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族 轻轨族
轻轨族
关注数: 438 粉丝数: 46 发帖数: 1,008 关注贴吧数: 9
中国为何没有把汉语数字四位分级的习惯改成国际通行的三位分级? 我国也应推行三位分级读数制 数是人类研究事物的各种量以及量与量之间关系时抽象出的共同特征。到今天为止对数的认识与应用已发展到了复数集,然而起基石作用的仍是自然数。这是因为人们对自然数的描述与各种规定,最终影响着对其扩展后所得外延数集的描述与规定,最终影响着人们用来计量的实践活动。本文提出:我国的多位数读数制还是按三位分级好,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一、读数分级与记数分节 人们为了用有限个不同的称呼或符号来区别表示无限个不同的自然数,创造了“满十进一”的记数制度,包括十进读数法和十进记数法。十进记数法为世界所通用,包括十个阿拉伯数字0~9及记数的位置原则,但十进读数法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我国的十进读数法则体现在现行数位顺序表上。见文(1) ㈠读数的分级制 在我国现行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前四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和千读音各不相同,它们均以“一”为计数单位。而从第五位至第八位中的万、十万、百万和千万均以“万”为单位;从第九位至第十二位又以“亿”为单位;……我们便把这些计数单位之单位“个”、“万”、“亿”等称为级。因为每个级内都有四个数位,所以形成了四位分级读数制。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读数并不是四位分级,而是三位分级。如英语基数词是三位分级的。 ㈡写数的分节制 当一个数的位数教多时,为了快速读写可以分成几个节。根据我国的读数分级制,写一个四位以上的数时,应先从个位开始向左按四位分成节(级),然后再从最高位开始向右顺次读出各级里的数和它的级名,如:32153696001应先写成321 5369 6001,再读得“三百二十一亿五千三百六十九万六千零一”。在这里我们写这个数时,为了便于快读采用了四位分节制。 类似地,照英文基数词的分级制,采用三位分节写数制才便于快读。 总之,有按几位分级的读数制,就有按几位分节的写数制,二者应是和谐而完美的。 二、三位分级读数制具有优越性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及位置原则写出的多位数,无论按几位分节并不影响它的数量意义,只是为了利于快速读写。显然,若按照我国现行的四位分级读数制最好用四位分节写数。但国际通用的却是三位分节,我国从1950年就规定:记数一律用三位分节。这样,虽然在记数上与国际惯例取得了一致。但给自己带来了读写多位数的诸多不便。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多位数的读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一教学难点,突出按级读写数,现行教材仍然主要介绍我国四位分级的读写法则,对国际上通用的三位分节法只作简单介绍,并强调三位分节的数仍然按四位分级的方法去读。具体地说:对一个按国际标准记好的数我们直接读有困难,需先改写成四位分节后才能读出。这就暴露了四位分级制陈旧、落后的一面。 与此相反,多位数的三位分级读数法体现了优越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数量信息交流中记出的数全按三位分节。 2、 多种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及进率制符合三位分节。如:长度主单位毫米、米与千米之间;质量单位克、千克与吨之间;电流单位毫安、安与千安之间等。 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词头:艾(10^18)、拍(10^15)、……千(10^3)、毫(10^-3)、……阿(10^-18)是按千进(三位分级)制规定的。 3、 财会业务中所使用的帐簿从元开始由右向左是每隔三格一跟粗线(分节线)印制的;新式算盘的记数分节点是按三位间隔制作的。
