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い不放弃 不抛弃い不放弃
幸福安康,家庭美满。
关注数: 41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897 关注贴吧数: 71
③.25 树桩春季枯死的原因 秋冬挖掘的桩坯甚或已基本培育成型的树桩,冬季没有冻死,为何春天气温回升反而枯亡?原因无非是下述几种情形。 湿度过大:春季雨量充沛,气温逐渐回暖,树桩竞相吐翠发枝,此是萌生新根之时,同时也易使桩坯根部伤口或老根腐烂。由于雨期长,盆土持续处于湿度饱和状态,新掘桩的剪口及老桩根系势必因之霉腐,故需控制水量,初春以偏干为主,惊蛰后只须保持盆土一定湿度。 寒暖反复:春天气温变化无常,乍暖乍寒的气候,原本抵御能力弱的或尚未稳定成型的新桩难以适应。当然,耐寒性树桩另当别论。所以,不宜急于搬离避霜防寒处。至清明节后气候稳定,方能逐渐移往室外养护,并浇足水以达到供需均衡。 叶表温度不足:许多人只于夏秋季进行叶面喷水,以为春季空气湿度较大,没必要进行叶面喷水养护,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殊不知桩坯是先萌叶后发根,萌生的叶子仍借桩体所积储的养分和水分。因而,于仲、晚春时节经常向叶面喷水,以保证控制桩体内水分的蒸发。但每次喷水量不宜大。因常给叶面喷水,表土总是潮湿,往往令人忽视盆内土的干湿度,此亦造成树桩春季枯死原因之一。故应时常轻叩盆壁,检查盆土的干湿度,及时补充一定的水分。 急于施肥:初学者因培育心切,唯恐桩坯发芽生长时营养接济不上,予以施肥。岂知,桩坯萌芽时未发根或正萌生新根,尚缺乏吸收肥水能力。培育了2-3年的树桩,才应于清明后始施薄肥。还有一种情况,桩坯虽萌生了新根,但叶仍生长不迅速,这并非缺少营养,除桩体自身质量外,多属于盆土长期潮湿所致。 勤于翻盆:有些人出于对树桩爱之过殷,急切渴望树桩快速生长,因而每年换土、换大盆,甚至长期亦如此,这不仅会损伤根系,还破坏了根与土相辅相成的牢固生长关系,使已步入稳定成型的规模生长受到滞碍。须知,树桩必须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翻盆换盆不当,会大损桩体元气,而且造成土和水大于植株生长势态,株形大小与盆体是否协调,一般情况下,需培养2-3年,依树势和根系生长程度决定是否换盆、换土。 沐浴阳光:有人在桩坏刚长新叶时期,就让它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以促进生根。实则不然,桩坏培养期是先依赖于体内养分长叶,然后生根。它吸收盆内水分的能力尚弱,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叶平衡。倘置于阳光下培养,自身水分大幅度地消耗,外界水分又供给不畅,或吸收不了,必然导致桩坯枯死。树桩的“回芽”现象即如是。故而,桩坯在培养期置于荫凉通风处为佳。 此外,桩盆切勿多移动和变换方位,许多植物皆具光的方向性,光照紊乱则生长不良。其次,注意病虫害的侵袭,春季空气潮湿和不通风,易使新老枝上生白霉点,可用烟蒂泡水刷洗或喷洒农药。
③.20 多干丛林盆景布局 看到大吧在自己的 PS制作 帖子里提到一本双杆 可能有朋友不是很了解,今天和大家探讨下。 何谓一本多干丛林?即在一个桩头上生长出了五干、七干、九干……若干个枝干组成的一个林,称之为一本多干丛林一本多干丛林桩一般情况下都是大自然的赐予,靠人工培养时间长且难度大,还不一定能得到好的艺术效果。因此,选择自然的下山桩来培养一本多干丛林便成了捷径。 常见的可以制作盆景的植物之中,榆树、朴树、水蜡、对节白蜡、三角枫、小叶女贞、博兰、紫薇、榕树等能制作一本多干丛林的桩头较为常见。也就是说,杂木类的桩头常常可以发现非常奇特的一本多干丛林。而象松树、柏树、罗汉松等树种很难找到一本多干丛林。 一、选桩裁桩 能制作一本多干丛林的树种以杂木类居多,杂木类植物一般萌发力强,耐砍伐,较多生长在村前村后,山野丘陵,所以经常成为村民晒衣、砍伐、拴牛的对象。今年砍伐,明年春风吹又生,今年被折断,明年发新枝。久而久之,就生成了意想不到的怪模样。 通常这样的下山桩生相古怪、横七竖八、张牙舞爪,整个感觉就是两个字“杂乱”。要选择野生桩中有较好的根盘,要求根盘能高高隆起,象小山丘,或象连绵不断的小山包,并且有粗壮的根向四方伸延。桩头要前前后后、各种角度都具备审美特色,必须经过仔细思考、反复观察后选取五、七枝或更多的枝托(多少枝干无定论,我以为多几枝丛林味更浓)留作丛林的骨干枝。保留的骨干枝须注意: ①主次分明。留的主干要高要粗,位置不能太偏亦不可太正,黄金分割率的位置较美。(见图一)
