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KnS
CjKnS
关注数: 0
粉丝数: 2
发帖数: 295
关注贴吧数: 0
S100 终于到了 去年就开始各种准备,先是 FR4 定位板延期,然后是海运过来的时候碰上川普瞎整,在海上漂了两个月…… 总之,终于到了。做工还是不错的,现在前高低的 103/104 基本上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所以也没什么好挑选的。 唯一一个问题是热插拔只有 103 布局,用 Mac 的话其实 104 更合适,因为要留一个 Fn 键,所以正好左右功能键对称,而且 103 的 1.5U 键帽是不会有 Mac 的 cmd 键的,只能用 Windows 布局的键帽将就一下了。
简单测试你需不需要低延迟 总看到有要推荐低延迟的键盘的帖子,其实原理来说,开关式的按键延迟已经低于其它触发原理(不包括霍尔效应)的键盘了,对于多数人来说,即使是8k回报率,<1ms的超低延迟,主观体验也不明显,甚至感知不出来 判断方法很简单: 1)找个有触底声的非青轴键盘 2)随便干点啥,打字也好,玩游戏也好 3)如果专注的情况下,能察觉到触底声相比于按键触发有延迟,你需要延迟在10ms以内的键盘 4)如果不需要特别注意,触底声的感知延迟就让你很难受,那就需要5ms内的超低延迟键盘
半高矮轴104铝坨坨 多年以前在闲鱼看到卖104铝坨坨套件的,100块,外观和Togar T200s一样,板子上面BT模块已经被拆了,有线主控还有,三脚焊接,留了单色灯位,外观有些擦伤。估计是试制的废品,无聊买来就一直丢角落了。 前段时间无聊整理储藏间的键盘,翻了出来,想想还没试过高特的半高矮轴,正好这个套件前高很低,就拿来组了一把。改了爪簧套筒热插拔,234 白光灯。半高矮茶轴针脚和 MX 兼容,但是插的时候要千万小心,爪簧本来就比轴座难插,加上下面不能完全插到底,把针脚插坏了一堆……卫星轴有半高矮轴专用的高度的,但是我试了一下MX高度也不是不能用。配合 KDA 键帽,这个前高就很舒适了半高茶轴手感稍微有点碎,段落感很尖锐。等蓝玉到了再换上试试。
教程:修改 QMK 固件获得超低延迟 大体来说,键盘输入延迟主要来源有 3: USB polling rate。对于 USB Full Speed (FS) 来说,一帧单位是 1ms,最小延迟是逐帧发送,也就是 1000Hz。而对于 USB High Speed (HS) 来说,一帧还可以再分为 8 个微帧,也就是说,理论上限是 8000Hz。目前键盘上用的 MCU 大部分还是只支持 FS 的,所以上限就是 1000Hz 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 USB 设备属性里面看是 12Mb/s 还是 480Mb/s (HS)。 QMK 支持的 MCU 其实并不算多:列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qmk%2Fqmk_firmware%2Fblob%2Fmaster%2Fdocs%2Fcompatible_microcontrollers.md&urlrefer=873fbd71e47a3a2f4af3db5379c35ca6。其中对于 HS 支持比较好的是 NXP 系列。无外乎 EVGA Z15 用的也是 NXP 的 LPC5516,虽然这个特定型号并不在 QMK 的支持列表里面。 国内做各种 MCU 的厂商其实很多,价格也不贵,但是软件生态始终比较恶劣,希望以后能见到更多支持 HS 甚至 USB 3 的 MCU。USB 3 就可以不用走 polling 而是中断了,理论上来说延迟可以更低,但是 USB 3 和 2.4G 的干扰也是需要考虑的。 QMK 用的是 USB_POLLING_INTERVAL_MS 这个参数,虽然文档说默认参数是 10,实际上代码里面除了 atsam 以外默认都是 1,不用改。 Debounce 延迟。机械开关轴由于金属弹片的振动,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稳定了以后才会确认触发或者关闭,这段时间就叫做 debounce time。