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刀 泯刀
关注数: 69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11,930 关注贴吧数: 15
总有些过往,让人不得不说 生平最恨扮弱者的人,特别是卑鄙无耻的男人扮弱者。但有这么一群男人,扮弱者扮上瘾,扮正太扮得太入戏,以至于虽然有一颗强壮的心,号称“书迷是不可战胜的”,但骨子总透出那么点儿弱柳扶风的味道来,比如说那们总说自己曾经被排挤、被忽视的东方筒子。 七年前此处确实有一场腥风血雨。东方总以过来者的身份似乎有心娓娓道来,但在我的记忆中却总也想不起有这么个无名小卒。 七年前,TVB的此剧刚播,剧迷人数众多,此吧建立也不久。其实我倒是几个为数不多看过原著的剧迷,相比原著我更喜欢电视,对黄易的书向来感觉一般,不比古大侠,在我心里金庸都要靠边站。 当时的吧主因为吧里宁迷致迷吵成一片,早就有心辞职,因此私信我,希望我接任吧主,我同意了。后来就是顺理成章地我申请,她批准,我上任,她请辞。但在某些人的嘴里就变成了我用恶毒的手法逼走了前吧主。 我来的时候书迷很少,剧迷很多,毕竟不是有很多人有耐心去看完那么多卷原著的。相对来说,剧迷的作品也多一些,原著迷的书评要少很多。因此被某些人曲解为帮着剧迷排斥书迷。拜托,当时你们书迷才几个人?你们人数有剧迷千分之一吗?写的文字有人家一半多吗?就算我有心扶持,你们是阿斗,我扶得起来吗? 即使是这样,我也已经百般偏袒书迷,只有书迷的文章稍有文采,马上加精。你们纠结什么?不就是纠结书迷的精华不如剧迷多嘛。
【吐槽】祝福刘翔~ 本来不想讨论这个话题,但看到刘翔跟腱断裂的消息,我都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很心酸。 刘翔为谁而跑?刘翔在比赛前,在微博上的留言是:享受我的奥林匹克。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竞技比赛应该是一种享受,是对超越自身极限的一种肯定,而不应以牺牲个人的运动生命为代价。 早在赛前,就不断有消息称刘翔旧伤复发,情况比较严重。我当时就想,弄不好要退赛了。恐怕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我觉得退赛是好正常的事情,脚伤严重难道非逼得自己站到起跑线前吗?非要要这么跳着到终点才是奥林匹克精神吗?对!我们是要更高、更快、更强,我们要不断超越身体的极限,但这种追求也应该是有个度的呀。真不知道网络上那些无知的变态是怎么想的,叫他“刘跑跑”,MD,跑你个妹啊!原谅我说脏话。早在08年他退赛,我觉得遗憾,但也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跑不动干嘛非逼自己去跑?你能逼乔丹再上场打篮球么?你能逼贝利再上场踢足球吗?刘翔在田径界已经达到了一个无人能企及的高度,至少在亚洲是这样。至今尚未有人能望其项背。因伤退赛这四个字有这么让人难以接受吗?为什么要向他泼脏水?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会为一个运动员因伤退赛而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一件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上升到国家尊严、奥运精神的高度? 这次刘翔站在起跑线前的时候,我就有不详的预感,他的表情严肃而凝重,根本不像是他自己说的,来享受奥运的。果不其然,出问题了!是谁逼得刘翔明明有伤在身,却还要带伤作业,站到了起跑线前?这些人还有没有人性?受伤也要逼着人比赛!这就是所谓的“奥运精神”?好了,这下彻底结束了,跟腱断裂,永久性的伤害,一切归于虚无了,没理由对他指责了,下届奥运会他可以坐在观众席或评论席上了,那些将他逼到这一步的人,终于感觉完成了一项任务,大家解脱了~
