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上飞鱼 大海上飞鱼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关注数: 72 粉丝数: 232 发帖数: 15,113 关注贴吧数: 2
【小说】【原创】二先生的故事(四) 欢迎关注爱孟记 喜欢的请点赞支持、转发支持。 二先生的高中生活,跟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普普通通,平淡无奇。在高中的三年生活中,二先生结识了好多的好朋友。这些朋友无论是在高中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都给予了二先生很大的帮助,二先生很是感激他们。 在高中住校的期间,二先生第一位认识的同学来自上铺的同学。外号叫冬瓜,为什么叫冬瓜呢,因为冬瓜确实是冬天出生的而且矮,但是长得还可以,就是长得有点矮。在同龄人中,冬瓜显得比较娇小。同宿舍的同学都喜欢冬瓜,因为冬**较好玩。二先生第一次去网吧,就是又冬瓜同学带着一起去的。冬瓜人虽然小,但是能量特别的巨大,主要体现在冬瓜同学特别的能熬夜,高中那会网游盛行,网游现在依然经久不衰。冬瓜同学沉迷于网游,而不能自拔。以至于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都会跑到网吧去通宵,通宵打游戏。第二天一早,再回班里上课,两不耽误。在二先生的记忆中,冬瓜同学最长的一次通宵记录,是一周连续通宵五天。因为冬瓜同学周六日可以回家。晚上通宵,白天上课的睡觉。二先生记得一次冬瓜同学通宵回来,上早自习时候呼呼大睡,班主任把冬瓜先生喊醒关切的问道“晚上看书,不要看太晚。”,冬瓜同学很认真的低了点头,班主任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冬瓜同学的中考成绩甚是优秀。在老师眼中一直都是好孩子,好学生。殊不知,冬瓜同学已经连续通宵上网上了好几天了。按照二先生的说法,还是很羡慕冬瓜同学的,因为像冬瓜同学这样的,属于天资聪慧的,偶尔学习学习都比二先生努力奋进要强的多。所谓,天资聪颖吧。 冬瓜同学,为人也是比较讲义气的。在二先生出现困难的时候,会出手相助。帮助二先生渡过难关,尤其是生活费用尽的时候。冬瓜同学都会带着二先生一起吃饭,而二先生也会回报给冬瓜同学。二先生时常感叹,高中时候的友谊,就是不会计较。大家在一起能玩到一块去,在一块玩能玩的开心。二先生与冬瓜同学之间的友谊,一直保持着。 高中的校园,四处散溢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而冬瓜同学,属于开化比较早的一批。在冬瓜同学追邻班的一位漂亮女同学的时候,时常会拉上二先生做掩护。二先生在做掩护的时候,主要的内容,就是给冬瓜同学传递信件,送个礼物。二先生对此从来都不觉得难为情的什么的,只是感觉很好玩,更多的是持着一种报答的心态,为冬瓜同学跑腿送东西。 二先生有一次问冬瓜同学:“你怎么会喜欢她,看着很普通啊” 冬瓜同学说:“这叫爱情,你一个傻子懂什么。” 二先生说:“那你说说什么是爱情吧。” 冬瓜同学一脸认真的说:“爱情,就是想时时刻刻跟她在一起,看着她。” 二先生说:“那你喜欢她哪一点?” 冬瓜同学,沉思了半天,没有回答。关于为什么会喜欢,冬瓜同学自己也说不清楚。喜欢可能就只是一感觉吧。 大多数校园里的爱情,是无疾而终的。有一天冬瓜同学说失恋了,然后就拉上二先生一起逃课去喝酒。喝酒一时爽,冬瓜同学本身不能喝酒,也不会喝酒,但是那天真的喝了好多,喝多了喝吐了。最后结果就是,二先生把冬瓜同学扛回了宿舍。第二天,冬瓜同学的父母也出现在了班主任的办公室,被领回家去反思了。毕竟高中校园饮酒,是大忌。 在之后的日子里,冬瓜同学逐渐的收了心思。开始努力奋进,最后考上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在毕业之后,在家里人的安排下进入了银行系统中工作。但是自那以后,冬瓜同学的感情之路一直都不很顺畅,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工作之后,一直是单身。为此,身边的一些高中同学甚至怀疑冬瓜同学一直以来喜欢的是二先生。毕竟在高中的时候,他们两个是形影不离的。 未完待续…………… 请关注爱孟记 请点赞转发支持
二先生的故事(四) 二先生的高中生活,跟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普普通通,平淡无奇。在高中的三年生活中,二先生结识了好多的好朋友。这些朋友无论是在高中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都给予了二先生很大的帮助,二先生很是感激他们。 在高中住校的期间,二先生第一位认识的同学来自上铺的同学。外号叫冬瓜,为什么叫冬瓜呢,因为冬瓜确实是冬天出生的而且矮,但是长得还可以,就是长得有点矮。在同龄人中,冬瓜显得比较娇小。同宿舍的同学都喜欢冬瓜,因为冬**较好玩。二先生第一次去网吧,就是又冬瓜同学带着一起去的。冬瓜人虽然小,但是能量特别的巨大,主要体现在冬瓜同学特别的能熬夜,高中那会网游盛行,网游现在依然经久不衰。冬瓜同学沉迷于网游,而不能自拔。以至于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都会跑到网吧去通宵,通宵打游戏。第二天一早,再回班里上课,两不耽误。在二先生的记忆中,冬瓜同学最长的一次通宵记录,是一周连续通宵五天。因为冬瓜同学周六日可以回家。