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之间是吴江 苏杭之间是吴江
关注数: 2 粉丝数: 53 发帖数: 5,337 关注贴吧数: 15
揭开科学的骗局:水的组成不是氢和氧! (转自bmy,joke和news笑死 楼主: 教科书中说,水的元素构成是氢和氧,其化学分子式用H2O表示。实验证明这是错误的。以下是我的实验过程: 找一结实的大铁桶,在里面放上半桶水。然后拿菜刀在水中快速切割(不得把水弄洒到铁桶外)。 如果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那么在刀的每次切割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分子被切割成单独的氢分子和氧分子。 大家知道,在我们日常的温度下氢和氧是气态的,所以被切割开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就会挥发掉,水会逐渐减少。 可是我快速切割了一小时,水却丝毫没有减少(计算时考虑了水的正常蒸发使水减少和我的汗水落入使水增多的因素)。这就证明水的元素构成绝不是是氢和氧! 以下为回复: 1.恩,楼主你的刀还不够快啊不够快。。。= = 2.奉劝你别做这种实验,很容易把原子切开造成核裂变,轻则造成放射性污染,重则核爆炸。 3.请楼主上“快速切割了一小时”的视频!无视频无真相!!! 4.强烈同意楼主,BS伪科学,我也曾经快速切割过二氧化碳10小时,完全没有切出钻石来 5.楼主你砍了一个小时都没砍到氢氧分子的缝隙啊,太失败了。菜刀不行的,下次记得用水果刀。找准位置,一刀下去就行。 6.LZ你怎么能用菜刀呢,去华联买把原子刀吧5块钱一把,很便宜的。 7.楼主没想过你切成了氢气和氧气,又是用铁刀在铁桶里面切,万一蹦出点火星儿,不把你炸死也把你烧死了啊!这么危险的活...估计也就是因为这,所以你之前一直没人做这个实验吧。 8.唉!悟空啊,师傅每次讲课的时候你就是不听!师傅不是告诉过你几百次了么?拿菜刀砍向水的时候嘴里要同时念:“共建社会HX”的咒语么?你不念怎么劈得开水分子呢? 9.同意兰州,我昨天也劈了一个小时的食盐,为毛木有黄绿色的氯气和银白色的钠块出现~同鄙视伪科学 10.楼主,你的刀看来质量不怎么样~我刚做了一下你这个实验,我和我老公一起切,不到半小时水就都挥发完了,是真的~你再买把新的刀试试~ 11.lz 我悄悄的告诉你哦 其实应该用榨汁机的捏 12.LZ,要考虑到水是流体,会流动。 水分子其实很聪明的,看到刀都躲开了 你还是直接滴一滴水在手上,用捏的吧 不过小心爆炸 13.不用刀,用锤子砸才行,刀会把氢氧原子都劈开然后又粘到一起,换成锤子,小心一点,不然砸碎了也不行。 14.LZ你的刀太钝了!我用旺德福的菜刀切肉都能切出钻石来。 15.兄弟,你骗人!水分子那么小,你一刀下去把人家砸的稀烂,什么质子中子电子夸克之类的全出来了,这比原子弹氢弹还猛啊,你老兄早就炸没了,还怎么发帖啊?严重BS这种不经过实验研究就说大话的人! 16.楼主 你用了直线切割,肯定不行 试试曲线切割吧 有没有达人来列个方程 17.lz,你切之前要麻痹一下水分子,你可以指向灯泡或者窗外,然后大喊一声,你看,飞碟!!!! 然后,迅速的朝水桶砍下去,这样就成了。 我自己已经试过了,不到五分钟就把水都砍成氢气和氧气了,不过爆了俺们一脸,建议你砍的时候带声摩托车头盔!切记切记!!! 不用谢我了~~~~ 18.楼里怎么这么多有眼不识泰山的家伙,楼主可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菜刀流的掌门人! 你们知道他在化学界有多权威吗?!他的菜刀抡一抡,化学真理抖三抖!还敢不自量力的去解释什么键啊概率啊的,不懂得去尊重权威的你们迟早要被脑残! 19.实验证明用刀切水如果不喊咒语是无法分离氢和氧的。 根据哈利波特魔法书记载:每切一下,楼主必须喊:切水大烧饼。为了防止水分蒸发,楼主必须在真空密室才能进行切水。同时因为一个水分子质量太小,楼主必须切24小时才能发现肉眼差别。 20.让我来告诉你试验失败的原因,菜刀切面太大,一桶水会太团结。你扎不进去。我建议你拿个矿泉水的瓶盖,倒满水,然后拿一根最细的针一针一针扎。试验时间不要太长,扎半个小时,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瓶盖的左边全是液态氢原子,右边全是液态氧原子了。 21. 楼主用的多大的桶?假设是一般家里那种,10升。 要使水少到能肉眼看出差别来,至少得少1厘米吧,整个桶体积的1/50。 0.1升,那么里面有5.56mol,3.34*10E24 个水分子 假设LZ的刀够锋利,每次有一定几率可以把接触面的分子键切断,释放氢分子(每次切断多少个呢?不知LZ刀有多快,假设为10E10个吧,武林第一高高手)。 那么楼主需要切割3.34*10E14次方次 每次假设需要0.5秒,那需要1.67*10E14秒,2.78*10E12分钟,4.64*10E10小时,1.93*10E9天,6.44*10E7个月,529000年。 假设楼主寿命为100岁,每天不吃不喝不停切割,除去20岁时繁衍一次。那么楼主需要6612.5个后代来持续地切割。 也就是说,529000之后,公元531000年,楼主的第6613个后代,切割到50岁时,终于发现,桶里的水少掉了1厘米了,哦也