【锦上天华】风雨如磐,十年一剑——权作生日贺文了 貌似生日快到了,直接贺文吧,省得绞尽脑汁给自己HC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他的一剑,磨砺何止十年?所幸,纵使风雨如磐,终是云破天开。喜欢他,不是因为laughing,不是因为水如尘,是昨天闲来看娱乐报道时,看见他结结巴巴用普通话说着台词对白的样子,瞬间折服的,不是任何一个在电视里的形象,而就是那种固执、坚持,固守着心灵高地的虔诚模样。这个男子,便该是个天生的艺人!尽管上苍给他的机会晚了十年,然而,明珠或投暗,但光芒尤在;金鳞游浅水,又岂甘为池中物? 他本可以像另外一位TVB艺人一样,用粤语念白,轻松自然,得心应手,完全不必理会其他人的感受或目光。但他却是如此固执,明明普通话很一般,讲起来很吃力,甚至会因为对白而影响自己演出水准的发挥,但是他却坚持得有些可笑,宁可委屈了自己,也不愿意为难别人。听着他结巴而可笑的普通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个男子的坚持,常常显得有些出乎意料的固执。然而,笑过之后,却不禁感叹,或许正是这种坚持,使他守得云开见日出,十剑一剑,淬烈火蜀水乃成,又岂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艰辛。 如果不是laughing,或许会是另外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形象,将这个男子以一种横空出世的方式惊艳观众。他的坚持、自守、从容、淡定,十年如一日,天道酬勤,终有所成。艺人的青春是最宝贝的财富,他没有少年得志,一部《蛊惑仔》成全了小春;一部《雪狼湖》让歌神的事业再上高峰,他始终是那个淡然如水的配角,舞台的灯光或许会扫过他的身上,然而,观众的目光却不会为他长久停留。 如果不是坚持,或许他早已放弃。然而,早已渗入骨血的那种渴望,使他在演艺之路上始终不愿放弃希望。机会只光顾准备好了的人。09年,他一炮而红。街知巷闻,laughing热得烫手,红得发紫。很多时候,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然而,十年的风雨如磐,早已使他学会坦然镇定,笑看风云。世间一切事,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能够做到把酒临风,宠辱偕忘者,能有几人? 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红而不骄,为而不争,厚积薄发而能荣辱不惊,功成名就却仍然愿意在拍戏时委屈自己以迁就他人,光是这份胸襟气魄,又能有几人?岁月缄默无语,是因为他是最深沉的智者,古往今来的艺人,多如恒河沙数,然而,能如秋叶般静美,淡泊自守,又能如夏花般绚烂,光耀灼目的,又能有几人?所以他是谢天华,十年磨一剑,风雨如磐,霜刃初试,光耀满京华! 应知弱水三千,动人心魄者,唯你一人;万紫千红,扣人心弦者,唯你一人;浮世劳生,华光夺目者,唯你一人!
【锦上天华】这是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祭《龙虎砵兰街》 十多年前,第一次看《龙虎》,也是青春正年少,喜欢古仔,总觉得他一生痴情,三分给了过儿,却有七分给了金水,那个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哑巴古惑仔;他一生悲情,三分给了丁鹏,却有七分给了替天行道,不堕轮回的夜叉唐晓泰。意外看见《龙虎》,让我伤情的却是那个冲动、率真却又忧伤的阿虎和当时纯真如梦幻般的阿仪。 当年的黎姿,真有如水晶般的容颜,双瞳剪水,梨花带雨,三分哀怨三分忧伤,启颜一笑,便是风动梨树,一地落英,漫天霞光,如梦似幻。这样的女子,甫一出场却已是名花有主,那个男子,冲动任性,刚刚掀翻了婶婶的麻将桌,呼朋唤友,前呼后拥,却是烈焰般的存在。他对她呼来喝去,她却甘之如饴。青春正年少,生恐多情,犹记多情。他在朋友面前总是一副颐气指使的模样,用着一种近乎幼稚的方式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和对她的掌控感。这如水般温柔的女子,是他所爱,然而,他却只是单纯地想显示,这如水般温柔的女孩子,是他所有。明明是心头所爱,却不愿表达。如果只是所有,何必为她伤心伤情? 然而,这样的女子,注定不能久久陪在他的身侧。他的冲动跳动、不羁好胜,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他如一团烈焰,肆意燃烧,如点点星火,顷刻便已蔓延。