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_sin annie_sin
天下唯小女难养也.^_^
关注数: 0 粉丝数: 9 发帖数: 1,090 关注贴吧数: 2
为什么我认为某某的文笔不好??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RT,很多人追问我这个。对于某些死活逼我要“证据”,并且说既然韩寒已经道歉何以我还坚持的,若我拿不出谁谁文笔不好的“证据”,我便是选择性失明或者空口无凭。我只能说,你们要证据,抱歉没有。到底什么是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判案的根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的,穷追不舍者,我请问各位,某人的文笔好坏如何经过查证属实?有哪条公理定理还是法律条文里面规定了谁谁的文笔一定是好的,是无法推翻的?所以,我只有我不喜欢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你接受与否,我是无法决定的,所以,一会我所列举的,并非证据。同时强调一万次,文笔的好坏是主观的取舍,而论证或者证明是要建立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的,因此,无法用证明的形式来得出文笔好坏的结论。此外,是你们逼着喊着要“证据”,在我说我认为那些人的文笔平淡后还是要“证据”,那好,我引用了一些话,请不要再反驳这仅仅是一些,不足以说明整篇的文笔不好。请问,你到底要多少才够?是否需要整篇都抄上来?最后,请不要再说你不喜欢的,你认为平淡的,并不代表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也认为平淡。OK,我从来没这么说过,也请您不要自相矛盾了,你一面让我说为什么不好,一面我说出来了你又说你觉得不好的别人不觉得不好。那你逼我给出不好的证据干嘛??列举如下:“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骆驼祥子》)——很平淡的叙述,给出了一些地点名称,说哪个拉车的气儿长。我真的找不到文笔中出彩的地方。不要再跟我强调什么交代背景的必要性,我心里清楚的很,但于此同时,我觉得这么交代十分平淡,无法吸引我。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骆驼祥子》)——从第一句开始,让我想起某句广告词,“自从有了大宝……”,我很雷这样的(当然你可以说你不雷)。电视上成天播,我看腻了,因此不想再看。你可以说不像,你可以说文章比广告早,可于我而言,我的确是先对那个广告有了很深的印象。“出了西直门,真是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他的心好象直顶他的肋条。” (《骆驼祥子》)——心直顶到肋条……说实话,心不就在肋骨下面么?顶要嗓子眼我能理解,顶到肋条?哪位理解这个修辞的还请给我讲解讲解,不胜感激!!以上这位是引来讨伐我的人最多的,是否还需要巴金或者茅盾的?或者某些人又要说这只是人家的一部作品,不足以说明全部?那么好,你要几部?你点名吧,我看过的我就给你找我认为文笔不好的地方。满意了么?在此郑重声明,以时音粉丝(你以为换了IP我就看不出来是你么?语言习惯是改不了的,表达习惯也是改不了的,从我的贴子直到我今天最后一条留言的贴子,您都在穷追不舍)为典型的追我要证据者,我将不再搭理你们。同时,那些出口闭口女王者,在你们理屈词穷并且将我嘲讽了一番后,又接着说自己接受不了嘲讽了,说您感受到我的神威了。我请问,既然你都不愿意被嘲讽,何以你还先出言嘲讽?你自己在辩论时底气不足,声势上无法盖住我,倒还是我的错了?某些自以为是者还给出了一条女王公理(请注意这是那位根据自己的逻辑所写,名字我就不点了,有兴趣者可以番我的发言记录):因为:我以为我是对的。 所以:我是对的。 由此可证:我是对的。很搞笑啊,以上的公理是你写的,逻辑也是你的,所以根据你的公理可证,你是女王。请不要再像这样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可以么?PS:请不要将什么公众人物是否应该在电视上发表个人喜好的问题来质问我,有关问题我已经在某贴子里强调过,我不想每次说话前都说“重复一万次”。请不要老调重弹了,好歹您换汤也顺便把药换了吧。
