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凤上小楼 清凤上小楼
关注数: 3 粉丝数: 13 发帖数: 640 关注贴吧数: 11
浙江民营经济最新发展报告出炉 目前,浙江全省注册资本金超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达8.5万家,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111家,较“九五”期末分别增长2.5倍和15.6倍。这是记者昨天从浙江省经贸委获悉的,这一数据意味着,浙江民间资本5年间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浙江民间资本已制造了上千个“亿万富翁”。  全国民企500强近四成出在浙江  最新发布的浙江全省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省有个体工商户172.7万户,户均资金为3.48万元;私营企业35.9万家,户均注册资金达143.9万元;个私企业注册总资本金达5768.4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超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达8.5万家,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111家,较“九五”期末分别增长2.5倍和15.6倍;私营企业集团725家,同比增长2.7倍。年产值或销售总额超亿元的私营企业有1320家,同比增长7.2倍。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有188家企业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3席。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入围“门槛”从2004年12.2亿元的销售额跃至去年的18.2亿元,增长近50%,共有25家企业销售额超过50亿元,增长57%。  报告指出,蓬勃发展的浙江私营(民营)企业已成为证券市场的新宠。到去年底,浙江有55家民营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民营上市公司的25%。由浙江民营企业或自然人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共计68家,其中买壳上市公司17家。全省还有近90家拟上市企业正积极筹备争取在境内上市,其中处于辅导期的企业有63家,另有数十家企业正积极筹划在境外上市。  个私民营经济社会贡献度高  浙江个私经济由千家万户发展成企业集群,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区域块状模式。目前全省已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500多个,绍兴纺织、海宁皮革、乐清电器、嵊州领带、诸暨袜子等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区块200多个,区块经济总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0%;一大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全国第一,成为单打冠军。全国规模以上企业532种最终产品,我省就有56种产品产量名列第一。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45%以上。去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50%以上;外贸出口765亿美元中个私经济约占36%。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四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省大多数县市,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全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30个县(市、区)中,绝大多数县(市、区)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90%。目前,我省商业零售服务网点的96%、餐饮网点的97.5%和城乡蔬菜水果供应点的90%以上都是由个私企业经营的。  近五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各项社会事业捐助总额达到7.5亿元,吸纳安置下岗职工6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28万多人。  个私民营经济蓄势“新飞跃”  目前,浙江的个私民营经济正蓄势于“新飞跃”。个私企业、民营资本鱼贯而出,呈现出向外投放的“井喷”行情。浙江人、浙江企业、浙江资本的不断外拓、外扩经营,已成为浙江经济乃至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如果说当年是“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那么现在是“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市场”。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外省经营发展的浙江人达390万之多,加上在境外的100万,近500万浙江人在外发展。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万家,注册资本金达2000亿元,投资总额约6000亿元;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会、促进会组织就有150多个。在省外、国外开办市场130多处,经营者全部是个体私营企业。去年,全省有2.67万家个私企业产品出口,实现出口交货值2070亿元,全省出口增量中有四分之三来自私营企业。私营企业设立境外机构累计达430个,比“九五”期末增长6.3倍。  以高品质、高科技引领新飞跃成为浙江民企的发展主题。最近三年,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技改投入占的比例达到50%以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目光投向了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开发,注重人才、技术、管理等知识型要素投入,自主设计、研发创新的经营理念显著增强。2005年,全省有2.94万家私营企业追加了固定资产投入,金额超过700亿元;投入技改资金和新产品开发资金达501亿元,开发新产品3291个。万向集团、华立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飞跃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不仅建立了研发机构,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全省共有4651家私营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相当一批企业分别通过欧洲CE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 来源: 每日商报 作者: 金雄伟 梁世燕 编辑: 余爱华
温州跨入“东海时代” “温州版图”骤然增大  近日,记者带着“走上岛屿”的期盼,驱车前往温州龙湾区灵昆岛的灵霓北堤。只见一条长龙犹如长空劈浪横跨东西,将海水分成两半。14.5公里,历经十几分钟,我们就来到北堤东侧的洞头县霓屿乡。回头望,这条现今国内最长的跨海大堤已屹立东海,洞头百姓多少年来舟来舟往的历史结束了。  温州市区狭小而局促,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空间有限。温州要发展,就必须向东拓延,将城市的发展重点伸向瓯江入海口和东海。  一项连岛兴港、围涂造地、拓展城市空间的综合性国土整治开发工程——半岛工程由此应运而生,并在1994年进入实质性操作。该工程主要依托瓯江口外温州湾得天独厚的众多岛屿和丰富的滩涂等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主要由温州浅滩工程、洞头五岛连桥工程、灵昆大桥等组成。  2002年5月,洞头五岛连桥工程正式通车;2002年底,灵昆大桥正式通车;今年4月29日,灵霓北堤将正式通车……  在规划蓝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灵霓北堤南侧,命名为温州浅滩围涂工程的这块区域格外醒目。温州浅滩工程作为整个半岛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由横跨灵昆岛和霓屿岛之间的灵屿北堤和南堤合围而成。这是温州人移山填海的壮举,浅滩工程就是温州向大海要土地,以解决温州土地要素紧缺的问题。  温州浅滩是瓯江口外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拦门沙滩。温州浅滩工程通过南北两条围涂大堤,把灵昆岛东侧到洞头霓屿岛西侧的滩涂连成一片,可围涂造地13.2万亩。  围涂造地将使温州城市空间东延60公里,新增包括洞头诸岛在内的2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发展领域,使温州“长大”两倍。  在温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温州市计划到201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因此,温州必须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  随着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诸永高速等的建设,温州正从居于浙南一隅变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重要节点。  “城市重心”东移到海  “半岛工程建设将实现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将使温州这座沿海现代工业城市更快更好地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告诉记者,温州将把握半岛工程建成的有利时机,使瓯江口区域成为今后中心城市东移的拓展区、高层次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瓯江口区域,包括灵昆岛—温州浅滩工程—洞头列岛,含相应的海域,其中灵昆岛位于瓯江河口段,洞头列岛位于瓯江口外15公里左右海域,包括霓屿岛、状元岙岛、洞头岛、大小门岛等。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港口、滩涂、旅游等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瓯江口区域通江达海,半岛工程建成通车后,这一区域将处于温州海陆空交通枢纽的中心地带。  温州港原来位于瓯江口内,虽被列为全国25个主要港口之一,却还是个河口港,与沿海开放城市的地位不相称。目前,温州的外贸集装箱大多要经由其他港口或从欧亚大陆桥中转。温州人、温州的经济特征盼望能有深水大港,来撑起和满足温州的发展需要,并对周边的浙南闽东乃至江西安徽部分地区产生辐射作用。  灵霓北堤的通车,是半岛工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但仅仅是这浩大工程的第一步。状元岙深水港区,将把“半岛效应”彰显得更加直接和明朗。  瓯江口外,洞头县的海岸线总长达331公里,有很多优越的港口港湾,因为以前都不与大陆衔接,开发受到限制。其中状元岙深水岸线近8公里,位于状元岙岛与霓屿岛之间,可建设20个万吨级泊位,规划总吞吐量为5000万吨,集装箱500万标箱,距温州中心区40多公里,临西太平洋国际航线30公里。  半岛工程建成后,为状元岙深水港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去年8月,温州市调整了《温州港总体规划》,温州港开始跳出瓯江口,以洞头大小门岛、状元岙、乐清湾作为三大核心港区。到2010年,温州港将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以上,全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00万吨,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现代化主枢纽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