他如同风一般,无法捕捉运行的轨迹,他的人生总在虚无与现实间飘荡,这与她向往的安定生活相去甚远。他享受着前呼后拥,一呼百应的快感,她的爱却在他的不羁与虚无间渐渐冰冻麻木。当那个不该存在的孩子以一种令人意外的姿态出现的时候,勉强维持的幸福表象终于有了裂痕。他打了她,伤了她。明明也心痛,却拼命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可笑得就像是30年代的默剧,明明心里有爱,却无法表达。在她跌倒的一刹那,那些曾经的多情模样,突然变成了一种可笑的讽刺。 如果没有后来,他们在看相卦摊前吵架,你一言我一语,明明割舍不下,却抢作坚强骄傲的样子,微微昂着头,明明心里在滴血,却显得居高临下的样子,就像两个斗嘴的孩子。其实他不曾忘了她,她也一直记着他。然而,使君虽无妇,罗敷已有夫。她的身边,早已有了一个一心一意呵护她的他。如果没有那个他,他是不是还能走进她心里?即使已经有了那个他,她的心里是否一直留着他?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在杀戮与血腥之间,至少她曾是他心头那一抹纯白。天使折了羽翼,是因为心中有了挂牵。失落于人间,只是为了寻找那个在她心头留下爱的烙印的男人。当她闭上眼睛,心中的眷恋却成了她留在人间最美丽的挂牵。他终于知道,她爱他,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他连命都不要。他想告诉她,他也爱她,倾情一生,至死不渝。 在我看来,故事到这里便该结束。那些杀戮与血腥,在这一刻的爱情面前,全部褪了色。再没有那种振臂一呼,云集影从的快感,哪怕输了全世界,也想你重新回到我身边。然而,生与死的界限,凡人是无法逾越的。所谓跨越生死,不过是小说家虚妄之言。他还是失去了她。然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自己在另一个人心中的力量,默默地挽救了他。 她与他同在……没有杀戮,她与他同在;没有血腥,她与他同在;爱情,同在;灵魂,同在;青春,同在!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然而,在这个年代遇到你,始终是最好的年代……
风雨如磐,一眼千年 不管经历多少岁月,那时,正青春少年,钢琴前挥洒的汗水、微醺的脸庞、琴键上飞舞的手指,还有深邃的穿越时空的眼神,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微微抬起的脸庞,有着淡淡的骄傲模样……只是斗转星移,那往昔青涩的少年,早已不复记忆中的旧模样。 明明只虚长几岁,却喜欢昵称他“小朋友”,也许是还没准备好,他就已经在记忆里转换了模样,微微抬起的脸庞,温润的笑意,举手投足间的稳妥与成熟,好像和记忆中偏离了方向。始终想像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是那个世界里只有钢琴和音乐的少年,眉目间的恬淡一如以往。十年没有他的消息,旧时的记忆就成了尘土的相册,想要打来,却又怕早已不是旧日模样。 看见他面对主持人要求合奏《小红帽》的请求,露出如沐春风的笑意,笑着说“可以”;面对种种流言诽语,他宠辱不惊,恬淡从容;面对囊中羞涩的粉丝,他自然而然地在节目单上签名,除了一个了然的微笑,他甚至没有露出一丝惊异的眼神……他比任何人都要敏感,却又比任何人都要细心。上善若水,如沐春风。很难想像,这么一个谦谦君子,会面对一场接一场永无止境的商演说“不”,会为了追求一场完美的演出一次次地否定、会在和小泽大师合作时,那么自若而坦然地陈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无畏无惧,坚如磐石!一眼千年,坚持犹在、锋芒锋在、骄傲犹在、当初的你,犹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的力量是源自内心对音乐的挚爱和追求,地势坤,君子以厚道载物。音乐的熏陶和历练,赋予他不同于常人的豁达、淡然。 一心念清静,处处莲花开。若心无尘埃,处处皆是终南桃源!