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壶禀量
杯壶禀量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关注数: 32
粉丝数: 22
发帖数: 2,151
关注贴吧数: 36
不要过打折的生活! 微信看到的,转来水一水。
红泥,朱泥,调砂,水练,只要喜欢,有什么关系? 砂宝家的小煤窑容天,调砂虚扁,红泥清悟,在别人眼里可能个个都有瑕疵,但是在我眼里个个貌美如花!容天无疑最为易润,好养,肤若凝脂之细腻,体如圆珠之丰腴。虚扁除了把有点歪,其实是若不去特别关注会忽略的那种歪,而且也渐渐润的迷人,只是不如容天润的那么醒目,还有,初一见感觉虚扁的工是很细的,与之价格相比感觉非常值。红泥,砂宝家难得一求的小品,现在看,在大姐二姐面前只是个娇羞玲珑的青涩小妞,但假以时日说不准会华丽丽的转身!
被容量拿住!迫不得己跑单。。。 留言参团高潘,拍前一看180cc,对我而言太大了,赶紧联系砂宝改成这个130cc的小红泥清悟壶。上次吧友去宜兴找砂宝拿了这个壶,他晒的图吸引了我,在砂宝店铺搜红泥分类里面竟然找不到,150cc以下里面才能看到。 确实比较小,大概135cc。
紫砂壶鉴赏常用术语—壶嘴篇 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 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 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二、壶嘴: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1 )壶嘴:称之为“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手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 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 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 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 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 型上。 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本文引自浅水卧龙的百度空间,好像不让放链接。
那天茶城所见
如果是工手眼力问题,红外手电做帮手如何? 如题。手电可悬垂,平移,上下拉伸最好,根据需要调整位置,或者弄个支架。 以前考虑是窑温不均匀,看了这次团购汉瓦大家发的图片,突然感到工手眼力可能也是个原因。 不懂瞎猜,错了见谅!只为砂家壶进步完善,砂宝得利,壶友受益。
小激动!小遗憾! 汉瓦终于到了。打开瞬间小惊喜!因为看起来比预期的精致。细看,好像也存在不是一直线的问题,盖子旋转180度再看,怎么还是觉着偏向同一侧?这样看似乎在一直线上,怪事! 接着找毛病,壶身上有一处疑似划痕,也可能是烧制前非常细小的异物落上,烧好之后发现去除留下的痕迹,还有钮梁下面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光。。。 再找下去砂宝会不会被气晕? 哈哈! 真心话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实用壶!我喜欢!
花好月圆-朱泥容天两个半月纪念照 润了有木有?
小朱泥一下就不见了? 迷惑ing
喝茶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真的不是标题党,确实有感而发 看吧友一个帖子的回复感言,喝着喝着茶就该买房了 其实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这就是著名的经济学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本意是“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经济学引申了,成为著名的十大效应之一…… 拿爱茶的人打比方说,你因为喝茶,喜欢上了紫砂,喜欢上紫砂就爱上茶道,爱上茶道就买来一堆茶叶和茶具,买来一堆茶叶和茶具需要展示架和茶台,展示架和茶台需要空间摆放,摆放空间需要购新房…… 各位兄弟姐妹们,自己想清楚哈!喝茶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茶点——饿肚子者慎入 晋级前的冲刺
朱泥容天来争宠 申通现在给力,早早送来了砂宝家的朱泥容天。 初看,容天壶正是图片中看到的熟悉模样,带着明显的细纹褶皱,竟然是那么迷人。用手轻轻抚摸,一点也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沟沟坎坎,而是略有起伏且是柔柔的、圆滑的、细细小小的波纹。 细看颜色,我想,到达我手里之前应该没有泡过茶,最多粗粗的冲过水,因为壶壶还带着尘埃,但是却无法掩饰这个小煤窑朱泥的油润魅力,那种细腻、鲜活而深沉的润色是由里而发,抓着你的心、牵着你的意,让你恨不得立即马上用来泡上一壶茶。原来,小煤窑的颜色是如此深沉,靓丽而绝非艳丽。 再看壶型,大概是因为收缩不均匀而略有变形,是那种非一眼就能立即看出的一点点不足,这也许让人有些许遗憾,但只是轻轻一掠而过的遗憾,然后,留下一种期待:我要用自己的爱让这小小的遗憾变得不足轻重。 手持着壶,感觉很有分量感,我想这是因为朱泥密度大的缘故,跟其它泥料的同等大小的壶相比,这个壶的重量感还是非常明显的。 尽管非常迫切想开壶,但是为了日后比较,还是耐着性子拍照。 我想,这个容天壶定会成为茶盘中的新宠。
大家能晒晒自己得意的品茗杯吗? 最近突然对品茗杯感兴趣,以前也买了几个杯子,现在用的基本就是几十元的陶瓷杯,这次淘宝、实体店都逛了,也有瞄上几个,但还没下手…… 突然想到,何不看看大家的宝贝?听听大家的意见?
心跳,你要加油了 为了升级每天尽可能赚足经验值捞分,一不小心超过好多吧友,现在轮到心跳你了,感觉你很元老,真不想超过你,快点加油一起升级
突然发现自己也纠结了,到底什么茶陪桃花? 刚才本想第一次用桃花泡茶,水开了却纠结起来,用什么茶好呢?好像第一次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不知道壶的特性,会不会像段泥?
今天才收到桃花,是不是最晚的一个呢?迟开就迟开吧,只要有桃花,心里乐开怀。原生态照,留存此照作为将来的对比。 ——哥俩好这是跳砂吗?上图近看,下图远看
进吧一看,桃花朵朵开…… 好吧,水军不多我一个。 期待这里面也将有桃花!
