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engar_Ice Ledengar_Ice
It's
关注数: 1 粉丝数: 30 发帖数: 1,603 关注贴吧数: 6
中国当代文学中为什么没有忏悔录——蔡益怀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文革”浩劫,我们的民族有许多劣行,但是,为甚么在我们的文学中看不到一部足以警醒世人的忏悔录? 早一阵子,德国的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在学界引起一场轩然,有人附和说好,也有人发起围剿,加以口诛笔伐。我不想在这里说是说非,但觉得顾彬的一句话为学界带来一番震荡,未必不是好事。 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俄罗斯为甚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我自己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作品中有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宗教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就以托尔斯泰的《复活》而言吧,书中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因为奸污了使女玛丝洛娃(卡秋莎),使她走向沦落。当聂赫留朵夫知道那个受到审判的妓女就是当年被他奸污的女子后,他的内心也受到一种道德的审判,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充满罪恶,于是,他一路跟随这个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的女子,以自我的流放来赎罪,使自己成为一个得到救赎的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巨著也是这样,写尽人的灵魂煎熬。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极端抑郁的人,内心受着种种折磨,最后也在宗教信仰中得到解脱。从俄罗斯的大作家身上以及他们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赎罪与忏悔的宗教情怀。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鲁迅和巴金应该说是最有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的作家吧。可是,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像鲁迅、巴金、郁达夫那样直面人生、直面我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作家了。我们的很多作家,敢于批判社会、反对建制,却没有勇气面对我们真实的灵魂,不敢说真话,更不敢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怕将自己卑劣的另一面暴露在人前。这就是我们的创作失去价值的根本原由所在。作为一个作家,有赎罪和忏悔的宗教情怀,证明他有一种求真、求善的人格力量,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乃至民族的灵魂,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救赎,最终走上自新之路。 这些年,我对我们的文学愈来愈不看好,最感到痛心的是:虚假与浮躁。从上而下的虚假和浮躁,已经令我们的写作人沉不住气,既没有勇气去审视我们的灵魂,又没有耐性去进行一种纯粹的心灵写作。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面前,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将“票房”价值看成理所当然的追求,将炒作当作成名成家的必然手段;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作家“富豪榜”,而没有多少人关心作品的“含金量”,人们一窝风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谁还会“忏悔”、“赎罪”,这么“憨居”? 这些年,我时有机会回内地,接触一些作家和学者,我愈来愈感到别扭,感到不适应。我觉得,他们不是在搞文学,而是在搞“文学关系学”,互相抬轿、互相吹拍、互相贴金。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文学也深受“官本位”之害,不少作家关心的是政治地位、官职,关心的是座次怎么排,千方百计向建制靠拢,龟缩在体制之内,完全失去了作家应有的独立人格。中国作家骨子里的这种侏儒基因,决定了他们成不了文学的巨人。也正是这样的原由,我们的文学缺少一种精神,缺少一种骨气,缺少一条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脊柱。 纵观几十年来的中国文学,我们能想起几部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巨作?大家都来屈指算一算吧。 我觉得顾彬说的话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还是先不要动气,一听到不中听的话,便先举起拳头,怒目相向,来一次大批判。我倒是认为,如果我们中国多一些像顾彬这样的学者,我们的文学就更有希望。 说到这里,让我说说我和顾彬的一面之缘吧。我挺喜欢这个德国学者,一则我以前读过他的书,二则他的举止让人感到可亲。那是多年前的事了,我的一个朋友出版一本诗集,在中环的一间书店举行新书发布会,那天来听诗歌朗诵的大都是洋人,我的朋友则用四川话朗诵诗歌,他们居然听得拍手掌。我敢说,那些洋人都没听懂,但我又相信,他们都是真正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未必懂我们的语言,但是他们懂艺术的语言,他们听到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已能神会一种诗的曼妙韵律。那一天,顾彬也站在人群中,像一个普通的读者一样伫立一旁。当时,我不知道他就是顾彬,后来散场了,我们走在一起,朋友向我介绍这胡须佬,我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顾彬。 我就喜欢这样的学者,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我想,如果我们的身边多一些这样的“普通”学者,多一些沉浸于纯粹的艺术人生的创作人,而不要去管那些商业利益、官本位,或为自己贴金,而是多关心天下苍生,关心人的生存和价值,我们就会像俄罗斯那样,出现一个又一个背负起民族苦难十字架的优秀作家,就会出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忏悔录”。 (选自《时代报告》2011年第四期)
杜车别:从鲁迅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来看为什么说鲁迅是民族魂 因为鲁迅是最彻底的发扬中国民族文化本来精神的人物,说他是民族魂,半点没有错。 从表面上看,似乎鲁迅确实是一个对中国文化进行全盘否定的人,翻开鲁迅全集,鲁迅痛诋中国文化的言辞随处可见。但如果一个人真能够把鲁迅全集仔细读个五六遍,就可以发现事实并非如有些人所表面想象的那样,甚至可能正好相反 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在有些人的理解中中国的文化只有丑陋肮脏的孔孟之道,只有那种儒家的奴才文化。所以鲁迅对孔孟之道的抨击,鲁迅对吃人文化的抨击就成了鲁迅对中国文化彻底否定的证据 但事实上,墨子就不是中国的文化么?他比孔子伟大的多!韩非子就不是中国的文化么?庄子就不是中国的文化么?同样抨击孔孟的汉朝的唯物主义者王充就不是中国的文化么?明朝公然提倡人要自私的李贽就不是中国的文化么?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的黄宗羲就不是中国的文化么?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下就阉割成孔子的奴才文化,才是真正令人痛心,,而鲁迅对这种被阉割过的中国文化的抨击恰恰是对中国文化的拯救而不是摧毁 中国自先秦开始的文化一直是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不是排斥异己,闭关自守,中国一向是善于从别的民族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然后经过改造融入自己文化的血脉,而不是象满清那样封闭僵化 佛教本来是印度的,但到了中国,经过改造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唐玄奘西天取经,舍身求法的故事一直被中国人传诵,到了明朝,更是被写成西游记,难道说这不是中国的文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