晚上通宵,白天上课的睡觉。二先生记得一次冬瓜同学通宵回来,上早自习时候呼呼大睡,班主任把冬瓜先生喊醒关切的问道“晚上看书,不要看太晚。”,冬瓜同学很认真的低了点头,班主任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冬瓜同学的中考成绩甚是优秀。在老师眼中一直都是好孩子,好学生。殊不知,冬瓜同学已经连续通宵上网上了好几天了。按照二先生的说法,还是很羡慕冬瓜同学的,因为像冬瓜同学这样的,属于天资聪慧的,偶尔学习学习都比二先生努力奋进要强的多。所谓,天资聪颖吧。 冬瓜同学,为人也是比较讲义气的。在二先生出现困难的时候,会出手相助。帮助二先生渡过难关,尤其是生活费用尽的时候。冬瓜同学都会带着二先生一起吃饭,而二先生也会回报给冬瓜同学。二先生时常感叹,高中时候的友谊,就是不会计较。大家在一起能玩到一块去,在一块玩能玩的开心。二先生与冬瓜同学之间的友谊,一直保持着。 高中的校园,四处散溢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而冬瓜同学,属于开化比较早的一批。在冬瓜同学追邻班的一位漂亮女同学的时候,时常会拉上二先生做掩护。二先生在做掩护的时候,主要的内容,就是给冬瓜同学传递信件,送个礼物。二先生对此从来都不觉得难为情的什么的,只是感觉很好玩,更多的是持着一种报答的心态,为冬瓜同学跑腿送东西。 二先生有一次问冬瓜同学:“你怎么会喜欢她,看着很普通啊” 冬瓜同学说:“这叫爱情,你一个傻子懂什么。” 二先生说:“那你说说什么是爱情吧。” 冬瓜同学一脸认真的说:“爱情,就是想时时刻刻跟她在一起,看着她。” 二先生说:“那你喜欢她哪一点?” 冬瓜同学,沉思了半天,没有回答。关于为什么会喜欢,冬瓜同学自己也说不清楚。喜欢可能就只是一感觉吧。 大多数校园里的爱情,是无疾而终的。有一天冬瓜同学说失恋了,然后就拉上二先生一起逃课去喝酒。喝酒一时爽,冬瓜同学本身不能喝酒,也不会喝酒,但是那天真的喝了好多,喝多了喝吐了。最后结果就是,二先生把冬瓜同学扛回了宿舍。第二天,冬瓜同学的父母也出现在了班主任的办公室,被领回家去反思了。毕竟高中校园饮酒,是大忌。 在之后的日子里,冬瓜同学逐渐的收了心思。开始努力奋进,最后考上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在毕业之后,在家里人的安排下进入了银行系统中工作。但是自那以后,冬瓜同学的感情之路一直都不很顺畅,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工作之后,一直是单身。为此,身边的一些高中同学甚至怀疑冬瓜同学一直以来喜欢的是二先生。毕竟在高中的时候,他们两个是形影不离的。 未完待续……………
二先生的故事(三) 农忙时节的记忆,二先生的记忆是那么的深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二先生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也从来都没有想过一天能够走出农村,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去作为一番。二先生生活的农村人们最高的生活向往就是有一天能够吃上公粮,不在过着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在那个时代,谁家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如果学习够好,村里就会夸上一句“这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大专生。”,大专生是个那个时代里,对一个学生最好的夸赞。二先生,也享受过这样的赞誉,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二先生在学校里的期中考试,数学考了一个满分。除了赞誉,还有来自父母的物质奖励,零花钱多给了五毛钱。二先生也是第一次尝到了学习好所带来的好处,二先生心里也曾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 日子就像老黄牛口中的没秸秆,慢慢的嚼着,一槽的麦秸秆饲料嚼完了,日子也过去了。转眼很快,二先生从集上的小学,升到了集上的初中学校就读。初中学校比小学要大,教室变多了,操场变大了,周围的同学也变多了。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周边附近的村庄适龄的孩子。时间也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村庄也发生了变化,之前一直在家里务农的人,纷纷去了外地务工了。在这样的潮流下,二先生的父母亲,也跟随大潮外出打工,二先生也跟着姥姥姥爷过日子了。因为二先生的爷爷奶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看二先生,二先生只能跟着姥姥姥爷过日子。 在刚刚一进入初中,同校的学生有二三百人。二先生也是第一次感觉中国人真多,初中学习一年多之后,二先生发现周围的同学在变少,因为同学也都跟随者父母亲外出做工去了。去电子厂、纺纱厂、打火机厂、磨具厂……..等等,做什么的都有。有时候,这个礼拜还在一个班里坐着学习的同学,下个礼拜就不来了,一打听出去打工去了。虽然年纪都不到,但是挣钱才是最重要的。在挣钱面前一切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二先生也想去打工,尤其是春节的时候,同村外出打工归来的小伙伴,一个个都打扮的洋气不凡,穿着时尚的衣服,烫着蓬松松的头发,还人手一部手机。