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论文代☎写 stay尘埃落定
他们说,顾亦尘若能听闻我记在旧事里的一往情深,定许我携手红尘一世安稳
关注数: 38 粉丝数: 51 发帖数: 4,196 关注贴吧数: 23
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论文的思路 从家庭教育视角论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方法日渐多样化、教育郊果显著提升的良好发展时期。不过,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仍然显露出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幼小衔接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来看,国内幼小衔接仍然存在着幼儿园小学化等影响甚广的问题。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切入,旨在通过分析当下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 家庭教育 对策 问题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如果说教育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那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就是个人实现自我、民族发展进步与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幼小衔接就是一个关乎民族前途与祖国未来的关键点。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幼小衔接问题由来已久。虽然上至国家与政府、下至教育部、学校、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当中的问题,一直致力于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但结果并不乐观,许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幼儿是从步入小学学校那一刻才开始接受正式教育的,也是在进入小学初期会有一个过渡期。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开始意识到幼小衔接当中的问题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我国幼小衔接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小学阶段的教学成果,甚至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正因如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在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从家庭角度的视角出发研究幼小衔接当中的问题与对策,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幼小衔接中的具体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为幼儿的成长与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家长以及其它相关人士与相关部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合理的指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幼儿迈出幼儿园的大门跨入小学的门槛,除了会面临学习环境的改变问题,还会面临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改变问题。这些问题会引发幼小衔接当中的问题。因为幼小衔接问题影响甚光,所以备受教育界重视,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都围绕幼小有效衔接问题进行过研究。 1979年,美国知名心理学家Bronfenbrenner在经过反复研究后表示一旦个体改变了其于生态环境里所处的位置,个体便需经历一种生态式过渡[1]。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是后续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最扎实也最具基础性的理论支撑,让幼小衔接有了强有力的依旧。幼小衔接问题由来已久,刚开始人们往往会将幼小衔接的关联方锁定在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上,后来,渐渐地有人提出实现家长、幼儿园与小学的三方合作才是推动幼小衔接进步的良法,这一转变在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当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刘颖等在梳理了大量外文文献后结合多方调查结果指出国外家长普遍较为关注幼小衔接当中幼儿在学业方面的情况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以澳大利亚幼儿家长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情绪适应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外的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对社会技能远比学业技能更重要,许多国外教师认为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拥有热情与好奇心、可以将自己的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身体健康是儿童在入学准备最需具备的条件。国内学者安红在反复研究后指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合理衔接、平稳过渡就是幼小衔接,并一再强调平衡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郭小红则着重从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工作缺乏协调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李玉杰则提出要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需要家长、小学教师与幼儿园三方协调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努力,以强大的教育合力推动孩子的过渡。王晓凌在研究中指出在教师如果在小学1-2年级把低年级语文教学良好地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两者融合在一起,那么将会更轻松地帮助幼儿快速完成过渡,缩短幼小衔接时间。2018年,袁征指出提升幼小衔接工作效率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开创多领域衔接与长程衔接新模式[2]。2019年,冯文全等在研究中指出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内外思想的融合、当代形式与古代思想的碰撞是导致幼小衔接出现学科化等严重问题的关键,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还需多方合作[3]。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为在深入分析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后,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绪论、理论概述、从家庭教育视角分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结论几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思路与内容;理论概述包含幼小衔接与家庭教育的含义以及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家长观念落后、幼儿园忽视幼小衔接的全面性、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以及家庭幼儿园和小学联系不紧密等;结局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家长更新观念、幼儿园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小学调整教学管理方式、实现小学幼儿园与家长三方联系等;结论主要包括研究总结与研究反思。 2相关理论概述 2.1幼小衔接含义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二者的衔接[4]。众所周知,学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会不停地变化,在幼儿园和在小学阶段的情况具有一定差别。对于幼儿来说,幼小衔接是他们提升自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倘若幼小衔接的工作做得有失妥当,那么很可能给幼儿将来的发展与学习带去消极的影响。可见,如果可以将幼小学衔接问题解决掉,将会给教育事业、学童、家长甚至社会各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既可以推动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还能够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5]。 2.2家庭教育含义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大构成要素[6],充当着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失败的家庭教育会降低社会与学校教育的效果。客观而言,家庭教育并不是某一时期内特定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在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甚至是在十月怀胎的时候,家庭教育便已开始进行,说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再恰当不过[7]。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还会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 2.3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在上学之前,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首个环境。