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宁 财神宁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70 发帖数: 1,895 关注贴吧数: 2
话剧和电视剧的对比   这两天,一直有人问我,更喜欢武林的话剧还是电视剧,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要说感情,肯定对电视剧更深,深的多,八十集,一百多万字,大家为了拍戏,在深山老林辛苦大半年,所有的光环和荣耀,都由此而来。  这两天,因为话剧宣传的事情,媒体有些偏心,说了些过头话,厚此薄彼,我看着,心里很不舒服。  电视剧是根,没有根,什么树也结不了果实,无论如何,我不敢忘本。  话剧因为舞台因素,可以直接看到观众反应,我喜欢掌声和笑声,因此爱它,也属正常。  有好事者逼问,更喜欢哪一版的演员和导演?  问题刁钻,不回答还显得心虚。  在这里,我一并回答,感情上,肯定是跟电视剧版的更深,跟尚导合作了那么久,相识相知,友情深重,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话剧是新朋友,有才华,也有激情,我也喜欢。  两种载体,两种感觉,若非要分个高下,则各有千秋。  人物,我喜欢定春,也喜欢湘玉和小郭。  故事,电视剧有八十集,质量参次不齐,最好的,肯定强过话剧,也有弱的,平均下来,比分应该差不多。  电视剧是一天一集,话剧是一个月一出,这么比,对谁都不公平。  电视剧,接触不到观众。  舞台剧,观众面又太窄。  根本就是两个不搭边的行业,怎么比啊?  湘玉在屋顶上哭着,我心很酸。  定春在舞台上哭着,我也难过。  非要说区别,湘玉像姐姐,定春像妹妹,不同时段,不同心态,对这两种类型的女子,感触也不同。  说到最后,还是要看,你的阶段,是需要关怀,还是被关怀,仅此而已。
关于50话剧   武林话剧终于排完,27号开演,连排效果超出我的想象。“笑果”我没怎么担心过,只怕煽情场会出问题。没想到,他们这两样,都完成得极好,一个多月的刻苦排练,不是白来的。  此前跟尚导达成默契,续集不做,给彼此留个余地,见好就收,也是种美德。  这次,之所以写这个话剧,实在是因为手太痒,好多心得,没机会尝试。写成舞台剧,可以直面观众反应,对我来说,算得上难得的学习过程。何念常年导戏,舞台经验丰富,这次排练,花了许多精力调整,让这个戏张力十足,演员满场飞,舞台被延伸到整个剧场,形成一种奇特的立体感。与观众互动,是体现舞台优势的最佳方式。  连排时,有人笑到掉凳儿,无实物演出,也能激发观众的泪水,夫复何求?  第一次媒体见面会,大家忙着讨论话剧版和电视剧的差别,聊了半天,忽然发现,这完全是两个东西,几乎没有可比性。  话剧讲的是衡山掌门莫小宝与红尘女子定春的爱情,写的时候,我以为小宝会是主角。写到一半,发现定春活了,把所有戏都抢走,再想往回改,已经来不及,最后只好由着她哭哭笑笑,吵吵闹闹,举手投足,眉眼间皆是loli风情。我喜欢定春,姣娥尤甚。  白眉说我更擅长写女人,以前不信,写完定春,我觉得他说的没错。  有个动画是一支笔画了个小人,小人活了,利用手边一切武器跟创造它的那支笔搏斗,最终取胜。  定春,就是那个不听话的小人。  看她难过,我会跟着难过,看她开心,我也跟着开心,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对作者来说,是莫大的享受。  写电视剧的时候,小宝的命运是落入悬崖,不知所终。我本打算安排他回来,在老白与湘玉决定成婚之时,前夫出现,位置则安排在南宫残花走后。