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灬怪胎 叛逆灬怪胎
关注数: 39 粉丝数: 652 发帖数: 12,006 关注贴吧数: 85
个人看法,不要被鹰子的扩张之策迷惑。 鹰子的扩张从根本逻辑上分析,是想要以空间换时间,以拖待变,实际上是以进为退,战略收缩。 目的有这么几个,第一,建立起护城河,以领土边界来圈定基本市场,为国内资本续命。 第二,增加综合实力,抵御即将到来的全球贸易中断风险的同时,为加速收割做好准备,在战略收缩过程中,鹰子必然会搞一系列动作,比如在全球各个战略要害所在煽风点火,最好前脚刚退出一个国家,后脚这个国家就爆发内战,于是,鹰子正好可以趁机大肆发战争财回血,并给兔子贸易带来不可预测的障碍与风险。 第三,空间换时间,以拖待变,这一系列动作下来,全球不稳定局势加剧,第一个受到严重影响的必然是兔子,如果兔子不出手,那么混乱必然愈演愈烈,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以此来逼迫兔子下场进行战略扩张,介入各个热点平息局势。 如此来消耗兔子力量与转移兔子战略方向,避免兔子锋芒直逼自身,为将来赢得战略空间,以及等待兔子在自身力量大量消耗之后内部出问题。 如此几点,可以大致判断出鹰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所以,对于鹰子的的这个策略,个人感觉,应该打蛇七寸,攻其必救所在。 鹰子当前的七寸在于,一系列策略尚在初始实施,危机还没有软着陆,此时支撑他的根本就是独霸全球的军事实力。 不管这个军事霸权到底虚不虚,但目前对鹰子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支柱,没有之一,而且鹰子接下来的一系战略收缩软着陆的策略都要靠这个军事支柱的支撑来实现。 那么,应对策略就明显了,就是想办法在关键时刻制造一场海上战略冲突,目标是鹰子的军事霸权。 通过一场海上战略冲突来打一场决战,彻底打掉鹰子军事霸权支柱,如此一来,失掉军事霸权的支撑,领土已经扩张到一半的鹰子必然迎来惨烈反噬。 等于是在他吞咽一半的时候下狠手,如果搞好了,鹰子本土都可能瞬间分崩离析~
忽然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阳谋啊~ 其实,如果对比历史上的强国历史来看,现在的局势很不正常,只是我们自己身在其中,觉得似乎没什么问题而已。 历史上的强国,从没有像兔子这样,发展到国力已经超过世界第一,还没有解决基本地缘政治格局危机的。 偏偏只有兔子,发展到如今地步,基本的地缘政治格局危机仍然存在。 那么,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兔子早在十年以前就解决了地缘政治格局危机会怎么样。 如果兔子早在十年前就解决了问题,那么继续发展下来,必然会使得周边强国势力感觉到如芒在背。 因为你之前发展经济也好,军事也罢,始终是冲着防卫去的。 而如今,你的地缘政治危机已经解除,但你依然在不断的增强实力,扩充军备,你到底想干什么?你到底想打谁? 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整个地区陷入严重的军备竞赛,导致局势迅速升级,周边全是火药桶,从而给域外霸权带来插手的大好时机。 但现实是,兔子并没有过早的去解决地缘政治危机,而是一直保留到现在。 即使在兔子早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南海,也依然保留了菲律宾的力量存在。 如此一来,一切的一切就开始变得合理且顺理成章起来。 我为什么发展经济,大力扩充军事实力,最大的原因是,我的地缘政治危机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自身,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做的这一切并不是针对其他人 如此一来,周边局势一直在可控范围内,也没有引起剧烈的军备竞赛,虽然兔子的实力已经强到了可以随手捏爆周边任何一个小朋友的地步。 但周边却没有因此感到强烈的芒刺在背,反而会这样觉得,这兔子似乎没啥威胁? 然后的然后,就是忽然间,六代机横空出世了,忽然开始听到耳边似乎有人在弱弱的喊我们爸爸?