有着这样的天赋,更有着这样的性情,那么,不堕轮回自在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风雨如磐,一眼千年 不管经历多少岁月,那时,正青春少年,钢琴前挥洒的汗水、微醺的脸庞、琴键上飞舞的手指,还有深邃的穿越时空的眼神,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微微抬起的脸庞,有着淡淡的骄傲模样……只是斗转星移,那往昔青涩的少年,早已不复记忆中的旧模样。 明明只虚长几岁,却喜欢昵称他“小朋友”,也许是还没准备好,他就已经在记忆里转换了模样,微微抬起的脸庞,温润的笑意,举手投足间的稳妥与成熟,好像和记忆中偏离了方向。始终想像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是那个世界里只有钢琴和音乐的少年,眉目间的恬淡一如以往。十年没有他的消息,旧时的记忆就成了尘土的相册,想要打来,却又怕早已不是旧日模样。 看见他面对主持人要求合奏《小红帽》的请求,露出如沐春风的笑意,笑着说“可以”;面对种种流言诽语,他宠辱不惊,恬淡从容;面对囊中羞涩的粉丝,他自然而然地在节目单上签名,除了一个了然的微笑,他甚至没有露出一丝惊异的眼神……他比任何人都要敏感,却又比任何人都要细心。上善若水,如沐春风。很难想像,这么一个谦谦君子,会面对一场接一场永无止境的商演说“不”,会为了追求一场完美的演出一次次地否定、会在和小泽大师合作时,那么自若而坦然地陈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无畏无惧,坚如磐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的力量是源自内心对音乐的挚爱和追求,地势坤,君子以厚道载物。音乐的熏陶和历练,赋予他不同于常人的豁达、淡然。 一心念清静,处处莲花开。若心无尘埃,处处皆是终南桃源!有着这样的天赋,更有着这样的性情,那么,不堕轮回自在身,世上如侬有几个?!
【随笔】何必忧伤,游走于商业艺术之间 少年时技惊四座,一战成名。名利唾手可得,财富挥之即来,鲜花和掌声,荣誉和梦想,光怪陆离的现实和照进现实的梦想……遥想当年,意气风发之时,他选择留学汉诺威,像是激流勇退一般,荣辱不惊,淡定从容。 自从春晚之后才来这里,看见了种种揪心、不甘:伴奏、电钢、流行歌手、萨克斯、伴舞、音效……;看见了种种不屑和愤恨:国民CP、坑爹的“跨界”、媚俗的春晚……,貌似远未及当事人般洒脱淡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很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为而不争,有所作为而不与争,不争名、不争利,行者无疆,我自洒脱从容。从他的言谈中,他透彻而冷静地看待网上的纷攘,仿若置身世外,春晚也好、流行也好,坚守自己的底限,坚守心灵的净土,坚守对音乐的本真热爱,不摧眉不折腰,爱惜羽毛,自律自持,这个80后的年轻人有着不符于年龄的沉稳和通达。 春晚是个舞台,娱乐大众。不是每个人都听得懂肖邦,不是每个人都理解李斯特的爱恨情仇,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普二的艺术价值,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英雄》里听到发聋振聩的呐喊……正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全地诠释肖邦。春晚就是锅大杂烩,每个人都在从中寻找亮点,找到了,是你的幸运,找不到,那也是命运的公正。 所以不忧伤,看他从容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坚持固有的底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与名利,绕不过的那道坎,不管是十八岁时的一战成名,还是而立之年的惊艳现身,他始终都在专注地做好自己。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时间的雕琢使一切臻于完美,看他一如往昔,风华正茂,眉目华光流转,与琴键为伴,与豁达为伍,从容行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心如琉璃,以证菩提! 幸甚!