【新版= =】一场【应试教育的反思】引发的【反韩伎俩大盘点】。 (百度我恨你T T)——看了柠檬trees的<应试教育,TUO不掉的紧箍圈>一文,有感而作。我非常理解这位作者的心情,他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充满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又不得不说,该文的第一句话就错了。——考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并不代表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一个不可逆命题。我必须承认,以上的结论恰恰来自于我的“应试教育”。也即,本人本身不是很勤快的人,如果不是有考试这种东西,平时我可能也不看书。我总是告诉自己,不能太丢人啊,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啊,不能在考试的时候啥也不会望着试卷感叹:寻寻觅觅,正确的答案在哪里;冷冷清清,考卷上空白笑看空白;凄凄 惨惨 戚戚,分数还不够别人擦鞋啊……应 试教育是把双 刃 剑,哪一刃更锋利些我说不好,但不能也不可能将它全盘否认。不论是从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从其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来看,即使应试教育有时不能令我们“心甘情愿”和“心情愉悦”,但是知识本身是没错的。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不应对自己有所限制,尤其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在这个求才若渴的时代,懂的多对自己并不是坏事。我知道人总有PANNI期,有时别人越是试图让你相信对你好的东西,你对他便越是反感。一是来源于这个时期生理变化带来的烦躁;二是某些概念未免太过模糊;还有就是,你无法判断你将要学习的东西以后到底用不用的到,你是否是在浪费时间,而与此同时,别人却在学着,你为了不落后而去学,你觉得这是“应 试教育”对你的勉强。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那并不是应 试教育对你的勉强,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勉强。你感到矛盾的根源其实仅仅是“未可知的浪费时间”。也就是说,你在心里跟自己较劲,一面说哎呀这个知识可能除了应付考试以外没用啊,一面却又说不学不行啊万一考试考到了咋办?——其实这两者根本不该互为对立面。我让自己轻松的办法就是,把前面的假想吃掉,把后面的假想升级为目标。这样想,没有什么知识是没用的,它现在没用,以后也许有;它在国内没用,国外也许有;它在这个领域没用,别的领域也许有;它对你没用,对你亲朋好友也许有……这么说吧,那些你所学过却没用过的知识,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是杀 手 锏,是秘密 WUQI啊。——什么是机会成本?简单的说,就是假如你放弃这个东西,那么在以后的某一天,这个东西却可以为你带来比你所拥有的全部还大的价值。(汗一个先)其实就是你放弃的这个知识没准比你所学的所有知识加起来用处还大。eg(不是恶搞= =):1,有心脏病又胆小的人看到“鬼 火”吓的心脏病 突发——事后想想,当初怎么不好好学化学呢,其实不就是白 磷自燃现象么。(可能性虽不大,但不代表不可能= =我承认这个例子恶俗)2,出门旅游时有人主动提出帮你换外币,汇率自然比银行要优惠许多,于是在"托"的“帮忙”下你动心了,兑换了。结果却是你想换英镑,人家给你的是里 拉(当然现在已经取消)——悔啊,当初怎么就没学好英语呢。金钱损失的大小且不论,骗你的人边高兴还边吹嘘,中国人太好骗啦……那不是丢脸丢到家?爱国就不能丢国家的脸!谁敢反驳,啊?!3,你通过努力赚了钱或者中了彩票,有钱了,怎么让钱去生钱呢?我们可以选择投资、投 机、理财——可前提都是你至少得会看图表啊,那些线啊,点啊你不明白什么意思,怎么知道自己是赚了还是亏了?可能你想说,我放银行里存着,吃利息足够了。咱先不说银行倒闭,血本无归这种小概率事件,就说现在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去年到今年央行加了快10次息了啊,为的就是努力控制通胀。可能有些不理解通胀有啥不好的影响,举个例子,你今天在银行里存了一万块,十年后的通胀率提高到了50%,那时就只相当于5000了。所以,存着也不见得保险。而且钱这东西,多了也不烫手。——数学要学好 =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