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客66 天客66
关注数: 15 粉丝数: 86 发帖数: 7,490 关注贴吧数: 277
册页形式和制作方法 册页,是中国传统的装裱款式之一。册页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小幅面的书画小品,书画扇面、名人信札和古人留下来的各类“帖”、“柬”等墨迹及各种拓片等等,以册页形式装裱起来,即便于随手展阅欣赏,又利于长期收藏。 一:形式 常见的书画册页中,大多数为“开板式”,而在这种款式中,又分为几种装裱形式。 “蝴蝶式”:如书画的规格系横窄竖长者,可裱为左右开板式,即由左往右翻阅的竖式册页,俗称蝴蝶式。 “推蓬式”:如书画的规格系竖窄横宽者,可以装裱为上下开板式,即由下往上翻阅的横开式册页,俗称推蓬式。 “经折式”:通册是为一个整体,其形式如同折扇。这种册页多用于装裱法帖和信札之类,其规格一般较小,背纸也较前两种稍薄。 “散装式”,在册页装裱款式中还有一种形式不多见,那就是散装式册页,也叫做“活册页”。无须折连和装面。单幅装裱成册。集8页、12页或更多页数于一册,以盒收装。这种装裱形式,既可以随手打开盒进行展阅,又可以单幅取出装于镜框之内欣赏,是一种两便的书画裱件。散装册页,实属成套的小型书画镜心。装裱方法与镜心一样。造价相对低廉。 散装册页裱就后,一定要配置锦盒或木盒。 二:结构 开板式册页的每一开都是由对折的两页组成,可装两幅书画心。开数一般取双数,少则4开、6开一册,多则24开一册。常见的多是12开一册。因册页系随手展阅之品,故幅面一般不宜太大,规格一般可取一平尺左右。 不论书画心是多少幅,开板式册页的前后应加1-2开空白背纸,一作装贴面板之用,一作名人题首和题后用。 三:配色 册页的镶料可选用绫、绢、锦绫。书法册页多用淡青色、淡灰色、米黄色或白色。忌用艳丽而火气的颜色。若用仿古作旧纸完成的作品,可以用色调深沉的镶料。在一本册页中,颜色可以统一,也可以多样,当然,应根据作品的创作形式来确定。 四:装面: 册页面都为硬板式,有木面和锦面之别,规格应比册页稍大。木面可以红木、檀木、梧桐木以及樟木等上好木料,制成0.4--0.6厘米的板面,正面四围打去棱角,并磨光上蜡,取其木质原色,即华贵,又便于镌刻。锦面是以木板做胎,用锦绫糊就。胎板多用纤维板等不易变形的材料。 五:其他 《装潢志》:“册以厚实为胜,大着纸十层,小者亦必六七层”。古人装册比较注重厚实,现在我们最多不超8层,较小规格的册页一般5层即可。(层数是指册页的背纸,太薄了容易变形,影响整体效果)
关于标准明信片收纳册的一点建议和体会! 最近浏览了大量类似的帖子和文章,感觉对于明信片的收纳,存在着些许的盲目性,我是作为一名几十年的集邮者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很佩服PC后花园的执著精神,在此表示敬意!关于明信片的收纳,一般情况下都是找现有的册、盒类来解决,缺点是不确定因素很多,包括尺寸、质量、材质、价格等,比如说资料册,插页内页都很薄,没有隔断等,而集邮专用的明信片册,确实很好,但却印上了一堆文字,质量上也很是一般,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而PC后花园的产品是根据需求而设计制作,无论哪方面来说,都勘称比较完美,毕竟是片友自己的杰作!但在品种以及装潢上,比较单一!总的来说,说穿了,就是一个价格问题,归结几点体会: 1、收纳册必须根据所处环境以及自身条件来选择,比如一般都是放置在书柜中,要充分利用书柜,包括长、宽、高等尽量“填满”书柜,而且尽量显得大气、避免单调; 2、防尘问题,虽然书柜有一定的防尘作用,但不是绝对,所以,收纳册最好带外壳,以避免印潮湿、干燥、污染等因素造成损坏; 3、一般册类都是竖放,尽量避免压放,以免造成册和片的损毁; 归结几点建议: 1、自制类,从性价比来说,自制是最好的选择,但美观性上稍有欠缺,可选择性比较大; 2、定制类,是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而产生的,实用性是最好的,可选性比较单一,一分价一分货; 3、资料册类,质量参差不齐,可选性非常大,从实惠性及价格来说,有相当的优势; 4、集邮类,质量一般、定制性强、价格也实惠,可选性不大; 5、相册类,可选性丰富,性价比非常高,实用性也非常高,质量中上等,当为首选! 临时起意,很多考虑欠缺,不当之处,还望同好指正!本来想配些图片的,想想太麻烦,就放弃了!
细究改退批条上的退回原因   近日在投递部门视察时发现,投递人员在处理无法投递需退回的邮件时存在责任心不强的倾向,对改退批条所注原因欠缺准确的理解。殊不知,邮件自寄件人交寄后,在邮政内部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到达投递局,因故无法投递后其传递过程并未终止,尚需经过几乎相同的工序处理后才能返回寄件人,而邮件上批注的退回原因是给寄件人的最终反馈,也是维护寄件人用邮知情权的具体体现。   为便于投递人员在处理无法投递需退回的邮件时,准确批注原因,笔者仅就邮件退回原因进行文字上推敲,细究各种原因的内涵。   改退批条(邮 1407)上共有 5个选项。现分别说明如下:   1.原址查无此人指已按邮件封面所书写的地址进行了投递,但没有此收件人。这一批注,应只限于住宅用户邮件,且并非邮件所书收件人姓名有误等原因。对单位邮件其内部无此收件人情况,应由单位收发部门另外出具批条注明此原因,不得使用邮政内部单式代用,更不能由投递员代为批注。   2.迁移新址不明指收件人(或单位)现已搬迁,且不知道迁移后的确切地址。这一批注,适用于地址正确,即地址(或处所)仍然存在,只是收件人或单位这一主体搬迁的情况。   3.原写地址不详指邮件封面书写地址不准确,一般情况是由于寄件人粗心大意漏写明细,或写错收件人地址。如:只写明了街道名称,但漏写了具体门牌号码;写交住宅楼房住户的邮件只写明了住宅楼号,但漏写了单元、楼层、房间号码,或者是所书单元、楼层、房间号码明显有误等。   4.欠资,请补贴邮票××分后再寄此项原因一般为上道工序因工作疏忽未发现欠资情况而遗漏至投递局。投递部门对此类函件应转营业窗口改为局内投交。   5.空白栏用于批注上述原因中未包括的其他原因,如:原址查无此单位;收件人拒收(且拒签);收件人死亡,无合法代收人;原址动迁;收件人拒付应付费用;局内投交邮件保管期满,收件人仍未领取的;收件人是已撤销的单位,又无合法的代收单位等。   一张小小的改退批条,其中学问甚多,批注如失之毫厘,结果则可谬以千里。因此,批注原因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批注的字迹要规范、清晰。同时,建议投递人员使用圈注(即“O”)方式替代传统的划挑(即“√”)方式来选择改退批条上的项目原因,避免批注潦草难以辨认,给寄件人带来理解上的歧义。 --《中国邮政报》2004年10月1日总第658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