做分场时才发现,以湘玉和老白的感情,即使小宝出现,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造成冲突。她那么爱他,舍生忘死,区区一个未婚夫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小宝只好继续沉睡,沉睡了八十集,只在中秋的梦中充当了一次无良嫖客,惆怅难当。  话剧里的小宝,心智是少年人,重情谊,却不成熟,因为成长过程坎坷,对江湖有很深的抗拒感。在现实中的投射,就是功课甚好,硕博连读的理科生,再怎么挣扎,总有走上社会的那一天。一旦找到工作,以前所学百无一用,由此而来的失落感,简直要了他的小命。直到碰上高中都没毕业的定春,工资不到两千,每天穷开心。  那时的小宝,一脸惊诧,从她灿烂笑容里,读到许多书上没写的东西……  离别前,小宝心知,经此一劫,自己终将成年,必须肩负起成年人的责任。定春的命运,只在他手中,救与不救,已不再是问题。他默许在心中的那个承诺,将如何兑现?  武林贴吧上,有人抵制,说不是原班人马演的,不看。喜欢电视剧,我当然高兴。但因此而排斥话剧,也有点太偏激。我觉得,不妨把这个话剧当成一个新玩艺儿,只是名字叫作武林外传罢了。  虽说是挂羊头卖狗肉,但谁知道,狗肉跟羊肉哪个更对胃口呢?  出票情况不错,第二第三天的票,已经出了大半。首演,因为不确定要留多少关系票,一直没敢多出,还剩些票。我希望,热心的腐竹可以来看看,看完戏再做评价,有了直观感受,再去作对比,才算公平吧。  做个广告:http://www.china-drama.com/PlayZT/Index.asp?id=IICipTjeWL2L0s89FwIc
写在大结局之前   房前终于要播完了,松了口气。每天按时等在电视机前,很浪费时间的说。听说这两天的收视率特别高,而且是越来越高,从第一集,到四十七集,一条美妙的上扬曲线,提前恭喜尚导白眉和诸位演技派巨星,这几年的辛苦终于没白废。  任何好片子,总有个口碑积累期,相信以房前的质量,和目前的状况,二轮的成绩会更好,这是我作为朋友的祝福,也是作为一名热心观众的期待。  老实说,这片子如果不是白眉写老尚拍的,我一眼都不会看,别说这种家长里短的戏,就连武林,我自己也只看过一遍。网络时代,胃口早就被美剧养刁,大卡司大制作,几百万美金一集,一年才拍二十四集,题材内容也是天马行空,毫无限制,怎么比啊?  等于说,每天鱼翅鲍鱼敞开了吃,谁没事还吃肯德基啊?  这次等于是被情面逼着,不得不看,我事先在碟片上看过十集,之后在电视上跟着看,不瞒诸位,我也有过看疲了,咬着牙才能坚持下去的时候,白眉半年前说:看进去了,就能看出好来。我一边点头,心里一边嘀咕:那要看不进去,算谁的?  幸好幸好,终于看进去了,连着两天,看的我泪流满面。老太太怒斥小林,那一场,我替我爸流泪。我爸这一生,就是像程大河这么趟过来的,十几岁为了生计,出门打工,吃苦受累,也跟一救火队员似的,家里有点什么事都得咬牙扛,扛不住,就挨我奶奶痛骂,光我在旁边听到的就不知多少次。老太太对小林说:我偏心是因为你没出息。老太太挺好,最后总算还肯说句大实话,我奶奶至今都没说过一句,哪怕一句安慰的话——这些年委屈你了,我爸都会很宽心。
