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yxxjj98
windyxxjj98
关注数: 16
粉丝数: 72
发帖数: 1,486
关注贴吧数: 21
谈谈刘备的以人为本 原来只是在讨论易中天说的刘备以人为本这件事,没想到引来了蜀笑吧的好学人士,那就开一帖讨论一下吧。 先叠甲,本人非刘备粉,我对三国大部分英雄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包括孙曹刘、诸葛亮、魏吴的主要人物,甚至司马懿父子,我很少会黑历史人物。真要说,我算是三国粉。 下面开始讨论,执政方面,由于蜀汉没有史官,所以刘备的事迹记载很简略,但还是有的,我整理了几条: 一、稳定益州,恢复生产(214年入主成都后) 1. 废除苛捐杂税 刘备入蜀后,废止刘璋时期的繁重赋税(如"巴蜀盐铁专营"的暴利盘剥),重新制定较合理的税制(《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然赋税以平"),减轻百姓负担。 2. 归还田宅,安抚流民 攻克成都后,刘备采纳赵云建议,拒绝瓜分城内田宅的提议,将土地归还百姓,并组织流民开荒(《云别传》:"须天下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二、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1. 推行"直百钱",抑制通胀 为解决刘璋遗留的财政混乱,刘备发行新货币直百五铢钱"(一枚当旧钱百枚),短期内稳定物价,但后期因过度铸钱导致通胀,此政策利弊并存。这是由于刘备经济学水平不足,但出发点无疑是为百姓考虑的。 2. 兴修水利,重视农业 命诸葛亮主持维护都江堰(《水经注》:"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保障蜀中农业命脉,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三、宽刑省法,教化百姓 1. 简化法令,慎用刑罚 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制定《蜀科》,虽以"严治"闻名,但强调“先教后刑”避免滥用酷法(《诸葛亮集》:"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2.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皇室用度节俭,禁止奢侈浪费(《三国志·先主传》:"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并约束官吏盘剥百姓。 四、民族政策:安抚南中 刘备去世前,已注重怀柔西南少数民族。诸葛亮南征后延续其政策,任用当地首领(如孟获),推广农耕技术,减少民族冲突,间接减轻百姓兵役负担。 从结果看,刘备在位期间,蜀汉辖区没有官员叛乱,也没有百姓造反,甚至死后昭烈帝庙香火延续至今,这些都是比魏吴两国强的,人民才是阅卷者。
由一个新三粉自鸣得意的贴子想到的 初看此贴,只觉愤怒,贴中竟然将三国英雄与日本战国人物相提并论。然而仔细一看,才明白原来新三国的部分人物塑造就是以日本战国人物的形象为蓝本的,也难怪新三在日本能火起来了。 1.曹操VS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的人设是:不拘小节、不守礼法、杀人不眨眼、战略上目光长远,战术上善于使用新技术,结局为死于部下叛变,面对熊熊烈火写下“人间五十年…”的诗句。 新三曹操:不拘小节(“魏武挥鞭”、说话一晃一晃、喜欢半坐半躺…)、不守礼法(“春秋胡言乱语”、“纲常礼法迂腐不堪”…)、杀人不眨眼(杀吕伯奢、王垕,5000兵送死…)战略上目光长远(192年刚起步就预料到200年的官渡之战了)、战术上善于使用新技术(使用火焰流星雨大杀四方)、面对赤壁大火若有所思。 老三国和原著曹操:雄才大略、多疑、爱才、残忍,和织田信长基本没什么相似度。 结论:新三曹操和织田信长的匹配度相当高,除了结局和爱人妻的设定,几乎就是翻版。 2.刘备VS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的人设是:相貌丑陋,早年颠沛流离,也在织田信长手下干过苦力,但被织田信长赏识后逆袭,善于谋略,从墨俣一夜城到征伐小田原统一日本几无败绩,只是后来征朝惨败。对手下约束不够,导致死后部下纷纷倒向德川,政权土崩瓦解。 新三刘备:目无表情,喜欢把仁义挂在嘴边讲大道理,和关张没什么感情,喜欢摆烂,遇挫折就想自杀,甚至令部下集体自杀。 