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迷笙笙 奥迷笙笙
关注数: 76 粉丝数: 489 发帖数: 4,201 关注贴吧数: 4
从闪轨4最终决战地能看出来 游戏中的实力与决战次序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剧情实力的。 当然,也不完全如此。紫之骑神出场晚于绯之骑神,猎兵王路嘉实力也远远在赛德利克之上,但绯骑依然比紫骑高等,实力强劲。从最终相克难度来说,绯骑也明显强于紫骑。不过在前期的骑神战中,感觉它俩也只是半斤八两。 最后依次序和难打程度而言,克蕾雅强于雷克特,赛德利克与克蕾雅伯仲之间,肯帕雷拉强于赛德利克,战鬼谢莉强于肯帕雷拉,玛利亚贝尔强于谢莉,也强于怀斯曼(台词中设定的),黑之埃尔贝利希与贝尔差不多或者稍逊于贝尔,卢法斯明显强于玛利亚贝尔。奥斯本强于卢法斯但弱于马克邦。可能这清晰地反映了各反派之间的剧情实力差距。虽然在间章奥斯本比七姐更难打,但考虑到七姐有自己的立场,有放水的可能性,而且说奥斯本比七姐强实在是站不住脚,故而奥斯本估摸着应该是和独臂光之剑匠差不多,或者略强于光之剑匠。 最强的则是魔人化马克邦和黑骑。马克邦在暴走非魔人的状态下应该与早期的灰骑差不多(在第二部面对灰骑跃跃欲试),到了第三部估计实力有所提升。而黑骑则是高出灰骑三个档次,打早期灰骑估计三个都不成问题。 这样一对比的话,大概灰骑实力还是略强于魔人马克邦,替代了七姐站在整个轨迹系列战斗能力的巅峰。
陵南由一支普通四强球队蜕变为能够争夺县冠军的球队的原因 第一、福田的加入。陵南本来就是支守强于攻的团队篮球风格的球队。虽然福田并不算特别强悍,但福田出色的进攻能力能够分担仙道进攻端的压力,而仙道植草双控卫的打法也可以分担植草组织方面的压力,更能使得团队篮球更加流畅。福田的确算不上特别强,但对于一个团队型的球队而言,福田是几近完美的补丁,能够发挥出相得益彰的“蝴蝶效应”。 第二、仙道的变阵。仙道由小前锋改为控卫,无异于单学历变双学历,可以进攻组织两者兼顾,更大彰显其天赋才能。并且以仙道的体力,即使这么打也够用。 第三、田岗是个好教练。练习赛几乎输给湘北,这现实也给了田岗狠狠一记警醒的耳光。故而田岗在随后的练习中必定会死CAO陵南队员,以至于把队员几乎折腾出心理阴影,但换来的却是球队基本属性点的提升。池上更是在数月的时间便由一个被木暮完爆的路人脸,蜕变为一个开发出全队最强防守技能的防守型的悍将。另外,不要老是拿田岗的几次失误过于计较。 第四、好似《队长小翼》里的若林那样,陵南是一支比赛型的球队。平时队内练习或者练习赛时期表现尚可(其实也比较重视了),到了生死关头的县大赛场合,一紧张,就能超水平发挥。这点特征和若林源三一模一样。 第五、账面实力海南最强,陵南似乎还不如湘北,大约是全县第三的水平。但以团队防守为主的风格是可以最大程度地拉近账面实力的不足,好似足球比赛中,弱队打防守反击,就能和强队五五开。反观湘北为什么在比赛中从头到尾都被海南压过一头?不是队员不努力,是实力有差距还打对攻,不被拉开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六、练习赛湘北可以算是县准四强的水准,与陵南大约有着五分的实力差距。练习赛湘北运气不错,一些恰到好处的超常发挥进一步抹平了实力差距,使得最后也只是一分小败。到了县大赛,就是真刀实枪的对决,不能一味指望运气了。陵南有了福田,并且全队基本属性点提升。湘北训练相对不那么勤奋,基本属性点整体提升较少,但宫城和三井对于后卫阵容的填补和强化,以及樱木流川枫的进步,使得湘北的实力反超了9分,这数值也算合理。 第七、练习赛鱼住并未被赤木完爆,但始终还是输给了赤木,被赤木拿了30分。鱼住必定会耿耿于怀。由练习赛的小输赤木到县大赛的与赤木持平的表现,足以立竿见影地彰显出鱼住硬实力的进步。当然,在心智方面,鱼住还有得历练。