现在回头看看当初的轰20消息曝光,就一个感觉,瞒天过海~ 还记得九年前时任空军司令马晓光的那一句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轰20正在研发,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结果,从16年等到19年,又从19年等到21年,三年三年又三年,可谓等的花儿都谢了,可轰20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谓吊足了所有人的目光。 但万万没想到,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轰20身上时,我们的六代机竟忽然横空出世!!! 连号称把情报技能点满的鹰子都完全没有料到,我们的六代机居然瞒过了所有人,就这么水灵灵的横空出世了! 现在回头看看,真的只能感叹一句,这瞒天过海玩的是真6啊~ 用了将近十年时间造了一个大幕,实际却是为了隐藏大幕背后更大的手段。 如果说,当年没有轰20这么个大幕,想必六代机的研发早就瞒不住了,哪可能起到现在一机定乾坤的效果~ 若是曝光过早,势必引起各方势力超级加码六代机研发,到时候就算我们先服役了,带来的优势也很有限。 而现在,从编号来看,公布出来的六代机甚至都不是第一架原型机,而是可能已经造了十一架的试飞机。 甚至有极大可能,两三年内六代机就会量产落地服役~ 如此带来的战略优势空窗期甚至可以长达十年! 那么,这十年的战略优势空窗期,我们都能干些什么呢?
五角大楼说兔子是三十年代的德国,我觉得这不准确~ 如果非要按五角大楼的说法来类比,那么准确的来说,兔子不是三十年代的德国,而是消化了整个西欧且一直安稳发展到五十年代的德国~ 假设德国消化了整个西欧并安稳发展到五十年代,想想这个巨无霸威力会有多大~ 当年德国造出了领先世界的火箭和喷气式战斗机,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在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仓促下制造出来的~ 而兔子,现在并没有处在战争状态,非要强行对标德国,那么兔子就是强行止住了战争狂热,趁着资源丰富的和平时期疯狂攀科技。 这与当年德国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德国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仓促发动了战争,当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武器甚至还落后于敌人。 之所以现在的刻板印象二战中德国武器先进,只是因为当时的德国在战争中全面转向军工投入在短时间内导致的。 但短时间内的军事技术先进并没有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前期存量的缺失,德国在战争时期生产力又被打击,因此技术转化战略优势有限。 反观兔子,超级人口加超级生产力的同时还具有超级理性,没有过早开动战争机器。 只是一门心思的研究军事技术,即使现在有了领先全球最发达国家一代的战斗机技术,也没有贸然发动战争狂热。 还在继续积攒底蕴,从这一点来对比,兔子简直比德国高明何止一筹。 再看当年德国面临的局势和兔子面临的局势对比。 当年德国的对手是号称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但其实这个所谓的日不落早已腐朽衰落,只是表面架子还很大很吓人,德国周边,法国波兰两侧挤压,隔海还有那个日不落帝国虎视眈眈。 而兔子如今的对手也是号称世界第一的世界霸主,但这个霸主目前的现状比当年的日不落还要空虚,表面的架子都快要维持不住了,而兔子周边,也就个棒子和脚盆鸡,屁股下面还坐着个半死不活的阿三,周边地缘战略格局比德国强多了。 其次看本国条件~ 德国是发动了战争强行闪击了波兰与法国,才有了真正的战争基础,只可惜,这个战争基础德国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按倒了,但就这么仓促没来得及消化的战争基础,也在二战中展现了惊人的威力~ 而兔子,辽阔的疆域与超级人口,天生就带来了远超当年德国占领整个西欧还要多几倍的战争基础,况且,这个战争基础还被兔子发展壮大了几十年。 想象一下,把二战时期已经占领整个西欧的德国×5,再装上保护罩,从三十年代和平发展到五十年代,那会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巨无霸~ 很不幸,鹰子现在现实中面对的,就这么一个仅在理论上可能出现的巨无霸