【讨论】原来2009年新闻频道改版的时候很多人的意见就很大了 之前我在百度百科编辑东方时空的词条的时候无意找到了2009年的这个资料,我也添加了进去: 《央视改版观众呼吁知情权 回应:看看就习惯了》 关于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话题,着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改版已经进入白热化,可是观众似乎总是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10日两档新栏目又亮相新闻频道,虽然这让观众眼前一亮,但如此“突然袭击”,让不少观众开始质疑央视没有给予观众一定的知情权。 两档新栏目 又添新主播 新闻频道是此次央视改版的重头戏,前晚两档新节目亮相,让不少观众看到了改版带来的惊喜。 新闻频道10日22:30亮相了唯一的一个直播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由水均益主持。这与新闻频道改版增加新闻评论力度的原则十分的统一。内容简洁明确,也增加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水均益在解读新闻背景时,画面的左边会出现 3到5行的关键解说词,节目中三位特约评论员的讨论也很精彩,让人看上去很轻松。但是也有不少观众认为30分钟的节目探讨当前的热门话题,有点太过仓促,因此探讨也不能够很深入。 紧接着《环球视线》播出的是《24小时》,这是一档资讯类的新节目,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前晚,与李小萌搭档主持《24小时》的男主播,是前东方卫视《看东方》的主持人邱启明,这是他第一次正式亮相央视主播台。他的主持风格很诙谐,语言犀利、生动,台风也非常大方自然。 观众盼预告 呼吁知情权 央视改版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为观众服务。但这次改版“只做不说”的方式,却让不少观众和媒体都有些“恼火”,“悄无声息”的改版,给大家都带来了一些不便。 从改版行动开始,就有不少观众反映8月1日17时39分,原本锁定央视一套等着看《东方时空》,结果等来的却是《人与自然》。再早前,李咏的《咏乐汇》《非常6+1》、王小丫的《开心辞典》,也悄悄地由央视二套搬到了央视三套。这让不少观众都感到跟不上趟。 资深记者刘鹏云说:“这么大的变动,提前却没有跟公众、媒体有一个沟通。油价涨了,起码还开个听证会,大家有一个心理准备,可以议论议论它究竟合理不合理。央视有这么多忠实观众,应该有一个沟通……应该适当地给公众一些知情的权利,起码节目变化应该让大家知道。” 央视回应:看看就习惯了 对于观众呼吁改版预告问题,昨日记者致电央视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节目时间变动没有公示给大家带来的不方便,她表示出一些无奈,“我只能说对节目播出时间大家看着看着就会习惯了。”而关于是否会给予观众一定的知情权,这位工作人员说自己不好回答。 随后记者致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他说:“改版公示并不是一个必经的程序,这纯属一个电视台自己在制度上的规定。对大众公示当然更好一些,更方便观众收看,但没有公示也不是错事。并且央视不是一个完全的公益单位,对于这样一个办企业的机构,它自有它的规定。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值得有什么异议。”
【讨论】如果央视新闻全部改版,你会如何编排C1 C13的新闻节目? 基于本人之前发的https://tieba.baidu.com/p/5847293297 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0:00 《午夜新闻》 1:00 《新闻直播间》 1:30 重播《新闻会客厅》(周日1:10重播《人物新周刊》,周一1:10重播《央视论坛》) 2:00 《新闻直播间》 2:45 重播《焦点访谈》 3:00 《新闻直播间》 3:30 重播《新闻1+1》(周日3:15重播《新闻调查》,周一3:15重播《面对面》) 4:00 《新闻直播间》 4:10 重播《世界》(周日4:15重播《新闻周刊》,周一4:15重播《世界周刊》) 5:00 《新闻直播间》 5:35 重播《法治在线》(周日重播《军情时间到》,周一重播《每周质量报告》) 6:00 《朝闻天下》(C13独播)(C1在6:00-7:00播出早间一小时健身节目《早晨·百姓健身》,7:00-7:25播出7点档《新闻》) 7:30 《东方时空》(C1与C13并机)(设置社区新闻,文体新闻板块,周日开设《数字观察》板块) 9:00 