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ovo_over
denovo_over
希留兄
关注数: 5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602
关注贴吧数: 18
专帖记录当代宜兴人的语言现象 我觉得有必要开这麼一帖,记录身边的语言现象。可能涉及误读、白字、詈语、土词……总之随手记录吧。也希望吧友把平时观察到的零碎东西发表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歪批汉语方言保护爱好者圈 粤语圈是人气最旺的,互帮互助教学相长高潮迭起 闽语圈是最爱正字的,谁叫他们文白异读差别那么大呢 吴语圈是最好内斗的,各种派系粉墨登场闹了十余年 官话圈是最感无辜的,身份尴尬自身难保两头夹逼 晋湘赣客徽平诸圈子相对低调不置评论 各地方话小圈子傍大款吃厨余倒也轻松自在没什么风浪 哦,差点忘了还有挟方言保护卖私货的,这是聪明人
生蛋? 禽类产蛋的动词“生”,似乎是按去声(所敬切)念的,saŋ423。跟吃生活的“生”不同。突然想到就记下来。另外更土一点的说法是“生子”。
误读或俗读的分类 宜兴话字词误读或俗读的分类 因为用了“误读”一词,在下深感惶恐!奈何若不以凶神恶煞的推P机嘴脸说话,实在难以完成宜兴话“正音”大业。于是标题里又加上“俗读”一词,表明人民群众的选择永远正确,则吾侪实当车之螳耳!开头这一番废话无非为撇清关系,以示立场清白。 此处将“误读”与“俗读”稍作涵义界定:凡未成为社会主流又不符合老派音切,而仅出现于新派人群的字词读音,称为“误读”;凡社会接受而主要流传于中、新派人群中的字词读音,尽管不合老派音切,称为“俗读”。“俗读”并不能算“误”,也许它们曾被今天的老派人群视为“误读”,然而早已积非成是,被社会普遍接受。今天“误读”中的一部分也会变成明天的“俗读”,甚至是“正音”。语言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系统。举个字例:羡慕的羡。今天的“正音”是ʑiɪ6(似面切),而不能念成ɦiɪ6(于线切),后者是受到阳羡的羡影响的“误读”。然而,羡慕的羡两三百年以前念zie6(似面切),假如今人穿越到那个时代,说出ʑiɪ6(似面切)会被人笑话为“误读”的。“俗读”也包括一些出韵的白读音,例如“呆”口语说成ɡai2,它是ŋai2(五来切,本字呆)的变体,见系声母读成同部位全浊塞音在吴语里很常见,但是念成tai1(丁来切,本字懛)则是跟着后起北方话俗字“误读”而不能被接受了。 本文仅提供分类,例字恕不标正音。 【甲类】应该是方言自然演变过程 疑母脱落:艾、误、仰、语 浊的咝音声母清化但念阳调:从、前、十 咸山摄a-e混读:盼、潭、患 遇摄u-y混读:楚、助、诉 歌模混读:河-湖、过-故、左-祖 全浊上声念阳去:渐、动、伴 次浊上声念阴平:鲁、母、努 入声韵类合并:夺-毒、曲-屈、国-角、泼-魄[~力]-扑 偏旁类推或简化字类推:帆-幡、期-朞、塑(朔) 不知一字多音和文白异读:曹操-做操、交易-容易、契约-契丹、戴震-戴帽 【乙类】疑似受国家官方语言影响 全浊清化且为阴调:佩、郡、召、鲸、夕、罪、浩 鼻音声母增生:誉、饴 微母[文读]读如零声母合口呼:微、望、舞 日母读如来母:若、人、仍 出韵:况、轩、赐、隙、侧 读如群母的特字不特:环、溃、畸 其他特字不特:舰、蟹、秦、津、农、丢、鹤、猎 流摄唇音混入遇摄或效摄:浮、牡、茂、矛 阳声韵重组:翁、横、碰 舒声入声混读:秩、忆、雹、续、逝、戈、裕、秘 以上即为宜兴话字词的“谬误”或“习用”读音问题汇总。所举例字均为常用汉字,对于多数人而言,这些字放在特定词语中能正确念出,但放到另一些词语(尤其是书面语或者时髦新词)里就跟着普通话跑了。总起而言,【乙类】问题多见于新派,这就是新派口音听上去不够“宜兴味”的原因之一(其他如用词不地道、调类起伏小等原因按下不表)。相比【乙类】问题,【甲类】至少不会影响与老辈宜兴人的交流表达,若能避免当然是极好的。 既然“正音”,不妨以保守音为正,因此本文所举分类条目均可视为时弊,于理当革除,于情则可恕,聊备一说可也。
喜欢分尖团的小伙伴进来 宜兴话尖团不分已是公论,刻意复古那只能算是“艺术的加工”。尽管舌齿音和牙喉音已经统统拉到龈腭位置,仔细看还是有点“曾经分过”的痕迹呢。#为什么很伤感的节奏# 本帖旨在挖古音坟,探求“曾经分过”的蛛丝马迹。
脑有残疾叫什麼? 脑髓(音“水”)木佬?