对未来七代机的猜想~ 六代机问世以后,宽域的飞行性能和超强隐身性能,以及搭配无人僚机的作战方式,对其他战机都够成了降维打击般的碾压之势。 那么,六代机之后,七代机会是什么样子呢? 个人看法,未来七代机的形态可能是超乎现在想象的。 如果说六代机还是一个整体,那么七代机可能会出现分体结构。 个人猜想可能是这样~ 首先是一架能飞行在亚轨道空间基础机体,这个基础机体极为庞大,起飞重量可能将会高达一百到一百五十吨乃至以上,速度可以达到5~7马赫左右。 而庞大的基础机体之上,背负着一架装备有三发的轨道空天战机,这架轨道空天战机装载有两发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引擎以及一发用于大气层内飞行的涡扇引擎,机体重量可能在三十吨左右~ 当接到作战任务时,首先由亚轨道高音速机体将高轨道空天机体送到5万米以上的高空,而后,高轨道空天机体脱离,并启动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冲向太空。 进入太空后,便可以借助空间轨道长时间留滞太空持续作战,比如居高临下,指挥大量亚轨道上的鸣镝无人机跨洲际作战,并对敌人太空轨道上的资产构成直接威胁。 必要的时候,比如发现敌人极高价值目标,还可以直接从太空俯冲下来,对敌极高价值目标展开直接攻击毁伤。 完成任务后,高轨道空间机体进入大气层,一边减速一边返航,借助太空中高轨道带来的速度,即使涡扇发动机不开机,也足够在大气层内无动力飞行几千公里。 当接近返航机场时,涡扇发动机开机,进入正常大气层内飞行模式,与正常战机一样在跑道降落~
今天闲着没事忽然有点好奇,按现实宇宙规模,小说里的强者该有多少 以修仙小说为例,小说中通常描述,一万人有一个人有灵根,我们以此为基础开始推算。 并且晋级比例我们不按小说中的百分之一计算,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把这个比例降低一点,按更低比例进行~ 那么,推算开始~ 假设,只有20%的灵根者被发现,那么就是五万人出一个炼气期修士。 按1000个炼气修士中出一个筑基,那么就是五千万人口出一个筑基。 按两百个筑基出一个结丹,那就是100亿人口出一个结丹。 按一百个结丹出一个元婴,那就是一万亿人口出一个元婴。 之后依次推进,化神大概是需要一百万亿人口。 返虚大概需要1亿亿人口~ 合体大概需要100亿亿人口~ 大乘大概需要1万亿亿人口~ 好,暂时到大乘为止~再来算算河系人口。 按目前最新的理论,支持生命生命存在的星球并不少见,有天文学家估算,河系当中可能存在生命星球的星系大概是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那我们就一个河系有十亿颗生命星球来推算~ 一个生命星球平均有十亿人口的话,那么十亿颗生命星球就是100亿亿人口。 也就是说,一个河系每一百年可以产出一个合体,一万年产生一个大乘~ 然后视角提升,目前可观测宇宙九百三十亿光年直径范围内,大概有两万亿座河系。 也就是说,可观测宇宙如果是网文中的修仙世界,每一万年可以产生两万亿大乘修士。 再看小说中经常描述,灵界上一个飞升成仙的修士是百万年前了。 好,我们假定,每一百个大乘产生一个真仙。 也就说,全宇宙每一百万年可以产生2万亿个真仙~ 如此推算,每十亿年时间,整个宇宙可以诞生2000万亿真仙~ 然后,通常修真小说真仙往上大概是五级。 我们以真仙,金仙,太乙,大罗,道祖来表示。 然后可以得出每十亿年,整个宇宙可以诞生出大概20万亿金仙,2000亿太乙,20亿大罗~ 以及,2000万道祖 然后回头看看网文小说中的描述,网文小说中,到了大后期,出场的道祖总共也就十几个 不得不说,现在网文小说里的世界设定对比真实宇宙,也就是村战规模
