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凌云 仲夏凌云
不忘初心,坚持梦想,怀抱希望
关注数: 76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2,605 关注贴吧数: 50
寒战行动”开战 首批拘留失信被执行人13人 1月23日,湖南省泸溪县人民法院以执行农民工工资为重点的“寒战行动”正式打响,首批拘留失信被执行人13人。 此次“寒战行动”以“重拳拘老赖 督促兑案款”为主题,筹备期共15日,行动时间跨度为春节前15日,动员了该院执行、警务、宣传、后勤力量共计30人,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抓住春节这一有利时机,对回家过年的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以拘留为主的强制措施,推动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定义务。首批实行拘留措施的失信被执行人中,包括借贷、工程、工资等案件,涉案案款46万余元。 2017年上半年,出于生意资金周转需要,被执行人李某向申请执行人张某提出投资赚收益的想法,欲从张某处借款,两人谈妥后,张某共出借钱款6万元给李某,并书写了借条。借款期限届满后,张某多次上门催收,李某陆续偿还了3万元,之后,却再无音讯。案件经该院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李某仍然没有履行还款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多次做李某的思想工作,在几乎穷尽手段的情况下,于1月23日对李某实行了司法拘留。此次该院执行局一改好言相劝的日常做法,“动真格”的执行震慑力,让李某及家人出乎意料之外,求情、哭诉、装弱一律遭到拒绝。次日一早,李某的家人将3万元钱款送到了该院执行局,悄无声息的把纠纷了结,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截至1月24日,实行拘留的13位失信被执行人当中,有5位履行了还款义务,金额达16万余元。据悉,该院执行局将“寒战行动”作为执行工作的一次新的突破,2019年,将建立健全司法拘留措施常态化与长效化机制,推动执行攻坚出成效、出实效。 近年来,该院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经过开展为期大半年的“执行攻坚大会战”活动,辖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专项执行行动成效显著,执行震慑力不断增强,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处于收官阶段,该院毫不松懈、一鼓作气,进一步加大力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人、财、物全面做保障,竭力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我国法院将继续完善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体系 我国法院将继续完善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信用惩戒体系,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夯实联合惩戒的信息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在会上介绍说,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累计限制1746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54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全国351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孟祥表示,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推动解决社会成员信用信息记录相对缺失,特别是基础性信息缺乏有效掌握的问题,夯实联合惩戒的信息基础。 他同时表示,要推动制定出台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联合信用惩戒的法律规范,确保严格依法按规范操作,畅通救济渠道。要加强相关法律理论研究,把握好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与权利保护的平衡。要统筹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两个方面、两种手段,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的同时,注重对守信者的激励与褒奖。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三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2万件,执结193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三年来,生效裁判文书的自动履行率逐年提高,2015年为44.76%,2016年为50.52%,2017年为56.97%。 执行制度的现代化,离不开健全的执行法律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伟在会上表示,民事强制执行法已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项目。强制执行立法一方面要完善强制执行与破产及其替代性制度的衔接,另一方面应适当强化执行机关的职权调查义务,避免一些案件中执行程序空转,从而影响债权的充分实现。 姜伟同时表示,强制执行立法应当授权执行机关建立信息化网络系统,适当扩大间接执行措施的适用情形。此外,执行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相互协作,强制执行立法应为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执行法官将失信公告张贴进村 让老赖无处可逃 “法官,你今天有时间吗?我想到法院把案子了结。”11月13日一大早,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就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随后,被执行人段某主动来法院交纳4000元执行款,并当面向执行法官表达了歉意。   据了解,蔡某与段某因工作相识,之后段某以做工程需要钱周转为由,向蔡某累计借款11800元。数年来虽经蔡某多次催讨,段某却仅归还5000余元。2017年12月蔡某诉至法院,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段某当日支付借款2000元,余款于2018年5月31日前付清。   因段某迟迟未按调解书履行给付义务,蔡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依法向段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但段某置之不理。经查询并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且每次电话传唤段某,其均以种种理由拒绝到庭。考虑到申请人蔡某年届六旬,经济困难,执行法官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开展调查工作。   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段某系某村村民,因多次上门调查段某均不在家,执行法官遂在该村村务公开栏中张贴失信决定书,同时向村民普及有关打击老赖的政策及将对段某采取的司法强制措施。当晚,段某听闻了村中的传言,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自己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还可能面临司法拘留的严重后果,遂立即主动履行义务。
