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hidaozmqmz buzhidaozmqmz
关注数: 3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9,742 关注贴吧数: 6
怀念 我是98年位育高中搬迁至华泾后第一批位育的高中生,相当怀念那时候的生活。 那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情形一闭眼仿佛还在眼前。 位育的咖喱饺、奶茶(现在没有了)、蛋饼(现在没有了),还有当时那吃也吃不完的荤菜(现在好像听说食堂饭没那么好了),曾经让我们感叹生活真美好。 位育的鸽子、兔子、鱼,各种花草树木竹林,都是大自然的美好,当年在背书背到不行了的时候,去看看它们,就很放松。 各种活动、各种快乐,回想起来都是年轻时候最珍贵的回忆。 还有一起在寝室里的点点滴滴,以及和各位老师的深厚感情,和工作之后的友情是不能比的。 和各种领导老板一比,老师们是多么的好,老师总是鼓励人、安慰人、爱护人;如今想来,位育我碰到过的老师,个个脾气超好,人超好,也有趣。可是现在好多老师都退休了,回学校看不到了。 我在位育读书时属于中游,并不属于成绩拔尖的好学生,最后考大学是考进了一个普通一本而已。但是高中三年,位育给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如今回想起来,仍十分感激。位育教会了我合作、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沟通、教会了我理解和尊重、教会了我如何去爱,位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懂得了宽容、慈悲和人性。在这里深深感谢母校的栽培之恩。可能我个人并不一定能成为那种了不起的伟人,连成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人士都勉强,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白领,但是母校的影响将使我时刻牢记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温暖的人,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平和。这,是母校给我最大的馈赠。 今年是位育大校庆,期盼到时候与各位老师的相见。在位育官网上看到,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已经泛起了白发,内心不是不伤感的。猛然间发现时间太匆匆,转眼间自己都30了,难怪老师已有白发。真的要趁着一切还在,经常去看看,再过段时间还会有一批教过自己的老师退休,到时候再想看,就得去各位老师家中看了。 我要去向各位老师鞠一躬,无论是熟知我的还是教我时间很短可能已不记得我的——学生永远记得你们在黑板前的样子,深深地、深深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专业和博学,感谢你们的点拨和抚慰,你们真心地爱着小孩们,你们值得起长大后的小孩们的感激。
调和帖,此帖不判断谁对谁错,只讲些真心话 近几天,音吧首页经常能见到互掐、互酸、挑拨帖。 这里不判断谁对谁错,谁先谁后,因为已经判断不出,也无法去判断。 只讲些真心话,大家听着有道理就帮着顶顶,让来音吧的各家粉丝看到,觉得没道理就一笑而过。想说lz,骂lz的,lz绝不生气,但不要扯开。 帖吧只是一个小地方,聚集了各种志同道合的人们,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争个谁胜谁负。帖吧毕竟是网络,争胜了,对现实中的明星能有多少好处?多少利益?更何况很多帖根本就不是在为自己喜欢的明星争,根本就是为自己在争。 好吧,为自己争就为自己争,偏偏还要扯上身后的粉丝,一扯一大片,一扯就扯不清楚。于是天天东拉西扯、讽刺挖苦,这将永远争不清楚的知道不? 话又翻过来说,虽说音吧争论可以说影响不了现实中的明星分毫,但是如果真的粉丝开始闹大了,对明星能有什么好处?娱乐圈娱乐圈,是一个圈,抬头不见低头见,让各家明星如何自处?对他们的发展能有好处? 现在好声音的各位学员都只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粉丝,成天想着要怎么压过别人,怎么去和别人吵,这是把自家的去放在火上烤。别看娱乐圈似乎无下限无节操,但中国的生存指南,什么时候都是以和为贵,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不会错的。 