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49923 65149923
爱好日本将棋、国际象棋、听广播、听音乐。
关注数: 40 粉丝数: 222 发帖数: 6,932 关注贴吧数: 41
【分享】国际棋联等级分瑞士制规则 浣熊纯手打作品,转载至《国际象棋裁判竞赛手册》 一、等级分瑞士制(2007年国际棋联手册 C.04.1)1992年、1997年和1998年国际棋联大会通过 1.0 导则和定义 1.1 等级分对棋手自己提供的等级分应逐一审查。如果不能确定某一棋手的等级分,在比赛开始前,裁判应尽可能对其实际等级分作出正确评估。(德国Ingo制或英国BCF制等级分的换算公式分别为:等级分=2840-8xlngo或600+8xBCF) 1.2 排序为配对需要,可将参赛棋手分别按以下标准进行排序:(1)积分;(2)等级分;(3)国际棋联称号(特级大师-女子特级大师-国际大师-女子国际大师-棋联大师-女子棋联大师-无称号者);(4)姓氏字母顺序(如果事先宣布改按其他标准进行排序则除外)。首轮前所作排序(其时棋手积分均为0)用以决定配对序号;名列最前者为1号,其余依次类推。 1.3 积分段积分相同的棋手编入同一积分段。该段所余未配对棋手编入下一积分段,是为非同分段。在为非同分段配对时,下降至该段的高分段所余未配对棋手将仍作为上一同分段棋手对待,无论何时,只有有可能,应首先为他们配对。如果异分段至少有一半棋手来自上一高分段,对该异分段棋手应作为上一同分段棋手对待。 1.4 配对升降在为非同分段配对时,非同分段棋手也得配对。为避免下一轮次中在同一棋手身上再次出现此类情形,应在配对表上作好有关记录。以“↓”符号来表示高分棋手下降配对,以“↑”符号表示低分棋手上升配对。 1.5 轮空如果棋手总数为(或成为)奇数,名列最后者不予配对,该棋手即为“轮空”。轮空意为无对手,无先后手,得1分。轮空作下降配对对待。 1.6 积分组配对时,每一个积分段分为两个积分组,定名为S1组与S2组。在非同分段中,S1组包括从上一积分段下浮的所有棋手。在同分段中,S1组包括该积分段中序号在前的半数棋手。S1组的棋手总数以p表示,意为需配对的数额。无论同分段抑或非同分段,S2组包括非S1组的所有棋手。S1组与S2组棋手编排次序按1.2条款规定进行。 1.7 先后走局数差与先后走优先权棋手所弈执白棋对局数减去其执黑棋对局数后,所余局数即为先后走局数差。一轮比赛结束后,可确定每个棋手的先后走优先权。(1)棋手先后走局数差大于1或小于-1(即多2先或少2先),或在最近两轮中执同一棋色,则为绝对的后走或先走优先。如果其先后走局数差为0,或在最近两局中连续执黑,则应优先由他执白先走;反之则应优先执黑后走。在这种情况下,棋手应有的先后走早已记录在成绩卡上(但是,最后一轮对积分在50%以上的棋手进行配对时,这条规定无效)。(2)棋手的先后走对局数差不等于0(即多1先或少1先),为相对的优先先走或优先后走。若小于0(即少1先),则优先执白;反之,若大于0(即多1先),则优先执黑。(3)棋手先后走局数差等于0,为先后走平衡。先后走的优先权依据上局棋色来定。在这种情况下,应执与前一局不同的棋色。其先后走局数差可根据前一局所执棋色(分别为白棋或黑棋)记录成+0或-0。第一轮开始前,棋手的先后走由一名棋手(通常由序号最高的1号棋手)抽签决定。 1.8 符号x的定义一个积分段(无论同分段还是异分段)内的配对数,如不能平均分配先后走,则以符号x表示。x的计算方法如下:w=应该优先走先的棋手人数。b=应该优先走后的棋手人数。q=该积分段棋手除以2以后,再逢0.5作为1进到个位。如果b>>w,那末 x=b-q,否则 x=w-q 。 1.9 移位与互换(1)为了配对公正合理,必须经常对S2组的编排次序进行调整。有关这类改变次序的规则,称做“移位”,详见4.1条款。(2)在同分段中,可能有必要把S1组的棋手与S2组的棋手互换。有关规定见4.2条款。互换之后,应根据1.2条款规定对S1组与S2组重新进行排序。 2.0 配对原则 绝对原则(这些原则不得违背。必要时,可将棋手下移到较低积分段)。2.1(1)两名棋手只能相遇一次。(2)棋手不弈而得1分,无论是因为轮空抑或因对方未按时到场,以后都不得再安排轮空。2.2(1)任何棋手的先后走局数差均不得大于2或小于-2(即不得多3先或多3后)。(2)任何棋手不得连续三次执同一棋色(即连3先或连3后)。