对于最新六代机个人分析的看法~ 首先,从三个进气道来看,上下进气道结构完全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发动机上下型号是不同的。 既然是不同的发动机型号,那么,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型号?问题的答案可能是,需要实现宽域飞行,也就是说上方背负的发动机,大概率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且极有可能,会冲到四万米以上的亚空间。 而且,仔细观察六代机的驾驶舱可以发现,六代机的驾驶舱是完全涂黑的。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涂黑的驾驶舱,战斗机视野怎么办? 如果假设一下,飞机的战斗高度位于四万米或以上的高空,那么,驾驶舱的视野对于战斗究竟还有多大的用处~ 有这个推断,那么全黑的驾驶舱也有合理解释了,大概率这种全黑驾驶舱外层涂的是隔热与吸波材料。 因为在四万米高空且四五倍音速的状态下,正常的驾驶舱根本无法承受。 再之后,从推断的战斗机飞行高度与速度来看,四万米高空四五倍音速,一小时航程可以轻易达到4000~5000公里。 假设战斗机内油可以支持3~4小时飞行,那么,六代机的航程将可以达到恐怖的13000~16000公里左右。 作战半径极有可能达到5000公里左右~ 以此来看,六代机极有可能可以在6000~7000公里的半径内,对敌人预警机,加油机,以及其他各类飞行器构成严重威胁。 战场在六代机参与之后,将不分前方与后方。 六代机将以绝对的高度速度,以及隐身性能,对其余任何飞行器造成碾压的效果。 甚至,六代机还可以偷偷摸到数千公里敌人战机的大后方,从敌人背后发动突然袭击,这在以往都是难以想象的战术。 使得敌人的防御面大大摊薄,顾此失彼~ 除此之外,从六代机的驾驶舱体积来看,大概率会是双人驾驶舱。 也就是说,六代机从最开始的基础版本就考虑到了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的问题,而不需要浪费额外资源,从单座机再开发双座机。 直接从设计之初就解决无人僚机作战问题~
感觉现在的情况是,和解早已绝无可能。 其实从现在对抗的烈度来看,也许在后世历史书中描述,3战早已开始,只是现在的很多人还没很明显的感受。 还有很多人在幻想着避免战争,但实际上,可能战争早已无法避免,甚至正在开始。 原因只有一个,自从西方制裁开始,合作共赢的全球分工实际上已经破产。 失去了合作共赢的基础,那么最终走向的必然是两套独立的体系,而这两套独立的体系各自都要吃饭。 可是世界就这么大,你吃饱了我必然要饿肚子,我吃饱了那你必然也要饿肚子。 虽然饿肚子的一方短时间内不会有生命危机,可是长时间的饥饿必然导致衰弱,而后越衰弱,能够抢到的食物越少,最终饿死。 所以,从两套独立系统的建立来看,战争早已不可避免。 而很多人之所以还在幻想着战争不会爆发,其唯一的理由不过是核武器罢了。 但是,看看如今的核武器扩散吧,朝鲜,以色列,阿三,小巴,伊朗。 如此大规模扩散的核武器,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核武器的战略威慑能力在各方顶层看来已经严重缩水。 这一点,从北约在俄乌下场与毛子发生直接对抗可以看出。 核武器的确是一把锁,但当挡住洪水的闸门都顶不住压力的时候,一把锁又有什么用呢? 幻想核武器止战的人,其实幻想的只是一把坚实的锁能够真的锁住闸门罢了。
感觉现在的几乎全部的作者,对真实似乎都没啥概念。 以星空流题材来说,经常会出现一个低级宇宙文明统治十几个河系,然后生命星球居然只有几千几百。。。 要知道,一个河系可是足足有着几千亿恒星系的啊,并且每个恒星系都有着宜居带,以太阳系为例,几亿年前的火星,其实也有海洋,也能满足生命生存条件,如果以那时的太阳系来看,一个恒星系随随便便就能拥有了两颗生命星球。 如此来看,生命星球其实并不是多么少见的,哪怕真的少见,一个河系只有百分之一的恒星系拥有生命星球,那么这个所谓的低级宇宙文明也至少统治着几百亿颗生命星球。 如果每个生命星球都是一个行政单位,那么,这个低级宇宙文明拥有的星际舰队数量恐怕是以千亿乃至万亿计数。 但是看看小说中的描述,几千艘几万艘的星舰。。。。相对于真实的规模而言,作者的描述抠门小气到甚至连村战都不如。。。。 就这么说吧,真实情况是,假如人类某一天发展到星际文明,拥有了上万颗生命星球,并控制了上百万座用于采矿的恒星系,且拥有规模达几百万艘的星际作战舰队,以及十几亿艘货运飞船与商船。 那么,银河系中与人类规模近似的文明,也还至少得有几十万个。 小说中经常所谓的万族争霸,光是放在小小银河系那都是几十万族争霸。。。