老三和原著刘备:以民为本,百折不挠,识人用人眼光犀利,终成霸业,但为了兄弟情不幸半道崩殂。 结论:无论新三老三,刘备和丰臣秀吉除了出身贫寒外,基本没有相似点,硬说的话,新三刘备的“自刎归天”和武士道的“玉碎”有点相似。 3关羽VS前田庆次 前田庆次:喜欢奇装异服,一生居无定所,武艺据说很厉害(战国游戏基本把他武力定位第一第二),但实际战绩并不突出,有名马“松风” 新三关羽:主演是谁待商榷,武力较原著有所拔高,眯缝眼目中无人(包括诸葛亮),喜欢摸胡子,虽然有“自尽便是懦夫”这样的信条,最终却自尽了。 老三和原著关羽:傲上不辱下,爱兵如子,武艺属于顶尖且战果辉煌,最后大意失荆州,也造成了蜀汉政权的衰退。 结论:关羽和前田庆次除了有宝马,其他并无相似点。 4.赵云VS本多忠胜 本多忠胜:掌中名枪“蜻蛉切”,大小五十多场战斗中从未受伤。 新三赵云:不止一次强调:“我身上的血都是敌人的,我没有受伤”,长坂一人单挑百万曹军。 老三和原著赵云:长坂突围后遍体鳞伤,老三的赵云眼睛和嘴都肿了。 结论:新三的赵云和本多忠胜高度相似,都喜欢“从未受伤”的设定。 5.周瑜VS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军事才能和文化素养高,但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结果被织田信长一再冷落,织田甚至想没收他的封地,于是造反弑主,却遭到织田旧部抵制,“三日天下”,身败名裂。 新三周瑜:变卖家产和孙策创下江东基业,后来受到孙权猜忌,赤壁之战也没有现身战场,最后在孙权,鲁肃,小乔等人的联合摧残下,郁郁而终。 老三和原著的周瑜:雅量高致,儒将之风,“大丈夫遇知己之主,言必听计必从…”这段堪称经典。但气量狭窄,可以说这里是被丑化了。老三改为“因为诸葛亮不能为江东所用”才害诸葛亮,算是超越原著的改编。 结论:平心而论,那明智光秀和周瑜比,那是委屈周瑜了,但和新三的周瑜还是有三分相像的-同样受到了主公的猜忌。 6.貂蝉VS武藤兰 可能是我对日本战国还不够了解吧,武藤兰是谁啊?还请吧友指教。 综上所述,新三的曹操就是按照织田信长的人设来拍的,赵云和本多忠胜也高度相似,其他只是某方面有点类似。其实还漏了一个:新三的司马懿是按照德川家康来演的。
谈谈我眼中的老三国 有感于最近某些吧友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对老三国的恶意中伤,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94年播放时,我读初二,那年春晚结束后预播了两集:桃园结义和连环计,当时收视率就和春晚差不多。请问有哪部电视剧可以享受在春晚后预播的待遇?寒假结束后我和同学也不时会聊起这两集剧情,后来正式播放时,收视率达到了46.7%,为94年最高,同时两岸三地、乃至整个东亚都掀起三国潮。我由于面临中考,没看几集。但我父母每天都在看,报纸每天都有剧情介绍,我就看看报纸解馋,后来我在后面几年的暑假里都补上了,至今从头到尾看了5遍。请问有多少电视剧可以享受连续几年在暑假重播的待遇? 老三国有没有缺点?肯定有,还很多。比如“蜀”字大旗,比如“慧外秀中”,比如一人多角多人一角,还有几集出现日式盔甲等。但优点更多:整个逻辑是严密的,人物刻画是深入人心的,传播的是正能量。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曹操的复杂性(有奸而多疑嗜杀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爱惜人才的一面);孙权的有胆有识、知人善任;刘关张胜似兄弟的感情;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诸葛亮和司马懿,姜维和邓艾作为对手的惺惺相惜…还有一些画龙点睛的改编:如《孟德新书》的内容;司马懿对两个儿子的谆谆教诲;邓艾被嘲讽为放牛娃时对属下的一番话…… 最后谈谈收益问题,老三国耗资1.7亿,卖给日本三年播两次的版权1集1.5万美元(87红楼梦1集1500美元),加上卖给两岸三地播放权,以及影视城的收入等,最后盈利1亿多。和新三国比确实不够看,但一个导演,整天想的是怎么多赚钱,并把投资花在演员上,能带给观众的是怎么样的作品,可想而知。 吧友可以说我是老三吹,但我觉得并没有吹,只是作为一个多年三国迷的真实感受
我的吧龄在杭州市排名13.41 %,贴吧身份是【冷酷无情的签到机器】 感谢#贴吧时光机#,原来回忆有迹可循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https://tieba.baidu.com/mo/q/hybrid-usergrow-bigevent2022/memoir?customfullscreen=1&nonavigationbar=1&trackFrom=fatie
