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湜 周湜
关注数: 69 粉丝数: 176 发帖数: 8,789 关注贴吧数: 13
招商,为什么往往在老板手里夭折?   企业有情,市场无情。招商,为什么往往在老板手里夭折?   写下这个题目,脑海里禁不住思绪纷飞,很久才平静下来,想想曾有多少企业,当初个个都好象英雄豪杰似的壮志满怀,谈起自身的产品可是满怀自信自豪自傲,也正如此,因而对招商充满了无限期盼和希望,遗憾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绝大多数的企业在招商方面左折腾右折腾一阵后,最终都遭遇了滑铁卢。   真是可惜可叹可悲又可怜。   招商这东西,可真不是人人都能玩的,不是说你有了高品质强功效的产品,就能在市场上一帆风顺所向披靡,它需要资源的积累、人脉的整合、智慧的丰盈和文化的诱惑,这些,扪心自问,短时间内你能达到吗?再有,贵公司产品的赢利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具体真实情况是否真如自己所报道的那样,相关售后服务如何全程跟进相关市场风险如何规避等等,这些不明确又如何来说服别人?   想当初,有焦头烂额的企业老板找上门来,为了做好招商策划,蓝哥智洋不断深入代理商经销商阵营了解意愿,掌握动向,摸透需求、探究方法,同时抱着市场导向的原则,认真触摸感知来自终端一线的真实反馈,仔细分析把握来自目标消费的有效需求,团队上下奔波调研各地,同时结合十多年的营销实战经历和期间拥有的大量资源,才最终成为招商策划的成功基础。   不难看出,这整个过程是非常的艰难,因为市场积压着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如果没有独到的手段和创新的方法,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也经常有些老板打来电话咨询如何才能成功招商,言谈间对自身商品信心百倍,仿佛只差一步到罗马了,这时候,我则往往会浇上一盆冷水,希望他们能够冷静、冷静再冷静。   因为凭借我的经验、感觉和十多年营销实战练就的眼光,他们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没戏唱,不可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也就别再妄想引来资金了,毕竟,这年头,光有产品是不够的。   那么,话又说回来,这招商虽然难,但总有办法吧,总不至于千难万难一点希望都没有吧?   事实上,在这方面,我已写过很多类似招商实战技巧、方法、低成本运作等这类的文章和案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如果确实有疑问,感觉不深入了解就睡不好觉的话,不妨寻求一家实战型外脑来帮助,那样,你才会茅塞顿开,有豁然开朗的感受,这当然要比你在黑暗中摸索强百倍。   确实,招商这东西,不是人人都能玩的,这倒不是吓唬你,而是事情确实如此。
解读资生堂中国市场渠道策略 2006年初,在资生堂株式会社新任社长前田新造来华访问的几个星期前,资生堂旗下子公司资生堂药品,携其针对干燥肌肤问题的著名品牌菲璐泽来到中国,首次进驻药妆店。而此前,在药妆领域销售的化妆品主要为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理肤泉以及法国雅漾等。 从2006年7月25日开始,资生堂相继关闭在上海等3处“焕彩空间”化妆品直营专卖店,原因是“这些直营店完成了他们示范店的使命”,北京与杭州两家的店铺租赁合同正好到期。同时,资生堂相关人员表示,在2005年底,资生堂化妆品专卖店已经达到了1009家,到2006年底签约专卖店达到大约1700家,而其目标是在2008年达到5000家的规模,即平均10余万城镇人口拥有1家签约专卖店。 至此,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四面出击”渠道策略已经完全显现:1.继续坚持城市中高端市场的占有与维护,保障高档百货商店专柜的竞争力;2.坚持向二三级市场下沉,以签约专卖店的形式覆盖大众市场;3.进驻一线市场中以屈臣氏、千色店、万宁、丝芙兰为代表的个人护理与化妆用品连锁店;4.进驻药妆店,开辟新的化妆品销售市场。 这4种渠道策略中,资生堂最倚重的就是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而这种策略的转变,始于2003年9月。 资生堂渠道策略概读 2003年9月25日,资生堂发表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在全中国设立化妆品专卖店。同年9月26日,面积110平方米的资生堂直营1号店“焕采空间”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业,由此拉开了资生堂专卖店攻坚战的序幕。2004年初,资生堂在上海全额投资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设立资生堂(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主攻签约专卖店渠道。而在此之前,资生堂一直坚守一线市场的百货商场专柜渠道。至2002年2月止,资生堂已在中国设立20个办事处,并在80个大中城市的商场设立了270个专柜,其销售额占到资生堂中国市场营业额90%以上的比重。 资生堂渠道变革原因分析 所谓签约专卖店,不同于业界所熟悉的雅芳专卖店模式。它是由资生堂公司选择既有的化妆品专营店进行合作,在该店内设立资生堂专柜以销售产品。正是通过这些店铺,资生堂把产品带到了之前商场专柜所无法覆盖的中小城市。2003年9月,资生堂公司从浙江开始试点,第一期就开了30多家店,而后在浙江省共开店60家,之后陆续在其他省地推广。根据规划,在2008年这些签约专卖店将在中国遍地开花,达到5000家之多。 资生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一线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趋激烈,资生堂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1991年11月,资生堂与北京市丽源公司签订设立合资公司的合同,中外合资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资生堂开始正式涉足中国市场。在经过为期2年的全面深入市场调查后,资生堂确立了以一线市场百货商场专柜为主的渠道模式,并提出了“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的三高营销策略,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资生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5年,资生堂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11亿元人民币。 但是,随着其他跨国企业的不断进入,中国一线城市国际品牌数量剧增,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化妆品的品牌大战中,资生堂作为早来者,并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2005年,宝洁的销售额高达150亿元人民币,欧莱雅的销售额达到35亿元人民币。显然,资生堂与竞争对手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但现有的专柜渠道确实无法让资生堂在短期内赶上竞争对手,而且如果资生堂在专柜线上冒进,不仅可能导致品牌价值弱化、定位模糊,还可能引致消费者的误解而导致经营下滑。所以,资生堂只能在巩固一线城市的专柜市场,希望其稳定发展并能够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还必须找到一个有可能为资生堂带来巨大效益的增长点,发展二三级市场就成了一种可能。 2、中国二三级市场购买力提升,使资生堂渠道下沉策略得以适时实施。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