两种直观感觉 第一、其实翼偶尔可以客串前锋的 小学翼不畏惧任何正面对抗,虽然技术风格较柔,但在身体健康的状况下硬刚日向小次郎不落下风。本身论脚力小学翼不弱于日向(当然论体格和头球翼比日向逊色少许),但翼技术灵活,比日向更善于应对多人防守下的突破,且相比而言射门多变,不似日向那样风格较为死板,只知道凭着暴力射球。小学时的比赛也看到了,同样是禁区外射门,翼射不破若林,但由于花巧较多,很明显令若林更头疼一些。而日向单调的远射方式导致被若林没压力地照单全收。 从初一决赛下半场改踢进攻中场后,一直到了初三,直观感觉就是翼的踢法变软了。当然从剧情上来说,缺少了岬和若林的南葛,更需要翼这样的中场球员(前锋对球队防守很难照顾到)。如果翼不踢中场,那么进攻能力再强,也难以提升球队整体配合和整体实力,而南葛很有可能初一和初二在决赛都输给东邦。一个优秀的进攻中场,可以提升整支球队的进攻防守能力,令每一位球员相得益彰。 但翼多变的射球方式真的很适合踢前锋。就权且让日向依旧当中锋,翼当边锋也可以大大提升日本队的进攻能力。中场依赖于三杉、岬、新伍也未尝不可(尤其是远征篇的三杉,除了身体脆弱外,脚法一点都不比翼逊色)。 成为进攻中场后的翼的确盘活了整支球队,令只有一个半球星的南葛(翼一个,井泽半个)发挥出了冠军级别的强悍实力。同时,在正面对抗方面,屡屡在次藤、日向的手下吃亏(就算撇开伤势因素,翼估计也就是被压制的稍轻点而已),面对活力四射的肖俊光,除了骗射门以外的其他对决也一点优势都没有,单对单能不能击败A级的火野龙马都是未知数。翼全国数一数二的脚力,在远征篇也被日向超越。甚至于世青篇决赛临阵磨枪锻炼过一阵腿脚的岬都能在力量上压过翼一小截。 总之感觉。。。。。挺可惜的。话说后期在巴萨,翼也正是因为坚持要踢进攻中场,才被踢到了B队。如果翼能圆滑一点,接受踢前锋,那最差也能当个替补。结果翼为了归队,把他的无与伦比的天赋发泄在了B队时期的对手身上(感觉那群人挺可怜的),令人唏嘘不已。 第二、后卫是球技粗糙的角色的终点站 在初中篇实力不错的松山,在远征篇由于技术欠精湛,被卡鲁治小虐,被施耐德、谢斯塔更是彻彻底底虐的没脾气。但松山有着执着坚韧的斗志和防守能力,故而被三杉慧眼识珠,放到了后卫位置。其实作为中场,松山是合格的,只是后卫更能彰显他的价值。 三杉世青篇痊愈了,脚法也是一如既往地纯熟,但也失去了以前的锐利。远征篇的三杉,除了不能当守门员以外,啥位置都行(对阿根廷是以前锋身份上场的)。而到了世青篇,三杉一直就是稳打不动的自由中卫,在个人技术方面也一度被奥卫兰吊打。 井泽在南葛来说球技还是很不错的,论个人能力当属南葛队(岬不在时)的二号球星,是修哲三人组最强的人。但他的球技到了国家队就显得不值一提了。所以到了远征篇和世青篇,井泽要么没机会上场,要么踢替补后卫。 因为后卫这个位置看的是你的踢球态度、体力、活动量、洞察力、体格,对于个人技术要求不高。类似于篮球场上的大前锋,肯卖力就能获得表现机会。
队长翼这部作品的一些冷门细节盘点 一、世少篇若林曾经说过云达不莱梅与汉堡的交战史是一负三和,可以说不莱梅是西德第二强队。考虑到不莱梅的马加斯实力远逊于施耐德,故而可以认定的是谢斯塔的实力要强出卡鲁治一块。由于不莱梅的门将是个庸才,可以预料到两队在交战时,不莱梅的中场是要占上风的,从场面上汉堡应该是略为被压制的一方。所以,如果把穆勒撇开不谈,谢斯塔毫无疑问是西德第二号球员。至于在世少决赛,之所以看起来谢斯塔表现不如卡鲁治,那是因为一开始由于资料被若林泄密,被日本队两次断球。可以说换做别的球员一样会失误,一定程度上刚开局的谢斯塔是替全队背了锅。 二、同样可以推知,不莱梅的龙套球员强于汉堡队的路人脸。而且主要是强在防守能力上。在谢斯塔和马加斯不在的情况下,一个半场日本队也无法逼平对不莱梅三球的劣势,其实也并不丢人。 三、同样可以推知,世少篇的若林的确是不如吉诺。吉诺一年前在汉堡与意大利的正式比赛中曾经被施耐德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在临完场前一分钟射入一球,而这是他在一年内的时间内唯一一次失球。我们总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吉诺在这一年内成长速度要慢于施耐德。故而到了该届大赛,对于施耐德而言,吉诺依然是苦主。相比而言若林对施耐德的挟制能力似乎没那么逆天。而汉堡与不莱梅的三次平局,总不见得进攻能力强劲的施耐德一个球也没进。也就是说,不莱梅虽然被吉诺完封,但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是可以击破若林的球门的。若林与吉诺实力差距不大,但始终还是略逊一筹。从称号上来说,若林是“西德第一门将”(或者是“欧洲第一门将”,我也忘了哪一个了),吉诺是“完美门将”、“欧洲首屈一指的门将”,从称号来看,吉诺的确是要压过若林一截。故而吉诺也无愧于世少第二号门将的称号。 