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壶缘 一生壶缘
本人以壶会友广交朋友!欢迎广大壶友来店交流!
关注数: 427 粉丝数: 708 发帖数: 11,923 关注贴吧数: 60
制壶术语知多少 宜兴紫砂壶的传承,基本是家传或者师承,是言传身教,因为紫砂就出在宜兴,就在丁蜀镇,本乡本土的人之间交流,当然以本地方言为主,家长或师傅说的内容,大家自然能理解。随着紫砂壶的大众化路程的推广,有很多外地人来宜兴学艺,也有很多外地的朋友在从事紫砂壶的销售,自然就有了用普通话来表达的要求,也就是说,产生了从地方方言到普通话的转变,普通话不是万能的,犹如汉语翻译外文一样,有的意思的表达只能用相同的音来完成。 下面的文字,有很多是用同音字来表达的,不求您能看着舒服,但求您能理解。 1、打。是指打泥片、泥条、身筒。是用泥搭子(木槌)打,讲究的是厚度要均匀。不管是做全手的还是半手的,这都要会打,每把壶都要打的。是技术与体力的结合,累人,新学者要用几个月来学的。 2、围。此时要用到围片---厚度约为10mm,决定壶的直径。把壶身泥条围在围片上,连接好,再打泥片,做成想要做的壶的基本造型。泥片的宽度决定壶的高度,围片的直径和泥片的宽度固定,则壶的容量基本就固定了。此步骤是做壶的关键,技术含量高。 3、上。是指上底片(壶底泥片)、瞒片(封住空气的泥片,在底片的对立位置,里面被封住的空气量也有讲究,特别是方器,要求更高,封多少空气,什么时候放、放多少,这就是经验了,好的师傅会教的)。上,还包括上壶足(有的是圈形,有的是三或者四个脚,等等不一)、上壶颈、上壶口线片、做壶盖时还要上泥片、上壶帽(对于非平盖而言的造型,我们称为坨子)、上子口(壶盖上的圆圈,固定壶盖的)。 4、蓖。是针对壶身外部的处理而言的,我们一般用竹工具处理,利用竹子的圆弧,用工具修整,使得竹子的圆弧符合壶的圆弧,在制作过程中,壶身不一定会处处丰满,有的地方是凹陷的,有的地方是隆起的,就要用这竹子工具来处理了,使得造型光洁规正,造型不同,此竹子工具也不同。 5、复。就是加的意思,对于壶身上的线条处理特别重要,一般是在壶身上需要线条的地方,复上脂泥(和壶是同一种泥料,但含水量高,相当于粘结剂,脂泥的准备也很讲究,里面的空气越少越好)。有时在制作过程中,用力过大,在壶表形成了凹陷,此时也要复脂泥修整。 6、清。就是清理的意思。主要是针对线条和各部件的过渡处的处理而言的,这个步骤,讲究的就是做壶人的耐心了。 7、搓。对制作壶的流(嘴)和把而言,有的壶上装饰的松、竹、梅等的枝干也用搓。此步骤决定壶的流、把的粗细,搓出来的部件必须是圆柱体,外表光滑,不能是空心的,要不里面的空气会在烧制时把流、把挤破获挤断裂。 8、通。是针对壶流、壶身的出水孔、壶盖上的出气孔而言的。要求圆孔利于出水,此步骤决定成品壶的出水效果。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步骤,有的人做的壶,出水效果很好,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壶,这问题还没解决,同行间,对于这个步骤,交流的很少,有点类似于泥料的配比,也属于保密的范畴。 9、装。是指装流、把和壶钮,把原本独立的流、把、钮粘结到壶身上,讲究流、把、钮在一条线上。 10、捻。是针对制作壶钮(又称的子)来说的,用竹管制作,做出来的钮一般是类似于球体的。 11、光。光明针(牛角做成的薄皮),光壶身的和光流、把的不同,使用过程中要一直泡在水中,有一定的柔性和韧性。壶表面的光洁就是依靠明针光出来的,对于明针的使用,完全是讲究的手法。难度很大。 12、推墙刮底。是指处理壶内部的程序。你在壶内底部会看到成放射状的线条,就是用竹工具处理的,作用就是让壶底泥片的内部以及壶底和壶身的连接处的泥显得更紧密些,也可以把一些细小的缝隙处理掉。 13、敲。是指打壶底部的印章。这是做壶的最后一道工序了,壶口朝下,用小的木柱抵住打印章的部位。 以上是制作紫砂壶的方法,也仅是一些主要的工序,师傅不同,有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先后顺序也会有不同。 紫砂壶的制作,讲究的是日积月累,并非一蹴而就的。希望大家能通过介绍,对紫砂壶的制作方法和一些宜兴方言有所了解,这样,您和做壶人沟通时,就会容易交流。
转载紫砂喝茶的30条定律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用来泡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影响最大,泥料的区别没什么大影响,一般来说少用方器。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5)开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杂质、灰尘去掉,等你养到一定程度再想起来就晚了。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煮、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7)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完全干透应该在48小时以上。 (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些一点,不过这点差别偶目前还没感觉出来。 (9)内养是正途,但是很慢滴,急性子的兄弟就别试了。 (10)外养会很亮,养好了很漂亮,但很快养成的往往是虚光,一刷就掉。同时外养会降低紫砂壶 的双透性,不利茶而且容易养花,有的泥料不适用外养。 (11)内外双修是个折中的好办法,一般都用这个。 (12)杂泡其实是个养壶的好办法,就像吃饭不挑食的人一般都很健康。 (13)普耳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4)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5)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6)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7)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8)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19)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20)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21)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22)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23)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4)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有一种女人化妆用的专用毛巾很好,就是贵了点。 (25)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养起来也费事。 (26)粗砂的壶最好不要外养,很容易花。 (27)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8)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9)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30)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老婆和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特级宜兴红茶团购活动! 宜兴红茶 宜兴,古称阳羡,怡然自处幽幽太湖之西濒,威仪坐观群山天目之起伏,山清水秀居所,世外桃源福地,集天地灵气孕育,聚日月精华洗礼,固所产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阳羡茗香源远流长 汉史以名,三国以盛。东汉年间,宜兴红茶已在汉家史书《桐君录》中得名,书中有言“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而其中的晋陵即指宜兴,后更有汉王到宜兴茗岭“课堂艺茶”的趣史;到三国孙吴时代,孙权曾居阳羡为政,对其极力推崇,固宜兴红茶兴盛于江南,美曰“国山茶”。 誉满唐年,诗颂文撰。唐朝年间,无论市坊乡野还是权贵宫廷,宜兴红茶已是誉满天下,茶圣陆羽亦在《茶经》中大加褒扬“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更另其名重一时;唐风好文,卢仝、杜牧、白居易、皇甫冉、陆龟蒙、张籍等诗文大家,都因深谙宜兴红茶而诗颂文撰诸多,特别是亦有“茶圣”之称的卢仝的一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更是将宜兴红茶的文化底底蕴趋向极致。 宋间紫砂,明清人家。宋朝年间,苏轼曾居宜兴,深研宜兴红茶在饮用中与紫砂茶壶的交相辉映之趣,并将其心得录于后人,对宜兴红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归于一统的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明清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下生产和经营上的逐步成熟,宜兴红茶已经成为百姓人家中的生活必需品,深入乡里,享誉民间。细嫩叶芽,弥香沁脾 自然孕育,技艺雕琢。宜兴红茶乃自然孕育之佳茗,固所产之地必然先天独厚;而宜兴红茶亦为隐世璞玉,更需后天技艺精心雕琢。 得春谷蕊宜兴红茶,凭靠着“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再加优质茶田500余亩,以及风雨适度,晴阴协调,固能够集先天之大成;又倚设备之精良、人力之精干、技艺之精湛,妙手天成饰雕琢,更令茶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不事源水,入沸弥香。宜兴红茶在浸泡饮用时无需繁多的茶工琐事,一不事源水,虽以软水为佳,但对于其他浸泡用水的来源亦是处之泰然;二不需洗茶,宜兴红茶因其叶芽细嫩,所以第一泡的茶水即能饮用;三不计沸度,只要是沸腾过后大约85度到90度的水温即可取用,入沸仅需二十秒,弥香悠然即若岸芷汀兰,更兼有解渴降温、提神醒脑、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养颜、抗衰增寿、降压控脂等功效。 紫砂为器,相依成趣。清人汪文柏曾在《陶器行》中写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即是美誉宜兴出产的紫砂壶,而在品茗宜兴红茶之时,若能深谙紫砂为器的相依之道,聚味、增香、保温、保质,故而成趣成景,既是宜兴红茶文化的瑰宝之一,亦是平添饮茶间的唇齿增香。 羡红茶,又名宜兴红茶,产于江苏宜兴,产茶区属天目山脉。其茶叶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显毫。   宜兴红茶本身已经没有分类,在宜兴当地只能根据茶形分类为:叶茶、碎茶、片茶、未茶。   宜兴红茶曾于 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荣茯金奖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