话,多少是现实,从来就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 【一段影像开启的论战】 1953年,澳门,吴式太极宗师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鉴泉太极拳社社长)与白鹤派拳师陈克夫的一场生死比武,在港澳官民和新闻界引起震动。比武原因是吴公仪号称“南北无敌手”,陈克夫遂发起挑战,各大报纸还为此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 到底如何定输赢,在各方面的挑唆怂恿下,双方签下生死状,决定由实战来“话事”。但香港法律严禁决斗,双方最后移师澳门,并向总督保证决不搞出人命,终获批准。 若只看作家与记者当时的描述,读者脑海中所显现的比武场景必定像经典功夫片一样精彩绝伦,—“兔起鹘落”、“快如闪电”、“腿起生风”是当时文字描述中常用的词。 很不幸,这场比武留下了影像,并且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武术留下的最早实战影像。这个影像被挖掘出来后,无论是那些把武侠影视中的打斗当武术的观众,还是对世界搏击运动已颇为熟悉的人,都发出了一面倒的耻笑。 “还不如两个妇人打斗”,“这是高手在较量吗,连小孩玩闹都不如”……这种刻薄的评论是看过这个比赛影像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惨不忍睹”已算是非常公正的点评。 这个影像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在网络上引发近几年对中国武术的反思和大论战。以前在专业界有过多次论战,但这次不同,它波及了普通网友。 不少反思的武术迷,自称是从看了这个影像之后开始转变的,此后大量搜求资料,寻求证据。而在论战中,这段影像几乎每次都会被提到。 传统中国武术,远远不是传说和想象中的那样神乎其技。这个结论,特别容易戳到国人的痛处,伤到自尊心,人们觉得最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一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的特长,居然不是想像的那样。 就像当年的天朝上国见识到夷狄的坚船利炮,人们对这个残酷事实,本能地持以强烈排斥,虽拿不出有力证据驳斥,但内心仍持有莫名的优越感。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ew.news.qq.com%2Fa%2F20110928%2F000013.htm&urlrefer=6fd4240a4078afe4cb4b66f3d45d7fa8
证据:顾水如是吴清源的老师吗? 襄阳公园棋人棋事(一)            作者:朱伟    (原文连载于《围棋》1988年7-12期)   地处上海淮海中路的襄阳公园是个小公园,旧名杜美公园, 自四十年代开放以来,一直是上海围棋爱好者聚会、弈棋的场 所。著名棋手陈祖德九段、钱宇平九段、芮乃伟八段、王群八 段和天才棋童常昊及一大批上海围棋好手都有过一段在襄阳公 园学棋的历史。迄今,上海大部分区围棋教练都是“襄阳公园 出身的”。可以说,襄阳公园是上海围棋手的摇篮。笔者也是 个襄阳公园出身的围棋爱好者,现将三十年的所见所闻,拾樜 以记之。           襄阳公园的茶室   襄阳公园早期没有茶室。后来将位于北端的一个凉亭改建 为茶室。据一些老棋友回忆,公园管理当局是十分支持围棋活 动的,茶室建成后,置备了棋具出借,供围棋爱好者在室内弈 棋。陈祖德九段在他的著作《超越自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从襄阳公园的大门一直往里走,尽头是一个茶室。茶室中央 一长排桌子上放置着十几张围棋盘。棋盘周围经常挤满了对局 者和观战者,茶室外有一块空地,也放着一些桌子和围棋。