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球抢断专家 cavjames
关注数: 46 粉丝数: 125 发帖数: 6,807 关注贴吧数: 18
双汇将向俄罗斯出口猪肉 为反击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政府于8月6日公布了反制裁食品清单,对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美国和挪威的牛肉、猪肉、家禽、鱼类、奶酪、牛奶、水果和蔬菜实施为期一年的禁令。预计未来一年内俄罗斯食品市场将出现至少170亿美元的市场空白。 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缺口,中国食品企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据了解,中俄双方已经达成了猪肉供应协议,双汇集团旗下的黑龙江宝泉岭双汇和哈尔滨双汇北大荒食品公司已经获得了俄罗斯农业部门的进口批准,将向俄罗斯出口猪肉。吴泽伟/文 【背景】 俄罗斯实行食品禁令170亿缺口待填补 由于乌克兰危机和马航事件的影响,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实行了一连串的经济制裁。为了应对欧美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政府开始了反制裁行动,其中食品禁令尤为抢眼。 自7月开始,俄罗斯将实施食品进口禁令的国家扩展至摩尔多瓦和波兰。7月下旬起,俄罗斯不再从摩尔多瓦进口新鲜水果。 8月1日起,俄罗斯不再从波兰进口水果和蔬菜。8月6日,俄罗斯进一步扩大了反制裁食品清单,对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美国和挪威的牛肉、猪肉、家禽、鱼类、奶酪、牛奶、水果和蔬菜实施为期一年的禁令。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动物、肉类、日用产品、水果和蔬菜进口商,每年从欧盟进口价值20亿欧元的水果和蔬菜,从美国进口价值约10亿欧元的食品和农产品。根据欧盟和美国每年对俄出口食品和农产品的数据估计,未来一年内俄罗斯食品市场将出现至少170亿美元的市场空白。 俄罗斯农业部长NikolaiFedorov透露,在实施食品禁令的一年中,10%的俄罗斯猪肉、鱼类和水果供应源受影响。除了以国产食品替代,俄罗斯还计划从拉美、中国、北非、以色列、土耳其和前苏联加盟国家进口食品,弥补供应缺口。 【分析】 水果肉类缺口最大中国拉美有望补缺 根据NikolaiFedorov透露的食品禁令相关信息,中国金融资讯平台——华尔街见闻整理出了俄罗斯面临的供应缺口和可选择的替代源。 俄罗斯认为,从中国、巴西、乌拉圭、巴拉圭、阿根廷和白俄罗斯进口肉类可以替代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这类食品。 据了解,每年俄罗斯消耗牛肉234.5万吨,其中5.9万吨来自五个被禁供应国;消耗猪肉341.5万吨,其中45万吨来自五个被禁供应国;消耗家禽428万吨,33.8万吨产自被禁供应国;消耗鱼类344万吨,45.7万吨产自被禁供应国。此外,俄罗斯一年消耗乳制品3600万吨,45.9万吨来自被禁供应国。俄方预计,从南非和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奶酪和黄油可以替代。 除了肉类和乳制品之外,果蔬的缺口也非常巨大。俄罗斯一年消耗蔬菜1600万吨,90万吨产自被禁供应国,可能要从土耳其、阿根廷、智利、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进口来弥补缺失。俄罗斯一年消耗水果1100万吨,160万吨出自被禁供应国,预计苹果和梨可以从阿根廷、智利、中国和塞尔维亚进口。 【中国】 黑龙江开通对俄出口直通车双汇猪肉年底或销俄 在俄罗斯宣布限制西方食品进口后,相关国家纷纷做出响应抢占市场,与俄罗斯接壤的中国也在积极寻求机会,扩大在俄食品市场的所占份额。据俄媒体透露,中俄边境将建立一个“特别跨境海关区”,消除两国海关对货物的重复检查,减少海关的清关时间。 所谓的“特别跨境海关区”,是指由黑龙江省东宁宝荣中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简称宝荣)打造的东宁宝荣海关监管场所项目。早在7月30日,由地利集团和宝荣公司联手打造的中俄跨境电子商务项目暨东宁宝荣海关监管场所项目在东宁县正式启动,目的是将宝荣打造成为牡丹江地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果蔬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中心。 除了果蔬之外,中国肉类企业也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据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曾经严重依赖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肉类供应,为了弥补供应缺口,俄罗斯正在与中国的检疫部门积极合作,将从一些中国企业获得猪肉供应。 俄罗斯农业监管部门负责人谢尔盖·丹克维尔特8月20日表示,按照俄罗斯和中国达成的协议,中国猪肉供应企业将获准进入俄罗斯市场。双汇集团旗下的黑龙江宝泉岭双汇和哈尔滨双汇北大荒食品公司两家公司便是首批获准企业。9月2日,万洲国际的董事长万隆公开表示,估计今年下半年有机会向俄罗斯出口猪肉。 除了猪肉企业之外,禽肉企业也对俄罗斯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几天,很多俄罗斯商人打电话过来询问禽肉出口事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的禽肉需求很大。”河南永达食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石建禄告诉记者,“但是目前中国政府还没有出台禽肉出口俄罗斯的政策。如果商务部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那么对中国禽肉企业来说绝对是利好。”
排骨27元/斤 多原因致海口市猪肉价涨幅明显 “猪肉从7月份开始涨价,什么时候能回落一些?”“现在排骨已经27块钱一斤,真心吃不起呀!”这是最近买菜的市民常常说起的话题。昨日,海口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猪价处于上行通道,养殖户压栏惜售等原因导致猪肉价格涨幅明显,近期或难大幅回落。市民吐槽:猪肉太贵,真心吃不起 “以前经常买排骨回家炖汤,现在实在太贵了,真心吃不起。”家住龙昆南路的林大姐告诉记者。她说,自超强台风“威马逊”之后,菜市场的猪肉价格噌噌往上涨,到现在一直都没有降过。猪排骨从24元/斤涨到了27元/斤了。家住在金竹园的王大姐也表示,台风过后,肉类价格确实有点高了。 5日上午9点半,记者在龙昆南菜市场了解到,猪排骨27元/斤,五花肉12元/斤。不仅仅龙昆南菜市场如此,坡博市场、金花菜市场的早市,排骨价格都是26-27元/斤,中午及下午的价格则略微低一些,25元/斤左右。龙昆南菜市场卖猪肉的摊主苏女士表示:“生猪的价格往上涨,我们也只能涨价。”