《新闻直播间》(周日9:15重播《新闻周刊》,周一9:15重播《世界周刊》) 12:00 《新闻30分》(C1与C13并机) 12:35《法治在线》(周六《军情时间到》,周日《每周质量报告》) 13:00《新闻直播间》(周日14:15重播《新闻调查》,周一14:15重播《面对面》) 17:00《媒体广场》 17:30《新闻晚高峰》(联动央广,与中国之声并机的融媒体新闻节目) 18:30《共同关注》(恢复为公益性质的节目,保留手语) 19:00《新闻联播》(C1与C13并机) 19:38《焦点访谈》(C1与C13并机) 20:00《社会记录》(周六20:00-21:00《人物新周刊》,周日20:00-21:00《央视论坛》) 20:30《新闻会客厅》 21:00 重播《新闻联播》(增加手语) 21:30《新闻1+1》(周六21:30《新闻调查》,周日21:30《面对面》) 22:00《世界》(周六22:15《新闻周刊》,周日22:15《世界周刊》) 23:00《24小时》(增加嘉宾新闻评论板块) 说明:在上次建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专题节目比重(同时不耽误突发新闻插播),复活一部分节目,同时利用总台优势在C13新开设融媒体新闻节目。C13主要新闻节目使用复兴路400平米演播室。C1恢复新闻综合频道的功能(但呼号仍为综合频道),可开设几个C1独播的周播专题谈话评论节目(如《高端访问》)。C1增设0,7,10,15,18,21点《新闻》,每档长度在10-25分钟,重点报道,扼要明快,内外兼顾。《晚间新闻》仍在C1独播(改在250演播室播出),延长至45分钟并分板块播出,播出顺序为:片头内容提要-时政要闻-民生新闻-经济新闻-国际新闻-文体新闻-生活提示-片尾,22:30插播财经指数显示,《晚间新闻》片尾增加环境质量播报,片尾曲之后增加天气预报(工作日可以有旅游景点天气预报)。C13以滚动新闻直播为主,专题节目为辅。这样安排也照顾了部分观众多年来在C1收看新闻的传统,不需要“再组建两个新闻频道”了。
【讨论】如果央视新闻节目全部改版,你会如何编排C1 C13的节目? 个人想法:除了维持直播间时段滚动新闻直播,其他时段节目专题化。 (1)《朝闻天下》由于重复内容太多,广告太长,建议缩短为90分钟(6:00-7:30),天气预报安排在6:55和7:25播出。《朝闻天下》同时撤除在C1的并机播出,改为只在C13播出。同时C1在7:00-7:25播出7点新闻,7:25天气预报。 (2)7:30-9:00开设新的《东方时空》,C1与C13全程并机,恢复原来的片头和片尾音乐。(7:28东方时空晨曲)同时所有的大时政全部撤出《东方时空》,也不在C1的7点新闻中播出,只在《朝闻天下》播出。新的《东方时空》合并原来的《媒体广场》和《新闻社区》成为节目中的两个分别为15分钟的板块《传媒链接》和《新闻社区》,在8:00-8:30播出。正常情况下,资讯化内容仅在7:30-7:55的《时空报道》和《时空连线》播出。7:55播出《出行咨讯》。8:30-9:00播出《时空资讯·文化报道》和《时空资讯·财经报道》。每周日开设周播板块《数字观察》。 (3)《新闻30分》恢复原来的音乐,恢复海洋预报,撤销插播广告,主持人改为一位坐播,另一位站播。 (4)周一至周五20:00播出晚间版《媒体广场》,20:30恢复《新闻会客厅》。周六20:00恢复《人物新周刊》,周日20:00开设新的社情民意舆论爆料类互动评论周播节目《央视论坛》。 (5)撤销独立节目《国际时讯》和《环球视线》,并在22:00合并开设新节目《世界》,设置《国际时讯》《环球视线》《记者连线》3个板块,各板块设置小片头。 (6)改革《24小时》。节目前40分钟为新闻资讯环节,该环节参考原来的《晚间新闻报道》编排。后20分钟为新闻评论环节,设立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制度。由评论员和主持人以直播的方式“谈新闻”(此想法比较接近开播初期的《新闻1+1》)。 (7)新闻频道其他节目播出时间保持不动,维持白天的《新闻直播间》。 (8)除了《新闻直播间》《法治在线》《共同关注》采用统一片头片尾,其他节目总基调维持统一,各节目保持个性。不同节目使用不同的开头和结尾音乐。 (9)C1增加0点,7点,10点,15点,18点,21点整点新闻,以短平快的形式简明播报,片头可参考原来的整点新闻。 (10)《晚间新闻》维持C1独播,所有时政只以简讯呈现,增大经济,文体,科技新闻比重,结尾增加环境质量播报。 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想法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