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60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1
发帖数: 833
关注贴吧数: 23
满级橘子求其他水果 - 最好同样满级,不满也无所谓 如图,ID 35857675
摇一个游戏王大师决斗2周年纪念官方团队决斗大赛的队友 如题。这个大赛的通知只有日文版才能看到所以大家可能没有注意。 官方预定在3月20日在线举行第一次官方决斗大赛。需要3人组队参加。这里想在贴吧摇一个队友。 要求: 1. 人在日本。这是官方要求。 2. 对自己的技术有一定自信。 本人上次DC2阶段26,000分,另一位队友也30,000分左右。 不要求分数跟我们差不多,但报名的朋友起码是个DC杯铜头,喜欢竞技向决斗。 3. 愿意把真名告诉K社。这个是报名要求。只是真名只是报名报备,目前应该不会对外公开。 官方的通知参见如下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konami.com%2Fyugioh%2Fmasterduel%2F2ndanniv-teamcompetition%2F&urlrefer=ee62286224ee9f6c33125482f39df74c 截止日期下周周一日本时间23:59分。有兴趣请私信我。先到先得。 有问题可以在这里留言。
【坑人】Q群继续招人 窝又来放群号了: 363433671 欢迎各层级dalao。 五一节什么的,不是出去玩堵在路上,就是宅在家卡在捞船上。可是不管怎么样,前阵子进我这个群的dalao们活动时都欧得飞起。 这其中的玄学我参不透参不透。群主我老老实实继续推活动好了。
【坑人】Q群招人 简单粗暴蛋刀直入一句话: 招各个阶级提督! 有兴趣请搜企鹅群号: 363433671什么,你问我问什么要进这个群? 我才不会说群主俺不定期发各种福利抽DMM点(误)。 其实就是拉人一起玩了
【渣绘】继续描和菜 诸菌,我又来传(xia)画(yan)了。 忍不住又听了一早上恋狱的BGM描了张和菜。不得不说鱼纹和服太难画。下次就画不穿衣服的好了(雾 三个月前那张新手涂鸦我已经炸了现在再看当时的东西更是瞎眼 ><。
再来一发手绘 各位我又来了。上回扔了张和菜就跑实在不好意思。经过了一个多星期咱又把画技磨练了磨练。这回描了张冬子甩在这里。 冬子表情太阴郁了啊,听着壳少的BGM描这张画的时候简直要疯了啊。 甩完图咱继续回去练习了。另外冬子酱的ふともも实在太棒了!
继续招(keng)人 放图先本团本着休闲不爆肝的原则。现在还有1个坑。 嘛,基本上周恭能打个300w,保证活跃就OK了。 PS:第三次发坑人贴ww。
【招新】招(keng)新团员啦ww 似乎一楼都要挂图(?)仆たちと契约して、中二少年になるよ。
吐槽一下野团被坑的感觉,外加...拉人入坑(?) LZ上周六入的日服坑...新手的好运让LZ分到了一个大壕群集的队伍... 但本周终于感受到了尸体的可怕...尼玛放眼望去都是尸体啊...(嘛虽然对面也一样)...基本上就是喜闻乐见的这种结果了... 于是LZ自行开团... 顺便来高大上的MA吧拉拉散人入伙。只要不是尸体。新人也无所谓。请搜“プラチナ王”团(白金王) 如果懒得打假名的话留下ID也行。 只求下周不被坑...orz
关于《虚ノ少女》之前作品中的人物在续作中设定的猜想【剧透】 国士无双
【TE完成吐槽】记念朽木冬子君【微剧透】 一楼放上LZ当年中二时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来镇楼:
【水贴】吧里有人玩【君と彼女と彼女の恋】的么 好啊乃们可以认为窝是来搞广告的。 不知道吧里的诸菌有没有开搞这部游戏的么?