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和幼儿接触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就是家长,所以说父母是幼儿人生当中的第一位老师一点都不夸张。从某种程度上将,家庭是连接幼儿与社会的纽带,家庭教育是带领或者说引导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关键环节[8],是提升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关键,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推动孩子的发展与成长,为接受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家庭教育的目标。从家庭教育的目标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同样是构成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幼小衔接教育是家庭教育众多目标中的一个,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是家长的一项任务。虽然幼儿自身因素与先天因素均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及成长,但是教育与环境同样能影响其发展及成长。虽然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难免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会在家庭教育减弱的。如果家长能够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与独立能力,那么孩子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就会相对变小,就会更快地适应这种变化。 可见,在幼小衔接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个辅助其它教育做好幼小衔接的因素,而是一个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巨大影响的因素。 3从家庭教育视角分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3.1家长观念落后对幼小衔接造成不利影响 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给幼小衔接造成了不利影响是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大多数家长往往不重视培养幼儿的能力,知识一味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家长关心的重点是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读了什么拼音,学了什么单词,认了什么字以及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受欺负,乖不乖之类的问题。部分家长之间相互攀比,觉得孩子的聪明是当下最重要的,提前教授孩子一年级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家长的心里,孩子在上一年及以前如果就可以做那些数学题、认识一些生字,就表示孩子天生聪慧,自己会觉得脸上有光。更有甚者,剥夺了幼儿娱乐的时间,网上就曾曝光过一位家长没收了孩子所有的玩具,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让孩子背诵古诗词,练习毛笔字[9]。虽然多学习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太过极端。一味地重视学习形式而抹煞幼儿好动活泼的天性,很容易禁锢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尽早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无法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扼制孩子的创新能力,会影响到幼儿的思维模式。另外孩子也可能因为刚入学时老师教的东西都学过,完全等同于在复习觉得特别简单就放弃了努力,到了后期学到家长没有教过的知识,孩子很容易便会发现学习难度上升了,从而产生怕学心理。此外还有些家长往往会忽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家中,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乐意事事操持,时时代劳,导致孩子自理能力极差,别的小朋友都会穿鞋整理文具了,自己家的幼儿还得依赖老师与父母。一旦到了小学,老师不负责帮孩子穿鞋,幼儿很容易陷入不适应的状态中。 3.2幼儿园注重片面教育衔接,忽视幼小衔接的全面性 幼儿园注重片面的教育衔接,忽视幼小衔接的全面性是幼小衔接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从内容上来看,大多数幼儿园虽然都比较重视幼小衔接,但这种重视往往只局限于智力方面。在大班教学当中,很少有老师会继续注重对孩子其它方面的培养,而是一味重视智育,增加幼儿学习语文数学等课本知识的时间,压缩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适应力、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时间。而且幼儿教师大多不甚了解小学教学的现状与特点,也不清楚小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这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教授的某些知识产生冲突,影响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表现[10]。从时间上来看,幼儿园花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的时间虽然不是特别短,但存在时间集中的现象。这种培养多半起始于大班后期甚至末期,有“临阵磨枪”的意味,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是忽视了幼小衔接的长期性,二是没有重视到幼儿的适应能力与适应时间。尽管有些幼儿园会组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但这些行为只能让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另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出现了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这也是当前幼小衔接当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小衔接进程被打乱,难以顺利进行。 3.3小学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幼小衔接不到位 小学在学习、生活方面所做的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效率的一大因素。就目前来看,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具有情绪波动大、自理能力差、个性鲜明的特点。在家中和幼儿园固然无可厚非,不会对幼儿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幼儿升入小学继续无法自理、无法控制情绪、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是很难顺利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的[11]。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幼小衔接方面,小学并没有留出适当的时间供学龄儿童过渡,无论是在学习内容的安排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模式,这无异于要求孩子一进入学校的大门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换。比如说在幼儿园有老师负责帮孩子穿衣服鞋子,在家有父母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但到了小学没有老师会额外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再比如说在幼儿园学生的作业相对较少,而上了小学孩子必须养成复习与预习的习惯。总体来看,在幼小衔接当中,幼儿情绪的变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兴奋、紧张以及焦虑。小学如果将幼小衔接工作做到位,或会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但小学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怎么理想,所以很可能令新入学的儿童产生交往压力与学习压力。 3.4家庭、幼儿园与小学三方间缺乏联系 家庭、幼儿园与小学三房间联系不紧密是幼小衔接当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差别相当大的教育机构,而家庭则是对幼儿影响深远的地方。上述三方对幼儿行为、生活、学习方面的要求不同,且三方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会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进行。 学习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将知识传播给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则因家庭而异。相比于幼儿园和家庭,孩子在小学需要遵守更多的纪律,行为会受到约束,不能随时随地想睡就睡,也不可以随随便便就哭鼻子。 在家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在幼儿园,幼儿教师陪伴孩子的时间同样比较长。这两者会态度温和地同幼儿一起谈心对话做游戏。到了小学,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会特别多,师生之间的接触大多是在课堂上,也很少会一对一接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的时间也比较短,交流机会也相对较少,因为一般小学的可见活动时间是10分钟。 