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装熊喝咖啡 卢瑟装熊喝咖啡
关注数: 8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8,765 关注贴吧数: 6
【无节操转帖】沪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10.6% 9成人5年未换工作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qq.com%2Fa%2F20130521%2F000016.htm&urlrefer=86fe94a4fed890b36f17d435342929ef 2012年市总工会开展的5年一次上海职工队伍发展状况调查显示,上海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为职工群众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民生的进一步改善,使居民收入增速呈现快于经济发展速度的良好势头,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职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体面就业正在稳固实现。 ■92.6%被访者五年没有调动过工作或仅调动过一次工作 就业稳定性增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中西部发展速度的加快,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改观,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甚至一些中西部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用工荒”。在此大背景下,上海每年出台促进就业政策,劳动者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就业。据上海统计年鉴资料,上海每年登记失业率都控制在4.3%以内,新增就业岗位每年保持在60万个左右。从2007年至2011年,全市共计新增就业岗位316.71万个。 劳动力供求的相对平衡增强了职工工作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前几年有所降低。调查显示,92.6%的被访者近5年没有调动过工作或仅调动过1次工作,这一数字比5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5年中加过3次及以上工资的职工占48.9% 收入增长更快速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据上海统计年鉴资料,上海职工平均工资从2007年的34707元增长到2011年的51968元,年均增长10.6%,高于本市8.8%的经济增速。上海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007年的690元提高到2012年的1450元,形成了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增长机制。 本次职工队伍状况问卷调查显示,5年中加过3次及以上工资的职工占48.9%,加过2次工资的占20.1%,加过1次工资的占17.0%。按本次调查节点(2012年4月)显示的职工个人实际总收入统计,职工人均月收入为4563元,比5年前增长69.8%。
【ZT】汶川地震后建8级抗震建筑不抵雅安7级地震 2013-04-23 08:17:52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有137315人参与分享到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国际在线4月21日) “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令人恼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浇灌的技术建设,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按照常理,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理应成为这次地震的“生命之舟”,人们应该为重建“先见之明”的高标准而庆幸,可是,不属于震中的宝兴县,重建建筑居然也不抗震。 虽然建筑物在地震中是否会被损害,不能简单依据设计时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烈度,设计时的受力大小、角度与实际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角度是否吻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回想当年重建人员“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的誓言,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标准重建的建筑物,却几乎全部抵不住7级地震,这就不能不令人质疑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强度为里氏9.0级的地震,还引发了大海啸,但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却只有汶川地震的七分之一。而且,人员伤亡主要是后续海啸,而非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日本建筑的抗震要求是7级,而汶川地震后重建建筑的标准却是“8级抗震、9度设防”,为何我们的高标准还不如日本的低标准呢?究竟是我们的标准和日本不对接,还是我们没有日本人认真? 学者的对比研究证实,标准确实是一个问题。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按100年设计的,而我国普遍按50年或70年设计;在建筑结构型式上,日本60%以上采用钢结构,我国约9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上,日本单位建筑面积用钢筋90千克左右,而我国只有60千克左右;在受力钢筋的强度上,日本主力受力钢筋为690百万帕斯卡,辅助钢筋为390百万帕斯卡,而我国分别是460百万帕斯卡和235百万帕斯卡。可见,基于血的教训,我们应该修改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向高标准看齐。 同时,也确实需要承认,我们做事没有日本认真。日本地震海啸之后,政府完成重建的目标是10年,建筑重建至今还没有完成。普通的一个八九层公寓楼,仅仅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而我们一栋高层建筑所有的文件,可能还不到两三百页;日本是真正的边建设边监理,中间停工是常事,而我们的监理几乎形同虚设;日本一栋建筑完工后的检验至少也得两三个月,而我们最快几天就可以搞定。 每一次灾害,都值得我们反思;每一次对比,都让我们去寻找借鉴和启示。“8级抗震、9度设防”为什么抵不住7级地震?希望我们不再重复这样沉重的问号。
壮哉,我大江苏 题 [江苏成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或已不远]  中新网南京1月20日电 (记者 朱晓颖)江苏省用了4个“五年”时间,从中国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排行榜第三位跃至第二位。由于广东省地方“两会”经济规模数字尚未公布,江苏是否已成“中国地区生产总值第一大省”尚不得而知,但从数字来看存在可能性:江苏GDP达5.4万亿元。  20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称,五年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12年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年均增长11.8%。  去年上半年各地财报发布时,有专家提出“江苏追上广东已不远”,但广东省统计局总统计师邱俊认为“今年还赶不上”。广东省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尚未“出炉”,但据该省统计局数字,去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4万亿元,并且在年尾时发力上扬。  各省市经济发展竞争白热化。广东近期提出,要确保广东经济规模、财政实力中国第一的地位,压力甚大。  中国改革开放后,2001年,广东最先迈过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门槛,山东、江苏、浙江先后加入“万亿俱乐部”。“第一梯队”成员之间不断易位:从2001年至2008年,榜单前三强是广东、山东、江苏,到了2009年,江苏把山东“甩在身后”,跻身第二之位,与“老大”广东的距离越来越小。  2012年江苏可能超越广东还基于这样的因素:虽然两者都是外贸大省、均受到国际宏观颓势影响,但广东对出口依赖更大,而2012年江苏GDP“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力量颇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4%,近乎一半。与此同时,受外贸形势“拖累”,广东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代表的城市,连续三年没有完成GDP增长预定目标,增速垫底。  江苏的人均GDP比广东高、居中国省区第一。据20日“出炉”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该省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澳门、香港、台湾地区人均GDP分别达6万美元、3万美元、2万美元相比,江苏还有相当差距。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