90后欠款1.4亿,是青年才俊还是社会蛀虫 今天看到一条爆炸性新闻:厦门一90后欠款1.4亿,以27岁年纪跻身90后最牛老赖,成为“网红”。 搜索了“90后老赖”的关键词,出现了很多类似新闻,这个事件一度占了热门头条。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带大家一起来扒一扒: 施华霖,年轻企业家,虽只有27岁,名下就有了五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他在这些公司中分别以法人、监事和股东等身份出现,注册资本达1500多万,均在福建省内。 原本是青年才俊,年轻有为,可他却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人生,在高管、董事、股东、企业法人一路高歌猛进后,又在步入云端之际跌下神坛。 2017年12月,施华霖因违反财产报告首次被列入老赖黑名单,被福建永春县人民法院判处租金11928682.30元及迟延履行金 不久后,晋江市市场监督局,因其名下晋江公司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2018年1月17日,施华霖又因一笔是借款本金及利息116195429.95元未履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黑名单。 2018年3月5日,施华霖再次成为“老赖”,此次是因一笔为借款本金19778474.03元及相应利息、罚息。 看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文书,大概算了一下,施华霖总欠款金额达到了147902586.28元。而就三笔欠款而言,施华霖都是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和全部未履行等原因,被列入老赖黑名单的。 翻阅了几条相似新闻评论后,感慨良多。有人说:年纪轻轻就欠了这么多钱,那人家也是有本事;有人说:被人当枪使了,人家拿着他的身份证去开公司,开好了,然后就去银行贷款,人家得钱就跑路,剩下的贷款就由他来承担,像这种情况,在北上广深特别多,人家叫你去做法人,开好了,人家就给你一千多块钱,要是公司出什么事,你就得承担,然后你这个人一辈子就废了,这种情况不值得羡慕……个中缘由,和列为吃瓜群众一样不明就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人有近1.5亿的欠款。作为一个九零后,并不感觉这种身负巨债的人值得羡慕,相反认为这种老赖就是社会的蛀虫。 信用认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石,九零后作为社会成员的新生力量引导着新一代价值观。老赖观念作为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黑洞,本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而不是让失信的观念愈演愈烈。
谈老赖:确无还款能力,可申请退出老赖名单? 也许很多吧友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会很气愤:债务人确无还款能力,可以退出老赖黑名单,那我们借出去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吗?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老赖借钱后,可以一分不还,还不受老赖黑名单的限制? 今晨,看到一条吧友留言: 五年前,一朋友做生意借了我100(傻乎乎的一开始真以为是100,后来才知道是100万。)后来,生意亏了,我100没了。因为是朋友我就想着他能还多少是多少吧,可是我那朋友让我去法院起诉他,因为当时他有很多债主(其实是合伙人),欠我最多,他不想欠我人情,想通过法院清算资产先还我。 后来官司是赢了,法院给我执行了40万,并把他列入了失信被执行黑名单。他房子车子都抵押给银行了,早些年已离婚,也没有子女。那些合伙人知道他是真的没钱了,也就没有再告他。后来我感觉他特别艰难,工作生活处处受限,就想向法院申请撤销黑名单限制。他非要坚持还完我钱再让我申请,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我知道他是心怀内疚才这样做。 为了让他心里舒服点,我就没有撤销黑名单,两个月前,他查出胃癌晚期。我尽我所能帮他做了后期的化疗,向法院讲明了情况,由法院方出面查清他确实没有还款能力,自动撤销了他的失信记录。当我对他说:我并没有撤销你的失信记录,是法院查清你确实没有能力还款了自动撤销了。从今以后,你不欠我钱了,也不要心怀内疚,你我在法律上道义上都没有谁欠谁。 朋友听到这句话很是欣慰!我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其实很多债务人甚至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黑名单的债务人,他们心里面也是很想还钱的,他们并不是想逃避责任不讲诚信,只是因为没有钱。希望我在以后写文章的时候能多站在债务人的难处想想。 看到这一吧友的留言,感慨万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别人欠钱不还,会感觉自己运气不好,会认为债务人逃避还款的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需要受到一定的法律惩罚。但是有些确实没有还款能力的债务人上了失信被执行黑名单真的有点冤枉。 老赖,主要是指那些恶意欠钱不还的人,但不是指那些主观上想还客观上却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在我看来被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还债的人,不应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黑名单,对一些人来说是道德品质上的耻辱,一些看中名誉的人终其半生都在还债,生怕晚节不保,死后被人唾骂。 有一些人却认为,黑名单是一种荣耀,欠款越多证明自己越有本事自己越牛,其实很不理解这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病态心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