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熙 为了在熙
关注数: 2 粉丝数: 14 发帖数: 2,254 关注贴吧数: 5
【090927】【原创】时隔五年的两次病痛所带来的感悟 圣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个人理解就是说,人活得时间越长经历的越多,对于世事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从而心态也就越来越平和了。 我年龄还不够长,仅过三十而已,虽然自己已经觉得这等年龄很是可怕了,但是比起“七十而从心所欲”来还差得远,所以不敢说经历了很多,看透了多少。但是,历经了两次重病后,竟然也“自负”的觉得明白了一些道理。之所以说是“自负”,原因是现在回头看第一次生病时的大彻大悟竟然是如此的幼稚与狂妄。 说起生病,小的时候常常闹病。一是,因为能吃,常常因此而发烧。二是,住在大杂院中,众多孩子间会相互传染一些流行病,例如:水痘、麻疹等等。但是,父母把我照顾得很好,其它病很少得。试想,一个数伏天出生的孩子,后天又吃成超重儿,却从来没有得过痱子,就足以见得。 可是,成人后,到了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大学军训的时候,因为被强迫洗冷水澡,得了痱子;读研究生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生了脚气(真是丢人,还一直号称自己有洁癖呢)。这还不算触目惊心,2004年得了亚急性甲状腺炎,而今又得知泌乳素高的怕人。把父母给的原本好好的身体糟蹋成这样,真是感觉很对不起他们,况且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同时,竟然也没有做出什么引以为傲的丰功伟绩来! 话题再扯回来,在鬼门关溜达了两次后,明白了什么呢?不,确切的说,第二次还没有回来呢,至今还在鬼门关里面徘徊呢。 第一次生病,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把所有能翻到的钱都交给了妈妈,开始交待后事,深刻地明白了一个残酷的道理:“黄泉路上无老少”。原来“死”是这么一件寻常的事,距离自己并不遥远。儿时,看到住院的妈妈打点滴,就认为平生最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此,祈祷一生都不要遇到。此时,打点滴与抽血都已经成为每周的必修功课。从此,不再抵触打针,打点滴以及抽血一类的事情了,比起求生的意愿来讲,那些恐惧完全不值一提。 进入恢复期时,对上天给的恩赐感激涕零,完全忽视了因为激素治疗而变得像肥猪一样的身材。生命,我是如此的渴望着生,与之相比,什么学业、事业、爱情、金钱、容貌、身材等等都是狗屁。活着,只要还活着,活着真好。看着每天和我一起进出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的各种病人,糖尿病、甲亢、肌肉萎缩。。。。。。活着真好。 于是,坚信死亡就在不远处窥视着我,随时伺机而动,我必须珍惜剩余的不知多少的分分秒秒。于是,各地旅游,疯狂花钱,做一切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生怕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时刻感到时间不够,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而为了支撑这一切又不敢辞去辛劳的工作。于是,常常不敢睡,总是凌晨1、2点才恋恋不舍的入眠。 若一直平静的长此以往,恐怕也不会太坏吧?但是综合了其它的种种原因,第二次病魔就又附在我的身上了。无声无息,毫无征兆,就如同大夫说的,也许是因为太过痛苦,我已经选择性的遗忘了那些导致我生病的事情了。
【相佑FIGHTING】【评论】《宿命》与 《bad love》的相似点 08/06/ 个人感觉《宿命》和《bad love》都有几个硬伤1。题材、故事情节陈旧:无论是黑帮(港台80年代的同系列影片已经在韩国盛行了)还是财团二代(韩剧从始至终都充斥着这个题材)都有些老套2。立意追求深刻,但是没有说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宿命》,还有探讨不伦恋的《bad love》还算是立意深刻,但作品展现的却很单薄3。重点不突出:《宿命》是电影,电影充其量也就90分钟——15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宿命》描绘了多少人物呢?首先,兄弟四人,黑帮大哥,黑帮军师,哲重的首席手下,哲重的次级手下2人,宇民的女友,道万的女友,还有哲重的妹妹夫妇等等。虽然描述得有详有略,但是不可否认各个都很鲜活。而且最最要命的是哲重这个角色,不管亲们是否承认,《宿命》的主角是宇民,但是哲重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抢戏了(当然也是qq演的好 :))。另外,道万的笔墨也很重,这样就势必分散了作品的表现力。《bad love》一个20集的电视剧,开场铺垫得却像120集的家庭剧。头绪繁杂但最后却又都是不了了之了。所以亲们常常会有仁静的孩子到底死没死,微笑会不会是仁静的孩子,仁静胃痛会不会得绝症等等的纠结。编剧写过《火鸟》和《游戏女王》,擅长探究复杂、不是社会主流的爱情,但是个人感觉这种题材还是放在家庭剧中为妙,20集说不清楚,20集最好还是讲一个速食的四角关系的爱情童话为妙。以上纯属一家之言,望众亲不要拍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