室 内是乱哄哄的,相比之下,室外却清净得多。”他说的是五十 年代的情景。当时,一些闻名遐迩的老一辈围棋国手如顾水如、 刘棣怀、王幼宸、汪振雄、过惕生等都经常到襄阳公园来弈棋, 这吸引了大批围棋爱好者,使公园成了著名的围棋活动场所。   六十年代时,茶室的情况也是如此,只是室外搭建了个大 凉棚,茶室内是围棋爱好者的天地,真正的老茶客是不进去的, 他们都在外面凉棚内落座品茗,下象棋者也都在外面。所以那 间茶室实际上是一个围棋室,自清晨至日落,都座无虚席,还 有许多热心的观战者,泡上清茶一杯,一站就是半天,兴味盎 然。   茶室内的二十几张围棋盘及棋子,是棋友们集资购置的, 由一位顾姓棋友总管其事。经常去公园弈棋者只要交付一元钱 “入会费”,便可整年去弈棋,也可带一友人去对弈,两人都 未入会的便不能借棋对弈。             顾水如   顾水如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老棋手。当年他住在陕西南路上, 与公园近在咫尺,所以每天都去公园茶室。五十年代初,这些 著名国手尚未进文史馆,只能靠弈指导棋或赌彩为生。顾水如 大家都称他为“顾老”,他在棋界辈份与棋艺俱高,向他求教 者甚多。当时,他印制了一白色指导券,每十张券订成一本, 售人民币三万元(折合现人民币三元)。购券者在公园遇到顾 水如,付给几张券,便可弈一局指导棋。有钱的棋友也有一次 付给一本、两本的。顾老并不亲自出售指导券,而是将券分派 给一些熟识棋友代为销售。后来用这种券也能找刘棣怀、汪振 雄等老棋手弈指导棋,这些老棋手再拿券去与顾老结算。   顾老下让子棋的功力很深,当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大燮 常来公园与他弈棋,陈是上海二流棋手中的佼佼者,擅长野战。 顾老让他二子,可以匹敌。每当两人对弈时,观者如堵,都想 借此学上几招。顾老身材矮小,脸颊偏瘦,双目炯炯有神,复 盘讲解时,口若悬河,每当讲棋至得意处,左右顾盼,威光慑 人。   顾老喜欢孩子,对有弈棋天赋的少年乐意给予指导,从不 收费。在上海市青少年体校围棋班未成立前,顾老曾亲自带过 曹志林、华以刚、邱鑫等一批少年棋手,每周数次在市体育宫 授课,当时有周、谭两少年主动找顾老,请求让他们听课,顾 老当即应允,不但让他们一起听课、弈棋,还常借一些日本棋 刊给他们。   一九六三年,一位十三岁的小棋手朱耶兰夺得上海市女子 围棋冠军,引起了顾老的注意。这年暑期,在上海市体育宫举
解读大家评古棋 1、吴清源被日本记者问 [中国围棋最强的时代, 就是在两百年前左右的乾隆时代.] 而且, 当时已经有棋谱流传下来, 可以作为棋力的证据. 虽然此时有很多名棋士出现, 但吴先生说到乾隆时代的棋时, 说: [在这些人当中, 还有像黄月天(龙士), 施定庵(襄夏)等超群拔俗的强手.] 那麽, 这些乾隆时代的名手们, 到底相当于日本几段的棋力呢? [非常了不起的程度, 相当于名人级吧. (译注: 名人即日本古代一个时代的绝对霸主)]吴先生如此回答. 2、聂卫平新浪微博 在我心里,清代国手像范西屏、施襄夏、黄龙士的棋力,堪冠以当代的九段。有些人喜欢把我们这几位围棋前辈和当代棋手做穿越,关公战秦琼,实际上这几位的棋力被“座子”所限制,如果过去没有“座子”,任其发挥,这几位能力所及完全不会逊于当代棋手。 3、陈祖德 1982年-1983年,陈祖德曾在《围棋》月刊上详尽介绍“当湖十局”,认为范、施两人的攻击力即使在当代国手中也属一流水平,只是由于当时围棋理论的局限,使得两人的综合棋力尚存在一些欠缺,否则以两人的棋力就是在现在也同样可以驰骋棋坛并大有作为。 你看看,1983年中国一流水平是什么水平? 就是这样的水平,范施都存在欠缺! 《围棋天地》2006年8月 张大勇:范施的算路和杀力比起今人如何? 陈祖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与之相比,不过多了布局和定式的花样,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死记硬背的。