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渐染少年头
风霜渐染少年头
矢志复华夏,为公继绝学
关注数: 160
粉丝数: 195
发帖数: 8,363
关注贴吧数: 51
先信,然后学;不信之学,罔矣。 但凡学问,必须先信其真,然后方能学有所得,然后方有望能疑。 要先相信比自己厉害的人不傻,也要相信人家不会没事写书来瞎忽悠。 所以,若学荀卿之术,我信《荀子》;若学史,我信司马迁。他们的逻辑,远比我强。
上帝非神,孔子非儒 鬼神者,圣人以为徒。 儒者,术士之别称。 上帝,主宰于冥冥。信其有者,不以为神;以其无者,更不信神。 孔子,百家公认之圣人。(“仲尼圣人也”之语屡见于《韩非子》等各子之书中)
话语权是第一位的——论语首句的新启示 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一上来就告诉我们:学问要想有机会用于实践,就是要说出来啊!要到处游说,要说服大家。 所以啊,大家不要老是 讨论 @龙卧山梁 “论语”啦,误人误己而已。 论语吧要有前途,有的人的东西多了,其他东西就不会来的。 @深圳陈嘉君 @狼小太爷 @不死殿堂 @乐则行之666 @love刘少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必,必须要; 师,首领,统帅,比如取经四人组中唐僧扮演的角色; 焉,于之,在那里面; 善,吉也,有得之谓也。 三人行,里面必须要有一个人做大家的队长:选择能让大家有所收获的就跟从他,不能的就改变他。(实在改变不了的就把他从团队中踢出去,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的信仰逻辑 我的信仰逻辑 第一,信上帝,皇皇上帝的上帝。 第二,上帝从不说话,圣人代天立言,所以要信圣人。 第三,孔子至圣,集诸先圣之大成,所以就只要信孔子就好。 第四,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不可能得其当面教诲,所以要信其经典。 第五,最初直接经孔子整理的经典原物已经不可能见到了,所以要信经过长期实践沉淀下来的经典,具体来说,就是《论语》《诗经》《尚书》《周易》(指经文与十翼)《春秋》,以及《周礼》《仪礼》《礼记》中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具体形式,因为形式必须因时而变;而且三礼之中,《周礼》高于《仪礼》,《仪礼》又高于《礼记》)。
浅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是要大夫自裁 礼不下庶人:是对庶人没有要求 所以大夫必须守礼,违礼则天地不容,不必等刑罚加身,就该自行了断以谢天下;而庶民,本无守礼之义务。 不要说什么“礼教杀人”,杀人的,永远是人,而不是礼,也不是其他什么。捣鼓出类似“礼教杀人”的词汇,不过是杀人者推托罪恶的借口罢了。
有史以来,最没文化的是自以为是的我们。 我们,基本上不读书,却自以为无所不知; 我们,即使读书也往往没读懂,却自以为博古通今; 我们,太喜欢把别人的自嘲当真,同时把胡吹也当真,得出太多太多奇葩与诡异的结论; 我们,总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还美其名曰创新,却无视主流之实际; 拜“新文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所赐,我们,才是史上最愚昩的存在!
所谓“独尊儒术”四字之来历 以下为百度搜索之结果。 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一文中指出:自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思想,使其失去自由”。后来历代封建帝王“尊孔”的目的,“皆傀儡孔子,所谓尊孔,滑稽之尊孔也。”
不同角度理解【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 理解角度一:子都不语怪力乱神,我当然更不能语——这是后世普通的儒家; 理解角度二:子才不语怪力乱神,我的水平比起至圣差得太远,所以还是可以语一下的——这是后世小说家。
多角度理解【有教无类】 多角度理解【有教无类】角度一:教=教化,类=差别,有教无类=有教,然后无类人本两类,一曰有教,一曰无教,有教之下,再无他类,此谓【有教无类】。角度二:有=要,教=教化、教育,无=不要,类=相似、一模一样,要教育,但是不要把人教成一个模样去了,就是要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多资多彩,此亦谓【有教无类】。辨误:有教无类 不等于 有教,先要无类盖人有贤愚等差,安能等同而待,一法教之?