何必忧伤,游走于商业艺术之间 少年时技惊四座,一战成名。名利唾手可得,财富挥之即来,鲜花和掌声,荣誉和梦想,光怪陆离的现实和照进现实的梦想……遥想当年,意气风发之时,他选择留学汉诺威,像是激流勇退一般,荣辱不惊,淡定从容。 自从春晚之后才来这里,看见了种种揪心、不甘:伴奏、电钢、流行歌手、萨克斯、伴舞、音效……;看见了种种不屑和愤恨:国民CP、坑爹的“跨界”、媚俗的春晚……,貌似远未及当事人般洒脱淡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很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为而不争,有所作为而不与争,不争名、不争利,行者无疆,我自洒脱从容。从他的言谈中,他透彻而冷静地看待网上的纷攘,仿若置身世外,春晚也好、流行也好,坚守自己的底限,坚守心灵的净土,坚守对音乐的本真热爱,不摧眉不折腰,爱惜羽毛,自律自持,这个80后的年轻人有着不符于年龄的沉稳和通达。 春晚是个舞台,娱乐大众。不是每个人都听得懂肖邦,不是每个人都理解李斯特的爱恨情仇,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普二的艺术价值,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英雄》里听到发聋振聩的呐喊……正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全地诠释肖邦。春晚就是锅大杂烩,每个人都在从中寻找亮点,找到了,是你的幸运,找不到,那也是命运的公正。 所以不忧伤,看他从容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坚持固有的底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与名利,绕不过的那道坎,不管是十八岁时的一战成名,还是而立之年的惊艳现身,他始终都在专注地做好自己。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时间的雕琢使一切臻于完美,看他一如往昔,风华正茂,眉目华光流转,与琴键为伴,与豁达为伍,从容行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心如琉璃,以证菩提! 幸甚!
很心疼李云迪这孩子啊~~ 很早就知道李云迪,早在2000年,那个18岁的少年,微卷的长发,严谨得有些木讷的表情,眼神里有着少有的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历练与通达,很是让人心疼。这是个被古典艺术所熏陶,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却意外坠落在这个世纪的灵魂。 很喜欢这个孩子,亲切得就像自己家的弟弟(想起偶那不成器的弟弟,嘿嘿),却鲜少在媒体上看见有关他的消息。直到今年的春晚,才恍然想起曾经有这么一个孩子,在初春的薄暮中,指尖流泻的情深温润得如同深海里的珍珠,璀璨却又光芒内敛。 意外看见了一些有关他的负面报道:被德国汉诺威除名、与DG解约、因为贪玩泡吧疏于练琴……我却怎么也无法把这一切和那个紧抿着嘴唇、端坐在情凳上,将所有的热情交托于琴键的那个非凡的天才。 最近看到的一个综艺节目,其实一直觉得他并不适合那种过于嬉笑的风格,一身西服的他在那样的环境下,总显得有些拘谨和格格不入。当主持人问起他那台红色的钢琴时,主持人以一惯的表情追根究底问道:“那一定很贵吧?”按照惯例,被采访者应该作出一副极为淡定的神情,若无其事的说出一个天文数字,方才符合此时的情境设定,但李云迪,他显然是一个不合格的被采访者,他温润地笑着,只是说“这是德国的钢琴厂定制的。”他甚至吝于说出“斯坦威”这个一个响亮的名号。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钻石比玻璃球更珍贵时,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而李云迪,他显然并没有“可悲地长大”,他意识到这台琴的价值在于它的独一无二,而不在于它出自那个名震钢琴界的那个品牌以及这个品牌背后所代表的高贵与奢侈。喜欢这孩子有点儿缺心眼的赤子之心。在他这样的年龄、地位,能保有这份赤子之心是多么不易。是的,他知道这架钢琴的价格,但更知道它的价值,而价值,应该是凌驾于价格之上的。而和那个主持人一样,其实我也挺好奇它的价格,却被这孩子的这份从容所打动了。 还好,这孩子还是和以前一样,优雅从容的神态与表情,只是眼里更多了世事的历练与通达,还好,即使也曾经鲜衣怒马,挥斥方遒,这孩子始终还是和以前一样,眉梢唇角,总有着一抹隐隐的固执与坚守。 历经浮华,能够有所坚守,不易!听说他曾经因为对于唱片过于苛求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录了两回;听说他极反感用大量的现代化手段修饰演奏的音质;听说他习惯对唱片公司说“不”;听说他每年只保持60场上的演奏会频率;听说他对演奏肖邦有着近于病态的固执……也许这些听说都只是道听途说,因为很难想像这个年轻人那瘦削的身躯居然藏着如此的热情与固执,也许这一点,近似肖邦,那个作品有着“藏在花丛中的大炮”的美誉的音乐家。 世事变迁,孩子,你是否还是十多年前,在东欧那个陌生的国度里用音乐征服世人的孩子?我想,是的。你是的琴键上的舞者,你的世界早已设定在那架优雅高贵的钢琴中,你的未来早已设定在无国界的音乐中。 孩子,如果你可以继续行走,请走得从容,落尽繁华,看透世事,一切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唯有你的音乐,永存!