听着小伙伴们讲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二先生的内心激动不已。畅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可以去自由的过着,起码没有老师管着。尤其是想到英语课的时候,二先生就更想出去了。总是觉得干什么都比上学好,上学跟蹲监狱一样,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交学费,还学不到任何东西。 二先生鼓足了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自己的父母听,在二先生的印象里是第一次主动向父母亲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不出意外,父母亲不同意二先生外出打工,希望二先生可以上完初中之后再出去打工。父母亲不容置疑的话,二先生再也没有勇气跟父母亲再次提起想要外出打工的想法了。老老实实的在家里,上学,务农。初三毕业,参加了中考。二先生觉得考上高中也就那回事,也上不了什么好的大学,最多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专。二先生的中考很是顺利,考上了县城的一所普普通通的高中。 二先生第一次上了高中,也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那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因为高中在县城,二先生不能像之前那样,放学就可以回家。而只能住校,面对即将到来的三年高中生活,二先生并不知道该怎么去渡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只是想着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上高中期间二先生第一次过上集体生活。高中,在那个年代还有顶替别人姓名上的。二先生之前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见过。也是上高中,二先生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那么的大。同宿舍的一个同班同学,就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孩子。每周的生活费都比二先生多很多,最关键的是,二先生后来才知道这位同学就是顶替别人的姓名上的高中。 高中入学,二先生第一次接受军训,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可以自由的在城市里闲逛。普通的高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慢慢的二先生也沾染了一些恶习,学会了抽烟,学会了逃课,学会了去网吧上网。这一切对于二先生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二先生觉得上完高中就出去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同村一般大小的伙伴,出去挣了钱,也找了女朋友,有的甚至都已经结婚了。虽然二先生从来都没有想过结婚的事情,但是觉得自己出去打工之后也会很快结婚的。 二先生的高中,已经不再像之前在集上上初中那会枯燥无聊了,除了上学,还有网吧,还有各种网络小说可以看。家境普通的二先生,内心是个自卑的孩子,在人群中从来不敢说话,永远都是跟着别人后面,做什么事都不敢出头。再加上二先生的父母亲不在家里,只有在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叮嘱下二先生好好学习。 二先生的内心,不仅仅自卑,还觉得自己是凄凉的。虽然享受过父母在身边的日子,但是二先生父母亲在外出务工之后,二先生觉得自己就像个孤儿一样,心里有话从来都不知道该说给谁听。心里一度产生过,通过自虐,例如用剪刀把自己的手掌扎透,喝点农药什么的。来换取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亲能够回来,陪着自己。往往二先生跟父母亲说这些的时候,父母亲会说“我们不外出打工,怎么挣钱”,听到这些话二先生心里总是会想父母亲很自私,把自己抛弃,去到外面享受逍遥自在。那时候的二先生不能理解父母亲,也不会懂。但是高中给了二先生一个很好的排解方式,一是网吧上网玩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什么烦恼都没有,只想着在游戏里称王称霸,雄霸一方,受人敬仰。二是看网络小说,二先生熟读各种修真,修仙网络小说,因为在看小说的时候,二先生会把自己幻想成小说的主人公。大开大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周围又有美女相伴。享受那种受万人敬仰的感觉,也满足的二先生的所有幻想。二先生有时候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过上小说主人公的生活,想归想,日子还是要继续。长此以往这样下去,二先生学习成绩,可以想象的得到差劲到什么地步。 在二先生的记忆里,一次高二上学的路上,从家里走着到集上去坐班车路上,五月份天,是下暴雨的天,那天的雨特别的大。