四、捧新人,然后削弱之,是高桥的一贯套路。小学时的明和门神若岛津实力强横,一度把翼整得一点办法都没有,结果上了初中后就相对平庸了许多;初中时的次藤凌虐南葛队和翼,结果到了远征篇表现也就略强于路人脸;世少篇的穆勒拳能碎石,单手捏爆足球,达到了门将实力的天花顶,结果在世青篇被利云灌了五个球;沙里拿斯在世青篇决赛前不失一球,从表现看仅次于世界第一的若林而强于穆勒(世青篇的若林的确是世界第一),结果到了奥运篇接不住施耐德中场的全力一射;世少篇法国的皮埃尔表现有如天神下凡,结果到了世青没有任何存在感,在正式比赛中连脸都没怎么露。 五、该漫画中门将的重要性被过于拔高。在足小的世界中,一个优秀的门将能顶半支球队。像若林,吉诺,穆勒,沙里拿斯那样的门将,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艾斯派特那个水平还是可以接受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如果能把大部分球队的门将实力设置为,上限相当于世少篇的若岛津,下限相当于初中篇的森崎(或者富良野的加藤也行),这样比赛的观赏性会好很多,也更现实得多。 (未完待续)
个人原创:东汉末年各诸侯主排名 1. 曹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个很有魄力的诸侯主,大英雄。统一北方的功绩令其他人望尘莫及)。 2. 刘表(年轻时很有手段,在“党锢之祸”中活下来并坐领荆州牧。军事无能,但也算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将荆州治理的富庶和平,人才济济。只是没管好自己的老婆,导致蔡氏权势过重,大权旁落,是其黑点。) 3. 孙策(有“小项羽”之称的孙策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作战有勇有谋,办事效率高,以一万兵力横扫江东可谓壮举。执政方面闪光点不多,但也没什么黑点,政治头脑强于项羽。只是为人有点冒进) 4. 刘备(执政能力不错,按照丁斐的评价当省长够用。军事能力不强,也不太弱。会做人,有魅力。脑子比袁绍好使) 5. 马腾(性情宽厚,善于执政,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只是位置偏,底子薄,地盘穷,才被曹操一锅端) 6. 袁绍(宽政治理冀州有功绩。个人魅力高,早期的一系列方向抉择也算高明,正可谓“少年意气自纵横”。只是还是略平庸了一些,做事不果断) 7. 张鲁(以道教治民显得比较另类,但还是有成效的。历史评价不高,不过作为政治家也算可圈可点) 8. 吕布(不能小觑吕布。历史上的吕布能力更强。即使是按小说里的说法,吕布也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带兵能力不错,也是个治军良将。从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落魄武将,到能与曹操角力的诸侯主,吕布的各项能力彰显无遗。只是政治头脑始终是不高明,作为诸侯主有时候有点傻) 9. 张绣、士燮(马马虎虎,没什么存在感) 10. 公孙瓒(作为武将准一流,作为政治家三流。前期勉抗袁绍尚算英雄,后期龟缩易京变狗熊。行事手段虽然强硬卑鄙,但还是很有效) 11. 陶谦(小说里是个没什么能力的老好人,历史上是个昏庸的政治流氓,虽然厚待刘备,也只能排这儿) 12. 刘璋(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但懦弱无能,不会治理可算富庶的益州。为人也不够精明,被刘备阴了) 13. 袁术(贸然称帝只能说是个庸主,毕竟好话谁都喜欢听。但外敌较少的环境下也崩溃灭亡,只能说明自己太草包)