多角度理解【有教无类】 多角度理解【有教无类】角度一:教=教化,类=差别,有教无类=有教,然后无类人本两类,一曰有教,一曰无教,有教之下,再无他类,此谓【有教无类】。角度二:有=要,教=教化、教育,无=不要,类=相似、一模一样,要教育,但是不要把人教成一个模样去了,就是要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多资多彩,此亦谓【有教无类】。辨误:有教无类 不等于 有教,先要无类盖人有贤愚等差,安能等同而待,一法教之?
过年啦!回家啦! 吃饭睡觉打麻将, 喝酒聊天走人户。
深圳机场:论语金句
有两个学生 甲:目标是要得100分的,结果回回只能得99分,于是颇有些郁闷,于是牢骚不断,于是一个劲地哀叹自己真失败啊! 乙:压根就没有目标,啪一下在一百分里考了个30分,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说,我真是厉害啊,得了这么多分,的确是个天才,太牛掰了! 于是,我们都认为,乙的确比甲考得好。
说儒家歧视女性的,进来看看墨家《非儒》这段 墨子卷九非儒下第三十九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同也。 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子与父母同,而亲伯父、宗兄而卑子也。逆孰大焉? 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堂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如其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 取妻身迎,祗褍为仆,秉辔授绥,如仰严亲;昏礼威仪,如承祭祀。 颠覆上下,悖逆父母,下则妻、子,妻、子上侵事亲。若此,可谓孝乎? 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应之曰:此诬言也! 其宗兄守其先宗庙数十年,死,丧之其;兄弟之妻奉其先之祭祀,弗散; 则丧妻子三年,必非以守、奉祭祀也。夫忧妻子以大负累,有曰:“所以 重亲也。”为欲厚所至私,轻所至重,岂非大奸也哉!
当朝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教育及价值取向 当朝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教育及价值取向: 凡是所谓农民暴动必然叫做起义,必然代表正义,必然是历史之主流,必须要大书特书。所以《陈涉世家》必须要学,太平天国一定要学。 凡是所谓变法维新必然代表进步,必然是历史的潮流,必须要大书特书。所以战国时代各家都变法为主,哪怕《史记》《资治通鉴》描述魏国时压根没提李悝,也是要大力宣扬什么李悝变法的。 凡是儒家的都是无用的,所以无视《史记》中《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儒林列传》诸多事实,好像子夏为魏文侯师,田子方等人都不存在;好像过去两千年所有大能之辈都是傻B加二货,一定要选择一个无用的东西来做主流。 凡是灭亡了的都是失败的,所以周朝八百年算个屁,汉朝四百年算个鸟,只有还活着的我才是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
祖国统一,淘宝先行 近日,台湾网络论坛上一则题为“有没有淘宝会先一步统一台湾的八卦”的帖子,引发两岸网友热议。 发帖的台湾网友称,自从淘宝“攻台”以来,台湾人都开始上淘宝买东西,一些商品即使算上运费、手续费也比在岛内网购便宜许多,该网友感叹,淘宝是不是会比马英九先完成“化独渐统”来统一台湾?该帖子一出,立即在台湾“批踢踢论坛”引发热议。 有网友爆料称,由于选择中国台湾省可以省运费且送货速度比较快,一些商家标榜“全国包邮”也包括台湾,因此“填地址都不争气地选了台湾省”。还有网友痛批注册淘宝账号时只能选“台湾省”,“真是又冒火又委屈”,为网购方便选择“台湾省”是“没有国格”的行为,“买东西顺便把国家给送了”,并称淘宝入台是“大陆的阴谋”;不过也有人反驳称,“选台湾省又如何”,难道整天抱着“台独”、“本土化”的“神主牌”,却任由“肚子扁扁”? 该话题也引发大陆网友关注,有大陆网友称,没想到把台湾纳入包邮范围威力如此大,这么多年终于找到和平统一的门路了,祖国统一指日可待。还有大陆网友称,“应该更狠点,不选台湾省就不发货”,“淘宝统一中国也不是没可能”。[图片]
风言风语 风霜渐染少年头=风生 风生言语=风言风语
风言风语 风霜渐染少年头=风生 风生言语=风言风语
人人平等,乃是废话,本不必说 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人人皆是天之子,苍天之下,尽为兄弟姐妹,本来在我华夏,不过是人人皆知的废话。 尧舜禅让、汤武革命,没人认为有什么不对。西方无此历史,长期处于极端不平等之中,所以才大喊人人平等的口号。 就如传统的中国不会有什么父亲节、母亲节,不是不尊重父亲、母亲,相反是太尊重,实际上天天都是,所以不会单独拿一天出来做这个节日。西人原来愚昧,故有先哲,立节教化。
已捐 @我名是奇妙的 已在网上投注 私人贴吧,人比较少,方便说这事 @深圳陈嘉君
证明题:天下有雪4,脑残也。 话说,毫无道理说别人脑残,这个可以说是骂人;但如果能证明那人就是脑残,那便只是陈述事实,在言论自由保护范围之内,不可以骂人论之。 不知诸位吧亲吧友以为然否?