【转载】漫谈下棋心得 最近在一些地方看了一些文章学到点东西,有了些感触,便想总结一下我所知道的和看到的。 其实棋与棋是相通的。不管是将棋、象棋还是围棋、国象。上升棋力的道理大多是一样的。我学棋也有两年多了,总算是开始脱离新手的范围。这两年来有失败,也有成功。在对局外我也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见识了许许多多的事,也读到了不少关于棋的好文。 棋力如何上升?永远是棋迷关心的话题。在多如牛毛的下棋心得之中,总结的最好的是这样一段话:任何人在下棋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自我感觉停滞不前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每天心中有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言放弃,这个有点迷茫的阶段终究会过去的。 这句话的作者很明显是个棋中高人。他还写下了其它几点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不要太重视自己在网络下棋的表现。现在有很多朋友都问,为什么我在网上总是输?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在网上也经常输。在网络上下棋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漏着和随手棋会常常出现,这个时候,输棋便成为家常便饭了。在网络上下棋和现实中下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希望大家把在网络上的对弈当作一个发现自己弱点的机会,就拿我来说,我常常通过网络对弈来发现自己布局体系中的漏洞。网络对弈,胜败无需太在意。 2.不要在网络上下太多快棋,每天下两到三盘慢棋即可。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得,下的太多,反而会失去对弈的质量。 3.不要依赖软件,学会利用软件。软件对棋手们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利用好软件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很多人由于过度依赖软件,而不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自己的水平不进反退。就我看来,软件最适合的是用来总结。当一个局面你苦苦思考无法求解的时候,这个时候再拿软件分析一下,你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思路,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相信,大家通过尝试会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 4.盲棋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棋力的方法。很多朋友一直认为盲棋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大家不必如此去想。多盘数的盲棋确实很难,但是一盘盲棋还是很好下的。棋迷朋友们可以多多尝试一下,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当你可以下盲棋的时候,你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棋。特别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静静的躺在床上想想今天下过的棋,或许,你会从中发现一些平时想不到的思路和好棋。 以上这四点实在是总结的恰到好处,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我觉得无论用什么方法,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上面是摘录象棋党斐大师的文章中。 除了上面四点,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一些我的感觉。我觉得无论是在网络对局还是在现实对局,在一盘棋结束后双方对这盘棋做简单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即可以了解这一局的得失,也可以了解对手的思路和自己的判断有何不一样。其它的我认为一个棋手,至少要掌握2到3种战法,这样即可以灵活变通也容易转换思路。有时候就一种战法横行天下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还有就是观看职业的对局和打和自己棋风相近职业棋手的谱也是很重要的。打谱最好多花一些时间,一盘30分钟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最近看到的和我知道的一些下棋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讨论。完成的仓促,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浣熊特转此文与各位棋友共勉之。