从最近一些热点新闻思考的 近几周关於西部Islam不高兴事件,联想到以前看过的相关报导,例如斩(训tsae)肉老板看到绿(教)粉来查摊竟然对其赔礼道歉,哪怕这些绿色组织实际上本不具备城管属性。 以及前日狗粉疯狂伤人事件,一些明明旨在说理讨论讨伐狗粉凶残行径的文章作者也大玩春秋笔法,试图在狗粉与狗黑之间寻求中间立场… 这里有个一致的情况:明明有理有据,却因X粉在舆论上曾经有过有利地位,人们总会自贬而后伐,失去了道义上的主动权! 方言亦然! 当我们在一些场合,完全可以凭藉方言母音交流时,却因某些占据主流的思维方式影响,“自然而然”地改口说民族共通语,尽管后者并不具备优势。可谓奇观
从卫星影像图看吴越语的地理分布 且不论历史上的吴语怎样、吴越族群怎样。单就目前的宏观分布看来,果然山地/丘陵才是吴语(广义吴语包括徽语)的本体啊。 总起来说,吴语区北极是扬子江下游冲积平原及附近的低山丘陵地区;往南基本上是广袤(?)的山地了,除却中间被金衢饶走廊(其实是个断裂带)刺穿。就连沿海地区也不能算小清新,均为连绵的基岩海岸带。 上次不晓得是谁说吴语是猴语来的?没错,我们就是从猴山上下来的!(坦然接受状) 随着南部吴语的研究深入,我相信吴语的类型学特征可以被语言学之外的东西所解释。 发这个帖子也为一点私心考虑:讨论吴语不要言必提北吴,更不要只拿孤点说事。 ps,原图贼大,5G+,搞得我这风扇啊……
i读ie的特字 齐韵滞古层次二例 【底】宜兴tie(音同店),常州tia,疑问代词,什麼 【荠】宜兴zhie(音同前上声),常州zhia,荠菜,一种蔬菜
见系开口二等文白异读例字-包括类推新文读 【一楼扫盲】见系是指中古见溪群疑晓匣影等声钮,发音基本上对应软腭音k(鸽)、kh(刻)、g(硌)、ng(岳)、h(黑)、gh(合)(按吴语协会拼音),这一套声母在宜兴话开口二等字中的基本规律是白读层次不发生颚化,文读层次腭化。腭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声母和韵母之间有个[i]或者[j](拼音-y-),因此上述声母变成硬腭音ky、khy(英语key)、gy、ngy、hy(英语he)、ghy,由于硬腭部位发音不是很稳定,时至今日就成了龈腭音c(基)、ch(欺)、j(奇)、ny(你)、sh(希)、zh(齐)。 腭化是汉藏语言常见现象之一,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无需盲目抵制。待续
ai/iu文白异读的问题 止摄蟹摄三等合口字文读层次ɛ、白读层次y,这类对应多见於舌齿音(下表古韵不分重钮) 锥-章母脂平:锥tsɛ刺、锥tɕy洞 追-知母脂平:追tsɛ赶、追tɕy上去 嘴-精母支上:--、多嘴tɕy 醉-精母脂去:陶醉tsɛ、吃醉tɕy酒 吹-昌母支平:吹tsʰɛ牛屄、吹tɕy风 脆-清母祭去:脆tsʰɛ皮、嘣脆tɕy 衰-生母脂平:衰sɛ退、衰ɕy到仔 水-书母脂上:水sɛ平、水ɕy落鬼 髓-心母支上:脊髓sɛ、骨髓ɕy 岁-心母祭去:虚岁sɛ、几岁ɕy 穗-邪母脂去:--、稻穗ʑy头 柜-群母脂去:鞋柜ɡuɛ、竹柜dʑy 围-云母微平:包围ɦɛ、围ɦy巾 餧(餵)-影母支去:餧食uɛ、餧y吃个 鱼韵文读层次y、白读层次ɛ,这类对应仅见於牙喉音 居-见母鱼平:居kɛ钿、安居tɕy 锯-见母鱼去:锯kɛ子、锯tɕy齿 去-溪母鱼去:来去kʰɛ、去tɕʰy皮 虚-晓母鱼平:虚hɛ胖、谦虚ɕy 许-晓母鱼上:勒许hɛ、许ɕy家 瘀-影母鱼去:血瘀ɛ勒宕、瘀y血
队读直类切 队,一般都是念徒对切,dai。但是宜兴念直类切,dzai,义同。 直类切的义项应该是同“坠”,也就是“队”的本义,不知道为何宜兴能在义项已经演化为队伍、排列之类的时候还保留古训读。