QMK 有些固件默认是 8ms,大部分跟从 Cherry 给出来的建议是 5ms。在实践中,Cherry 自家的轴往往可以做到 1ms 以下,而其他厂的轴浮动就比较大了,我见过最糟糕的是 20ms 以上。所以 Cherry 轴你可以说它轴心稳定性差、模具粗糙、润滑差等,但唯独弹片质量一直是没得说,而且非常耐久,不像有些轴弹片镀层磨损很快。Cherry 这个优势对于其他类型的机械开关也是如此,我的鼠标基本上都换了 Cherry DG4 微动,目前还没有一个双击或者拖动中断的。而欧姆龙基本上高强度使用半年到两年是必定双击的。 这段 debounce time 对于机械开关轴是没有办法省略的,所以有不同的算法减少延迟,比如 QMK 里面的 asym_eager_defer_pk 设置就是按下的时候直接触发,之后稳定期不响应,弹起的时候正常等待稳定期。这个设定对于触发需要低延迟但是抬起的时候不需要就很合适。如果是抬起也需要低延迟的话可以使用 sym_eager_pk。 以 Keychron V6 固件为例: 修改 keyboards/keychron/v6/ansi_encoder/rules.mk,把触发方式改为按下和抬起都是先触发再稳定: # add eager debounce DEBOUNCE_TYPE = sym_eager_pk 修改 keyboards/keychron/v6/config.h,注意这里 debounce time 要根据自己的轴体来,cherry 除了青轴轴可以放心设置为 5ms 以内,青轴和国产线性轴建议 8ms,国产提前段落轴建议 20ms 或者更高: // debounce time #define DEBOUNCE 10 // force NKRO #define FORCE_NKRO // polling rate #define USB_POLLING_INTERVAL_MS 1 矩阵扫描延迟。大多数键盘由于主控的 IO 接口数量有限,是通过横竖矩阵扫描的方式获取单个按键的状态,这种方式需要每个键用一个二极管来防止 ghosting。稚晖君的翰文键盘是另外一个思路,不使用纵向扫描,而是每行按键用一个移位寄存器去做序列化,然后 MCU 再做反序列化。 影响矩阵扫描的因素很多,比如 MCU 自身的频率、固件的定时器/轮询精度和优化程度,包括外部元件也会有影响。比如 Keychron 这点其实做得不错,已经在代码里面调整了 I2C 的设置: /* Increase I2C speed to 1000 KHz */ #define I2C1_TIMINGR_PRESC 0U #define I2C1_TIMINGR_SCLDEL 3U #define I2C1_TIMINGR_SDADEL 0U #define I2C1_TIMINGR_SCLH 15U #define I2C1_TIMINGR_SCLL 51U 另外还有一些选项也许会有一些影响,比如 GPIO_INPUT_PIN_DELAY,有些 DIY 主控的老哥就很激进地设置为 0 了。QMK 默认会等待一段时间: #ifndef GPIO_INPUT_PIN_DELAY # define GPIO_INPUT_PIN_DELAY (CPU_CLOCK / 1000000L / 4) #endif 这个时间其实基本可以忽略
有没有类似欧赛得品质的PCB卫星轴? 以前一直用Cherry的螺卫剪脚,虽然稳定性比较挫但是起码不用调,后来用了owlab之类的还要到手掰钢丝…… 有木有类似吧宠那种品质的P卫,稳定性好,到手润一下就能用的(最好不贵)
分裂空格的 Shura 有点小红点中毒症状。
现在还有哪些带低电量提醒的1.5V锂电池? 找了一圈,就找到 聚吉 和 Xtar 的明确写了 1.1V 低电量提醒。以前还有京造不过都下架了。吧友有什么推荐么?
103套件求推荐 价格不限 不要104/108 支持台阶capslock最好
求推荐前高低的104套件 大键调教好、前高低,延迟低(支持QMK也行,可以自己改 eager debounce),静音,最好是能插五脚轴(手里闲置了一堆Boba U4) 现在在用的是EVGA Z15+静音月白+MT3高球帽,够薄,延迟也低,但是用了静音轴大键还是太响了,润了钢丝手感又变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