一部好戏的诞生   好事多磨,从创作到播出,历经三年,年度亲情剧《房前屋后》终于开播。  中央八套六月六日,黄金强档,敬请期待。  导演尚敬,编剧俞白眉,主演闫妮,周小斌,姚晨,代乐乐,佟悦,喻恩泰等等。  老尚就不用多介绍了,演员大家也都熟悉,这篇主要讲讲编剧。  俞白眉,西安人,程序员出身,牌坛常胜将军,姚明签名持有者,然后就不知说什么了。跟一个人太熟,试图描述他的时候,一堆堆字节同时涌上脑海,很多清晰的侧面,瞬间交错成混沌一团,哑炮。  半年前,房前刚完,我说回头播出前,给这戏写八千字的剧评,他说千万别,关系太熟,没法夸,朋友间互相吹捧实在肉麻,日后传出去须不好听。正好,我本来也就是客气一下,八千字,再快也得写一晚上,有那时间不如睡觉。  两个月前,房前的DVD刻出来,给我寄了一套。我那时正在写别的戏,写的麻爪,焦头烂额。经常半夜开着MSN发呆,他每天会问:看了吗?连着问了几天,我实在推不过去,咬咬牙,看吧——不能怪我,家长里短的戏,都是给父母辈看的,我是真怕看到一半就睡过去。  朋友的戏,不得不看,晚上八点,从第一集看起,看到凌晨四点,十集,不能再看了。那是亲情剧的皮儿,美剧的核儿,故事一波三折,疏密有致,线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脑力之强劲叫人恐惧。以为自己进步挺大,看完那戏,觉得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不禁有些沮丧。  老尚总安慰我,小同志,不要那么自卑嘛,白眉有白眉的优势,你有你的优势。我现在想想,我的优势,就是比白眉多了个老师,任何进步都有白眉帮我看在眼里,及时验证。我经常写到一半,有了新的心得,一想,白眉半年前跟我说过这个,激动地打电话过去,说我终于明白你那句话的意思了,每次他都恭喜恭喜,你又进步了。  而他就只能靠自己,戏到底好不好,进步多少,跟我说我也听不懂,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那种寂寞感太无聊了。  我想他,也许就是因为无聊,才会试图把那么无聊的题材,想方设法写的有聊,他也确实做到了。八十年代的生活质感,人际关系,情感表达,极其十分非常精准。我想,他不让我夸,想必觉得我即使夸也夸不到点儿上。  我想,对他来说,能得到父母辈的褒扬,和赞许,才是正经事——他当然也做到了。  有个故事,看过片子的老前辈,喜欢的不行,情绪激动,专门请白眉吃饭,问:你七十年代生人,怎么会那么了解我们这代人的心态?他当时估计只是笑笑,我若在场,会替他回答:这孙子心老,实际年龄已经两千九百多岁了。  我自己的疑问是:他跟我同年(比我小俩月),怎么会对这种题材感兴趣,五十集,接近百万字,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状态,不感兴趣,谁能撑得下来啊?(他少白头也真是活该啊)  好在我对那题材不感兴趣,即使感兴趣,想必永远也写不到那个深度。我妈看完五十集,回过头又看一遍,过几天打算再看一遍。我问她好在哪里?她也答不上来,只说,跟所有的亲情剧都不一样,有点像手擀面和方便面的差别。一个注了水,看着挺香,但可以批量复制,好不好吃全靠味精调剂,多吃会腻。  另一个老老实实烧水和面打卤,纯手工精制,累是累,吃进嘴里,回味无穷,我妈说的挺好。  老尚在介绍采访时说,武林拍给七十后的人看,房前则拍给沉默的大多数——喜欢就只是单纯喜欢,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四处宣传、找人交流心得。我的理解,房前这种戏,在网上的反响不会很大,但在目标受众那边,一定会是一部了不得的大作,这是期待,也是美好祝愿。  拍武林的时候,白眉在写房前。我跟老尚说,武林大概会像烟花,嗵一声,满天都亮了,但不会太持久(现在看来我大概错了),而房前,如果选对了播出平台和时段,会是地心的核弹,起初听不见响,但大地震动,久久不退,一波波的余震,持续经年——希望我这次不要再说错了。  衷心祝房前屋后收视长红!!!