【原创】国际象棋开局小知识 国际象棋的开局有很多种,在下棋的时候如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开局,则获胜的几率也会变大。据统计,国际象棋中白方的第一步有20种不同的选择,似乎都可以走,但往往随便乱走一步,就会导致开局失利。 那么白方的第一步应该如何走呢?大家可以发现在国际象棋中任何棋子到达中心位置时,其棋子的走动范围都会相应的扩大,中心位置就是棋盘上的:d4 d5 e4 e5这四个格子,统称为:中心格。一盘棋的开局阶段,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四个格子展开的,故白方第一步常见的四种走法就是:e4 d4 Nf3和c4,其中走e4的是最多的。所以初学国象者,基本上都是从e4开局学起的。同样的黑方也会有不同的应着来对付你,其中最常见的走法是:c5 开局走e4,黑方应以c5的,叫做:西西里防御。 西西里防御中的防御是对黑方而言的,这种防御之后也有很多不同的变例,是一个很丰富的开局体系,在各种世界大赛中也是常客。 如果黑方不走c5而走e5的话,之后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开局类型,其中以西班牙开局最为常见,其走法是:1.e4 e5 2.Nf3 Nc6 3.Bb5,之后黑方有多种不同的应着。可以说西西里防御和西班牙开局,是白走e4后最常见的两种选择,一种是黑方的布局、一种是白方的布局。可以说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布局的原理,那么学习其它开局就会方便不少。 白方第一步走d4的也很常见,黑方常用的走法是d5,如果这样走的话,就会形成后翼弃兵的局面:1.d4 d4 2.c4 白走c4后黑方可以选择接受弃兵,也可以选择拒吃弃兵,甚至可以选择反弃兵。面对黑方的三种不同选择,白方也要有相应的对着才行。后翼弃兵这一开局体系,也是国象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武器。 虽然国象有很多种开局,其实一开始只要学习下西西里防御、西班牙开局和后翼弃兵,基本上就可以对国象有个大体的了解了。如果看到不熟悉的走法,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史上最N的尝试 居然有人能活着写出这个,太强悍了 HCl(盐酸) 稀:比较酸,感觉嘴里滑溜溜的,典型的呕吐物感,微辣。 浓:极度的酸,吐掉以后回味苦,然后整个嘴里发凉,10分钟后好转。 H2SO4(硫酸) 稀:淡淡的酸味,回味感觉油腻,微热,甜,无任何不适感。 较浓的(40%左右的):超烫,感觉喝烫稀饭了,然后微甜感和痛感并存,持续2天才退(98%的纯正浓硫酸不敢喝)。 HNO3(硝酸) 稀:先是苦,然后整条舌头麻了,然后痛,起了白斑,持续疼痛,3-4天后消退,同时嘴里感觉大吸了一口汽车尾气。 浓:不敢喝 (猜测是浓硫酸的加强版)。 NaOH(氢氧化钠) 稀:基本上同浓的Na2CO3(我尝过,咸的),多一些辣感(对蛋白质腐蚀性强的都会有辣感 )。 浓:含在嘴里十分的辣(可能是已经反应起来了) 然后舌头烧坏,呈黄色,肉腐烂,1个月不能说话,口里有赤痛感而且舌头麻木 有辛辣感半年后出院,说话变得不准,味觉几乎消失,嘴部留下疤痕(这东西对蛋白质的反应不是闹着玩的……)。 CuSO4(硫酸铜) 一开始没味道,吐出后回味淡淡的苦涩(我的确尝过)。 BaCl2(氯化钡) 极苦咸,大约相当于MgCl2的加强版 CCl4(四氯化碳) 这个最恐怖了,整个嘴里感到烧塑料的味道,极浓郁,吐掉以后出现说不出的怪异甜味,直感觉全身松软 (的确,闻起来还可以,尝起来就郁闷了)。 Na2O2(过氧化钠) 一般的咸 (Na盐基本都这个味道)。 无水酒精 嘴里完全没味道,之后花露水的味道在鼻子里挥之不去。 FeCl3)(氯化铁) 凉,然后酸,与硬币放嘴里感觉差不多(Fe盐都这味道)。 AgNO3(硝酸银) 没味道。。。 稀Br2(溴)水溶液 极其浓重味道,感觉像汽车尾气与松节油混合的味(只能如此形容) Hg(NO3)2(硝酸汞) 很淡的味道,有点像味精和醋混合了 。 H2O2(双氧水) 特辣,赶紧吐了,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 。 还有一个百度知道里面的: 极其微量的氰化物是苦的,宝贵资料啊。 乙酰水杨酸我试过有点酸,有点涩,最后有点苦尽甘来的那种感觉。 氯化钾的味道跟氯化钠差不多。 我尝过溴化氢,一不小心吸进去的。味道上没什么感觉,但是非常呛,吸进去很少,但是咳了一整个下午,一直到吃晚饭都反胃,印象深刻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