【娱乐向】壳之少女人物阵营九宫格试做【剧透】 一楼喂度娘。帖子中的内容有很强的剧透倾向,没通的千万不要进。 楼主也是一时兴起做了个这个出来娱乐一下。关于里面人物的配置和所说的话,欢迎大家大家一起讨论修改啊哈哈哈~
【娱乐向】壳之少女人物阵营九宫格试做【微剧透】 一楼喂度娘。嘛,剧透也不过是透一些壳少的剧情,相信来这个吧的壳少都通了,所以大可放心进来看。楼主也是一时兴起做了个这个出来娱乐一下。关于里面人物的配置和所说的话,欢迎大家大家一起讨论修改啊哈哈哈~
转贴:【壳之少女】关于壳之少女与魍魉之匣中人物的对比 一楼京极堂镇楼。顺便说一下LZ想发这篇帖子的原因。LZ在去年八月份用三天的时间疯狂读完《魍魉之匣》,读完之后拍案叫绝。京极夏彦的这本小说可以称得上是LZ读过的推理小说里面绝对的经典。看似毫无关系的诸多时间,在最后全部被串联在一起。整个故事结构上的巧妙让LZ十分喜爱。而最让LZ印象深刻的,还是雨宫这个人。具体为什么,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读一读。 闲话少说,让LZ来一个个对比下好了。
致Galgame——愿用我们永远的热情,换你永远的青春 神作已绝? 如今的作品已大不如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有过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当下玩的或是看的作品,总是比不上自己刚接触ACG时候遇到的作品给自己的印象深刻。总觉得,现在的作品不会有曾经的那些神作了。 那么,什么是神作?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定义的神作。这些神作给我们留下了其他作品难以超越的深刻印象,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世界观。当然,有几部所谓公认神作的作品,我就不在这里提它们了。而对于我来说,我心目中一直以来被奉为神作的作品,却是那几部在我刚刚“入宅”时接触的作品。 而《AIR》就是这些作品中一直让我称道的作品。 《AIR》是我真正意义上接触ACG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因为在某个音乐网站上听到了《鸟之诗》这首歌,从而才知道了《AIR》。其实和KEY社的其他作品相比,《AIR》可以说是一个“小制作”了。画面和游戏功能都没有之后的CL和Rewrite完善。不过对我来说,《AIR》是当之无愧的最佳作品。事到如今,每当我去评价一部作品时,我都会通过和《AIR》比较来判断。 但是,如今,我发现我玩到的能跟《AIR》相比的作品的越来越少了。再也没有一部作品,让我能够享受它的每一段描写,每一张CG,每一段对话;再也没有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歌,我不会在iPod里随机播放的时候碰到就听,而是要专门坐在电脑面前仔细欣赏;再也没有一部作品,仅仅是停留在它的标题画面,听着连绵不绝的潮水声,就已经是极大的享受;也再也没有一部作品,哪怕我只是在维基百科中看到那几段自己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游戏简介,眼眶都有一种酸涨的冲动。 这是为什么? 我曾经认为,是Galgame已经没有新意了。在KEY社“三神作”创造的顶峰之后,其他的Galgame很难有所超越。 但是回看这几部被我自己奉为神作的作品,它们又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渐渐地,我发现,不是自己玩的作品不优秀了,而是自己没有用对待之前那些作品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游戏。 的确,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功利。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强调,做一件事情我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并能得到什么收益。如果我们得到的无法补偿我们所付出的,那么我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因此,我们越来越强调“能得到什么”。参加一个活动,我们希望能得到能力的锻炼,能认识更多的人;听一堂课,我们希望自己能学到这堂课上的东西,好在期末得一个更高的成绩;读一本书,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改变;听一首歌,我们希望能得到共鸣和感动……如果一个活动不能给我们锻炼,一堂课不能帮我们提高成绩,一本书不能给我们带来新想法,一首歌没有给我们任何感触,那么我们就不愿意去花费自己的时间在这些事情上,或者在不得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抱着一种敷衍了事,只求尽快完成的态度去做。 