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浅夏之柠
关注数: 388 粉丝数: 1,540 发帖数: 30,527 关注贴吧数: 0
LuHan☆131208【微博】解读十二月奇迹的颤音 cr @彪悍的羊宝宝 十二月的奇迹开头颤音的解读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颤音诞生的原因。 人唱歌之所以会发明“颤音”这一技巧,究其根源是为了平衡与修正音准。当你发出声音之后,会通过外部媒介(大多时候就是空气)和内部媒介(听骨神马的,我不研究人体,略知大概)传达给你的耳朵(刺激听觉神经),然后你的大脑会告诉你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 (判断依据就是你想要唱出来的那个音,所以连声要有乐器辅助作为客观参照物)。“颤音”在这个过程里就是为了保持音准的“精确性”! 因为人很难稳定的保持住一个绝对音准(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可以,这个时间没有标准,因人而异。我个人觉得能保持1-2秒,超过2秒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颤音来修正), 所以只能用上下略微浮动的颤音来维持住一个不会影响听感的相对音准。 接下来说说所谓的“装饰颤音”。 在人类探索歌唱艺术的道路上,出现很多大师,巨匠。他们独创或继承发扬的一些特色声乐技巧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类技巧就是“装饰颤音”。 相比上文所说的“天然的”颤音,这种技巧有其特定的用法和适用范围——但是,并不要教条化!因为很多情形下,这些技巧仅仅适合那些发明者的发声条件和演唱风格。 坦白讲,学习唱歌最忌讳的就是模仿别人的技巧,除非不追求个人的发展只想当作兴趣爱好,否则模仿的越多越像,离“艺术”越远。 因此说,哪怕是颤音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技巧,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同样的材料还要用同样的方法展示一遍给我,我是绝没有什么兴趣的。所以不要去问别人如何练,即使问了也不要完全照搬,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演唱,一定是让自己倍感舒服的!无论是音高还是技巧还是呼吸,哪怕有一点点让自己觉得别扭,那么就算是帕瓦罗蒂这么唱,也没有学的必要。 这样,所谓的“为颤而颤”就不攻自破。再来对这首歌加以分析,对于情感的解读,大家各有不同,这很正常,首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带入歌者的解读之中,然后再去仔细辨听歌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判断这种表达的水平,才是作为听众的正确听歌方式。在我听来,这首歌的第一句,鹿晗要表达的除了渴望还有不安,忐忑,小心翼翼,激动,紧张,可以比照自己在这种情形下的心理及生理表现,鹿晗的这种处理方式,就是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方式,从情感上,这种处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为整首歌撑起了情感表达的框架。 从技巧层面来看,中国的声乐教育历来否定歌唱者的个性培养,一再强调方法论,总以为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歌唱家就能够批量生产了?!如果真有什么规律值得传承,那就只有一句话: 最舒服的唱就是歌。 如果你的颤音非要控制在上下半音或1/2音才算标准,才算“好听”的话,如果你的颤音非要像xxx或xxx才可以的话,那我不如去听波形发生器。如果非要拿事实来佐证这句话:中国的歌唱家越来越少,而国外随便很多歌手拉出来都比中国某些学院派唱的有“灵魂”。在我看来,鹿晗的歌唱是有灵魂的,这就够了。 用手机扫一扫 关注@新浪官方长微博工具 #新浪长微博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