部门:猪肉价近期或难大幅回落 海口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7月份以来,生猪出栏价格的提高,导致各农贸市场猪肉零售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监测数据显示,6月罗牛山生猪出场价格678元/百斤,8月生猪出场价格805元/百斤,每百斤涨了127元。 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猪价处于上行通道,养殖户压栏惜售。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偏紧,我省生猪市场整体价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目前肥猪存栏偏紧、出栏减少,市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原因。 上述负责人表示,预计后期生猪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将得到逐步缓解,但生猪市场价格不会很快出现大幅回调,这也意味着猪肉的价格近期也不会大幅回调。该负责人分析认为,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补栏的生猪春节期间陆续上市,随着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将有可能回落,但降幅不会太大。
中国肉业网转评:查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有三难 近日,在《检察日报》上看到一位人大代表的一段话:对食品安全,老百姓有“三怕”,一怕检查检验手段跟不上制毒造假脚步;二怕相关执法部门睁只眼闭只眼;三怕以罚代刑、处罚太轻。以上“三怕”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近年来,国家陆续下发了文件,加大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各地均查处了多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食品生产、销售领域得到净化。以前在市场上出现的加了瘦肉精的色彩鲜艳的瘦肉、加了“无根水”出芽又白又长的豆芽等不安全食品销声匿迹。可食品种类琳琅满目,在查处地沟油、毒豆芽、瘦肉精等典型案例之外的食品是否安全呢?在查处这类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时,办案人员面临“三难”。 一是取证难。该类犯罪在取证方面,在注意收集一般犯罪四个要件方面的证据中,重点证据主要是问题食品检测以及销售数量掌握。在实践中,被检食品是否有毒有害、是否足以造成食源性疾病等关键性证据难以取得。在查处销售量方面,食品边生产边出售,公安机关往往扣押的只是少量产品,其他已经销售的是否与查出的食品同样存在问题,相关证据难以取得。 二是定性难。生产、销售食品犯罪案件,由于缺乏相应的鉴定意见,审判机关往往认为该食品难以认定为“有毒有害食品”或“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食品”,其行为无法以刑法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进行追究刑事责任。有些案件查处的问题食品数量能够达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便以此罪名起诉。可大多数案件,销售数额难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无法得到追诉。 三是判决难。由于食品安全犯罪办理中存在取证难、鉴定难等问题,案件在审判阶段,办案人员认为案件证据不理想,便对被告人处以较轻的刑罚。其办案的社会效果难以体现。 鉴于以上原因,期待有关食品质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行政法规更加完善,具备可操作性,并加大普法宣传,使生产者、销售者自觉履行;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更加紧密,对食品鉴定程序达成共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能够解决办案中实际问题的一些司法解释能够出台。这样,办案机关就能够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办成铁案,其犯罪行为得到强有力地遏制。不要让人民群众有“三怕”思想,让我们的餐桌更加放心、更加舒心
中国肉类食品工业机械发展提升水平 中国肉类工业分为牲畜屠宰、禽类屠宰、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三个部分,与此相适应,肉类食品加工机械与装备分为屠宰机械、分割剔骨机械、熟肉制品加工机械、肉制品深加工设备和肉品加工辅助设备等。   目前,全国肉类食品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企业已近200家,能生产90%以上的肉类加工设备,几乎覆盖了肉类工业的所有加工领域。很多设备已逐步国产化,还有多家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除少数企业与欧美设备制造商合作生产的设备及简单的加工生产线外,技术含量还相对较低。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天津、浙江、山东、安徽、湖南、江苏等地先后建立了一批肉类加工机械厂、车间。1978年以来,先后试制成功了生猪麻电机、悬挂运输机、摇烫机、剥皮机、桥式劈半机、打毛机、真空吸小肠机和翻大肠机、猪分割肉分段机、输送机等。在此期间,大中型肉联厂大都采用了屠宰加工自动轨道流水生产线,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回顾60多年来我国肉类加工机械与装备的发展,提高了畜禽屠宰机械及装备的国产化率、自动化水平是最重要的成就。   在对畜禽屠宰加工行业装备制造业研发的大力支持下,大批国产化屠宰加工技术和装备实现技术进步,包括真空采血装置、自动控温(生猪)蒸汽烫毛隧道、高效脱毛技术及设备、履带式U型打毛机、自动定位精确劈半机、电刺激仪等,这提高了屠宰生产的自动化与现代化程度和国产化率,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外技术垄断与制约。   近年来,国产肉类加工机械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肉类冷加工等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重大跨越,出口量持续递增,增幅至少在25%以上,有些设备甚至还进入了肉类机械最先进的德国市场。从用户方面看,很多肉类食品企业对肉类加工机械的整体技术水平认识不足,只注重设备价格,导致低档次产品比重大,变相阻碍了肉类机械的升级换代和创新,而肉制品研究人员包括肉制品企业产品设计研发人员和高校研究人员等,对肉类加工机械性能与技术的掌握大多只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只重视肉类工艺研究而缺乏对肉类加工机械实际操作的热情,也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