【心疼】很喜欢李云迪这孩子~~ 这几乎不是疑问句,而是一个感叹句。 很早就知道李云迪,早在2000年,那个18岁的少年,微卷的长发,严谨得有些木讷的表情,眼神里有着少有的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历练与通达,很是让人心疼。这是个被古典艺术所熏陶,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却意外坠落在这个世纪的灵魂。 很喜欢这个孩子,亲切得就像自己家的弟弟(想起偶那不成器的弟弟,嘿嘿),却鲜少在媒体上看见有关他的消息。直到今年的春晚,才恍然想起曾经有这么一个孩子,在初春的薄暮中,指尖流泻的情深温润得如同深海里的珍珠,璀璨却又光芒内敛。 意外看见了一些有关他的负面报道:被德国汉诺威除名、与DG解约、因为贪玩泡吧疏于练琴……我却怎么也无法把这一切和那个紧抿着嘴唇、端坐在情凳上,将所有的热情交托于琴键的那个非凡的天才。 最近看到的一个综艺节目,其实一直觉得他并不适合那种过于嬉笑的风格,一身西服的他在那样的环境下,总显得有些拘谨和格格不入。当主持人问起他那台红色的钢琴时,主持人以一惯的表情追根究底问道:“那一定很贵吧?”按照惯例,被采访者应该作出一副极为淡定的神情,若无其事的说出一个天文数字,方才符合此时的情境设定,但李云迪,他显然是一个不合格的被采访者,他温润地笑着,只是说“这是德国的钢琴厂定制的。”他甚至吝于说出“斯坦威”这个一个响亮的名号。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钻石比玻璃球更珍贵时,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而李云迪,他显然并没有“可悲地长大”,他意识到这台琴的价值在于它的独一无二,而不在于它出自那个名震钢琴界的那个品牌以及这个品牌背后所代表的高贵与奢侈。喜欢这孩子有点儿缺心眼的赤子之心。在他这样的年龄、地位,能保有这份赤子之心是多么不易。是的,他知道这架钢琴的价格,但更知道它的价值,而价值,应该是凌驾于价格之上的。而和那个主持人一样,其实我也挺好奇它的价格,却被这孩子的这份从容所打动了。 还好,这孩子还是和以前一样,优雅从容的神态与表情,只是眼里更多了世事的历练与通达,还好,即使也曾经鲜衣怒马,挥斥方遒,这孩子始终还是和以前一样,眉梢唇角,总有着一抹隐隐的固执与坚守。 历经浮华,能够有所坚守,不易!听说他曾经因为对于唱片过于苛求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录了两回;听说他极反感用大量的现代化手段修饰演奏的音质;听说他习惯对唱片公司说“不”;听说他每年只保持60场上的演奏会频率;听说他对演奏肖邦有着近于病态的固执……也许这些听说都只是道听途说,因为很难想像这个年轻人那瘦削的身躯居然藏着如此的热情与固执,也许这一点,近似肖邦,那个作品有着“藏在花丛中的大炮”的美誉的音乐家。 世事变迁,孩子,你是否还是十多年前,在东欧那个陌生的国度里用音乐征服世人的孩子?我想,是的。你是的琴键上的舞者,你的世界早已设定在那架优雅高贵的钢琴中,你的未来早已设定在无国界的音乐中。 孩子,如果你可以继续行走,请走得从容,落尽繁华,看透世事,一切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唯有你的音乐,永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