跳出黑吹,从书的形成和写作手法来看三国演义,简单聊聊武评 最近吧里黑这黑那的贴比较多,吹的贴并不多,下面我就小说本身的写作层面来看看自己的几点看法。 1.从《三国演义》的形成来说,《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对着电脑敲着键盘写出来的,而是有多处借鉴,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解、《世说新语》、宋元话本戏曲、民间传说、《三国志平话》等。其中《三国志平话》是第一部以蜀汉为主视角的著作,至于为什么要以蜀汉为主视角,我简单解释一下,元朝的时候,汉人受到游牧民族的欺压,尤其是读书人,被称为“第九等”人,仅高于娼妓(这也是“臭老九”的由来),所以汉族读书人肯定不满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相应的,怀念汉朝等汉人统治的强大王朝,当时作品中就体现了这种情感。《三国演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三国志平话》的说法,所以”尊刘贬曹“、”汉家正统“等观念也不难理解了。 3.小说,有一点重要的就是鲜明的人物特点。罗贯中把刘备打督邮、斩车胄蔡阳的事迹都放在关张身上,是为了突出相关的人物特色。还有让关羽加了很多戏,是为了突出关羽的”义“、”勇“。(按正史,关羽200年前基本没什么戏)作者还喜欢使用的写作手法是”存托“,例如三英战吕布,其实吕布历史的表现很普通,先后败于孙坚、李傕、曹操,作者本意是为了突出三英的英勇,塑造了吕布这个大boss,十八路诸侯都拿他没办法,结果吕温侯竟然被一个县令带着两个弓手打跑了。再如颜良文丑,其实颜良是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仓促应战,结果在指挥车上被关羽刺杀,文丑是中了诱敌之计死于乱军之中,但是作者就故意拔高颜良文丑,存托出突出关羽的勇猛,也为后面的华容道埋下伏笔,以突出关羽的”义“。磐河赵云和文丑的单挑,本意也是想突出赵云,当时交战双方中文丑是最厉害的了,至少名气上是这样。还有用徐庶、周瑜存托诸葛亮等。但是存托的手法也不好把握,把吕布颜良文丑写差了,无法突出主人公,写得太强,又容易引起读者的曲解。 3.基于以上两点,吧友们最关心的武评系统也好解释了。正史中三国是没有单挑的,因为三国时只有供人上马的单边布马镫,没有可以让武将双脚固定的金属马镫,武将在马上需要用两脚夹紧马腹,否则要掉下来的,所以武将不可能做出复杂动作,更不可能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回合。但是,作品如果去掉单挑这个因素,会使观赏性大大降低,所以就大篇幅增加了这个环节。但是,借鉴的作品很多,还有自己的创造,加上篇幅长,要突出主人公,还要兼顾史实不能太离谱,有些地方难以自圆其说也在所难免了。比如《三国志平话》中,张飞单人胜吕布,60合胜赵云。但是戏曲中,却是典韦胜张飞,赵云胜典韦。作者写三国演义时,胜负就要看当时的情节需要了。大体来说,首先要大致符合历史,然后要突出主角,适当使用存托。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演义中后期,单挑锐减的原因。因为后期以写实为主了。其实具体的排名,罗贯中心里可能也没底吧,毕竟这是历史小说,不是武侠小说,单挑只是润色之用。
科普一下,一吕二马和一吕二赵 一吕二马三典韦,这是自古民间广为流传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是我们开国领袖提出的。1958年视察正定,对县委书记杨才魁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民间都说是“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双全,但是在三国演义里,他是比不上赵子龙的”,说完还亲笔题词“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 他还曾经自比赵子龙。所以有些人不要妄下结论,什么喜欢赵云的都是小孩,都没看过书,你们也没调查过是不是?喜欢不喜欢是个人的权力,一百个人眼中,可能有一百个三国演义。但恶语伤人,恶意抹黑历史人物就不好了。
帮忙看一下两个板子值几号 两个锐利板,顺便问问有没有人收
大佬帮忙看个戒指,能换到几号啊
大佬帮忙估个项链 如图,应该一个贝以上了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