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小狮公子 S小狮公子
百毒不侵,百伤不害。
关注数: 234 粉丝数: 29 发帖数: 21,198 关注贴吧数: 243
隋唐时期洛阳的称呼   一、官称   隋唐洛阳城官称有东京、东都、洛阳宫、神都等。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官称东京,609年改称东都。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东都为“洛阳宫”,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改洛阳宫为东都,实行两京制。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改“东都”为“神都”。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唐为周,定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复称东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称东京。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复称东都。   《资治通鉴·隋纪五》:“大业五年(己巳,公元六零九年) 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 ”   《新唐书·地理志》: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贞观六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曰东都,光宅元年曰 神都,神龙元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曰东京,上元二年罢京,肃宗元年复为东都。   二、俗称   隋唐时期东都俗称为洛阳城。唐·韦述《两京记》:“东京,俗曰洛阳城。”   三、别称   隋唐洛阳城的别称,有京城、京师、上京、上都、京都、帝京、帝都等。   1.京城   《河南志·卷一·京城门坊街隅古迹》:“京城,隋曰罗郭城,武后号神都城,曰金城,唐书曰:天宝二年筑神都城,罗城号曰金城。”   《旧唐书·志·卷十七》:“证圣元年正月十六日夜,明堂火,延及天堂,京城光照如昼,至曙并为灰烬。”   《唐会要·卷四十九》:“至二十二年,断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管,官以本钱收利给之。”(唐玄宗诏)   《唐会要·卷八十六》:“两京城皇城及诸门,并助铺及京城守把捉兵之处,有城墙若门楼舍屋破坏须修理者,皆与所司相知,并量抽当处职掌卫士,以渐修营。”(唐玄宗诏)   《大唐新语·卷八》:“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驰禁,特许夜行。”   2.京师   《全唐文·卷二十》:“咸雒京师,建都惟旧。”(唐玄宗《幸东都制》)   《唐会要·卷十六》:“今国家定周秦之两地,为东西之两宅。辟九衢而立宫阙,设百官而严拱卫。取法元象,号为京师。”   《旧唐书·东夷传·百济》:“显庆五年,命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统兵讨之,大破其国。虏义慈及太子隆、小王孝演、伪将五十八人等送于京师,上责而宥之。”(唐高宗诏释百济国王)   《新唐书·东夷传·百济》:“定方执义慈、隆及小王孝演、酋长五十八人送京师,平其国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户七十六万。九月,定方以所俘见,诏释不诛。”(唐高宗诏释百济国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今天命惟新,而诸武封建如旧,并居京师,开辟以来未有斯理。”(敬晖上奏唐中宗)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冬,十月,命唐休璟留守京师。癸亥,上幸龙门;乙丑,猎于新安而还。”(唐中宗游龙门)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一》:“臣闻京师喧喧,道路籍籍,皆云胡僧慧范矫托佛 教,诡惑后妃,故得出入禁闱,挠乱时政。”(彦范上奏中宗)   3.上京   《六祖坛经》:“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唐中宗李显请安秀等到上京洛阳)   4.上都   《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唐高宗时代)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七》:“陛下太仓、武库,并在都邑,红粟利器,蕴若山丘。奈何去宗庙之上都,安山谷之僻处?”(武则天时代)   《全唐文·卷二十三》:“上都委中书门下疏理,京城委留守,天下诸州长官当日处理。”(唐玄宗《宽宥天下囚徒制》)   5.京都   《隋书·列传·卷三十二》:“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京都,贼据洛口仓。”   6.帝京   《全唐文·卷二十三》:“三秦九雒,咸曰帝京。”(唐玄宗《幸东都制》)   7.帝都   《通典·卷一百七十七》:“隋初为洛州,炀帝之初,移都创制,复曰荆河州,寻改为河南郡,置尹。大唐平伪郑王充,置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於我唐,并为帝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