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312520595 wd312520595
关注数: 58 粉丝数: 20 发帖数: 1,435 关注贴吧数: 8
抑郁症检测表  这是美国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的一套抑郁症自我诊断表“伯恩斯忧郁症清单(BDC)”。   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你快速诊断出你是否存在着抑郁症。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   没有0分 轻度1分 中度2分 严重3分   1悲伤 你是否一直感觉到伤心或者悲哀?   2泄气 你是否感觉到前景很渺茫?   3缺乏自尊 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 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 你是否对任何事情都自责?   6犹豫 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 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的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 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已经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 你是否感觉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 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衰老或者失去了魅力?   11食欲变化 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的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 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觉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 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爱的兴趣?   14臆想症 你是否经常胡思乱想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 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抑郁自测答案:   0~~~4分 没有抑郁症   5~~~10分 偶尔有抑郁的情绪,很正常   11~~~20分 有轻度抑郁   21~~~30分 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 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如果你爱动漫并想为之付出一番心血,那请看完这篇论文。 笔者参加了国内几次文化产业论坛和学科建设会议,在与专家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还是对专业前景的担忧,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理论体系不成熟。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表现在:“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不统一,内涵外延模糊,学科范畴杂乱,学科定位不清晰,研究对象不明确,基本构架混乱等。理论不成熟与产业的不成熟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有的行业如网络媒体、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在我国的出现还只有几年的时间,产业的不成熟决定了难以产生成熟的产业理论。 2、培养目标庞杂。目前在全国有几十所公办院校和众多的民办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些学校大多依托本校已有的资源和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如经纪人、会展、文化资源开发、新媒体、文化产业投融资、文物修复等。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名称来,就笼统以“文化创意”而涵盖之。正可谓“杀猪抹脖子捅屁股各有各的道”,煞是热闹。在一些人眼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个时髦的专业,什么东西只要与文化沾上点边就身价倍增。有的艺术院校对文化产业专业招生中按艺术类收费,有借文化之名圈钱之嫌。 3、教材建设落后。一套定型成熟的教材是专业成熟的标志。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严重滞后,还没有权威的、被广泛认可的教材。许多学校都在编写自己的教材,导致重复建设,内容雷同,没有特色,东拼西凑。有的教材学术性太强,可读性差,学生反映看不懂,不愿意看,不适合做本科生教材。有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后来却发现找不到教材,只好用一些相关的教材代替。 4、专业师资匮乏。从师资情况看,真正合格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是从文学、文化学等专业转来的。他们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历主要是过去的文史哲方面,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质上是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所以这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难以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许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而那些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又缺乏必要的文学艺术素养,不懂得艺术创作的规律。这就导致学文学的不懂经济;学经济的不懂文化的情况。这种师资结构显然对专业建设是不利的。 5、理论与实际脱节。目前在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四年学习中,前两年是所谓的通识教育,后两年是专业教育。但由于教师、教材等原因,目前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仅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难以达到要求。一些学校课程设置陈旧,课程开得太多,只要能想到的课都想开,教学仍然是承传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方式,没有案例教学,养成了学生不愿动脑动手的习惯。有的与会专家明确表示,如果他是企业老总,招聘人才就不会考虑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出身的学生,因为他们学的太杂,什么都学,什么都没有学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6、学生就业困难。文化产业专业招生的“热”相比,该专业的就业却没有热起来。据悉,去年广东某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系的毕业生,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就业的比例仅为15.4%,而今年这一数字又下降到了14.6%。大部分都改行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在记者采访的某个院校,2008年毕业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1/3外,剩下的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而目前签约率并不高。“很多文化企业干脆就不知道这个专业,感觉上文化产业在国家这个层面上挺热,但是在企业这里似乎还没热起来。”一位老师解释道 《关于文化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