席地而坐,喝茶喽 在茶盘里洗好壶杯,收拾停当端过来,晒着正午的太阳,喝茶喽
我对紫砂壶的要求 买紫砂壶的人各有目的,当然心态也不同。我只表达我的而已 1、壶要有益健康,起码不要有害健康——所以要选对人和料; 2、壶茶相得益彰,起码不要相克相害——所以要选对型和料; 3、壶要赏心悦目,起码不要心生厌恶——所以要选对工和型; 至于收藏升值、艺术造诣,那是需要经济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感觉非自己之力所能达到,所以目前没有打算。
有点变化没? 先是泡乌龙,最近改泡黑茶
砂宝家的招牌壶满月了 以前一直用来喝乌龙茶,最近喝过两次生普
参赛奖品归类 谢谢奔奔小妹信任,现将奖品归类整理,如有遗漏请联系我,对应奖品分别放在2、3、4楼
连续在本吧签到35天,晒下签到排名照,看看我神马水平
请喝杯茶
我的壶,我拯救 不幸了,怎么办?找张砂纸铺在桌子上,我磨、磨、磨……以为磨好了,一拍照才发现还有豁不想再磨高度了,倒角,看看,只剩下一个沙眼了
连续在本吧签到30天,晒下签到排名照,看看我神马水平
焐灰周盘“滋滋滋”进水声 刚才给周盘倒水,“滋滋滋”,美妙的声音。估计这个周盘很好养的。
15字?NO!不如来涂鸦或者多发图点开升级秘籍也很有必要 但是,我不明白,达到5级之后,升级有什么用?
高调晒下!!我又得经验值了!得瑟下我的百度新首页贴吧加速升级特
用了10天,晒晒
看的多了,想的也多了点 自从进贴吧,开始认识紫砂,但直到现在仍然雾里看花。此贴,意在拨开云雾,新人初生牛犊,抛砖引玉不亦乐乎! 关键词—— 制壶人自己练泥? 之所以发问,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总是会专业化分工的,紫砂生产历史悠久,分工协作,各自在自己特长领域专研业务是大势所趋。所以我相信卖壶的不做壶、做壶的不练泥一定是绝大多数,那么用别人练的泥做壶,如何保证质量?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是臆想的 几种紫砂市场运作情况: 1 、壶商主导型——壶商相当于中介人,了解市场需求,拥有一定顾客群,能够提供泥料,然后找工手制作。 注意了,壶商提供泥料应该也有多种情况 ( 1 )自己有原矿,自己练泥或者自己监督练泥——如果是这种,我想泥料要想保真是可以做到的。练泥之后再找工手制作,如果工手不在自己的视线之下,质量如何保证?这又成个问题。 ( 2 )壶商要到市场上购买泥料——我想壶商也不好把握真假虚实吧?里面有没有加料怎么分辨? 2 、从矿到壶,一条龙生产,全部在自家作坊完成。因为一定有人视料为壶的生命,但是这种应该少之又少吧?我想大家是不是很追捧这种生产方式呢?也许只能做做梦好了。 3 、技术主导型,利用自身价值(名号之类)组织生产,这种人往往具有较高技术职称,代工之类的问题不是本贴重点,重点是泥料供应,千万不能跑题。我想,当然也会有自己存料的,那么这类有技术的高级人员定不会自己练泥吧?怎么办?雇人来练泥可以的吧?此其一;委托加工,此其二(这种情况如何确保练泥者不觊觎好料而少许调包、少许加料?)。 4 、专业泥料加工(这里特指拥有矿料的加工商)。我想矿也分等,如果占有好的矿源,无需作假,因为从技术上讲加工纯正泥料应该没有一点问题。那么,没有好矿又想练出看起来是好泥的,获得好价怎么办?所以利益和需求是个大问题,有市场需求就有市场供应。制壶人和壶商购买倾向就会引导练泥者生产方向,黑多了——加钡,颜色不好看了、不丰富了——加氧化物。当然,这些问题被披露之后,即使再加也会有度,问题是什么度是我们身体能够承受的?此外,还有什么是不为人知的? 别怪大家疑惑多,因为爱茶人、爱壶人伤不起,毕竟每天亲密接触。
开壶开的什么?——一点点联想 这一段时间以来获得的种种紫砂信息瞬间冲击大脑,形成了这个奇怪的联想,而且完全是胡思乱想。——开壶是不是还有去除化化的意思呢?可是如果真有化化,开壶真的能去除? 关于开壶,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支持开壶的不占少数,具体开壶方法也五花八门,其中开水煮壶最为多见,有的淘宝店主还教授大家用老豆腐、甘蔗煮水开壶,而且大多将茶叶水煮壶作为开壶的最后一步。 另一观点不支持开壶,理由是煮壶容易导致伤壶,此其一;其二,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必要急功近利。新壶用开水烫两次,冲洗干净之后直接泡茶即可。如果仍不放心,第一次泡茶用来养壶,经过几泡茶汤的冲洗就可放心使用了。因为是茶汤自然而然浸养壶,假以时日,壶终会养成,而且这种方法养出来的壶自然天成,不会有贼光。 比较两种方法,我采取后者,主要是觉着开壶实在有点麻烦。
北方气候干燥,紫砂壶是不是没必要休养几天 如题。 都说紫砂壶用几天要休养两天,目的是干透吗?可是北方气候真的很干燥,特别是新壶,经过一夜的休养应该可以干透吧?除了养壶目的还有其他原因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