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刃流疾风 锋刃流疾风
关注数: 8 粉丝数: 43 发帖数: 1,919 关注贴吧数: 58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概况 飞行器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因倾向不同,设置的理论课程和实习内容也各不相同。 主要课程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含气体)力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力学、动力装置原理及结构、动力装置制造工艺学、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等 实践教学 包括金工实习、工程图测绘、认识实习、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热工综合实验、自控综合实验)、校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一般安排30周~35周。 专业实验 热工综合实验、流体(气体)动力学实验、叶片机原理实验、强度振动实验等
运10的悲剧 自1970年8月,运-10研制工作下达任务后开始,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设计任务时,主要是考虑作为首长专机,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1970年代初,由于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研制。同时“四人帮”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的研制作为政治资本,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 运-10运输机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运-10用于静力试验。第二架使用的JT3D发动机(涡扇-8研制不顺利)及部分飞行电子设备来自中国民航机队中波音707的备件。1980年9月26日运-10首次试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飞抵拉萨。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运-10基本设计在当时与波音相差仅仅几年的水平,那时波音和运十飞机也只是在试飞测试阶段,距离投入实际使用仍然有段距离,但是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1986年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从1970年8月下达研制任务到1985年2月停飞,运-10的研制前后历时14年,国家总投资5.38亿元,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本建设费1.75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