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症』 __选择困难症__
回过神来,已是豪饮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9 发帖数: 3,040 关注贴吧数: 7
上学上的越来越无欲无求和颓废 我一直以来感觉我从高中开始样子就没怎么变过,毕竟我高一就不长个了,但是昨天我整理以前的照片时看到我大一时的照片,才发现那时的我比现在踌躇满志得多,意气风发,而且还瘦(我以为我一直都跟现在一样胖)。不知道是从何时起,我越来越无欲无求,本科和研究生舍友都说我是活明白了变得豁达,我倒觉得我只是单纯越来越颓废。 遥想大一入学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参加各种学校活动、保研和找个女朋友(结果只能说是勉强实现了第一个)。而我研一入学的时候我只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顺利毕业。很难说是曾经的我对自己定位实力认不清,不如说是现在的我失去了做梦的勇气和动力,也就是没了目标无欲无求。 感觉身边的人都有着想要去做去实现的事,但我却不知道想做什么。我问一个舍友他活着的动力目标是什么,他说搞钱然后实现财富自由,但我连搞钱的动力也不是很强烈,我不怎么花钱,现在一个月靠国家的600也能活。另一个舍友说可能就养家糊口过普通日子,他现在确实也常跟女朋友出去玩,但我认为我也不太可能找得到对象,不成家的话各方面也没太大压力。可能这两个答案也是大部分人的答案。至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类的,我的境界还没达到那个程度。 所以我是为什么活着呢。我感觉我之所以无欲无求,之所以摆烂,就是没搞懂这个问题。我妈前几天跟我说,她朋友家的小孩考上了复旦的硕博连读。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羡慕甚至嫉妒,但是现在我听到后却没什么太大情绪。也许是这类事不再是我所追求的。就像渴望赚钱的人会羡慕马云,但对莫言拿到诺奖无感,因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不过新问题出现了,这类事不是我所追求的,那什么是我所追求的?人总得为什么而活吧,我比较传统是这么想的。但这就是我目前最大的问题。 我之前发过一个贴,说的是感觉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于摆烂。发完确实也踌躇满志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又回归浑浑噩噩。大概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目标,导致事情做着做着就失去了动力,最后无疾而终。 那为什么我不再有目标而无欲无求了。我猜测了一个原因,可能是我内心深处已经不再相信自己能做成什么事。大一的时候充满了梦想,是因为经过初高中的实践,我相信付出努力,大部分事都能实现。但回顾本科四年,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我好像一件想做的事也没做成。没有希望也就是没有失望,所以我才放弃去做梦。 那之后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了,以后似乎也没有搞懂的可能,说不定这辈子就浑浑噩噩得度过了。 每过几个月都会发个帖emo一下,平时我也没人说得上话,就当是在这释放一下负面情绪了。如果真的有觉得共鸣的朋友,祝愿你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活了二十多年,终究成为了一个无聊的人 过年回老家,开始被催找对象。别人是选择单身,而我是单身选择我。大部分人可能不想找对象而被催,觉得很烦,而我是想找还被催,更觉得自己可悲。我爸更是说,研究生延毕几年都无所谓,找个对象才更重要。。 与其说不会找女朋友,不如说我不会交朋友,或者更本质说我根本就不太懂如何和人打交道。从小就是小镇做题家,一直做到高中毕业,上学期间基本也不和人说话,也没什么朋友,但那时觉得大家好像都是如此,都在学习,所以也并不在意。但后来才发觉其实大家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是我被排在圈子之外而已。 时常觉得无聊,不知道想做什么事情,大概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聊的人。大学四年基本全在疫情里,要么封在家,要么封在宿舍,没有什么和人打交道的机会,自己也不懂得去主动寻找。每每看到认识的人成双结对或是与一众朋友,我总是靠打游戏或是看番来逃避。但逃避终究骗不了自己。想迈出一步,但又顾影惭形,要身高没身高,要颜值没颜值,要情商没情商,要钱没钱,也许还是一个人待在角落比较好。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找事情做,按别人的话来说就是“提升自我”。