即使今天水平普遍提高了,但真正有自己风格的棋手并不多。战斗力的培养需要个人的才华。我认为,以范施棋的素质,在今天绝对是超一流棋手。 4、李世石被中国记者问 问:您看过古棋吗? 李:看过一些,古棋的开局比较怪,但中盘和后盘都下 问:古代棋手和现在棋手相比,您认为棋力如何? 李:是一般水平。因为古时下棋时间长,经常几个月、甚至半年一盘,不太好确切地比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iqi.sports.tom.com%2Fnews%2F21719.html&urlrefer=f3c9e08ed8d8d591bd56c16c364f5a715、古力滕讯微博 东弈围棋 : #我问古力#请谈谈黄龙士和范西屏的棋力?如果你和他们二人下,请预测一下结果。 古力 :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以我的理解,现代的围棋从各方面来看都要比古棋水平高一些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qq.com%2Fp%2Ft%2F18792052182510&urlrefer=fe15ad74c4c3ab95ba9140304635e076 贬古派,总抓住这些大家的高帽子名人啊、超一流啊,做文章。 我们给他们最后一击! 1、吴老是在日本对自己祖先的回答,有所美化,是必然的! 名人、日本300年估计得有20位名人吧 当代超一流 日本:六超+坂田、藤泽 韩国:曹、徐、刘、李、李 中国:聂、马、常、古、孔 50年,18人 有清一代,黄范施3人尔 清代:300年产生三人 日本:300年产生20位名人 当代:50年产生至少18位超一流 这三种人,假定处于同一级别! 那么,哪个时代水平可能更高一些?! 崇古的有头无脑,但据说人家是学逻辑的! 姑且不去评论,黄范施=名人或超一流,这个说话的动机。 但是,他们可没说,黄范施乃名人中的名人、超一流中的超一流! 名人,既有面名人,也有超级名人 中国最强的黄范施=名人,基本上就是黄范施<超级名人! 超一流,18位 50年每代选出1人的话,坂田、曹熏铉、李昌镐、李世石。 这4人,可谓超一流中的超一流! 黄范施,超一流 换言之,不是超一流中的最牛者! 2、老聂的回答,似褒实贬。 当代九段,中日韩300人! 廖桂勇、吴肇毅、梁伟棠、丰云,九段! 这些面九,对超一流中的超一流,10%的胜率能到吧? 3、超越自我同志 从1982-1983年中国一流水平一路忽悠到2006年当代超一流水平! 4、小李之一般水平 问:古代棋手和现在棋手相比,您认为棋力如何? 李:是一般水平。因为古时下棋时间长,经常几个月、甚至半年一盘,不太好确切地比较。 话说某暑假,某县牛B中学A老师,请省更牛B中学老师C来县里指导。 A给了C很多金钱、礼品、陪吃陪喝。 C马上要回省城。 A于是拿出了他们学校镇校之宝的几份卷子。 A问:这些卷子,您看过吗。 C答:看过一些,是非常出色的水平。 A问:我校(这几人)与贵校相比,水平如何? C答:是一般水平。因为你们学校这些卷子是暑假期间不限时、开卷考试,不太好确切比较。 先说是一般水平,是因为实在太差,不好昧着良心说好 后说不好确切比较,是因为怕二货过于尴尬,人家毕竟不象二货那么蠢吗?! 一般水平,联系上下文 如果是对古棋做出不弱于当代水平的回答,后面不需要再解释! 因为对古棋做出较低评价,当然要照顾提问者面子,适当再回旋一下。 5、古力之很难回答 A、如果被比较者非常高(或非常低),回答者会直接回避。 问余平:你和老聂、老曹比,如何? 余平答:不要亵渎老聂、老曹 问六超:你和吴老比,如何? 六超答:我们这一代,托了吴老的福 B、被问者愿意比较,说明被比较者不是特别高! 回答:很难回答,无外以下 C:被比较者很臭,但为尊者讳,不能直说;或者自谦,不愿明说 D:两者差不太多,甚至被问者不太服气 是C还是D?