个人观点,对于中东当前局势的看法。 个人看法是,叙利亚虽然很重要,但其实对兔子来说,重要程度可能没想象中大。 叙利亚局势稳住固然对兔子的一带一路有利,但实际上来说,稳定的叙利亚局势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中东压力一直处在复杂但可控的封闭局面,各方都想参与进去分一杯羹。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核心利益攸关方。 从之前的哈士奇,毛子,以色列,波斯,骆驼以及鹰子等等各方势力参杂来看,整个中东局势我们虽然能够参与,但其实这个参与度被拥挤的各方势力严重挤压,影响实在有限。 而如今叙利亚生变,换个角度来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玩法。 其一,腾笼换鸟,淘汰掉那些能力不足的选手,那么留下的势力空白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机会,不管我们是亲自插手这些势力空白,还是拿来当做交易筹码,可操作手段都很多。 譬如,在当前紧张局势的压力下,通过外交拉紧沙伊背靠背,挤压鹰子的战略空间,迫使鹰子在中东加大投入,可望实现短期内东亚局势降温。 这一点,从叙利亚生变之后,川普提出的二版G2说法可以窥见一斑。 以鹰子对于石油美元的依赖而言,中东是他不能放弃的核心利益攸关,当前出现的势力空白是必须要下场抢夺的,但投入力量又会导致潜在可能战略失衡,所以表达善意传达,可能是这种潜在动机的传达。 目的是至少短期内先稳住东亚,在中东抢占到战略空间再说。 其二,布局印度洋,如此良机,那么我们趁势楔入钉子在中东关键航道附近,也是合情合理的吧,比如租借沙伊港口,在红海外围入海口形成链条,用来形成对鹰子加大介入后的战略再平衡,在合理不过吧。 毕竟以毛子如今的现状来看,失去了支点,对中东已经有些鞭长莫及了,鹰子想要下场抢占的势力空白,其实就是毛子丢失的战略空间,那么,我们为了平衡这种变化,在印度洋增加战略支点,想必毛子也不会反对什么。 毕竟,你丢的,我替你拿回一部分,至少算是止损了,并且可以防止中东局势更进一步恶化,利用战略支点稳住沙伊,形成战略防御态势,以拖待变。 其三,东亚进攻,如果筹码交易成功,鹰子真的在中东下场了,那么东亚这边可能会出现几十年难得一见战略进攻机会,抓住这个机会,那么最低可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彻底冲开第一岛链,解决台岛问题。 向上的话,便是完全控制第一岛链,并彻底控制南海,并在中南半岛实现战略突破,并迫使整个东南亚选边站队我们,实现对东南亚的战略控制,包围鹰子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迫使鹰子收缩。 一系列设想如果可以实现,那么对我们来说,可能会是一次很大的战略突破,同时,还可能极大概率避免核大国之间发生直接冲突。 简单来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想控制中东,救美元,那么东亚就必须收缩放手,不然我加剧东亚局势,你抽不出手去,看你鹰子拿什么收拾中东局势。