从篮球位置的角度来谈谈新七组 首先要谈的就是队里的皇牌,攻守俱佳的黎恩。黎恩的怒气值上升速度、攻击力、血量、特技都是新七组最强的,论防御力和破防能力,未必一定是第一,但起码也是数一数二。值得注意的便是一向被视为弱项的魔法输出,在队里虽然是中下水平,实事求是地说,其实算不上太弱。只是,一向以纯战士角色活跃于前两部的黎恩,也不会被玩家当法师去培养。放在篮球五人组里面,是当之无愧的锋卫摇摆人兼队长,在攻守两端都能兼顾且完善。 得益于专属的阵型,悠娜在破防能力上几乎是队里最强的。两种模式的转换,在虐小兵的时候能提升效率,在打硬仗的时候是鸡肋,主要是因为打硬仗只能用打击者模式。悠娜的魔法输出虽然乏善可陈,但不错的防御力,以及还算可以的物理进攻能力,确保她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肉盾。只是尽管无论是属性还是武器,虽然有着克州英雄罗伊德的影子,但在实战中,从防御力的表现来讲,似乎还是比罗爷稍差点。不过瑕不掩瑜,悠娜便类似于篮球场上的传统型中锋。防守强,进攻尚可,远投能力弱,部分时候能够以身躯作为掩护工具,以撕破对手的防线。 库尔特的专长是防守反击,弱项是防御力。至于作为角色中心的攻击力、魔法能力、破防能力,以及其他各项能力,普遍都还不错,均衡,但都不精。所以在队伍中,库尔特的存在感相对较弱,从模板来说和艾丝蒂尔略相似。但均衡的属性也能保证其成为队伍内的战术中转站和润滑剂,在战士输出不够给力,或者法师补血不够及时的窘况下,能够多点开花,弥补不足。类似于篮球场上的大前锋,脏活累活一把抓,标准蓝领。该位置虽然球星数量最少,存在感较低,数据也不算出彩,但没他还真不行。 亚修其实不必多说。防御力中庸,血量马马虎虎,但怒气值、攻击力都极强,破防能力也不错,是类似于兰道夫那样的纯战士(扛打能力略弱于兰道夫),纯进攻型角色。类似于小前锋,职责就是不顾一切地得分得分再得分。 妙婕便类似于纯法师,只是似乎不像艾略特和艾玛那么纯粹。妙婕防御力弱,血量软,魔法力全队第一,攻击范围远,小特技略有辅助功能,有点物理进攻能力。新七班没有像旧七班那两位那么纯粹的魔法师,所以妙婕的恢复能力和魔法输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类似于场上的控卫,身板最小,但能串联球队,组织攻势,好似篮球场上的教练。没有妙婕的法师辅助功能,新七班的持久作战能力也无从谈起了。 亚尔缇娜的小特技还是不错的,能攻能辅助。物理进攻能力中下,防御力比妙婕强得多,血量较弱,魔法能力全队第二,也有着不错的攻击范围和魔法攻击输出。类似于场上的得分后卫,有攻有守,能组织,但肉搏能力欠缺。亚尔缇娜综合能力分布还算比较均衡,综合实力并不落后,单从法师职责来说不如妙婕,从队中作用来讲似乎稍逊于库尔特。亚尔缇娜的综合实力并不落后于其他成员,但考虑到其特点不似其他人那么突出和明显,在游戏的一开头,作为队伍中的替补角色,似乎也有点合乎情理。
12年前我辞掉了“有编制、铁饭碗”的工作,现在非常后悔(转帖) 年轻人的择业观,特别理想化。 已经不止一次听见年轻人吐槽:“我一点都不喜欢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提前几十年就能看见自己退休样子的工作’,所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什么的我最不喜欢,我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从事更多具有突破性、创造性的工作。” 呵呵,看着他们,就像看见了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 在理想主义爆棚的年纪,对自己的智商和文凭颇有自信的年轻人,总以为自己能够上天入地,坚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定能够成为励志传记里的主角。 不过,等人到中年的时候,不少人终于如梦初醒:当年我以为世界是一坨屎,只有我这样的天才才能改变……直到今天我终于发现自己才是一坨屎。 哪里有这么多的天选之子,实际你我都是资质平庸的碌碌凡人。 当年自己对“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嗤之以鼻,等自己打拼十几二十年仍一事无成时,才发现“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是一份多么稀缺而又求之不得的福利啊。 01 实不相瞒,当年的小编,也混过“体制内”。 刚毕业的时候,经亲戚朋友介绍,我很轻松地获得了广东中部小城的一个事业编工作,当时的月薪,大致相当于当地的1平方米房价。 “体制内”工作确实枯燥得很——每天就是写写材料,送送文件,帮帮领导干些鸡毛蒜皮的破事,这点儿破事要是按“深圳速度”的效率,一星期的工作不到半天就能干完……当然,遇上领导应酬的酒局,你还得满脸堆笑地作陪,奋不顾身地接过千杯万盏,直到自己最后满嘴泡沫、头晕脑胀地倒下—— 这就是枯燥、无聊,甚至有点儿**的“体制内工作”……我深深地觉得,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简直是在侮辱我的学历和智商。 令人不爽的,还有当地的“鄙视链”——行政编>事业编>雇员>临聘……这种人为的三六九等划分,直接决定了当地择偶、交友的圈子,这又是一种精神摧残。 于是半年后,忍无可忍的我终于向领导递交了辞呈。领导邪魅狂狷地一笑:小伙子,我估计你以后会后悔。 算了吧,我要奔向自由,奔向一线城市热情似火的事业沃土了,你们这穷山僻壤有啥好留恋的? 就一个小小的破事业编,就想把我锁住留住?真是自不量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我的内心不禁飘过一丝智商上的优越感。 02 我一个师兄,在当地一所公立高中当教师。也是事业编。 他在这儿已经干了20年了,连个教务主任都没当上。工资收入水平大致也就相当于当地雇员。 对这种不思进取、蹉跎生命的师兄,我向来是非常鄙夷的。 当时我第一时间把自己要辞职的消息,喜大普奔地告诉了师兄。师兄听了大惊失色。 “你想清楚没有啊,不要冲动,编制以后会越来越珍贵的。” 唉,我那食古不化的师兄,价值观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难怪一辈子窝在小城市——现在哪有真正的“铁饭碗”可言?一个编制能有多大用处?未来的“铁饭碗”,应该是你有能力到哪儿都有饭吃,而不是一辈子都守在一个地方混吃等死。 当然,我来到这个小城市,这半年没少受到师兄的提点和照拂,我不可能当面顶撞。师兄跟我说:“以后这个世界,就业会越来越难的,人到中年,企业招聘的职位会越少。编制是非常宝贵的,如果你觉得工作无聊,你自己可以找点兼职干干,根本没必要辞职。” “比如,我挺看好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的,你工作无聊,业余时间可以炒房啊?我最近入手了两套宝安中心区的房子,你要不要也去关注了解下?”为了指点我发财之道,师兄对我简直是推心置腹。 这段对话,发生在2007年一个冷风潇潇的夜晚。只是,当年我根本不知道师兄这番话的含金量。年少无知的我,只迷恋了深圳的工作岗位,只眷恋了深圳的纸醉金迷,就是不懂得深圳最大的金矿其实是——房产。 回到深圳后,我很快就入职了当地一家非常著名的媒体。这份工作,确实很对得起我的学历和智商。这让我觉得,离开“体制”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然而,后来的故事,充分证明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真理。 自以为找到了知音和伯乐的我,自以为能大展拳脚实现媒体理想大展新闻抱负的我,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终于成功地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了。 03 大家都知道,媒体行业,这几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传统大报停刊的停刊,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当初体面风光,不可一世的记者,再也没有了媒体行业黄金时期“无冕之王”的神气,大家都在寻思另谋出路。 当初青春气盛,意气风发的我,现在也不得不面对人生和事业的拐点——原来,自以为智力和能力都出类拔萃的自己,其实凭自身那点儿微薄的本领和能耐,根本无力抵御时代的大势。昔日朝阳行业的没落,正好赶在了自己步入中年的尴尬时期,转行OR转型的两难选择令人进退维谷。此时的我,才终于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你所熟悉的业务线,开始被分配给年轻人;你赖以生存的版面,被更年轻、更激情的同行占据——你的体重、血糖和血压正在飙升,而你的收入、地位和尊严却正在面临腰斩。 