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惟愿醉长安 今生惟愿醉长安
关注数: 16 粉丝数: 59 发帖数: 3,168 关注贴吧数: 20
游骑营3.10活动 回来发照片 怀院游骑营自行车协会3.10活动策划 首先要跟大家伙道个歉 前面是在有点忙再加上天气等问题,所以我们游骑营一直没来得及组织活动 终于等来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明天老天给面子的话,我们就要一起奔往怀化市鹤城区石门乡**溪水库了。 **溪水库那里有山有水有草地,风景独好,昨天游骑营副营长等一行人已经探好路了。。。哈哈哈,有图为证:以下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安排 【时间】2013年3月10日 上午 08:30 大约下午六点返回。 【地点】怀化学院西区月亮女神处 【活动内容】**溪水库一日游玩,我们会有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确保玩得happy。。。 【骑行路线】怀化学院西区 – **溪水库– 怀化学院西区 【难易程度】上下坡比较多,比较陡。路况较险,骑行过程一定要慢 【骑行里程】单程15公里, 【活动费用】在出发前我们会集体采购食物和活动用品,结账采用AA制。 【当日天气】据天气预报:多云有大风 对于同行者的温馨提示: 1. 请大家务必在出行前检查自己爱车的刹车及传动系统,以保障骑行的基本安全 2. 提倡佩戴头盔及手套,对自身负责,对领队及团队负责 3. 请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衣裤,有骑行裤的同学请穿上骑行裤,充分保护自己的PP 4. 请每位游骑营朋友佩戴一个背包,因为我们会要采购食物水等物品,需要携带过去。 5. 活动过程中请注意环保,不乱扔垃圾,骑行上山过程中禁止携带火种 6. 骑行过程中听从领队指挥,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倡导自助与必要互助相结合的户外活动理念 7. 注意安全!!小心骑行,下坡路段控制速度,注意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有事请联系:18774562380<pj> 游骑营专属扣扣群:222475154 游骑营专属百度贴吧:游骑营吧
转一世经纶——西藏(原创) 转一世经纶 题记——如果有来世,愿为佛前的一盏青灯 青砖古墙,一座宅,一庭花。闲时靠着窗台,于一杯香茶的沉浮间,看着那满庭的姹紫嫣红,如果能有一位青烟般的女子,怕就是这辈子最大的幸福了吧。以前的我常常这样想着,想着,时而竟会入迷。直到有一天知道了他,知道了仓央嘉措,也知道了西藏。 初时想去西藏,大抵是被那份神秘吸引的吧,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土地才能养出那么多的活佛,那么多人前去朝拜。亦或者是被那份纯净的天所吸引,就想要看一眼那一方蓝天,澄澈的天,湛蓝的天。还是搞不懂为何那一片地儿因何会吸引那么多的痴男怨女,一个个的竟着迷般的想要去西藏,想着法设着法的也要去看一眼,似乎不去看一眼西藏这辈子就不是完整的。但究竟敌不过岁月的滔滔,早已记不起那份初衷。 后来的后来,知道了佛学,知道了禅宗,知道了巴桑寺,仓央嘉措前期修佛的地儿,也知道了纳木错是一个湖,不只是风景好看,更是众多修佛者心中的圣地。以前一直是不信佛的,认为因果报应前世今生都是扯淡,都是所谓的佛学大家在乱世弄出来忽悠世人的,因为没人见过六道轮回,去过阴曹地府后还会回来告诉我。然后也不知是怎的,突然又相信了因果,所以小心翼翼的或者,生怕这点遭了报应,那点遭了报应,每天如履薄冰的活着。 以前和哥们喝酒时有人说过,这辈子想要去西藏朝拜,只为赎罪,为这些年来所对不起的。是啊,这些年我们所对不起的不知凡几,可却还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彷佛不这样就在这个世界活不下去。这时候开始自己也变的想要去赎罪,但心中却又有着万般不舍,原来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的美好等着我们去看,还有这如此多的责任等着我们去承担。信佛,便想到了来世,想着如果有来世,便一定要去做佛前的一盏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赎清往世的罪孽,只有这样这一世才不会去再犯下滔天的罪恶,只有佛才能让我平静。 如果有来世,安安静静的做佛前的一盏清灯,静静的点着,不用去思考,不用去为了活着而活着。只有佛前才是个宁静的所在地,不受污浊,不受打扰。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一直以来都认为,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禅心云水,槛外是滔滔浊浪。佛家信缘,所以这道门槛,离人很远,前世和今生的距离;也离人很近,只在一呼一吸间。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抵达般若之门。许多人,一个低眉,一个回眸,就了悟禅意。