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来也 神探来也
关注数: 0 粉丝数: 37 发帖数: 2,099 关注贴吧数: 24
惠阳经济概况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惠阳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总收入4.4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8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16.1%;外贸出口总额13.07亿美元,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4370元,增长5%。在2003年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中,惠阳由2001年第二届的第45位上升为第40位。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筑‘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请进来”及举办各类招商活动等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外向型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让外商发财,促惠阳发展”的目的。2003年8月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惠阳区首届投资环境推介会,大力宣传、推介了惠阳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今后的发展战略,展现了撤市设区后惠阳的新形象、新风貌。共签约项目合同或协议55个,总投资9.26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42个,投资金额6.4亿美元;内资项目13个,投资金额2.86亿美元。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使全区现有外资企业达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三来一补”492家;工业总产值141.17亿元,其中外向型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园区经济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工业园区12个,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87家,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一批如联想集团、中建电讯、东亚电子、中狮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2年联想、中建科技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4亿元和10.3亿元,比增36.2%和24.7%;新圩东亚集团总投资9000万美元,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音箱,音箱产量占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实现产值工业22亿元,发挥了促进惠阳区工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采用股份制、集约化等方式,建办起优质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丰产林等“三高”农业生产基地113个,面积8.1万亩;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家,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商品率达75%。2002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区有各类市场52个,总面积20.4万平方米,形成了农村集贸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市场网络。其中投资1.8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山商贸广场是目前粤东南商贸设施之最;平潭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成交量1.25万吨。有酒店、宾馆45家,其中三星级宾馆5家。各种市场要素不断完善和活跃,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区目前有民营企业1226家,注册资金1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27家,进入惠州市“私营企业100强”的13家;个体工商户9168家,注册资金9102万元,从业人员2.1万人,去年上缴税收8926万元,占全区税收的27.1%。2002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元。 良好的投资环境。惠阳位于大亚湾的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对外籍船舶开放;惠澳提路贯穿境内直达惠州港,是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深汕、惠深、广惠高速公路穿越境内,惠澳大道、惠淡公路将惠阳区与惠城区连成一片,全区公路通车里程646.6公里,公路密度为70.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4万门,已开通程控电话11.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8.4%,国际互联网连接所有城镇,邮政营业基本实现电子化。全区拥有输变电站12座,其中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9座;有日供水40万吨供水系统。供电供水充盈,完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全区有派出所22个,民警1016人。建立和健全各项防范机制,创建了安全文明小区,全面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建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供水、供电、通信、税费、用地等优惠措施,实行了“一个窗口”收费和办理投资手续“一栋楼、一站式”办妥制度,不断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
惠阳历史 惠阳市区淡水因古井得名,宋末年间,淡水只不过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墟,叫“上墟”。自从古井开凿之后,小镇人口才逐渐增多,到了乾隆初期,淡水才形成较大的集镇,并改名为“淡水墟”。 关于古井的传说,由于有着官方的记载,因此对当地人而言已不再神秘。据《惠阳县志》,古井平面呈不规则形状,沙底、井栏用石构筑,长约8米,宽6米,深约1.8米。井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源源不绝、四季常溢、水清且淡,故名“淡水古井”。 传说某年大旱,一农夫戽水灌田。中午骄阳似火,其妻往田里送粥。途遇一蓬头垢面、步履艰难的老翁向她讨粥充饥。见他可怜,妇人遂舀粥给他。老翁喝完粥后,递给妇人一节竹筒,便转身而去。农夫饥肠辘辘,正等粥喝,不料其妻只送来一节竹筒。听了妻子的叙述后,农夫大怒,将竹筒掷出数丈远,骂道:“此废物耳,何用之有!”忽然,竹筒落下的地方,水声哗然,泉水自竹筒源源不断地涌出。农夫这才知道老翁是仙人。后来,人们因此在这里筑成此井。在邓承修写成《淡水八景诗》之前,相传有人在古井里看到只能在海水里生存的青鳢鱼,于是就有了“古井连通东海殿”之说。 岁月如梭,当自来水厂的水管取代了古井之后,古井自然成了经济发展浪潮下的淘汰品。上世纪90年代末,古井一带的土地被征用建成今天的体育馆和游泳馆。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人人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而纷繁的世界在每个人的心里的定义是不同的,在有些人的眼里,纷繁的世界是多姿多采的,里面的人们个个都和乐容容,热心的帮助每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向他们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而还有些人,面对的这个纷繁的世界心如死灰,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灰暗的,他们的心里就从来都没有勾画过天是蔚蓝的,草是碧绿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天天拼个你死我活,利用他们的权利和地位打倒一个个弱小的人们,在人于人之间没有和气,从来就没有我关心你,你关心我的热潮,一副高贵在上的面孔,甚至你去求他,他都不一定会帮助你,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灰暗,而如今的世界,在如今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了这种现象,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个个都把自己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等一些贫困的地方,现在的大人,甚至一直都在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而你们都长大了,是否做了有用的工作,是否在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是否在想尽办法寻找自己的恩人,想报答他们,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情,涌泉相报.更何况他们帮助的还不止这一些.记住:得饶人处且饶人.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