兵败亚运反思录:一只绵羊,带了一群狮子! 兵败亚运反思录:一只绵羊,带了一群狮子! 2009年—2010年,世界个人赛12次,丰田杯古力、LG古力、应氏杯崔哲翰、BC卡杯古力、春兰杯常昊、富士通姜东润、三星孔杰;LG孔杰、BC卡杯李世石、富士通孔杰、三星古力(预测)、LG孔杰(预测),中国以9:3绝对领先。 在中国围棋最好的时代,拜俞斌总教练一个人所赐,亚运围棋成为中国围棋最坏的时代。 在这种大背景下,绝大多数爱护中国围棋的棋友都在反思,中国围棋到底怎么了? 但是,有三五跳梁小丑,倒行逆施,什么亚运围棋是鸡肋,什么战术不重视,什么唯金牌主义等等。 特此,笔者回顾亚运会6篇记者报道:旨在以正视听: 我们高度重视亚运围棋 我们战术准备非常充分 一切一切,皆因 一只绵羊,带了一群狮子! 1、俞斌:古力等人为亚运放弃休假 一切准备就绪就看临场发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0年11月22日 关键词:非常重视亚运会,系统强化训练 中新网广州11月22日电(记者 赵彧)23日,古力将代表中国队和常昊等队友一起,为亚运会中国围棋男团金牌而努力。22日下午,正在广州棋院督战混双决赛的中国围棋队总教练俞斌表示,古力、常昊等棋手为备战亚运,甚至放弃了十一、中秋休息,目前他们一切准备就绪,就看临场发挥了。 俞斌介绍说,古力、常昊等中国棋手非常重视亚运会,他们赛前进行了系统的强化训练。“围棋这个项目,很少参加亚运会,这样的运动会对我们来说,比较新鲜。” 他还说,这次备战,针对韩国喜欢下的布局类型,中国队做了很多专题研究;另外,对于一小时的用时赛制,也下了很多训练棋,“平时都是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亚运会的比赛是一个小时,中国选手不是很适应。所以为了适应这个比赛用时,我们安排了一些专门训练。常昊、古力等队员由于比赛和各种活动比较多,他们要挤时间来训练。”俞斌说:“对于亚运会,我们很重视,准备很充分,相信韩国队也是无比重视。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看临场发挥了。” 2、混双赛俞斌本来轻松的表情慢慢消失 华学明:这棋输得真冤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关键词:基本到兜 本报记者陈君:围棋混双赛开始,赛场外中国运动员休息室被临时当成了研究室,俞斌和华学明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桌上摆着棋,女队教练王磊坐在俞斌对面,边看网络直播边研究棋局。 由于网速慢,华学明不停刷新网络直播的对局页面,被他们打趣说是“喜刷刷”。华学明“喜刷刷”的速度和情绪不时受到掉线和速度慢的影响,她跟俞斌开玩笑说:“明天你来刷啊。”刷的同时,华学明不时参与到他们的研究之中,有时他们会赞同,有时也受到“打击”,“小华的水平涨了呀。” 比赛进行到一个半小时,盘面形势对中国组合有利,这时担任本届亚运会中国棋队领队的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匆匆走进来,询问形势如何,俞斌的答复是:(金牌)基本到兜。 刘主任以及随后赶来的重庆棋院院长杨一参与研究之中。随着棋局发生变化,俞斌本来轻松的表情慢慢消失,他跟王磊说:“别急,我们再仔细数目。”其实,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不停地在数目,随着中国组合的形势由好到坏,研究室的空气也慢慢紧张起来。 比赛进行到两个半小时,网上显示的棋谱图页静止不动了,俞斌说,比赛应该结束了,他直奔赛场看结果。华学明则很生气地说了句,“这棋输得真冤。” 仅仅几分钟后,研究室外面传来韩国人的欢呼声,证实了中方研究人员对中国组合被翻盘的判断。(广州11月22日电) 3、俞斌:没想到混双出意外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关键词:实力强于对手,意外 中国女棋手宋容慧赛后伤心的表情,让记者们迟疑着不敢上前提问——生怕这个小姑娘当场落泪。今天下午的亚运会围棋混双决赛,素以冷静和判断力强著称的宋容慧居然违反规则,连下了两手,导致她和谢赫痛失好局,被韩国朴廷桓/李瑟娥夺走这枚“计划中”的混双金牌。