下山桩的采挖与养护 春天来了,好多桩都可以挖了。关于下山桩的采挖和养护问题,已有不少行家在报刊杂志上支招,使新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但也有一些说法只注重新桩的普遍性,很少考虑每种桩材都有它的特殊性。我想结合自己近十年来的实践,和大家探讨一下新桩的采挖和养护问题。 一、采挖时间 1、温度不同采挖的时间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很大,适宜春天采挖的树种,实际上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有当地的气温到了春天才可采挖。 2、 树种不同采挖季节不同。每种树都有它的特性,采挖栽培时只有符合它的特性,才能比较容易地养活。比如榆树在生长季节,根部切口会大量流胶,春、夏季采挖就 没有冬季采挖的好;杜鹃春季开花后树体较弱,春、夏季采挖就没有开花之前采挖的好;黄杨冬季停止生长,春季生长旺盛,春季采挖时碰伤的枝、干易脱皮,夏季 采挖的效果最好;赤楠冬季怕冻,春、夏季采挖比冬季好;山楂是先发叶后生根,所以冬季采挖较好,春、夏季采挖的不易成活。一般是在生长季节根部切口流胶的 树种在休眠季节采挖较好,其它树种春季采挖较好。 二、采桩是否带土球 山采桩坯一般情况下带有土球的比未带的容易成活。有些容易成活的树种采挖时可以不带土球,比如榆树、赤楠、火棘、紫薇、六道木、黄荆、紫藤、桅子、枸骨、蜡梅、银杏、朴树、胡颓子等。也有些树种只有带了土球才好成活,比如松树类、柏树类、杜鹃、檵木等。 三、桩坯的处理 1、 裁切。刚采挖的桩坯的枝、根是否裁切到位,一般是在山上要留长一点。一是留长一点可以保水;二是留长一点可以保护所需要的部位在运输时不被碰坏。栽植前将 根部按日后上盆需要的长短裁切到位。枝、干是否一次性裁切到位要根据树种的特性来定。比如榆树、朴树、三角枫、火棘、枸骨、黄荆、六道木、紫藤、银杏、赤 楠、柞木、水杨梅、檵木、卫矛、合欢、桂花等不容易缩枝的树种可以一次性裁切到位。有些树种因为枝头上不带叶,栽植后该枝头就不发新叶的树种,要留到带有 老叶的部位,待栽活后逐步缩剪到位,比如黄杨、松树、柏树等。有些树种成活后容易缩枝,裁切时可以留长一点,比如杜鹃、山楂、梅花、胡颓子、桅子、柘木 等,待到需要的枝头长好后再裁切到位。 2、 浸泡。新采挖的桩坯在采挖后和运输时可能失水,可以在栽植前用清水浸泡几小时,让桩坯吸足水分。但也要视树种的特性而定,一般是木质较硬且树皮较薄的树种 可以浸泡。比如赤楠、杜鹃、黄杨、火棘、黄荆、紫薇、水腊、桅子、三角枫等树种。伤口流胶的树种不能浸泡,浸泡会加快树胶的流出,导致桩坯死亡,如榆树、 松树、柏树、柘木等。树皮较厚的树种也不要浸泡,如银杏等。 3、 切口处理。新桩枝、根切口处理的好坏对桩坯成活影响很大。枝、干大的切口不进行保护性处理一是伤口易感染病菌;二是不便于伤口愈合;三是伤口流胶或流出树 液;四是日后暴晒伤口易开裂。目前伤口处理的方法很多,如涂木胶、涂玻璃胶、刷油漆、刷桐油、抹黄泥、涂愈合剂等。我们建议根部切口涂愈合剂或涂抹掺有生 根粉的干净黄泥较好。枝、干切口涂愈合剂后用黑色塑料薄膜封口包扎或用掺有生根粉的干净黄泥封口(黄泥的厚度约0.2至0.5厘米),再用黑色塑料薄膜包 裹扎紧。 四、培养土 栽 培新桩一般是用疏松透气的腐叶土、园土或自配的培养土。但树种不同对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树种需要偏酸性的土,比如杜鹃、赤楠、黄杨、桅子等。也有些 树种对酸碱要求不严,稍为偏酸偏碱都能适应,比如榆树、三角枫、火棘、山楂等。不管用什么土,疏松、透气是必须的,有些土虽然很疏松,但不透气不疏水,也 是不利于桩坯生长的。太细的土可以用筛子筛一下,去掉细土末,留下颗粒状的土就行了。有些树桩用桩坯生长地的腐叶土是很好的,比如赤楠、杜鹃等。 五、配盆 新 桩一般用比日后成型观赏时用的盆大一些、深一些较好,便于养护,但也要根据树种的特性配盆较好。喜欢偏酸性的树种尽量不要用带碱性的盆养坯,比如杜鹃不要 用水泥盆养坯。有些怕积水的树种,养坯尽量不要用瓷盆、紫砂盆,可以用木箱代替花盆养坯,比如松树、柏树等。有些树种成活后根须较少,不便于日后移盆的可 以直接在观赏盆中养护,比如杜鹃、檵木等。 六、养护地 桩 坯的养护地点也有讲究,一般是背风、向阳、湿润的地方较好养坯。有些能耐阴的树种可以放在能遮阴的地方养护比较省事,比如黄杨、桅子、赤楠、紫薇等。