个人看法,S3破局的最佳办法~ 按目前的局面来看,鹰子依然掌握有世界霸权,但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鹰子的霸权已经空虚了。 从之前鹰子泄密的文件看,鹰子早在20年就开始策动俄乌战争,一系列策划可谓精妙,一石三鸟,第一鸟冲着德国去的,计划通过俄乌战争把欧洲工业的领头羊德国打废,摧毁欧洲经济与工业,以此来转移欧洲资本到美国,这是文件中明确说了的,从之后的结果来看,也确实做到了。 第二鸟则是摧毁大毛,虽然从结果上成功将大毛引下场开战,但实际来看,之后针对大毛的一系列制裁发起并没有取得鹰子理想中的效果,从这里开始,计划目标开始缩水。 第三鸟则是鹰子再工业化,搞崩欧洲经济之后,欧洲出现大量工业人口失业,而后这些失业的工业人口移民到鹰子家,为鹰子带去大量制造业人口,促使鹰子制造业重新复兴,只能说,理想是丰满的,但从书面计划与现实结果来看,鹰子的再工业化依然遥遥无期。 从这一份计划的具体策动与实施结果来看,鹰子的霸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 以往的鹰子的各种计划往往能实现80%以上的目标,但如今来看,连50%的目标都没有实现,这中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也就是说,如今的鹰子可能已经失去掀桌子的能力了,只能依靠着现有的霸权格局通过棋盘来角逐利益,但结果往往不理想。 以此来看,鹰子没有了掀桌子的能力,那如果我们把桌子掀了呢? 比如以湾湾当饵,迫使鹰子驱赶脚盆鸡棒子和菲猴作为代理人下场,然后我们合理扩大战争范围,一举拿下整个东南亚与第一岛链,东西控制封锁两洋。 如此一来,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地从低端到高端全部在我们手里掌控着。 东南亚向西可以直通中东,海上朝发夕至,可以直接支持中东驱赶以色列,完全控制住苏伊士运河,切断北约能源线路。 向东封锁西太平洋,切断制造业产品对北美大陆的供应,向南还可以直接拿下澳洲,获取丰富的大宗矿产资源。 如此一来,鹰子失去了能源和大量廉价供应的制造业产品,他自身工业又早就失血过多,而欧洲工业又被他亲手搞崩了,面临的下场可能比当年的苏联还要惨,一战彻底失去霸权乃至整个北美都分崩离析。
个人看法,如果S3开启可能会这样~ 感觉大概率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半岛的八零后可能在各方的支持下(可能包含毛熊背后大力支持以及鹰子表态自身不会出兵的半妥协默认状态下。)选择爆发,然后鹰熊各自支持自己的代理人,但自己不下场,并想要在半岛拉兔子下场。 半岛那边可能会有脚盆鸡与北约其他国家组成的联合军在鹰子的支持下介入。 而兔子的战略可能是一旦半岛爆发,就直接选择在台岛开战,不进入对方在半岛的预设战场。 而半岛上的八零后如果扛不住,兔子大概率会等到彻底解决湾湾问题并且八零后山穷水尽之时,再下场。 如果是这个局面,那么山穷水尽的八零后将会失去所有谈判底牌,半岛战胜后的胜利成果也可以不用分给八零后,而是由兔子一家主导。 但是这个局面,毛熊可能不会想见到,所以,整体局面可能会变成八零后面临山穷水尽之时,毛熊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八零后韧性,防止战后八零后被兔子边缘化。 而当兔子选择在半岛下场时,毛熊可能会选择在东欧进行全面开战,总动员向西欧推进,意图恢复苏联时期的势力范围。 而脚盆鸡,可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当赌狗,选择对兔熊全面梭哈。 鹰子则可能想重复二战捡漏行为,一边大力支持脚盆鸡的同时,一边偷偷卖军火支持毛熊进攻东欧,发战争财回血的同时,积蓄力量准备下场捡漏。
忽然在想,大比例时间差可能在现实也是存在的~ 网文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两个世界的时间速率不同,正常来看,似乎不太好理解,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呢? 假如一个生物无比巨大,巨大到星系也只是组成这个生物的其中一个基本粒子,然后再来看,如果忽略尺度比例问题,这个巨大生物结构与以原子为基本粒子的人类相同。 那么,对于这个巨大生物而言,时间其实是变慢了。 以人类为例,每一个意识思维想法其实都是神经冲动,而我们的神经传导速度为一秒一百米。 