关于中国古棋的崇古派批驳 题目:清代古棋评议 论点:范施作为中国古棋的高峰,出神入化,叹为观止,杀力13段,只是“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而已! (注:由于实行座子制和还棋头规则,中国古棋与现代围棋名同而实异。古今围棋本无法比较,但签于本坛崇古者只要他人认为古棋不是特牛,就是贬古,特出本贴。) 一、身份与体制 “平湖县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如果这个张永年先生,类似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权势熏天的名臣;或者类似于胡雪岩、盛宣怀这样富可敌国的一代巨贾。那么,上面那句话或可理解。但是,限于资料,我们查不到这个退隐江湖的张世家的更多资料。大致上,我们可理解为在县上(也仅限于县上而已)有权有势即可。 旷世双雄为五斗米折腰县里私人教学(半年,两人白银1000两),这凸显了清初盛世时期最顶尖棋手的生存状态! 各位,今天,某县里巨商可以30万请聂马、古孔到他的县里、家里教棋半年乎?!如果不能,是不是代表了三百年来围棋从近似于斗蟋蟀的旁门左道,转而登堂入室成为广泛受人尊敬的类似于艺术的竞技体育运动。 从卑到尊的身份变化,以及社会体制的变化,带来三大变化: 其一,参与者从小众到大众 其二,参与者平均素质从较底到很高 其三,国家扶持和鼓励围棋发展,从体制上建立和保障良性竞争的机制 很少的平均素质50分的一些人在私下里下彩棋,与大量的平均素质80分的人电视转播围棋胜则万人空巷,所形成的水平差异必然天上地下。 交通不发达、资讯闭塞、比赛几乎没有,这些与竞技水平息息相关的因素,更不要去考虑了! 我们说围棋是竞技类智力博弈 这是它与作为纯粹的非互动类智力的诗歌绘画的最大区别! 不能以诗歌绘画古人比现代人厉害,来想当然地认为古人围棋也是如此! 互动类竞技,没有必要的基本的比赛保证(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也),没有一定的厚度(即一定程度的参与人群),我不相信这种长时间的一直的锐度! 也就是说,绘画可能一个人在森山老林里达到卓然的高度! 而围棋一个人,从无对手磨砺,几不参加比赛,卓然于群雄,且这种旷世高手还不是个案——这种情况只是美好的幻想而已! 参见王元2012年围棋天地的文章 1975年,聂卫平即堂堂地击败过日本的高川格九段;合肥全国赛之前,在访目的七局中,六胜一负,胜了藤泽秀行天元、石田芳夫本因坊等。另外,在1975年的全国运动会围棋个人赛中,23岁的聂卫平超过了陈祖德、王汝南诸年轻前辈,勇夺冠军。然而,以现在回望当时,尽管聂老(更有早就崭露头角的第一位击败日本九段的陈祖德老师)们天才已现,尽管有“国家队”支撑,但中国围棋在条件、环境、综合水准诸多方面,仍然较日本相差甚远,或者说,即使是天才,因没有棋逢对手的足量切磋、没有锻打锤炼的真正平台、没有经历大胜负的走运和背运,所以,棋艺的登顶和境界的升华,终究是难以实现的。 二、宏观论述 绝世高手,掌控棋局,存乎一心。虽然并不排除个别情况下,胜负差距较大;但几乎绝大多数情况下,胜负差距微小! 反过来说,几乎没下出过胜负差距微小的棋局,绝大多数情况下胜负差距巨大的,不是绝世高手! 神乎其神并世双雄的博弈均衡 务穷其致而后已的出神入化的旷世高手,杀力巨大,神乎其神者陷入了悖论——他们杀力越厉害,不就是控制局面的能力越强吗?!不就是转换判断的越精确吗?不就是越应大杀小输赢吗?!——如何杀力都入神了、反而差距巨大呢?! 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讲:棋神的均衡是和棋! 我们不做这么高的要求,但杀力巨大,神乎其神的旷世双雄,至少大部分棋局应胜负细微吧!并且,范施和其他人下,胜负差距巨大,我们或可理解。并世双雄,就宛如病毒与杀毒,是在不断的遏制与反遏制当中形成最佳的均衡!没有均衡的巨大胜负差距的对弈,说这两位是神乎其神的中国古棋的最后两座让人仰止的高峰,是的,我们只是在做“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而已! 拥有力量的人,只能称为强悍 克制力量的人,才能称为强大 武=止戈 开创一个时代的人,都力量大 力量是超一流大师的前提 但力量不是围棋的根本和全部 武宫、加藤、小林光一、木谷实 在低段时期,杀力骇人。 女子围棋高手,大都嗜武。 被认为杀力惊人的中国古棋,处于什么阶段和水平 你懂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