家长通常重视孩子的感受,想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幼儿教师会通过一系列方法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小学教师则会花费课堂上的时间提升孩子的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 上述三方面的变化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不适感,需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而这种不适应恰恰是由家庭幼儿园和小学间联系不密切导致的。因为没有及时沟通,所以三方互补了解,无法实现良好的无缝衔接。 4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4.1家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推动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家长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是推动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良法。在许多领域,观念对行为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家长的教育观念一旦更新,不再一味重视智育,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势必会提升幼小衔接的效果。家长应该牢记这一点,为孩子计深远[12],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鞋带开了自己系等。在孩子遇到生活困难或学习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辅助解决,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帮助孩子解决,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父母无法跟随孩子一生,只有不断提升他的适应力,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比如在学校留了要做简报的作业后,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嘟着嘴说自己不会做就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从网上找些做的比较出色的简报给孩子欣赏,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构思自己的简报。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买彩色画笔的时候支持他。如此一来,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会更快地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不会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父母不必为了逞一时之快提前教孩子学习小学知识,以免一边想着如何改善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一边助长幼儿园小学化的风气。 4.2幼儿园全方位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当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应当全方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幼小衔接做准备。在内容上,幼儿园不可以过度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幼教的本质。完全没必要在某个阶段加大力度对幼儿进行智育,从而忽视了对幼儿其它能力的培养,毕竟当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幼儿教师需谨慎选择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性,不选那种毫无难度可言的内容,也不要选高难度的内容,最好有一点挑战但是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更容易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对学习产生兴趣[13]。另外幼儿教师可以多了解小学教师讲授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尽可能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调整教学方法。在时间上,幼儿园要立足长远,不要到大班才开始为幼小衔接工作做准备,可以从小班开始就开展幼小衔接工作[14],毕竟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入学之初就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提前适应被束缚的感觉,这样等幼儿步入小学就不会因为不适应而厌学了。 4.3小学调整一年级教学与管理方式,为幼小衔接学生提供适应期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里有许多的因素影响着幼小衔接的效率。这些因素,既包括之前提到的家长与幼儿园,也包括小学。小学在幼小衔接当中也是一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存在,小学适度调整一年级的教学与管理方式,为幼小衔接的学生提供一段适应期,可以有效解决幼小衔接当中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小学可以适度调整一年级的课程进度,比如在入学三个月内,适当将课程进度放慢,让幼儿有一定的时间慢慢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避免幼儿因为忙于应付作业、预习和复习而变得手忙脚乱。在管理方面,小学可以适当放宽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将一些不必要的规章制度暂时隐去,让刚步入小学的幼儿感受到自由。等到度过适应期,可以再加快课程进度,将管理方式常规化。如此一来,既不耽误正常的课程进度,又不会乱了学校的秩序,还能令幼小衔接的效果势必会有所提升,可谓一“石”三“鸟”。需要注意的是,适应期的制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不宜过短,也不能太长。 4.4家庭、幼儿园与小学三方紧密联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幼儿园与小学多加沟通、紧密联系,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如果三方继续保持现状,很难彼此了解达成默契。相反,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实现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强强联手。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可以参考小学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展开,尽可能培养出自理能力强、适应性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儿;小学教育可以了解幼儿在入学前的状态与特点,尽可能因材施教,让幼儿得以平稳过渡。总之,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存在是幼儿。只有家长、幼儿园和校园都以幼儿的教育与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求同存异,才能齐心协力将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要尽可能就幼儿的表现与问题进行沟通。 5结论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幼儿园忽视幼小衔接的全面性、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做得不到位以及未实现家长、幼儿园与小学三方的联合。家长更新观念、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调整小学一年假的教学与管理方式、以及实现家长、幼儿园与小学的紧密联系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文献搜集的不够丰富,二是实地探访的学校较少。在今后的研究当中,要努力避免这些问题,力求让研究的可靠性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Martin Bronfenbrenner.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979, Vol.115 (1), pp.38-50 [2]袁征. 关于儿童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C]. 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2018:295-298. [3]练晓迪,冯文全.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49-153. [4]谢鹏辉.我国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马志伟.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向虹霖.当前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脑迷,2018(07):137. [7]马睿.家长眼中的幼小衔接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24-125. [8]樊珊.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仁怀市幼儿园为例[J].贵州教育,2019(19):20-22. [9]郑青青.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10]向虹霖.当前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脑迷,2018(07):137. [11]练晓迪,冯文全.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49-153. [12]朱剑英.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利益相关者研究[D].西南大学,2017. [13]石香云.喀什地区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调查[D].喀什大学,2017. [14]吴白桦,黄翠宝.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2):139-14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