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风人5 budala1566
关注数: 24 粉丝数: 48 发帖数: 2,019 关注贴吧数: 20
我国医药之最 我国医药之最   最早的医学行政和医学分科西周时期,就有了医学行政和医学分科,医官称为医师、上士、下士,主管医政。下设府、史徒,分管医政管理,收聚药物。医学分为食医(卫生)、疾病(内科)、疡医(外科)、兽医等科。   最早的病因学公元前541年,秦国医生医和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等六气致病理论,是中国病因学的开端。   最早建立的病史医案西汉名医淳于意所写的25例医案,是最早的病史。最早的格式完整的病案则是明代韩懋于公元1522年写的《医通》。   最早实行的医学解剖西汉王莽时,太医院医生解剖了被处死者的尸体。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尸体解剖。   最早用软膏治皮肤病第一部外科专著是南北朝刘涓子等人于公元483年编写的《鬼遗方》。书中记载用水银软膏治疗皮肤病,比国外早600年。   最早的“五官科学”最长寿的医学家是唐代孙思邈,享年102岁。他首创五官科学,在《千金方述要》中分设眼、耳、鼻、喉、口、齿、唇等病,名为“七窍病”。   最早的《药典》公元659年,唐代朝廷颁行《新修本草》。这是最早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比世界著名的《纽伦堡药典》早9个世纪。最早的医书机构第一家校术和校制医药书籍的专业机构,是北宋朝廷于公元11367年设立的“校正医书局”。该局对宋代以前医书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习外语的十条经验   谈到外语学习,匈牙利有一位叫卡莫·洛姆布的人说:“我大致用了25年的时间学习了16种语言,10种达到能说的程度,另外6种达到能翻译专业书刊,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的程度。” “我把自己漫游外语天地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十条: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2、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3、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背硬记。   4、应该随时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5、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而听到的话语,这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6、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 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的东西一起记在脑了里。假如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抄录和记忆句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我只是要戏弄你)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讯,来往,交谈等等。   9、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尤为重要的当别人确实为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不要泄气。   10、要坚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