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傲视群雄55 love傲视群雄55
关注数: 93 粉丝数: 92 发帖数: 8,982 关注贴吧数: 48
阳信的污染环境值得堪忧,说说魏桥阳信铝厂 由于铝厂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害因素及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危害、毒物危害、高温危害和噪声危害,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电气伤害和火灾爆炸危险等。   一、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1. 粉尘危害   铝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氧化铝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氧化铝粉尘主要存在电解厂房内、氧化铝贮运系统;煅烧工段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煅后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以及磨粉系统有粉尘和沥青烟产生;成型工段也有沥青烟产生;残极处理工段的粗碎、配料、筛分等过程均有粉尘产生。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等岗位工人受粉尘危害较大。根据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为,生产性粉尘中的氧化铝粉尘不得超过6mg/m3;其他粉尘(当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过10mg/m3。   2.毒物危害   作业工人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沥青烟、一氧化碳等。毒物主要存在于电解槽附近及烟气净化系统。   铝电解以冰晶石-氧化铝氟化铝的熔体为电解质,以炭素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时在阴极上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在阳极上产生气体。同时还散发出氟化物、粉尘等污染物为主的电解烟气。在400℃~600℃温度下,氧化铝中仍可含有0.2%~0.5%的水分。原料中的水分与固态氟化盐在高温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进入熔融态电解质中的水分也可与液态的氟化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氟化氢。   人体吸入过量的氟,常常会引起骨硬化、骨质增生、斑状齿等氟骨病,严重者使人丧失劳动能力。氟化物还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氟化物(以氟计)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氟化物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沥青烟主要来源于该工序生阳极工段的混捏机、磨粉系统及成型工段。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0℃,属高温沥青。沥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沥青中所含的蒽等光感物质,长时间接触,并经阳光照射,可引起皮炎;二是沥青烟对皮肤及粘膜的刺激作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沥青烟为Ⅲ级,属于中度危害。   一氧化碳产生于电解槽的阳极,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气体。它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烦躁、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我国车间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一氧化碳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在电解过程中还有硫化物产生。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度中毒时,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我国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二氧化硫可为Ⅵ级,属于轻度危害。   3.高温危害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铝电解槽电解温度高达940℃~960℃,是主要的生产性热源。炭素工段的煅烧、焙烧、连续混捏、预热螺旋、沥青熔化生产设备均为生产性热源。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伤害事故。
(山东阳信要火了):贫困县政府住进造价3亿“孔府大院” 2013年07月01日 07:1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高煜荣字号:T|T7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原标题:山东阳信:贫困县里惊现“孔府大院式”政府办公楼群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是山东省贫困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畜牧业养殖和鸭梨种植为主,农业人口达3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5%。2012年,阳信地方财政收入仅为5.0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 然而,当地贫困落后的现状并未影响当地政府奢华之风的盛行。就在2012年底,该县委与县政府先后搬进了新建的“孔府大院式”办公楼。今年以来,又陆续有8个职能部门搬进大院的另外8栋新楼。这处山寨版“孔府大院”造价达3个多亿,占2012年度该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孔府式”办公楼的奢华 2012年度,滨州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0143元,阳信县只有8000多元,排名几乎垫底。即使在这样的景况之下,阳信县政府考虑的也不是如何为农民增收,而是继续从农民手中掠地,用于豪华办公楼群的建设。 6月18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来到该项目现场,记者发现该楼群位于阳信县新城区,阳城六路以北、河东二路以东,目前所有主体均已完工,正在进行户外园林绿化工程。其中间3栋连体楼房为县委、县政府和信访办3家单位办公,两侧错落分布的8栋五层建筑分别为计生委、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环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国土局8个单位的办公用房。目前,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计生局、房管局等单位已经陆续入驻办公,当天交通局正在喜迁新居,搬家的场面热火朝天,而国土局、地税局两个单位尚在进行室内装修。 