问卦:梦启何兆 一楼祭天 @深圳陈嘉君 @我名是奇妙的
林纾研究资料 @深圳陈嘉君
democracy,是“礼乐”,不是“民主”。 democracy,是“礼乐”,不是“民主”。 “礼”以节制,是礼仪,是规范,是制度;“乐”以张扬,是音乐,是娱乐,是快乐。 “乐”是目标,“礼”是过程。是故democracy以人为本是“乐”,选举议政是“礼”。无“乐”之“礼”,沦落而“吃人”;若不知以人为本,空谈选举议政,亦必不能脱“吃人”之境。
拼音输入法没找到的字 用来复制用。 洹
简单谈谈“三纲” 以前发在 华夏圣贤吧 的一个贴子,今见此吧有在讨论此类问题,且贴一说。 一楼先祭百度。
永遇乐•辛卯抒怀 @薛刚abc @一梦千古夏无心 两年前填的一首词,与两位共勉:
高祖本纪•太史公曰 @深圳陈嘉君
嗯,庆祝出狱,感谢吧亲 刚刚试了下,应该是可以发贴了。 感谢众吧亲
好玩 居然在圣贤吗被小狼封了十天, @深圳陈嘉君 先生解一下封吧。
天意乎? 据说每过十九年,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就是在同一天。 19×135=2565,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4年,那么明年就是2565年: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照理应该在同一天。 所以,如果是从明年开始改教师节日期的话,…… @深圳陈嘉君 @仁者其言也切
三千年与十年 嗯,十四行乘以二,是不是二十八行,怎么着也得好两倍吧:
圣道之十六字心法 《尚书·大禹谟》 虞舜 传 大禹: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
道可道,何必非常道 照例一楼百度。
浅谈《论语》中的“不”与“必”的用法——正解“德不孤,必... 浅谈《论语》中的“不”与“必”的用法——正解“德不孤,必有邻” 这是标题。 说好的一楼给百度。 @深圳陈嘉君 @仁者其言也切 @性仁心 @狼小太爷
君子必辩 《荀子•非相》节选 (最后两段)
表示我的标题写错了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这确实有问题,我应该写的是: 《圣经》——西方人的《论语》
简单谈谈『三纲』 @仁者其言也切 一楼给百度。
《春夏》还是《冬夏》 既有“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故当从纪年大变之年始: (公元一千九百一十二年) 春,夏历壬子正月廿五,公历二月十二日,清帝逊位。 【 这个是《 春夏》 】 (公元一千九百一十二年) 冬,夏历辛亥冬月十三,公历一月一日,孙文就职,民国肇造。 【 这个是《 冬夏》 】 到底要哪个? @深圳陈嘉君 @仁者其言也切
亡矣夫!好邪恶的两高解释! 如题。不解释。
论语篇名打油 一楼给百度。
【每周一读】学而第一·第十三章 【每周一读】学而第一·第十三章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请吧主 @深圳陈嘉君 @狼小太爷 剪彩~~~
问题:最近百度私信怎么回事? 好像每个人的都是那些同样的广告或者莫名其妙的内容。 诸位的有没有这样? 难道俺中毒了? @狼小太爷 @love刘少爷 @初学文行忠信 @仁者其言也切
【每周一读】学而第一·第十二章 【每周一读】学而第一·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天命在斯,不得了啊! @深圳陈嘉君 @仁者其言也切 中华书局版《汉书》,《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原文竟有“粤有三仁”字样:
『每周一读』学而第一•第八章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八章姗姗来迟,现隆重登场,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惯例邀请吧主: @深圳陈嘉君 @狼小太爷 同时向本活动发起人致敬! @先进野人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在华夏圣贤吧发过, http://tieba.baidu.com/p/2489467766 也在这里发下,据说一楼要给百度。
美人初见——《诗经》天天读 有感于@先进野人 君的《论语》每周一读 俺也想整个系列,就《诗经》吧。 俺以为,读古文、雅文,惟“三读”而已矣: 初读,蒙童皆可,只需知道断句、读音,字形、字义甚至总体在讲什么都不用去管,纯粹练习语感,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就可以了; 再读,需要少有知识,能识字形、明字义,能通其要旨,能握其修辞,能达其意境就可以了; 三读,则可考据其来源出处、背景渊源等。 对一般人来说,再读已经足够了;若是要以之传道、授业、解惑的,可以三读。 本系列只作“初读”,按从百度文库下载的《诗经注音版》,每天放上一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仁者其言也切 :应兄关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撰文之邀,作此篇,恳请雅正。 并请诸君子共同斧正: @深圳陈嘉君 @狼小太爷 @立坤易数 @龙卧山梁 @乐则行之666 @初学文行忠信 @先进野人 ——一楼给百度
『郁闷』居然没油了 大意了啊,居然没注意到油表指针到底了,抛路上了啊 最恶心的是拿油桶去加油站还不让加,说是要派出所开证明什么的 只能等保险公司援油了
『联想』夷狄之有君 说好了一楼要给百度。 恭请大家来讨论: @独自清醒者 @先进野人 @初学文行忠信 @乐则行之666 @立坤易数 @仁者其言也切 @龙卧山梁 @狼小太爷 @深圳陈嘉君
『好玩』一二三四 一楼献给伟大的@立坤易数 同志。
『讨论』也说说 学而时习之 老规矩,给百度,放大招: @初学文行忠信 @仁者其言也切 @立坤易数 @龙卧山梁 @狼小太爷 @深圳陈嘉君 @先进野人
【讨论】再谈 有朋自远方来 一楼给百度, 顺便放大招: @立坤易数 @深圳陈嘉君 @仁者其言也切 @龙卧山梁 @狼小太爷 @先进野人 @初学文行忠信
浅论天与人,以答 某候 一楼给百度。 顺便@延陵抚菊侯 。
闲聊之二,谈谈学《诗》 一楼给百度。
闲聊,为「想当然耳」正名 一楼无奈给百度。
关于叠字 一楼召唤几位老哥: @深圳陈嘉君 @仁者其言也切 @龙卧山梁
【兔子奇遇记】戏言本吧事,不定期更新 兔子奇遇记 第一回 天降神兔 话说,距地球三百六十五万亿光年之处,有一星球与地球神似,上有生灵无数,更不乏有智慧者。其智慧生灵皆能言语,咸可相通,故自谓论语世界云云。其天也玄,不知其所以开也;其地也黄,不知其所以辟也。上下四方,不知其几万里也;往古来今,不知其几兆载也。惟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美不胜收也。 盖智慧生灵聚居之处,分二十部州,五百一十二郡县也。日出东方,学而部州是也;极东之地,朋来之郡在也。此郡有三十二城池,或连或断,自东向西不绝。顺数第五座城池,便名为“时”;城西南为一草原,方圆八百余里,水草甚美。中有一巨石,高九尺五寸,绕行二十四步方合一围;昼采日之精,夜吸月之华,夺天地之灵气,取草木之神髓,迩来不知多少岁矣。 是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忽然一道霹雳击中巨石。烟尘顿起,百里之内不能视物。但闻其中风云激荡,电闪雷鸣,却不知具体是何变化也。待得六个时辰之后,烟尘自消,风景如旧。细看之下,原先巨石竟然不见,其所在中心之处,却有一精灵。此精灵高若常人,长耳向天,上唇中裂,如兔化形,身着冕服。如婴儿之初睁双眼,自抚其长耳曰“此耳向天,吾听上苍之垂示也”,又自按上唇中缝曰“此唇中分,吾言世间之正道也”。观左掌,其纹如风;观右掌,其纹如霜。心下甚喜,曰:“吾号‘风霜’也!”嘻嘻复哈哈,安步以东行也。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