我学各种软件,各种乐器,学摄影,学小语种,各类运动,但每当我获得一点小成果后,并没有成就感,而是虚无感,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从学习阶段到收获阶段我都没有得到快乐,我只是靠着一个自欺欺人的信念,我不是真的在提升自己,我不过是想要试图培养一些特长来建立和别人对话的信心。当意识到这些,也就没有那么大动力学新东西。如果单纯只是为了自己,可能躺平更适合我。我不知道是不是一切的源头是我本质上是个懒狗。 最终我彻底变成了一个无聊的人。相比于本科,现在我的症状更加严重,老番我已经看差不多了,感觉没有看的动力,打游戏我从来都是一个人玩,渐渐也感到无趣。只能靠搞科研来麻痹自己,假装自己忙于干正事来逃避自己不懂与人交际的事实。我一边说着想躺不想看文献写论文做实验,一边当我真的躺平时,除了刷视频来浪费时间,我也不知道想做什么。 我有时会想,如果当初我不是个小镇做题家,如果在小时候我就多和人打交道,如果我一开始不用打游戏来逃避,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结局,还是说我注定会走上同一条路。 再说回来,感觉我大概一辈子都找不到对象了。海王舍友问我找对象的目的是什么,我竟也一时语塞。我从来都没想过如果真的找到对象之后要干什么,什么暧昧聊天什么牵手逛街什么花前月下,感觉这是很遥远的事情。还是说结婚传宗接代,似乎更加遥不可及。当了一辈子的哑巴,突然能唱歌了,也不过是呀呀啊啊的乱叫。我发觉其实连最初的驱动力是什么都不清楚。 可能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罢了。但对于一个无聊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奢侈了。
关于教师节送礼发发牢骚 我舍友问我,教师节给导送什么礼物,我说啥也不送,他们都表示很诧异,觉得我是狠人。但我觉得这没什么。在我观察来看,现在教师节送礼物大概有这么几个理由: 教师节就该送礼物,就跟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一样,跟导师对我怎么样没关系; 借教师节送送礼,给导师送礼物不重要,重要的是送了礼物之后导师更器重我,所谓“争宠”; 别人同门都送,那我只好也送。师兄师姐都说送,我也只能跟着凑份子; 我导跟我关系好,也帮助我很多,我很感谢他,所以送礼; 大部分集中在第一条和第三条。在我看来这两条理由都不能算是理由。比如我两个舍友,甚至都忘了教师节,还是同门群里提醒凑份子才想起来,然后被迫凑个份子买了个几百的保温杯。然后还搞什么贺卡,每一步都是被“倒逼”。这样还有啥意义,说实话能当硕导的还缺这些东西,如果只是一个“心意”“形式”,为什么还搞这么复杂。我舍友为了写那贺卡,磨了大半个小时。 可能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没有同门,上一届、同一届、下一届都没有,被“倒逼”的压力没那么大。我导确实对我也不错,对我不错我也不想在“被迫”的压力下绞尽脑汁去想送什么。 我给我导也送过不少次东西,但都不是刻意郑重地送,说白了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比如我寒暑假回家,或者仅有的假期去哪玩个两三天,回来都会给导带点东西去,特产之类的,吃的用的居多,都是想到导师就顺手多带一份,都是几十块钱的东西,远比不上别的组送的大几百上千的玩意,但我导拿到了也挺开心,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关系,而不是借特殊日子表忠心,正常老师应该也不看重这个,多发几篇sci比啥都有用
研究生与工作区别在哪,感觉不是很想读下去了 先说说我的基本情况吧,很一般的学校,属于那种没法靠学校名字找工作的。工科,然后研究方向是控制理论的(虽然我是专硕,但我导只做这个方向),完全没法落地的那种,没办法靠研究课题这个找工作。 我从暑假的时候就开始想要不要读了,但当时的想法是不管怎样先把这个文凭混下来再说,我最初读研的目的也是逃避工作和再体验体验校园生活(因为本科的时候由于疫情一直被封,压根没有校园生活)。(但是现在发现研究生也压根没有校园生活) 但是现在研一第一学期也快读完了,我越发对自己读研产生了怀疑。首先是我肯定是不适合搞研究的,特别是偏理论的研究,全是公式推导,一点学不进去。第二个就是基于现在这个就业环境,我基本可以断定三年读完完全不会缓解我的就业压力,大概率会面临比本科毕业时还大的多的压力。第三就是我导师人还是挺好的,对我基本是放养,这也间接导致我一学期在科研上基本没有进展(主要原因还是我自己摆),文献都没有看多少篇,后面的学期估计也是如此。 作为我导的开门弟子,我想毕业这一块也许后面会很痛苦,但大概不会延毕,毕竟我导也会帮我想办法。但是哪怕顺利毕业了,我也估计三年没收获什么,对于工作没什么帮助。 所以我最近也一直在想退学找工作的事,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首先是我这种研究生退学的怎么找工作,我本科毕业的时候都没找到合适的现在更是不谈了,加上我自己本身能力就不怎么样,也没什么荣誉和实际项目。再者就算是找到个不咋样的,我读研都读不下去,工作就能顺利工作下去吗,读研面临的种种问题工作时很可能还会碰到,那时候我该怎么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