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霜寒☜ 年轻上帝
关注数: 8 粉丝数: 286 发帖数: 25,170 关注贴吧数: 3
济南财政收入“挤水分”:平阴济阳商河三区县分管领导被约谈 将济南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纳入巡视监督范围,7月13日, 为依法强化监督管理,全市非税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2.57亿元,中央巡视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济南从严从实快速整改,在全省位居前列。 中央第七巡视组巡视山东,涉及投资额分别为170.1亿元、183.3亿元、88.5亿元,在2018年内全部解决虚收问题,济南市还严格制定并分解了相关区县的整改任务计划, 此外,2018年2月22日至5月22日,将做实财政收入等具体要求规范化、将督促区县财政杜绝虚增收入的具体措施制度化、将考核区县财政收入质量的方式方法程序化,涉及投资额441.9亿元,建立起收入质量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督促引导区县做实财政收入。 共清理排查投资项目785个, , 济南市认真梳理有关区县造成虚增财政收入的原因。 整合建立财税大数据平台,对该领域的问题,同时,并对其进行约谈;责成三区县发展改革委党组作出书面检查。 并且责成平阴、济阳、商河三区县分管常委、副区县长作出书面检查,完善政绩考核指标,坚决杜绝问题资金入库,及时发现和堵住税收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济南市还下发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管理的通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制定了《济南市税收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截至7月底,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 截至目前,税收比重达到85%,截至8月底,其中平阴、济阳、商河分别为389个、198个、198个,从源头和制度上杜绝财政虚增收入行为, 该通报特别指出,原来虚增收入中的非税收入“水分”已被全部挤出,改进政绩考核办法,下降15%。 济南市还出台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 在坚决纠正虚增财政收入前提下,平阴、济阳、商河三区县已基本完成2017年全部投资项目的清理排查工作,对三区县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明确统一各区县非税收入有关入库科目内容,实现财税信息各级共享,将财政收入质量及税收比重指标纳入市对区县的考核体系, 10月31日, 原标题:济南财政收入“挤水分”:平阴济阳商河三区县分管领导被约谈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共济南市委发布“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要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对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22家签约企业仅1家入驻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遭遇落地难 齐鲁网济南12月8日讯随着山东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大批项目加速落地,见到实效,但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产业园却是冷冷清清,原本谈好的项目也难觅踪影。 2018年4月26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并与北京芯合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来自中关村的首批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如今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的时间,入驻企业却是寥寥无几。 记者电话采访工作人员得知,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弄好,企业也无法入驻。公开资料显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整个项目占地约500亩,其中300亩作为建设产业用地,200亩作为综合配套用地。然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里很多基础设施都没有完善。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创业服务中心济南分园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实际入驻的企业只有一家。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政府(园区)真的很努力地在做工作,但是政府程序得一级级地往上报,可能批个车也得往上报。 据了解,这次签约的企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金种子”企业,已经度过存活期,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急需办公场所和厂房。他们正是看中了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的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才下决心落户于此。 某签约企业员工表示,签约以后5月份便开始对接了,到现在企业还没入驻。签约的企业急等着落地,而已经开工的几家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 产业园位于黄河以北,与市区距离比较远,由于配套设施没有落实,吃、住、行都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一企业员工告诉记者,因为配套设施跟不上,招工都成了难题。 随后记者来到了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企业落地慢,主要慢在装修材料招标、政府采购程序上。因为至少要找三家企业让其报价,然后来投标,这样很慢,他们也很着急。 编后:有了优惠政策,不落地,就只是空中楼阁。优化营商环境,一次办好绝不能只体现在文件上。既然老办法不适应发展需要,就要改革创新,优化流程,建立更高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高科技企业引得进,留得下,见实效。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