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合祥益 瑞合祥益
朴实、真实、务实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7,182 关注贴吧数: 15
轻松一刻,分享一个小故事——以茶代酒 现代人的应酬很多,在饭局中就是酒,酒酒,。有一些不胜酒力的人就会说 :“不胜酒力。一以茶代酒”。这一说辞,很是高明,既推了酒,也不失礼节。而这句以茶代酒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来宫廷发生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谁知孙休尸骨未寒,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来便露出本来面目,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荒淫,民心尽失。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但是怎么可能人人是喝酒能手呢?   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挡过酒桌应酬,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以茶代酒的文化渊源遥远,后世人们不胜酒力,也就用茶来代酒。饭局上除了酒文化,又多了一种茶文化。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