民间吴语研究的do's&dont's -do's- 1. 讲事实、重语料 2. 爱学习、勤充电 3. 常开口、多提问 4. 多记录、多调研 5. 乐游历、广宣传 -dont's- 1. 传播谣言 2. 伪造材料 3. 不讲科学 4. 迷信文献 5. 以点带面 6. 拒绝分享 7. 动机不纯 -结论- 掌握现代语言研究方法,学习必要语学知识,了解常用交流工具(IPA、吴拼);积极挖掘并存档身边的语言材料,增长见闻,传承文化;学习并传播母语知识,用智慧抵制不实信息;广泛开展讨论,分享材料心得,虚心听取意见,取长补短,刷新固件。对不同立场、阵营,保留适度的包容态度。
带有衬词【貌】的形容词 认真、认认真真、认貌认真 定性、定定性性、定貌定性 像样、像像样样、像貌像样 正经、正正经经、正貌正经 发现有个待确证的共同特徵:都是阳声字才能组成这种结构?
请教关于游胡的术语 现在不常见了,有人科普吗?
测试国际音标显示 t tʰ d n l p pʰ b m f v ʦ ʦʰ ʣ s z ʨ ʨʰ ʥ ɕ ʑ ȵ k kʰ ɡ x ɣ ŋ
洴浰的念法? 洴浰,古时为洴练浦,据说练浰同音。查《广韵》,洴薄经切,浰郎甸切,推知当读bin-lie。宜兴地名带水旁者多奇葩,此言不虚。 @道隅 兄请确证。
此吧几无人气 连我都是排名2...
白岘对应普通话“那么”意思的是什么词? 程度副词,相当于这么、那么,有什么说法?
表示理所应当的一个形容词 kue 平声 思忖再三,正字当作【观】 《说文》谛视也。《博雅》视也。引申义是显示,《朱子曰》(观)卦以观示为义,爻以观瞻为义。 例句:个桩事体么观佬要他出面才会弄清爽的哇。 对应吴协拼音:keh tsan zy-thi meh kue-lau yau tho chiueh-mie zai uai lon chin-san teh weh. 【观】 adj. 理应、显然。对应adv.为【观佬】。
“武警”和“武进” 小辰光听人讲“**中队”,后来又听到“**武进大队”,一直朆弄清爽。 现在想起来“**”搭仔“武进”就是同音词么。嗰种例子算弗算个信号,勒宜兴话里,上声和去声有合流趋势,一开始总归先勒词中连读变调里,慢慢较单字调也会合流。
关于语词冗余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赵元任前辈所举的:吴语区用国语说人死了叫“死掉了”,其实相当于从“死脱哉”翻译过去的,一般在标准国文语法中完成体直接用“死了”就行。 我觉得在日常中,这种冗余一般包括时态副词和助词的搭配冗余,以及动宾搭配冗余。本帖权当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宜兴方言为母语的人说普通话有没有语词冗余现象?
[疑问] 宜兴为何叫“荆” 这个问题不知道在本吧有没有讨论过。宜兴古称荆邑、阳羡,后者是秦始皇搞出来的。荆邑者,盖境内有溪曰荆溪也。其实要说到荆这个地方,更为人所熟知的恐怕要数荆楚之地了。现在的问题是,宜兴的古称“荆”只是碰巧和楚地的荆一样呢,还是有什么种群迁徙之类的联系?
考试还是考字 在宜兴,经常听见小盆友嘴里说“考试”时,听起来像“考字”khau-zy,确确实实有浊流。 当然,小盆友宜兴话说不标准是常见的,但“考字”相当诡异,怀疑是以前私塾考试就是考学生识字,民间习称“考字”,推行西式教育后才有了“考试”,宜兴某些地区可能还保留了“考字”的说法。 求实证。 多见于1990年前后出生的童鞋,另,西南山区也有40岁左右的人这么说。
此豆吧作用? 是什么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