资料显示,该楼群政务中心办公大楼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会议中心2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另外8栋办公楼建筑面积分别为8600平方米和9600平方米左右。 一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开发布的《山东阳信行政办公中心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显示,该办公楼群采用外圆内方的整体规划布局,从阳信新城的规划布局来看,好似圆形的河水围绕整个行政办公中心,自然形成外圆内方,由此发展空间布局。同时,该楼群为院落式办公布局,借鉴山东孔府的空间布局,形成了错落有致、自由围合的院落式办公环境。政府办公建筑以机关大院式办公为主,建筑群有一个明显相对封闭的入口,并且有明确的外墙限定出大院的范围,大院内多采用低层建筑,形体简单,内部环境优美,多采用园林式布局,建筑尺度亲切。 根据2011年12月15日阳信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信息公示内容显示,阳信县财政局设7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20名;县交通运输局设3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3名;县民政局设5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4名;县环境保护局机关行政编制6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编制总额7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6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21名;县国土资源局设5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3名。 以此计算,上述单位人均占用办公面积均已严重超标。 在建筑面积高达510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楼中,分为A、B、C、D四个办公区,后面的附楼单独由信访办占据,其中在主楼中办公的部门包括县委办、政府办、人大、政协、武装部、组织部、编办、宣传部、商务局、发改局、物价局、残联等职能部门,这些所有部门在编人员总额也仅为200多人,人均占用办公面积也有超标之嫌。 然而,对于百姓所称的超标豪华办公楼之说,该县政府部门却不以为然,当《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事对县政府办提出采访时,秘书室一位负责人将记者引领到县委宣传部,而宣传部一位吴主任则告诉记者,该办公楼是政府租赁的阳信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公司)的商务中心,但是对该楼群的造价及租赁费称并不知情,当记者提出要看租赁合同时,先是称合同由行政事务管理局保管着,后经过联系,又称行政事务管理局只负责打扫卫生等杂事,不知道这份合同。 到底谁出的钱?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阳信县政府楼群总造价至少在3个亿以上,但是在当地这个数字始终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虽然如此,这处孔府式建筑楼群的价植不菲还是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可遁,根据一份以城建公司名义发布的阳信县商务中心室外配套工程项目招标公告显示,阳信县商务中心室外配套工程投资金额约9000万元。 那么,宣传部门所称的“房东”城建公司又是什么来历呢?记者查阅该公司宣传资料发现,该公司隶属于阳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城建局)的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曾先后承接阳信县农行、国税局、公安局交警大队、邮政局和嘉园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建设,唯一可供查询的收入,是2010年的1.5亿元产值。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循着一副条幅找到了这家位于阳信县城中心的城建公司,在一处种满了蔬菜瓜果的小院内,没有悬挂任何标牌,5间破旧的小平房便是该公司的办公场所,院内晾晒的被褥和衣物显示,这5间平房还同时兼有居住功能。6月19日下午,《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来到该公司后仅看到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在办公。一位自称是办公室主任的劳姓女士听闻记者来意,直接告诉记者政府办公楼是租赁他们公司的,但是工程造价和租赁费她也不知道,公司负责人出发了(地方语,即出差),但是她明确告诉记者,公司也没有钱造那么多楼,钱全部是建设局出的,通过建设局的财务便能查出来。 随后,劳主任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出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该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内容显示,该执照发证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公司注册号是371623018000403,法人代表李新全,注册资金贰仟万元,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前置许可经营项目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开业日期为1992年4月30日。 记者又来到阳信县城建局,建设局办公室刘主任经过沟通,让记者与一楼的房地产公司对接,称他们会了解情况,但是房地产公司的张姓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该企业是独立核算企业,不归他们管理,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估计企业应该是从外面融资了。但是记者随后查阅大量资料,也未找到城建公司曾经公开融资的信息。
(山东阳信要火了):贫困县政府住进造价3亿“孔府大院” 2013年07月01日 07:1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高煜荣字号:T|T7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原标题:山东阳信:贫困县里惊现“孔府大院式”政府办公楼群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是山东省贫困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畜牧业养殖和鸭梨种植为主,农业人口达3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5%。2012年,阳信地方财政收入仅为5.0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 然而,当地贫困落后的现状并未影响当地政府奢华之风的盛行。就在2012年底,该县委与县政府先后搬进了新建的“孔府大院式”办公楼。今年以来,又陆续有8个职能部门搬进大院的另外8栋新楼。