所以,如果你为了你家的好,气量要放大一点,眼光要放远一点,一些很显然的黑贴,如果实在看不过去就举报删,其实现在帖的变化迅速,没半天就沉下去了;另外每家粉丝都有冲动和不理智的,用一个人去代替一家粉丝是不科学的,发言时候就事论事,有理讲理,针对个人而不要针对粉丝群;看帖的时候不要光挑刺眼刺心的看,有些帖子虽然话不好听,但是是事实,只有接受事实才能更好地思考。 超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至今几家还是纷争不断,这有什么意思呢,有什么意义呢?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不是说把别人踩下去你家的就能更好了,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应该懂。只有整个乐坛百花齐放,每个各取所需,乐坛才能进一步发展,大家才能听到更多的好歌。 我以上话只代表我自己,说实话我管不了任何的人,其实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管不了其他人。但大家都有自己所喜欢的明星,要多为他们想想。如果纷争不断,对他们真的没什么好处。
【MOMO】随便写写,献给那些像MOMO一样勇于创新的歌者 自从MOMO从《中国好声音》出道以来,世人对她的态度形成了两个极端,爱者极爱,厌者极厌。LZ和这里的人自然都是属于极爱的那一类,而且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极厌的那些人非要勉强自己去关注一个自己极度厌烦的人(水军除外)。 近日看微博言论,MOMO似乎俨然已经成为某些人眼中的“标签”: 常石磊明明更早出道,却被不明就里的观众称为“男版吴莫愁”; 黄绮珊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玩了下改编,人们惊呼:这简直就是吴莫愁! 龚琳娜唱个《金箍棒》,又有大惊小怪的人叫:吴莫愁! LZ终于发现:感情这些人把所有他们无法理解的唱法,甚至无法理解的事物,都能归结到MOMO身上,对MOMO来说,真是既幸也不幸。 LZ一直在想,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年头,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人无法接受新鲜事物,对任何事情都非黑即白;MOMO的唱法固然是比较新鲜新奇的,但是也没有新奇到能概括所有非传统唱法吧;从幸的一点来说,这说明MOMO风格鲜明,以至于让不能理解她音乐的人也能联想到她;从不幸的一点来说,说明那些联想到她的,除了粉丝外,其他人还是不能够理解她的音乐。而这样的现状,正说明在当今中国,还是缺乏开放的心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整个大环境的悲哀。 LZ从《直通春晚》和《梦想合唱团》认识常石磊,之前只知道他给黄龄写过歌。他对歌曲的改编,LZ有的比较喜欢,有的不那么喜欢,因为LZ觉得有些改编唱出来效果不错,有些唱出来不那么好听。但LZ很欣赏他在音乐上的能力,和热爱音乐的态度,LZ始终不理解那些老是攻击他的人是什么心态。在LZ看来,音乐没有“应该怎么样唱”,只有如何唱出来“更好听、更吸引人、更有风格、更打动人”等。唱歌本来就是艺术的一种,艺术是不应该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的唱法,但你没有权力去说人家不能那么唱啊。如果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批判也就罢了,很多年轻人也动辄乱骂,这让LZ对整个大环境的接纳性感到伤感。 龚琳娜也是,一曲《金箍棒》,微博上多少人骂“恶心、带坏下一代”,那时我还没听此歌,就纳闷怎么唱个歌就恶心了呢。后来看江苏卫视春晚,听了《金箍棒》,真心觉得挺好的,把戏曲元素融入歌里。关键是她这歌很切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齐天大圣那种意气风发、豪气万丈的气概。说这歌能带坏下一代的不知道什么心态,这样如果都能带坏下一代那也不要让下一代看《西游记》了,要知道《西游记》本身就是披着神魔小说外表的讽刺小说;闹天宫前的大圣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啊,唉。 扯远了,总之LZ的意思是说,如果想要音乐、艺术能发展,世人必须要有更开放的心胸和更宽容的态度来接纳新事物。其实不光是音乐、艺术,随便什么东西若要进步,必然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容许百花齐放,才是最好的春天。
