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6688 tdd6688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2,145 关注贴吧数: 79
就发一篇,朋友给我的普洱大叶古树茶。声明,我不买茶,只写品鉴 发一篇关于普洱茶的品鉴吧。 声明,本人不买茶,不买茶具。 茶叶为云南普洱景迈茶,单一饼,大叶古树茶,一芽两叶,属于小极品类茶。 初收到茶叶,打开后,依然运用的是古典的竹叶7饼一提的包装,古朴依然,手工压制。 拆开包装后,茶饼是请朋友帮忙压制的,掏了不菲的手工费。纯手工压制。打开后,茶叶松紧适中,用茶刀轻撬后,稍微抖下,茶叶就洒落,每片叶子都非常完整。从此可见,手工压制的好处,茶叶松紧适中,利于茶叶从外到内的发酵。这样生茶到熟茶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每片茶叶都发酵充分。 另外特别指出,茶叶,特别是好的茶叶,绝对不能过多的接触金属之物,特别是在制作,冲泡过程中。五行之中,茶叶属木,遇水而生,遇土而藏,遇火而消,遇金而克。 分茶后,可以看到。茶叶为一芽两叶,偶尔有一芽一叶的精品。并且茶毫充分,清晰可见。叶片完整,丰润饱满,有次可见为当年大叶种古树茶。 茶香如兰花,淡淡的,蕴含深远,藏而不露 开饼进行冲泡 因为茶叶极品,放置不多,略微盖碗的三分之一不到。比一般的熟茶放置要少很多。 第一道洗茶,沸水,开水冲制,水为自来水,加6层过滤,比一般桶装纯净水略微好点。用盖碗泡制,放置串味。用紫砂壶泡制的话味道更佳,但是为了避免茶中加入别的茶的味道,因为紫砂,陶制的壶,碗都有吸附力。避免这些,选取玻璃,或者陶瓷盖碗。品出茶本身味道。水选取纯净水,或者是深层过滤的自来水,或者是好的矿泉水。现在有的桶装矿泉水不好,所以选用自己加装过滤器后的自来水。 第一道,洗茶,10秒。 茶色清亮,有油腻感。而且茶叶干净。 出汤,润洗杯具。 本人不喜欢洗茶很多次,一道开茶即可,次数过多,会冲淡茶,而是会把茶洗熟,好茶本身杂质就少,第一道目的在开茶,润杯。 第二道,8-10秒出汤。 闻香,初香不浓,淡淡的,如麝如兰。还有淡淡的山野之气 汤色,淡金黄色,纯净,略显油润,略有挂壁感 品味,入口润滑,涩感轻微,圆润,藏而不漏。 入口半分钟后,舌底生津,舌头两侧略微涩感,回甘。第三道,10秒出茶 香:较之第二道,香气初现,草本之气淡化大概有10%,也就是山野之气。茶蕴含本身香味初现。 汤色:比第二道更为圆润,色泽略重一点。 味道:涩感出现,入口香,稍微涩感,回甘十足。入口即舌底生津,茶香突现,舌两侧有略微涩感,舌底生津,喉咙口滑顺。与人还想回味品尝之感。 第四道:10秒出汤 茶香味出现更明显,草木山野之气淡化。 汤色不变, 味道与第三道同,涩感更淡,更为润滑。 十分钟后,口中茶香依旧。 第五道:10秒出汤 汤色,茶香与第四道差别不大。 茶涩感消失,香,滑,润,入口更饱满,油润 第六道:10秒出汤 茶汤无涩感,入口润泽,整个舌头都有回甘,舌上苔,有轻微的甜感。 第七道15秒出汤 盖香含蓄。 茶汤变蛋,油重感略微增加, 无涩感,味比第六道略淡10%,后味甜度增加。 第八道:20秒出汤 加长冲泡时间,保持味道依旧。 味不变,回甘,发甜,喉部回甘,整个口腔,生津感十足。 第九道:20秒出汤,茶香开始变淡,香味依旧。 第十道:20秒出汤, 茶涩重新出现,甜味开始减弱,香味含蓄。 第11道:30秒出汤 通过加长时间冲泡,泡出茶的底蕴,入口回味发甜明显,无涩感。 比第十道加长冲泡时间,闷香。 第12道:25秒,从此道开始依次每道冲泡时间加长5-10秒。 汤色开始减淡,入口茶香减少,回甘依旧。 第13道:40秒出汤,涩感加重,茶味减淡,入口茶香味淡化速度加快。 第14道:45秒出汤,与13道差别不大,回甘依然有,涩度继续增加。 第15道:50秒出汤,味道明显淡化,虽然茶汤色泽不变,但入口味道明显降低,回甘依然有,涩度继续加重,每道比前一道略微增加有10%的涩感。 第16道,55秒出汤,涩度继续加重,回甘,普洱,生普洱特有的茶香不变。 第17道,60秒出汤,茶味,回甘,都开始有明显变淡,涩度也突然开始变淡。 第18道:65秒出汤,变淡 第19道,70秒出汤,继续变淡 第20道,80秒出汤,茶味依旧还有,不过味道淡了,茶香,茶涩,都淡化很多了。 1-2个小时后,口中,舌后,回甘依旧,舌底生津感留存。 品后,检查茶叶,每片叶子饱满完整,有次可见此次茶叶品质很好,属上品一芽两叶大叶古树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