有些 喜光的树种就要有足够的光照,比如榆树、火棘等,但也要保持一定的湿润。有些怕积水的树种不能放在太潮湿的地方养护,如松树、柘木等。如果风大养护地也容 易将桩坯吹干失水,影响成活。 七、浇水 新 桩养坯时合理浇水是桩坯成活的关键之一。浇水主要是看盆土的干湿程度,一般是要保持盆土湿润,也要看树种的特性,耐湿的树种多浇一点不要紧,比如黄杨、赤 楠等。怕湿的树种就不能多浇,只要保持盆土湿润就行,比如松树、榆树、柘木等。对这些树种可以多向树干喷雾,少浇水,特别是用了不沥水的土,更不能多浇 水。“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方法不适合养坯。 八、疏芽 桩 坯基本成活后,有些树种会长出很多枝芽,为了将有效的营养集中到需要的枝头上,可以将不需要的枝芽疏掉。疏芽工作也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区别对待,有些树种容 易成活,枝条生长快,春天栽植的桩坯到夏、秋季节就可以疏芽,比如榆树、火棘、对节白蜡等,到夏、秋季节新枝就能长到三十至四十公分以上,就可以根据日后 造型制作的需要,将多余的树条疏去,为了保险起见,可以适当多留一些备用枝。有些树种生根较慢,不易成活,对这些树种当年基本上不要疏芽,因为枝叶多,蒸 发水分就多,就可以促进新根萌发,比如松树、柏树、杜鹃、柘木等。 九、施肥 一 般情况下,新桩当年不施肥。有些生长速度快、耗肥量大的树种,到秋天后也可以少量施肥,比如榆树、对节白蜡等。施肥以施薄肥为主,忌施浓肥。有些树种因为 当年新根萌发较少,不能算完全成活,新根承肥能力也差,所以当年不能施肥,比如松树、柏树、杜鹃、檵木等。“薄肥勤施”的方法只适合完全成活了的桩坯。 采桩养坯只要摸清每种树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养护,才能提高成活率 。
③.14 盆景树干清理技术 盆景树之树干部分,是上连树冠顶部,下接树桩板头的最耀眼、最有表现力的组成部分。树干部分其位置之重要,就好比我们人之身材,其外在形象优美与否,直接关系到盆景作品的优劣高下、品位高低,乃至成为整个作品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树干部分的外在形象,应该具备哪些必须的条件,它才是最漂亮,最完美的呢?树干之选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好,答案多多。但笔者仍然认为,树干美之认识,还是有很多共识,笔者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树干,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树干部分,其从树头到树冠,自下而上,变化自然流畅,树干下部与根板连接自然,基部明显比上部粗大,变化较大,主干圆润,不烂不腐。大自然常常会出人意料地创造一些异形树,偏偏是上大下小,奇形怪状,却也美得令人赞叹,所以盆景之美,既要总结出它的共性,亦不排斥其个性。 二、虽千变万化,转折曲直,弯斜回旋,却节奏分明,自然生动。直干则高大挺拔,顶天立地,斜干则飘逸秀雅,动势飞扬;悬崖式则转折变化,宛若游龙;双干则粗细变化,高低有致;丛林则主次分明,前后参差,粗细变化,高低错落-------总之,不论何种形式,都要主干之特点鲜明。 三、从板根部分到树干再到大枝托,自然天成,绝不见人为锯切、砍伐等伤口、疤痕。明知是人工疤口却经过十数年以上种植培养,已经全部愈合,宛若天成,收口似马眼非常完美,原伤口处己钙化,钙化部分自然生动,难觅人工雕琢痕迹。 四、皮色鲜活润泽,本色呈现,生机勃勃,养护较好的盆景其主干部分的皮色鲜艳而润含水分,树皮上不能有灰尘、土碴等杂物,干干净净,神清气爽。 在盆景制作实践中,十全十美的树干很难求得。现实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很多树的主干部分都有明显的缺陷,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想办法,运用一切植物造型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弥补与改造。 以下几种改造盆景树干的技术方法,可以对盆景树主干部分的毛病、缺陷部分因材施艺,逐步加以改造,可以使树干之不美部分慢慢变得美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