为中国好声音中喜欢的歌者写文-吴莫愁 这篇文在以前就发过,因为那次度娘大规模抽风,文么有了;在这里再发一下。这是去年10月写的,现在如果再写还能增很多东西,因为有人说要看,先发一下。 莫愁盲选唱的《Price Tag》,我听出了技巧,听出了节奏,听出了力度,但是也仅仅是听出了这些而已。心理觉得“恩,ok啦,还不错,能被选上吧”。事实上我觉得她如果能把key稍微拉高一点会更好,还有就是她的声音有点扁,并不是最能打动我的那种。其实我很快就把她忘了,因为有不少其他盲选更打动我的。 可是,到了导师考核,《Bad Romance》让我看到了她强大的气场和舞台表现力,我看得笑得合不拢嘴,我开始记起这个女孩。之后的《美丽笨女人》则让我彻底爱上她,彻底被俘虏。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说如果你不看她的人,你只听她的音乐,你会发现,她的气息其实不是很稳,其实歌曲还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多听几遍就会越听越习惯,神马气息不稳都感觉不到了。为什么,为毛啊?可能是因为歌曲里惊艳的地方比不稳之类的要更抓人吧。如果再加上看人、看表演,那就更会忽略她的瑕疵。这,就是舞台魅力吧。 我觉得莫愁唱得最好的两首歌是《美丽笨女人》和《一个人生活》;比较好为《Bad Romance》、《让我一次爱个够》、《改变自己》;没唱好《流星雨》;其余歌没多大感觉,就是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痒+天涯歌女》是没有编排好,其实这歌她可以唱得更好。 先说比较好的那几首,这几首都是舞台魅力极大的快歌,high、热情、律动,我很喜欢。当然,这几首的好效果,除了第一首,后几首还和改编及舞台表演投入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一次爱个够》原本是哈林歌曲中我不是特别喜欢的一首,但这次改编后我很喜欢。原先不特别喜欢是因为觉得歌名既然如此了,音乐就该极致,但我觉得还没有到极致,没有到那个点上。但改编后我觉得到了。《改变自己》当中插的I love rock&roll也很赞,流畅、严丝合缝,很完整。莫愁本身的嗓音气质也特别适合唱这类歌,极富煽动性。当然,《让我一次爱个够》的表演中貌似还是哈林更赞一点,但莫愁也可以了。 再说没多大感觉那几首,这几首不是实验失败,如《痒+天涯歌女》,就是还不错但没有最好,如《Price Tag》、《爱是怀疑》,其实还是在水准之上的,只是在我高要求下变成了没感觉。 《流星雨》确实没唱好,莫愁在比赛中唱坏了一首歌。 其实,像金池、Tia、平安,他们在比赛中是没有唱坏过歌曲的,最多是水准之上但没有打动我,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他们在这之外都有各自的惊艳各自的美丽能打到人。而莫愁是唱坏了一首的。从稳上来讲,莫愁可能不如他们。 那么,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爱莫愁呢? 因为《美丽笨女人》和《一个人生活》。 前者体现的是创造,后者体现的是情感,都达到了极致——艺术的极致和真实的极致。 唱歌,本就是唱自己,唱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唱自己内心的情感,所有的技巧、嗓音、歌词、音乐之类,不都是为了唱而服务的吗。能真实地唱出来,能不让人感动吗? 《美丽笨女人》,唱法和歌词是统一的,有自嘲、有释然,对自己脑袋打一枪和最后的摊手表情,都是神来之笔,增光添彩的表演。看到这样的演唱和表演,看的时候很乐,回想一下很感动,因为这显然需要才气和能力作为基础,勇气作为催化才能完成。 我想到了世人会对之不理解和质疑,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谩骂铺天盖地而来,而且很多谩骂的原因在我看来毫无说服力。这里不再赘述,也无力吐槽。只能感叹做自己原来在中国还是这么难。 至于《一个人生活》,这是泣血之作。她把她所有的情感都唱进了歌里。反正我是听哭了,只感觉声音把心都拧碎了。没错,是拧。在好声音我听两个人唱歌哭泣过,一个莫愁,一个金池,虽然我都哭了,但是她们让我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莫愁直接拧碎了我的心,金池则是缓缓缓缓把我拉入感情的旋涡,然后达到高点,然后爆发。这两种方式我都爱,都钦佩。