那么,尺度比例放大,以星系为基本粒子的巨大生物,他的神经传导速度会是多少呢? 假如我以最快的光速为单位,恐怕这个巨大生物一次神经冲动所消耗的周期都要以数亿年为单位了。 如此一来,这两种生物眼中的时间概念就会完全不同。 对于巨大生物来说,可以完成数次神经冲动的时间为一秒,但这个一秒对人类而言,却是数亿年乃至十几亿年过去了。 如此来看,所谓的一念永恒似乎也可以理解了,高等级生物的一个念头,便足以跨越低等级生物几亿乃至几十亿辈子的寿命。 从低等级生物角度来看,这个高等级生物似乎从天地诞生的开始到结束,都只是在思考一个事情,比如吃饭。 那么,这个需要从天地诞生思考到天地毁灭的事情该是多么伟大。 然而从高等生物视角来说,吃饭可能只是散步时偶尔看到街边烧烤摊生出的一个简单念头~
咋感觉现在好多小说怎么写的总是那么虚浮呢~ 咋说呢,就是看行文,看剧情,看设定,都不错。 但是读起来,就是感觉特别的虚浮,没有一点阅读感与体验感。 于是,把类似的以前看过的网文翻出来,对比了几十本,发现了问题的根本。 还是一个数据的问题,以前的网文,对于物理数据的描写是很降智的,比如著名某三几十万斤破碎虚空,以及某开著名的移动速度20米每秒的神。 然后呢,后果就是导致了一群作者把物理数据描写视同蛇蝎。 于是,现在的许多作者自以为吸取了教训,开始统一避免数据提及。 然后,没有了具体数据提及的网文开始变得虚浮,没有了拳拳到肉的感觉,大量描写没有了阅读体验感。。。 但是实际上,这些自以为吸取了教训的作者没有发现,那些提及数据的小说依然火爆,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提及数据的作者开始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了。 譬如有的小说,不再是几十万斤破碎虚空,而是变成了几百万吨破碎高楼,十几倍音速冲撞街区,各种描写依然提及数据,但合理的数据带给读者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拳拳到肉,代入感十足。 只能说,很多作者其实还是太懒了,我知道的几个作者,从大神到精品作者都有,他们现在的观点是,数据不会算不要紧,起码找会算的给自己做个物理能级表格,需要用的时候随时从表格调取即可。 实在不行,现在手头很多ai工具计算简单的物理能级都是可用的,有一点基础的初中物理学知识即可使用,根本无需回避数据提及。 那些完全回避数据提及的作者,只能说是因噎废食了。
忽然好奇,现在的电子产品上限究竟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因为好奇,所以就自己计算了一下,按目前的技术,大概可以一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大概两百亿晶体管。 就以存储芯片当目标来计算,一个晶体管可以储存一位bit,一字节是8bit,如此推算下来,1MB的数据大概需要一百万晶体管左右,1GB大概需要十多亿晶体管,一平方厘米芯片上大概可以存储实际十几个G的数据。 但是,现在的存储芯片使用的是堆栈工艺封装,一块芯片往往会堆栈上百层,那么,按目前技术上限200层计算,大概可以集成出大概四万亿晶体管。 然后计算一下容量,这四万亿晶体管大概可以实际存储2~3TB的数据。 而从制程上来看,单层继续提高密度,提升已经不大了,已经要接近物理极限了。 那么,接下来的路就只能继续进行堆栈操作了。 如果继续技术突破,把芯片封装堆栈到1000层,容量可以相对如今提升四到五倍左右,也就是8~12TB的容量。 但未来堆栈的极限,感觉要比以前提升制程工艺所能达到的极限低不少。 毕竟芯片发热是个大问题,不可能无限堆栈下去。 个人感觉,未来存储芯片可能单颗达到几十TB就是上限了。 而目前CPU也开始使用折叠封装工艺,不知道未来还能折叠多少层,但对比存储芯片,CPU发热要大很多。 如果未来制程到达极限之后,一层CPU芯片集成300~400亿晶体管,堆叠三到五层,也就是最多1000~2000亿晶体管,层数再多,发热和功耗不敢想象。 如此推算下来,可能未来CPU芯片性能最多也就只有三四倍的提升极限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