如果说,生活中,这样的想法能给我们带来效率的话,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把这样的想法用在了游戏中。每当玩一部游戏时,我更希望这部游戏的剧情能有惊世骇俗的展开和意想不到的结局,而忽略了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发展去体会、去品味的感觉;我更希望结局时,这部作品能给我以震撼和感动,却没有去享受游戏过程那些循环反复的日常中的乐趣。 因此,在其他作品中,我再也体会不到,观铃每次说她的那几句“噶哦”和“ピンチ”的口头禅可爱;我再也体会不到,往人一个人没事翻字典自我吐槽时候的那种喜感;我再也体会不到,一个怀抱着翱翔在天空中的梦的女孩的悲伤和心酸。 因为我没有去享受过程,没有去享受游戏本身。 我相信我最近玩的很多游戏,都是很优秀的作品。像key社的rewrite,还有白色相簿2。这些优秀的作品,都不会输给那些被我奉为“神作”的作品。或许,很多因为这些作品而入宅的同学,在他们心目中,这些就是他们的“神作”。我只是想说,在玩这些游戏时,我过多地希望有一个深刻的结局在等着我,而没有去享受游戏的过程,没有去体会那些循环反复的日常中美好。 生活不一样如此么?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那种如同游戏结局一样美好的瞬间?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就是身处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日常中,在这种平淡和普通中一点点积攒着力量和幸福。然而,过于功利的生活,让我们过多地去思考,怎样的方式能让我有所获得,而没有去体会这种过程中的美好。因此,我们才会不断怀念过去,怀念那些我们可以放开嗓子大笑,放开喉咙大声哭出来的日子,怀念那些在脑海中已经成为灰色的回忆。 其实,Galgame一直没有改变。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给我们惊喜与感动。改变的只是我们。是我们将她的赠礼,像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快餐一样,狼吞虎咽地吞入肚中,却没认真地对待这一个个艺术品,去细心品味,去仔细挖掘。 所以,既然是游戏,那就去享受它吧。为什么要把它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去希望它能给我们多么巨大的感悟,多么深刻的影响,才去玩它呢?难道只是喜欢这个过程,就不应该去玩么?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游戏又会是多么累的一件事。 愿用我们永远的热情,换你永远的青春。希望因为有我们这样一群热心的观众,我们还能有无数经典的作品不断出现。希望在几十年后,在我们这个年代的阿宅已经退出了一线,甚至要称呼ACG为“贵圈”的时候,我们依然能有这样的一颗心,去纯粹地享受游戏,去笑,去哭,去大声说出自己的爱。 也希望在那时,当那些已经沦为古董,快被人们遗忘的游戏,在偶然间被人们提起时,它们依然能够引起我们心中的共鸣,让我们想起,曾经,我们心中的那几部“神作”。
今天战六级,做第一篇阅读时满脑子都是冬马怎么破 Rt,不知道有木有同战六级的。总之第一篇阅读讲的就是孩子的音乐才能更多在于热情和训练,什么一天十个小时以上不间断练习之类的。嘛,楼主从那往后的六级考试就整个冬马了。楼主现在一看到这种类型的资料就总想到冬马怎么破 orz
【壳之少女】关于壳之少女与魍魉之匣中人物的对比 一楼防透,顺便说一下LZ想发这篇帖子的原因。LZ在去年八月份用三天的时间疯狂读完《魍魉之匣》,读完之后拍案叫绝。京极夏彦的这本小说可以称得上是LZ读过的推理小说里面绝对的经典。看似毫无关系的诸多时间,在最后全部被串联在一起。整个故事结构上的巧妙让LZ十分喜爱。而最让LZ印象深刻的,还是雨宫这个人。具体为什么,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读一读。 闲话少说,让LZ来一个个对比下好了。
为神马这部作品会被称为“脱宅神作”呢? 个人理解这里的脱宅肯定不是“老纸明儿开始不玩旮旯game不当二宅了,老纸要开始三次元的新生活”。 问下大家的理解。
【剧透慎入】新人刚通完CODA三结局前来报道 一楼防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