莫愁这首歌包含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她把她真实的内心、想法、情感,通过歌曲这种载体表现出来了,并表达到了极致,让人产生共鸣。 吴莫愁把她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并且至少对我,成功地做到了让我又哭又笑——例如对《美丽笨女人》大笑,听《一个人生活》哭到不能自已。哈林说得好:听歌不就是一个爽字吗。我听莫愁感觉很到位,很爽,无论是开心或悲伤都是真实的、极致的。能这样挑起人情感共鸣的歌者,是有功力的,我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我很喜欢这样的歌者。 有网友说:与其说爱莫愁不如说是爱哈林,与其说爱哈林不如说是爱自由。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加以引用: 与其说爱莫愁,不如说爱音乐;与其说爱音乐,不如说爱自由。
Lz注册开贴就是为了写个人感受,因为不写不快 这个夏天,好声音陪伴了很多时光,尽管节目高开低走,但还是想为它写些什么。 最后,大爱的是这么几个人:莫愁、金池、Tia、平安。 内心次喜欢的第二团队:师太、花房、梁博、郑虹。 第一团队是唱功好+全面性,有个别人还有特质加分比如说莫愁的才气气场舞台范,金池Tia的稳、准、完整,等。第二团队是唱功好但全面性不够的(有些是比赛原因没有更多展示,有些是展示面比较窄或者是个人感觉没展示到极致等)。 其实再往后的第三团队有很多人,比如说我也很喜欢丁丁,但第三团队人比较多,说了等于不说,就不拿出来说了。 先说第一团队。 莫愁和金池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没有之一。有趣的是这两个人都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喜欢的,一开始只是觉得“很会唱,ok啦”这种感觉。但到最后都变成了心头大爱。反观好些一开始大爱的,好多高开低走,后来唱的都是神马啊,哎。导师很重要,后劲很重要啊。 莫愁盲选唱的《Price Tag》,我听出了技巧,听出了节奏,听出了力度,但是也仅仅是听出了这些而已。心理觉得“恩,ok啦,还不错,能被选上吧”。事实上我觉得她如果能把key稍微拉高一点会更好,还有就是她的声音有点扁,并不是最能打动我的那种。其实我很快就把她忘了,因为有不少其他盲选更打动我的。 可是,到了导师考核,《Bad Romance》让我看到了她强大的气场和舞台表现力,我看得笑得合不拢嘴,我开始记起这个女孩。之后的《美丽笨女人》则让我彻底爱上她,彻底被俘虏。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说如果你不看她的人,你只听她的音乐,你会发现,她的气息其实不是很稳,其实歌曲还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多听几遍就会越听越习惯,神马气息不稳都感觉不到了。为什么,为毛啊?可能是因为歌曲里惊艳的地方比不稳之类的要更抓人吧。如果再加上看人、看表演,那就更会忽略她的瑕疵。这,就是舞台魅力吧。 我觉得莫愁唱得最好的两首歌是《美丽笨女人》和《一个人生活》;比较好为《Bad Romance》、《让我一次爱个够》、《改变自己》;没唱好《流星雨》;其余歌没多大感觉,就是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痒+天涯歌女》是没有编排好,其实这歌她可以唱得更好。 先说比较好的那几首,这几首都是舞台魅力极大的快歌,high、热情、律动,我很喜欢。当然,这几首的好效果,除了第一首,后几首还和改编及舞台表演投入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一次爱个够》原本是哈林歌曲中我不是特别喜欢的一首,但这次改编后我很喜欢。原先不特别喜欢是因为觉得歌名既然如此了,音乐就该极致,但我觉得还没有到极致,没有到那个点上。但改编后我觉得到了。《改变自己》当中插的I love rock&roll也很赞,流畅、严丝合缝,很完整。莫愁本身的嗓音气质也特别适合唱这类歌,极富煽动性。当然,《让我一次爱个够》的表演中貌似还是哈林更赞一点,但莫愁也可以了。 再说没多大感觉那几首,这几首不是实验失败,如《痒+天涯歌女》,就是还不错但没有最好,如《Price Tag》、《爱是怀疑》,其实还是在水准之上的,只是在我高要求下变成了没感觉。 《流星雨》确实没唱好,莫愁在比赛中唱坏了一首歌。 其实,像金池、Tia、平安,他们在比赛中是没有唱坏过歌曲的,最多是水准之上但没有打动我,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他们在这之外都有各自的惊艳各自的美丽能打到人。