这处山寨版“孔府大院”造价达3个多亿,占2012年度该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孔府式”办公楼的奢华 2012年度,滨州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0143元,阳信县只有8000多元,排名几乎垫底。即使在这样的景况之下,阳信县政府考虑的也不是如何为农民增收,而是继续从农民手中掠地,用于豪华办公楼群的建设。 6月18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来到该项目现场,记者发现该楼群位于阳信县新城区,阳城六路以北、河东二路以东,目前所有主体均已完工,正在进行户外园林绿化工程。其中间3栋连体楼房为县委、县政府和信访办3家单位办公,两侧错落分布的8栋五层建筑分别为计生委、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环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国土局8个单位的办公用房。目前,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计生局、房管局等单位已经陆续入驻办公,当天交通局正在喜迁新居,搬家的场面热火朝天,而国土局、地税局两个单位尚在进行室内装修。 资料显示,该楼群政务中心办公大楼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会议中心2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另外8栋办公楼建筑面积分别为8600平方米和9600平方米左右。 一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开发布的《山东阳信行政办公中心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显示,该办公楼群采用外圆内方的整体规划布局,从阳信新城的规划布局来看,好似圆形的河水围绕整个行政办公中心,自然形成外圆内方,由此发展空间布局。同时,该楼群为院落式办公布局,借鉴山东孔府的空间布局,形成了错落有致、自由围合的院落式办公环境。政府办公建筑以机关大院式办公为主,建筑群有一个明显相对封闭的入口,并且有明确的外墙限定出大院的范围,大院内多采用低层建筑,形体简单,内部环境优美,多采用园林式布局,建筑尺度亲切。 根据2011年12月15日阳信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信息公示内容显示,阳信县财政局设7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20名;县交通运输局设3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3名;县民政局设5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4名;县环境保护局机关行政编制6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编制总额7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6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21名;县国土资源局设5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3名。 以此计算,上述单位人均占用办公面积均已严重超标。 在建筑面积高达510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楼中,分为A、B、C、D四个办公区,后面的附楼单独由信访办占据,其中在主楼中办公的部门包括县委办、政府办、人大、政协、武装部、组织部、编办、宣传部、商务局、发改局、物价局、残联等职能部门,这些所有部门在编人员总额也仅为200多人,人均占用办公面积也有超标之嫌。 然而,对于百姓所称的超标豪华办公楼之说,该县政府部门却不以为然,当《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事对县政府办提出采访时,秘书室一位负责人将记者引领到县委宣传部,而宣传部一位吴主任则告诉记者,该办公楼是政府租赁的阳信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公司)的商务中心,但是对该楼群的造价及租赁费称并不知情,当记者提出要看租赁合同时,先是称合同由行政事务管理局保管着,后经过联系,又称行政事务管理局只负责打扫卫生等杂事,不知道这份合同。 到底谁出的钱?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阳信县政府楼群总造价至少在3个亿以上,但是在当地这个数字始终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虽然如此,这处孔府式建筑楼群的价植不菲还是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可遁,根据一份以城建公司名义发布的阳信县商务中心室外配套工程项目招标公告显示,阳信县商务中心室外配套工程投资金额约9000万元。 那么,宣传部门所称的“房东”城建公司又是什么来历呢?记者查阅该公司宣传资料发现,该公司隶属于阳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城建局)的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曾先后承接阳信县农行、国税局、公安局交警大队、邮政局和嘉园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建设,唯一可供查询的收入,是2010年的1.5亿元产值。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循着一副条幅找到了这家位于阳信县城中心的城建公司,在一处种满了蔬菜瓜果的小院内,没有悬挂任何标牌,5间破旧的小平房便是该公司的办公场所,院内晾晒的被褥和衣物显示,这5间平房还同时兼有居住功能。6月19日下午,《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来到该公司后仅看到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在办公。一位自称是办公室主任的劳姓女士听闻记者来意,直接告诉记者政府办公楼是租赁他们公司的,但是工程造价和租赁费她也不知道,公司负责人出发了(地方语,即出差),但是她明确告诉记者,公司也没有钱造那么多楼,钱全部是建设局出的,通过建设局的财务便能查出来。 随后,劳主任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出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该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内容显示,该执照发证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公司注册号是371623018000403,法人代表李新全,注册资金贰仟万元,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前置许可经营项目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开业日期为1992年4月30日。 记者又来到阳信县城建局,建设局办公室刘主任经过沟通,让记者与一楼的房地产公司对接,称他们会了解情况,但是房地产公司的张姓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该企业是独立核算企业,不归他们管理,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估计企业应该是从外面融资了。但是记者随后查阅大量资料,也未找到城建公司曾经公开融资的信息。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