房前屋后   好事多磨,从创作到播出,历经三年,年度亲情剧《房前屋后》终于开播。  中央八套六月六日,黄金强档,敬请期待。  导演尚敬,编剧俞白眉,主演闫妮,周小斌,姚晨,代乐乐,佟悦,喻恩泰等等。  老尚就不用多介绍了,演员大家也都熟悉,这篇主要讲讲编剧。  俞白眉,西安人,程序员出身,牌坛常胜将军,姚明签名持有者,然后就不知说什么了。跟一个人太熟,试图描述他的时候,一堆堆字节同时涌上脑海,很多清晰的侧面,瞬间交错成混沌一团,哑炮。  半年前,房前刚完,我说回头播出前,给这戏写八千字的剧评,他说千万别,关系太熟,没法夸,朋友间互相吹捧实在肉麻,日后传出去须不好听。正好,我本来也就是客气一下,八千字,再快也得写一晚上,有那时间不如睡觉。  两个月前,房前的DVD刻出来,给我寄了一套。我那时正在写别的戏,写的麻爪,焦头烂额。经常半夜开着MSN发呆,他每天会问:看了吗?连着问了几天,我实在推不过去,咬咬牙,看吧——不能怪我,家长里短的戏,都是给父母辈看的,我是真怕看到一半就睡过去。  朋友的戏,不得不看,晚上八点,从第一集看起,看到凌晨四点,十集,不能再看了。那是亲情剧的皮儿,美剧的核儿,故事一波三折,疏密有致,线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脑力之强劲叫人恐惧。以为自己进步挺大,看完那戏,觉得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不禁有些沮丧。  老尚总安慰我,小同志,不要那么自卑嘛,白眉有白眉的优势,你有你的优势。我现在想想,我的优势,就是比白眉多了个老师,任何进步都有白眉帮我看在眼里,及时验证。我经常写到一半,有了新的心得,一想,白眉半年前跟我说过这个,激动地打电话过去,说我终于明白你那句话的意思了,每次他都恭喜恭喜,你又进步了。  而他就只能靠自己,戏到底好不好,进步多少,跟我说我也听不懂,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那种寂寞感太无聊了。  我想他,也许就是因为无聊,才会试图把那么无聊的题材,想方设法写的有聊,他也确实做到了。八十年代的生活质感,人际关系,情感表达,极其十分非常精准。我想,他不让我夸,想必觉得我即使夸也夸不到点儿上。  我想,对他来说,能得到父母辈的褒扬,和赞许,才是正经事——他当然也做到了。  有个故事,看过片子的老前辈,喜欢的不行,情绪激动,专门请白眉吃饭,问:你七十年代生人,怎么会那么了解我们这代人的心态?他当时估计只是笑笑,我若在场,会替他回答:这孙子心老,实际年龄已经两千九百多岁了。  我自己的疑问是:他跟我同年(比我小俩月),怎么会对这种题材感兴趣,五十集,接近百万字,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状态,不感兴趣,谁能撑得下来啊?(他少白头也真是活该啊)  好在我对那题材不感兴趣,即使感兴趣,想必永远也写不到那个深度。我妈看完五十集,回过头又看一遍,过几天打算再看一遍。我问她好在哪里?她也答不上来,只说,跟所有的亲情剧都不一样,有点像手擀面和方便面的差别。一个注了水,看着挺香,但可以批量复制,好不好吃全靠味精调剂,多吃会腻。  另一个老老实实烧水和面打卤,纯手工精制,累是累,吃进嘴里,回味无穷,我妈说的挺好。  老尚在介绍采访时说,武林拍给七十后的人看,房前则拍给沉默的大多数——喜欢就只是单纯喜欢,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四处宣传、找人交流心得。我的理解,房前这种戏,在网上的反响不会很大,但在目标受众那边,一定会是一部了不得的大作,这是期待,也是美好祝愿。  拍武林的时候,白眉在写房前。我跟老尚说,武林大概会像烟花,嗵一声,满天都亮了,但不会太持久(现在看来我大概错了),而房前,如果选对了播出平台和时段,会是地心的核弹,起初听不见响,但大地震动,久久不退,一波波的余震,持续经年——希望我这次不要再说错了。  衷心祝房前屋后收视长红!!!  另外八卦:俞白眉的夫人代乐乐,也是本剧的主演之一,我个人认为,属于潜规则的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