而莫愁是唱坏了一首的。从稳上来讲,莫愁可能不如他们。 那么,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爱莫愁呢?把她排在第一团队里第一,和金池并列为最爱。 因为《美丽笨女人》和《一个人生活》。 前者体现的是创造,后者体现的是情感,都达到了极致——艺术的极致和真实的极致。 唱歌,本就是唱自己,唱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唱自己内心的情感,所有的技巧、嗓音、歌词、音乐之类,不都是为了唱而服务的吗。能真实地唱出来,能不让人感动吗? 《美丽笨女人》,唱法和歌词是统一的,有自嘲、有戏说、有释然,对自己脑袋打一枪和最后的摊手表情,都是神来之笔,增光添彩的表演。看到这样的演唱和表演,看的时候很乐,回想一下很感动,因为这显然需要才气和能力作为基础,勇气作为催化才能完成。 我想到了世人会对之不理解和质疑,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谩骂铺天盖地而来,而且很多谩骂的原因在我看来毫无说服力。这里不再赘述,也无力吐槽。只能感叹做自己原来在中国还是这么难。 至于《一个人生活》,这是泣血之作。她把她所有的情感都唱进了歌里。反正我是听哭了,只感觉声音把心都拧碎了。没错,是拧。在好声音我听两个人唱歌哭泣过,一个莫愁,一个金池,虽然我都哭了,但是她们让我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莫愁直接拧碎了我的心,金池则是缓缓缓缓把我拉入感情的旋涡,然后达到高点,然后爆发。这两种方式我都爱,都钦佩。莫愁这首歌包含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她把她真实的内心、想法、情感,通过歌曲这种载体表现出来了,并表达到了极致,让人产生共鸣。 吴莫愁把她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并且至少对我,成功地做到了让我又哭又笑——例如对《美丽笨女人》大笑,听《一个人生活》哭到不能自已。哈林说得好:听歌不就是一个爽字吗。我听莫愁感觉很到位,很爽,无论是开心或悲伤都是真实的、极致的。能这样挑起人情感共鸣的歌者,是有功力的,我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我很喜欢这样的歌者。 有网友说:与其说爱莫愁不如说是爱哈林,与其说爱哈林不如说是爱自由。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加以引用: 与其说爱莫愁,不如说爱音乐;与其说爱音乐,不如说爱自由。 莫愁说完了,下篇写金池。
Lz注册开贴就是为了写个人感受,因为不写不快 这个夏天,好声音陪伴了很多时光,尽管节目高开低走,但还是想为它写些什么。 最后,大爱的是这么几个人:莫愁、金池、Tia、平安。 内心次喜欢的第二团队:师太、花房、梁博、郑虹。 第一团队是唱功好+全面性,有个别人还有特质加分比如说莫愁的才气气场舞台范,金池Tia的稳、准、完整,等。第二团队是唱功好但全面性不够的(有些是比赛原因没有更多展示,有些是展示面比较窄或者是个人感觉没展示到极致等)。 其实再往后的第三团队有很多人,比如说我也很喜欢丁丁,但第三团队人比较多,说了等于不说,就不拿出来说了。 先说第一团队。 莫愁和金池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没有之一。有趣的是这两个人都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喜欢的,一开始只是觉得“很会唱,ok啦”这种感觉。但到最后都变成了心头大爱。反观好些一开始大爱的,好多高开低走,后来唱的都是神马啊,哎。导师很重要,后劲很重要啊。 莫愁盲选唱的《Price Tag》,我听出了技巧,听出了节奏,听出了力度,但是也仅仅是听出了这些而已。心理觉得“恩,ok啦,还不错,能被选上吧”。事实上我觉得她如果能把key稍微拉高一点会更好,还有就是她的声音有点扁,并不是最能打动我的那种。其实我很快就把她忘了,因为有不少其他盲选更打动我的。 可是,到了导师考核,《Bad Romance》让我看到了她强大的气场和舞台表现力,我看得笑得合不拢嘴,我开始记起这个女孩。之后的《美丽笨女人》则让我彻底爱上她,彻底被俘虏。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说如果你不看她的人,你只听她的音乐,你会发现,她的气息其实不是很稳,其实歌曲还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多听几遍就会越听越习惯,神马气息不稳都感觉不到了。