打着伞走在路上的二先生,膝盖以下全部都被雨水打湿,二先生突然想到,自己冒着那么大的雨去上学,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去上学,上学到底要干什么,之前自暴自弃的那种状态一下子全都涌进了二先生的脑海里。如果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里逃课上网,上课看小说,为什么不在一个舒服地方看呢。为什么还有去哪个受人管束的地方看呢,二先生顿时悔恨万千。既是悔恨,二先生也没有丧失理智,把伞扔掉朝天大喊。回到学校之后的二先生,网吧逐渐去的少了,网络小说看得也少了。更多的时间开始学习了,尤其是走在路上看到为了城市洁净的清洁工,二先生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亲,也是做着这样的一份工作,风吹日晒,不舍得吃喝用度。每每想到此处,二先生自责不已。二先生也逐渐的感觉到,生活的不易。没有什么是容易………. 未完待续。。。。。。。
【小说】二先生的故事 二先生,并不是因为二先生,在家里排行老二,也不是也因为姓二,才被叫为二先生的。 二先生,出生在华北平原的一个普普通的农户家里。排行老大,20世纪九十年代出生。 那个时代,计划生育盛行,农村里普遍的重男轻女,在二先生之前有个姐姐,因为父母亲在孕前检查的时候,查出来是个女孩,二先生的爷爷奶奶又特别的重案轻女,三番五次的催促二先生的父母亲去做流产。所以就流产流掉了。二先生的降生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喜,在二先生长到一定年纪之后,从邻居的口中知道了这段往事。于是他就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自称二先生。 二先生觉得这样的,是对那位没有降生的姐姐一种纪念。但是他也并不记恨自己的父母亲、爷爷奶奶。因为做这些事,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大家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做的多了错的也变成了对的。即便是违反人伦天理的事情,大家也都觉得是理所当然,谁也不觉得是一件错事。 说起来,二先生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资质平庸。小学上了八年,一年级上了三年,蹲了三年的小学一年级。因为,那时候的小学教育是五年制的,幼儿园也不像现在那么普及。所以小学一年级,又承担着学前教育的一个任务。头一年,懵懵懂懂,幼稚无知。第二年,开蒙。第三年,才真的学到了少许的知识。学会了基本的汉语拼音,懂得了加减法。 在哪个年代,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父母亲基本上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刚刚熬过饥荒没有多少年,家里稍有积蓄。教育更是落后的一塌糊涂,所以二先生的父母辈,那里有什么学问来教育二先生呢。只有一膀子力气,那个年底有知识的靠知识,没有知识只能卖大力丸。就这样,凭借父母亲的踏实肯干,向天要饭,向地讨饭,勤劳苦干,起早贪黑。一年到头忙完家里忙地里,哪还有工夫管教自己的孩子呢。 说起二先生父母,也是吃苦受累的一代。当时受最高领袖的鼓励“人多力量大”的号召,二先生爷爷那一辈人,也是积极响应,二先生的爷爷奶奶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二先生的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二先生给自己起名字叫二先生的时候,首先反对的就是他的父亲,并且受到了父亲一顿训斥,几个耳光和十几下鸡毛掸子的教育。俗话说,棍棒下面出孝子,二先生的父亲是孝子,因为从小是被打大的,二先生听他的父亲讲过都是怎么挨揍的,怎么被打的。巴掌是家常便饭,鸡毛掸子不知道断了多少个,偶尔还会来一顿皮带炒肉丝,所谓的皮带炒肉丝就是用皮带打,当然了那个年代的物件还是很牢固的。不像现在都是人造革。但是皮带炒肉丝也会有加强版,那就是鞭子,所谓的鞭子就是牛皮鞭。农村的家庭里都不少这个,因为要赶牛,牛犁地的时候,不使劲上去就是一鞭子,所以二先生的父亲深知挨打的滋味。听父亲讲这样,二先生决定以后少挨打,坚决听父母亲的话。并且决定做一个孝子。 二先生,五岁上的小学,然后上了三年一年级,除了因为自身资质平庸之外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先生的父母觉得,小孩子,应该多蹲蹲级,学校也能管教一下,当然了家庭教育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父母亲也是属于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在家里唯一的真理就是,你我儿子,你就要听我的。虽然二先生的父母亲没有上过什么学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他们小时候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在过一遍。如果二先生没有犯什么大错的话,父母亲对待二先生还是很好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