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之剑 lizz2014
米力尖队长
关注数: 32 粉丝数: 56 发帖数: 4,216 关注贴吧数: 122
科普帖:中医黑声称青蒿素不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 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中医黑一口咬定“青蒿素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而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妄图以此否定中医学对青蒿素提取作出的贡献,本人有义务承担起教育他的责任。 (以下资料均采自百度百科)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传统药物筛选 “523任务”制定的《中医中药、针灸防治疟疾研究规划方案》第二项为“民间防治疟疾有效药物和疗法的重点调查研究”。……其中列有青蒿(排在第5位)。 北京中药所于1969年1月接受“523任务”,并指定化学研究室的屠呦呦担任组长。 青蒿素的发现 ……复筛时屠呦呦从本草和民间的“绞汁”服用的说法中得到启发,……使青蒿的动物效价由30%~40%提高到95%以上。 生物合成 青蒿素存在于中草药青蒿的花叶中,茎中不含有,是一种含量非常低的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非常复杂。 分布情况 青蒿素主要是从青蒿中直接提取得到的,或提取青蒿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的。 ———————————————————— 以上资料已经明明白白说明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而黄花蒿素属于另一种药物,根本就不是青蒿素。 由此篇科普可以看清中医黑的知识水平是何等的贫瘠浮浅。他们对中医学根本一窍不通,只是为抹黑中医学而存在。
五石散与海落因哪个对人类危害更大? 以下摘录自百度搜索。 1897年8月21日,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非的物质。 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拜耳公司的老板们喜出望外,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给它取了个海落因(Heroin)的名字。(“海落因”在德文中意为“英雄”)。 于是在人体身上实施了很少几次试验之后,公司就草率地将这种东西当成药品四处贩卖,还把它吹嘘为包医百病的万能药剂。这种药成为全球畅销药品。这家德国公司大发横财,其原因之一在于这种药能让人上瘾。 接下来就是药品历史中最荒谬的一页。自1898至1910年间,该药上市时,以不会上瘾的吗非作招徕,更曾用作儿童止咳药,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名牌海落因。世界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后来发现该药在肝脏中会转化成吗非,令拜耳药厂大为尴尬。很久以后,它才逐渐被看做是恶魔般的毒品。 柏林53岁的药剂师米歇尔·德·里德尔在他著述中讲了海落因问世、上市和作为药品最终没落的过程。那时候,世界似乎是颠倒的,大家都很狂热。在这段“美好的旧时光”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落因生产商。拜耳公司的总裁们自豪地说:“海落因真是个好生意。”大部分医生称赞它是高品质、安全的药物,具有神奇的药效,能止咳、止痛和治疗其它所有疾患。 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落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服用,妇女还使用含有海落因的卫生棉条。海落因无处不在——为得到它不必铤而走险去犯罪,而且拜耳公司的海落因在药店里库存充足,不是用锡箔纸遮遮掩掩包成小包,而是装在考究的药瓶里,一瓶就有25克,这种剂量在今天足以造成数十人吸毒过量,在火车站的厕所里孤独地死去。 五石散始现于汉代,魏晋时期风行,至唐代而止。因其昂贵,寻常百姓长期服用负担不起,故只在贵族士大夫中流行。历史上服五石散致死致残者均属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所致,证明其并非剧毒,只要不过量就不会迅速致人死亡,这也是它能流行数百年之久的基础。 五石散跟海落因对比,显然是海落因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