为什么,为毛啊?可能是因为歌曲里惊艳的地方比不稳之类的要更抓人吧。如果再加上看人、看表演,那就更会忽略她的瑕疵。这,就是舞台魅力吧。 我觉得莫愁唱得最好的两首歌是《美丽笨女人》和《一个人生活》;比较好为《Bad Romance》、《让我一次爱个够》、《改变自己》;没唱好《流星雨》;其余歌没多大感觉,就是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痒+天涯歌女》是没有编排好,其实这歌她可以唱得更好。 先说比较好的那几首,这几首都是舞台魅力极大的快歌,high、热情、律动,我很喜欢。当然,这几首的好效果,除了第一首,后几首还和改编及舞台表演投入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一次爱个够》原本是哈林歌曲中我不是特别喜欢的一首,但这次改编后我很喜欢。原先不特别喜欢是因为觉得歌名既然如此了,音乐就该极致,但我觉得还没有到极致,没有到那个点上。但改编后我觉得到了。《改变自己》当中插的I love rock&roll也很赞,流畅、严丝合缝,很完整。莫愁本身的嗓音气质也特别适合唱这类歌,极富煽动性。当然,《让我一次爱个够》的表演中貌似还是哈林更赞一点,但莫愁也可以了。 再说没多大感觉那几首,这几首不是实验失败,如《痒+天涯歌女》,就是还不错但没有最好,如《Price Tag》、《爱是怀疑》,其实还是在水准之上的,只是在我高要求下变成了没感觉。 《流星雨》确实没唱好,莫愁在比赛中唱坏了一首歌。 其实,像金池、Tia、平安,他们在比赛中是没有唱坏过歌曲的,最多是水准之上但没有打动我,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他们在这之外都有各自的惊艳各自的美丽能打到人。而莫愁是唱坏了一首的。从稳上来讲,莫愁可能不如他们。 那么,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爱莫愁呢?把她排在第一团队里第一,和金池并列为最爱。 因为《美丽笨女人》和《一个人生活》。 前者体现的是创造,后者体现的是情感,都达到了极致——艺术的极致和真实的极致。 唱歌,本就是唱自己,唱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唱自己内心的情感,所有的技巧、嗓音、歌词、音乐之类,不都是为了唱而服务的吗。能真实地唱出来,能不让人感动吗? 《美丽笨女人》,唱法和歌词是统一的,有自嘲、有戏说、有释然,对自己脑袋打一枪和最后的摊手表情,都是神来之笔,增光添彩的表演。看到这样的演唱和表演,看的时候很乐,回想一下很感动,因为这显然需要才气和能力作为基础,勇气作为催化才能完成。 我想到了世人会对之不理解和质疑,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谩骂铺天盖地而来,而且很多谩骂的原因在我看来毫无说服力。这里不再赘述,也无力吐槽。只能感叹做自己原来在中国还是这么难。 至于《一个人生活》,这是泣血之作。她把她所有的情感都唱进了歌里。反正我是听哭了,只感觉声音把心都拧碎了。没错,是拧。在好声音我听两个人唱歌哭泣过,一个莫愁,一个金池,虽然我都哭了,但是她们让我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莫愁直接拧碎了我的心,金池则是缓缓缓缓把我拉入感情的旋涡,然后达到高点,然后爆发。这两种方式我都爱,都钦佩。莫愁这首歌包含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她把她真实的内心、想法、情感,通过歌曲这种载体表现出来了,并表达到了极致,让人产生共鸣。 吴莫愁把她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并且至少对我,成功地做到了让我又哭又笑——例如对《美丽笨女人》大笑,听《一个人生活》哭到不能自已。哈林说得好:听歌不就是一个爽字吗。我听莫愁感觉很到位,很爽,无论是开心或悲伤都是真实的、极致的。能这样挑起人情感共鸣的歌者,是有功力的,我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我很喜欢这样的歌者。 有网友说:与其说爱莫愁不如说是爱哈林,与其说爱哈林不如说是爱自由。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加以引用: 与其说爱莫愁,不如说爱音乐;与其说爱音乐,不如说爱自由。 莫愁说完了,下篇写金池。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