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songlin liusonglin
关注数: 3 粉丝数: 72 发帖数: 4,301 关注贴吧数: 4
传祖业慧学常清,报师恩法脉如云 ——法云法师缅怀恩师慧清长老 二十年前的今天,我的皈依恩师亦是我的剃度恩师上慧下清老和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此时无限思念涌起,师父上人的点点滴滴又在我眼前逐渐清晰。(慧清长老德相) 一九九二年的观音诞日,我在黄梅五祖寺正式剃度出家,犹记得当时师父对我说:“你自幼茹素,善根深种,今后要发菩提心,成法云地。”因此师父为我取名“法云”。 当时的我懵然不知师父取名之寓意,及至后来读诵《梁皇宝忏》中的“居法云地,注甘露雨”一句时才恍然明白,“法云地”是大乘菩萨修行的第十个阶位,此位成就“大法智”,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 可见师父对我出家修行寄予了非常高的期许。 师父自身修持严谨,对弟子们也严格要求。师父时常提醒我们要保持正信正念,要我们先从一个合格的沙弥做起。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沙弥,必须先从背诵五堂功课做起。 五祖寺的规矩是沙弥一个月内没有将五堂功课背诵下来,就不能在五祖寺常住了。当时的五祖寺条件艰苦,没有通电,只有上早晚课时有一小时的短暂时光是用发电机发电照明的,除此以外的黑暗时光只能用蜡烛来照明。 当时刚出家的我,为了尽快将五堂功课背下来,时常天不亮时就起床开始背诵,由于白天要在寺院菜地帮忙种菜等劳作,所以每天早上起床时十分困倦,就这样有一回我在床边背诵功课时不知不觉间竟睡着了,以至于蜡烛倒在了床上也浑然不知。 就在此时,师父突然走进来大“喝”一声我的小名“智真”,我才猛然醒觉,赶紧将火苗扑灭。当时我只觉师父真像是开悟之人,要不是他及时出现,我险些酿成大祸。 师父时刻督促着我们这些沙弥的功课,他常告诫我说:“智真,你不要以为出家是来混日子的。”师父这句话时时刻刻在警醒我。 有一次师父问我:“智真,你的唱念学得怎么样了?”对于唱念,我向来自我感觉良好。 没想到当我唱出来以后,师父不留情面地说:“你这是簸箕不像篬(一种竹制农具)。”意思是:自以为是,实际相去甚远。我顿感无地自容,从此更加勤学苦练。 师父十分重视僧格养成及文化教育,所以在我出家第二年就送我和法露师兄去武汉宝通寺内的武昌佛学院求学。 在五祖寺时,虽然师父对徒弟们很严厉,但我也能在师父的庇荫下得到照拂。到了佛学院,一切生活及学修只能靠自己自立自律。师父不善于表达感情,可是他每次来武汉参加佛协会议的间隙,都会抽空来看望我和法露师兄,让我们十分感动。 记得九八年宝通寺传戒,师父和法船师兄来宝通寺看我们时,流露出对宝通寺对面商场的兴趣,他老人家这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从未有丝毫的奢侈放逸。我和法船师兄提出陪他去逛逛,他表示自己脚力不行了,就这样拒绝了,我才感觉到师父老了,他太疲劳了。 光阴荏苒,我在宝通寺常住并修学直至毕业,我也成为新中国宗教政策落实后的武昌佛学院第一批学僧,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师父的关怀和支持。 师父他不仅注重徒弟们的学修,也十分注重自身的功课。他老人家不论风霜雨雪,都会在每日早课前诵持完《金刚经》后再去上殿。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翻阅《金刚经》,以致这本经书变得残旧,甚至于页脚留下了他的指纹。我每每看到这本旧经书,眼前便会浮现一位老者低着头翻阅着经书娓娓诵读的情景,每念及此,我的眼角总忍不住湿润。 恩师一生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为建设黄梅五祖寺及罗田清元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而他老人家功成身退,韬光晦迹。 恩师朴实无华,待人亲切谦和,一生以出家人之本分引导后学,从不与人说长道短,谈玄说妙。他老人家的行持作风,对我的出家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今我也在日复一日地建设道场,也孜孜不倦地教导徒众,虽有些许成绩,但我也不敢自得放逸。 此时此刻,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师父的棒喝:“智真,你不要以为出家是来混日子的!”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无论顺境逆境,我都会循着师父的足迹在这条普渡之途上一直走下去。文/法云法师 (作者系湖北省佛协副秘书长、湖北省青联委员、武汉市佛协副会长、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古卓刀泉寺住持)
首先有法,最后无法——法云法师书法鉴赏 一、培养心的感觉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靠眼界。好的书法,首先要自己有眼光,培养心的感觉,对书法的感觉。在传统的基础上,我认为要创新。唐朝讲究法度,严谨,很少行草,与时代审美有观。书法要根据时代的审美趣味有所变化。 有的人以为字写的正就可以了,这是误区。艺术是不一样的。书法也与人的感觉、人的情绪和环境有关。王羲之天下行书第一,可他写《兰亭序》,写的两遍效果完全不一样,第二次就完全没有第一次写得好。当时群贤毕至,有很多因素,所以《兰亭序》书法达到极致。因此书法讲究感觉,同样的字,每次写得不一样,与作者的情绪、环境结合。 二、追求心中的境界 心中的境界,这种境界与佛教相通,比如禅定。过去书法大师为什么跟佛法有缘?书家研习佛法,特别是禅宗,很有好处。 怀素的草书非常好!他的草书看起来变化万端,实际上很严谨。 “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 ,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从书法来讲,要把行草写静,把楷书写动。 弘一大师的书法朴实,没有人间烟火气,我用一个字评价:冷,冷得让一般人承受不了,也不是一般人追求得到。字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容量很大。境界也是一种容量。而我们现代人没有容量,缺少文化素养。 三、首先有法,最后无法 书法不是为写字而写字,而是技法的上升,首先有法,技法,笔法,最后无法。现在书法家讲究禅学,最后达到一种宁静。心态越好,在书法中表现得越干净。从线条、笔墨中表现的一种干净。 明代的董其昌字写得很干净,线条的质感很好,粗细变化在手捻动的过程中,有变化有质感,书法就有神气。虚实要有很好的结合,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讲和谐。 历史上的书家,有的把笔墨达到极致,弘一大师就是如此。字与人结合,没有任何造作和华丽,追求的是一种朴,一种心灵和自然统一的境界。他的字把最华丽、最狂放、最锋芒的东西收敛了。我把弘一大师的字叫“冷体”,他的特色就是“朴”。 朴是什么?朴是自然。 ——法云法师口述 法云法师简介: 男,1973年生,湖北黄冈人。1992年2月在黄梅五祖寺礼上慧下清法师出家。1997年毕业于武昌佛学院,是宗教政策落实后的首届毕业生。2000年担任武汉宝通禅寺知客。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宗教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2003年担任宝通禅寺监院。2007年任卓刀泉寺住持。法云法师多次在刊物上发表佛学论文,如《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其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徐本一先生,临二王、楷书颜真卿、魏碑等多种书帖,其书法参加过武汉博物馆当代名人书法展、武汉当代二十二人联展、何祚欢从艺五十年书法展、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当代书家禅心慧语墨宝真迹展,中国书画作品集、湖北书法篆刻作品集、武汉博物馆当代名家藏品展、归元寺禅缘翰墨展等多项大展。现任湖北省佛协副秘书长、湖北省青联委员、武汉市佛协副会长、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古卓刀泉寺住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