六祖惠能,属于后者,一株菩提,一方明镜,注定了他一生禅宗的传奇。 记忆中的六祖惠能,像是一枝端坐在云台的青莲,明心见性,自在圆融。在此之前,他和芸芸众生一样,是一粒漂浮在凡尘的微小尘埃。父亲早亡,与母相依,砍柴度日,生命平凡如草木,卑微似蝼蚁。宿命早有安排,只给了他一场短暂的红尘游历,就挥手诀别。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佛性和慧根,于是在一次卖柴归家的途中,邂逅了《金刚经》,便与禅佛结下难解之缘。他深知,自己只是人间萍客,尘世风云万象,不过是看了便忘记的风景。他就这么轻易说别离,舍弃人生百味,从此五蕴皆空,六尘非有。 他的离去,本无缘由,可后来我读《金刚经》,又隐约有些明白,一切来去,终有因果。《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法相,皆非实相本身,不偏执,不贪念,以空灵自在之心,应对一切,是为从容。经书卷末有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番意味,更见佛性。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起,人生多戏谑,世事太无常。他们感叹现实太残酷,所有的功利、情爱以及繁华的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的幻觉。自诩为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可以将这杯掺入了世味的浓茶一饮而尽,然而,一次简短的离别,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措手不及。仓皇之际,只有选择逃离,在某个莲花开合的角落,寻找慈悲。 那是一束菩提的光阴,有世人向往的澄净与平和,可以抚慰我们单薄的灵魂。当年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钵,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试他们的修行。神秀便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知后,传惠能衣钵,定为传人。惠能修行年岁不及神秀,但他的偈语,更明心见性,不染尘埃。可见修行在于心,一切源于觉性和顿悟,心中无念,烦恼皆无。不是静坐于蒲团,敛心了空,才算是参禅。须知,在吃穿住行等一切寻常时候,皆可体会禅的境界。 六祖惠能识自本心,达诸佛理。人生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皆已参透,他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一种舍念清静的境界,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涅盘境界。这样的禅定和超脱,有几人可以做到?六祖惠能的偈语,真正悟得懂的,寥寥无几。但我们却可以在他的偈语中,摒除一些杂念,获得一点清凉。曾有几个僧者一起讲经,殿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时,惠能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可见,心动则万物动,于是体会到世间万般苦;心不动,则不伤,清净自在,喜乐平常。 读《红楼梦》一章节,宝钗点了一出戏,戏中的一曲《寄生草》很见禅意。“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贾宝玉听后,似有了悟,回去之后,也写一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而黛玉读了,在后面加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也因此,牵引出宝钗讲述六祖惠能参禅的故事,以及这首菩提偈语。后来宝玉跳出红尘,遁入空门,是真的醒透彻悟了。他的悟,经历过沧海桑田,深知昨日繁华只是黄粱一梦,梦醒,自知归去。 六祖惠能不仅是为了个人参禅修佛,他的偈语,以及他圆寂后所留下的《六祖坛经》,皆为禅宗经典。他并非是主张红尘的你我,放下一切,选择遁世。只希望身处世俗的我们,以清淡自持,少一些执念,多一份禅心。这样,就免去一点世态浇漓,在寻常平庸的日子里,也可以和禅佛,共修一叶菩提。 在碌碌凡尘,我们像是被命运囚禁的夜莺,披着华丽的羽衣,却永远飞不出茫茫黑夜。万物有情,有情者皆有佛性,以平常心处世,也就无谓残缺,无谓圆满了。我们也许只是一粒飘忽的微尘,无来无往;也许只是一杯平淡的白开水,无色无味;但最后,都只是一方土丘,被长满绿苔的岁月,覆盖了简单的一生。 六祖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如同他的偈语,被一方端砚,一只素笔,写入经卷,然后历尽朝代流传,呈现在宣纸上的字,依旧黑白分明。他端坐蒲团,当头棒喝,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我们也当身居红尘,淡然心性,清醒从容,自在安宁。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