吴江话的“你我他”(绝对原创) 吴江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是吴语的典型方言之一 众所周知 吴语区内人称代词的叫法样很多 各不相同 下面我就来讲一下吴江话的代词特点 以松陵话为例 “我”读成“吾奴”(ng nou) 或者简读成“吾” 因为古代吴人是自称“吴侬” 其实就是 吾奴 因此这个代词非常存古 北边的苏州读成“偶”(ngou) 多少是受了北方的影响 而吴江东边的芦墟 莘塔 屯村等地则也是读成“偶”或者“奴”南边的震泽南嘛盛泽等地是读成“vu” 当然本地应该也是“吾” “你”这个字吴江东北部都差不多 读成“na” 本字是“乃" 当然吴江东北部是圆唇音 西南部是开口音 总而言之 读音与“奶”一样 只是音调不一样 南部则是读成”niu” 本字是“汝” ”他“ 吴江各地都是“伊” 这与苏州的“俚”或者“恩乃”不一样 倒是和上海一样 不过和上海的“伊”音调却也不一样 北部也可以用“伊奴” “我们”这个词吴江南北有较大差异 东北部读成“恩堆”(ng te) 这个词本字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吾等”的变音 这个词也算是吴江话的标志之一 吴江南部则是读成“吾拉“(vu la)或者连读“va” 这个也是有规律的 一般单数后面加个“拉”就成了复数 这个规律和嘉兴上海都差不多 “你们”吴江东北部一般说成“恩乃堆”(ng na te)或者简称“恩乃” 注意“乃”字依然是圆唇音 本字就是“乃等”这和苏州的“汝笃”差不多 西南部则是“na”这和上海一样 “他们”吴江内部也是较统一的 都是“伊拉” 同样 东北部“拉”是圆唇音 西南部和上海一样是开口音 有些外地的朋友会问了 那么“你的 我的 他的 你们的 我们的 他们的”怎么说呢 其实 “我们 我的 我们的”都是一个词 其他的也同样类推 这也是吴方言的规律之一 就好像北方话里的“咱”一样 既是 我们 的意思 也可表示“我的 我们的”的意思
测试一下 看看各位的吴江话是否标准 众所周之 吴江方言是吴语中的典型方言 吴江方言南北东西虽然有些差异 但都是严格遵守北部吴语的规律的 下面大家不妨来看看自己的方言是否还是原汁原味 还是已经不标准了 1:尖团之分 北部苏沪吴语区除了上海常州等地以外严格区分尖团 比如松陵话 小(siau)不等于 晓(xiau) 心(sin)不等于兴(xin) 精(tsin)不等于 金(jin)等等 这几条适用于吴江全境 如果以上几组字你的发音相同的话 那么你就是不分尖团 这是比较严重的错误 2:鼻音前后a之分:就是例如 张(tsan)和章(tsaun) 打(tan)和党(taun)等等读音的区分 和普通话前后鼻音的区分差不多 这一条适用于除松陵 同里 八坼 平望 盛泽 梅雁等镇之外的地区 以上这些镇由于鼻音前后a早已合并到前a 故无区分的必要 3:清浊之分:吴语的最大特征就是保留了古代的全浊声母 比如冰(pin)和平(bin)驼(dou)和多(tou) 翻(fe)和饭(ve)等等 前者是浊音 发音时喉腔共振强烈 音调低沉 后者是清音 发音和普通话的b d 等声母一样 喉腔震动不明显 音调高亢 现在在吴淮过渡区浊音清化最明显 我们这也有这种苗头 比如“特别”的“特”(deh)如果你发成“脱”(theh) 就是严重的错误 这点也是适用于吴江全境 4: 一些特有词汇和俚语是否常用:一般我们把“地方”说成“场化”(zan hu) “东西”说成"物事”(meh zi)等等 这些都是吴语特有词汇 一些特有的俚语 比如“擦烂污”(tshah le vu)“脑筋搭勒地筋浪)等等 当然 各地的用法还是有点差别的 另外还有许多条 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注:这里的许多拼音因为怕混淆 采用了吴语拼音 与汉语拼音有些出入 比如吴拼ts=汉拼z tsh=c t=d th=t p=d ph=p 另外后缀h为入声标志 入声就是指喉塞音 发音短促 比如“杀”“个”等等) 写的好吃力啊 希望大家多看看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