其实遭遇寒冬的又何止是媒体行业?汹涌的中年危机无差别地席卷了各行各业。一大批中年失业者重新回到了求职市场,但失去了青春的他们,还能有多少与资方议价的资本呢? 不少告别了老东家的同龄朋友,不得不在网上刷新简历,联络猎头,他们隔三差五就和我分享各种失败的求职故事,这些不断散播的负能量残酷地提醒着像我这样的中年人——你过时的经验、过时的人脉、过时的学历,放到现在的招聘市场根本不值钱,比你要价更低、体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思维更新颖的年轻人轻而易举就能把你取代。 于是在离开那个边陲小城12年后,我才终于明白“编制”的可贵。 当年看起来像枷锁一样束缚了自由的东西,现在却是我求之不得却再也无法回到的过去。 04 当年一心离开“体制”,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的人中龙凤,12年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当年的师兄还在原来的地方,干着和原来一样毫无挑战性的低薪工作,他还像过去一样不思进取,反正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他那两套宝安的房子,加起来升值了八百多万。我知道,这是他在百无聊赖的“编制内”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判房地产行业大势,结交重要人脉获知政策信息后,眼光独到的投资回报。 这时候我才明白,我当年对师兄这种“蹉跎岁月”的人生态度不以为然,实际上根本不懂,人家是经过了多少利弊权衡才选择了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方式。“一份编制,多手准备”——这条当年师兄就教给我的致富之道,是多么的睿智。 这才是大智若愚啊。像我这种空有一腔热血,却对职业生涯缺乏长远预计的人,只有在自己中年碰壁之后,才能恍然大悟其中的智慧。 也有人可能会说,你自己在体制外混的不好,不代表所有从体制出来的都不行啊——再说了,现在房地产早就过了红利期了,而体制内的福利也越来越少,你师兄的成功之路不可能复制了,别误导年轻人了好吗? 必须承认,对于一部分天才而言,“体制内”工作确实束缚了他们的自由发挥,也许“体制外”才是他们施展个人抱负更为适宜的空间。 然而,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有99.99%的凡人,以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可能根本无力承担辞职的代价;以他们的家底和存款,可能根本无法抵御一次中年危机的冲击;被一个“编制”牢牢地守护着饭碗,很可能就已经是他们人生“不太差”的最优解。 而各种大v鸡汤文长篇累牍地渲染着“逃出体制”的好处,把少部分的人的成功经验,当成普适性的真理来推送,实际上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是的,无论是“离开体制”还是“进入体制”,毕竟都属于个人自由。但在行使这个“自由”时,头脑发热的年轻人最好先冷静下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从体制内出来,自己是否一定能找到比原来更好的工作? 2 如果有朝一日面临中年失业,你是否有足够的存款来应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 3 如果人到中年,你不得不面对职位腰斩、薪水腰斩的状况,你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 “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工作未必可怕,可怕的是把未来30多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交托给幻想和运气,交托给对自身能力不切实际的估计。“考进编制后悔几年,离开编制后悔一辈子”——原来真的不是谎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