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青空阳岚 风丶惜颜
关注数: 38 粉丝数: 72 发帖数: 6,458 关注贴吧数: 55
【新手入门学习】解读吹奏技巧——吐音 吐音是吹管乐器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属舌头类技巧,具体分为单吐,双吐,三吐,碎吐,软吐等系列。下面我们先介绍单吐: 一,吐音的作用: 1,加强音头的重量,加强音符的颗粒感,让音有“硬度”。 2,在相同音阶连续出现的时候可以选择吐音作为断开几个音符的方法,当然同样的,叠打等技巧也有相同作用。 3,吐音能让乐曲的音阶流动中得到画龙点睛一笔,是音乐表情中重要的表达方法,不同重量和感觉的吐音夹在音符的流动中,可使乐曲增加3分灵动。 二:吐音的具体操作 从字面的理解,“吐”音就是舌头作类似“吐”或“特”、“T”这样的发音动作,用舌尖的打击把音断开。实际这种理解几乎正好相反。我们在发出“吐”这个状态的时候,恰恰是吐音的准备动作,而舌头回收准备下次“吐”出的过程才是发音的时候。下面我们分步骤来介绍: 1,吐音的准备动作:先把舌头底在嘴唇红白之间的位置略靠后一点的地方,吹陶笛可以直接把舌尖抵在吹口上。准备好后,像乐器吹气得音,在吹气的同时,舌头向后撤退,得到一个清脆断音。也就是说,音的断开不是用舌头打出来的,而是类似一根水管放水,先用手堵住端口不让水流出,突然放开,一顺间靠水自动的冲击力,让水头更猛。 2,吐音初看只是个舌头上的技巧,但其实需要气唇舌的配合才有效果。在吹奏时切记只关注舌头而忽略气和唇的作用。在做准备动作的时候,气要先吸好,在实现吐音过程中,舌头后收的同时气必须根上,如果两者时间上的配合没有到位,则吐音不能成功。而在边楞性吹管乐器上,唇对于吐音的影响主要是个规范和控制,根据吐音的强弱不同而保持好所需的气道状态,如果唇的位置不对,松紧不对,则吐音效果也受到严重影响。 下面按照射箭来比喻,首先要把箭搭在弓上,我们需要先把舌头抵在相应位置;然后把弓拉满,对应吐音就是把气吸满;然后舌头后撤气同时放出,就好象拉弓弦的手放开,箭射出去。在这里气的作用就像是设出去的箭,这一箭的力度速度等等都是前面这些准备动作好坏的最终结果。那么唇就相当于稳定弓的另一只手,射出去箭的准头都要靠这只手,咱们吐音的规范性就靠唇,如果唇状态不好就极其容易出现杂音,甚至在一些难发音的乐器上直接吹不响。 3,舌头的动作幅度,我的观点是:能用最小的动作解决的问题决不用多余的大动作,就如给蚂蚁洗澡完全没必要打一盆水。在运指篇中就曾提过,能动小关节不动大关节,其实要说的主题是相同的,演奏中并不看我们用了多少力,而是看作用于乐器的有多少力。这种理念适用于大部分技巧。吐音这一个“吐”字会经常误导人,发吐,发特,发T,只是一种用力方式的阐述,如果真的按照上面说的音来念字发音,舌头的动作很大,在我们演奏中不需要那么大的动作,如果动作偏大了,1是速度慢,2是音头过重,反倒破坏了音乐效果。大部分吹管乐的吐音,舌头前后的移动只是几毫米。就好象我们嘴里有个鱼刺,想把他吐出来,那么不可能是大张旗鼓的发个“吐”,肯定就是舌头稍微动动,没有明显的发出一个字,直接是把东西清理出去而已。我们吹乐器的吐音也是这样一个状态。 舌头轻轻松松,根据不同乐器,动作幅度大小和硬度的轻重会有不同,像葫芦丝陶笛这类乐器,动作就会轻一些,像埙这种乐器,灵敏度偏低一些的重量会相对重一些。在练习过程中,无论是单吐,还是双吐,他的总论,总的方法和范围是相同的,具体分起来只是动作上略有点区别而已,先把单吐练到位,在用单吐的状态去驾驭双吐,就会感觉事半功倍。 三:最关键要掌握的几个要素: 下面我所说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前两结能真正掌握,吐音方法能初步稳定的使用后在来看。 1,吐音的效果是为了断开音之间的连续状态,增加颗粒感,或者是给乐曲增加色彩,那么根据不同需要,吐音的力度轻重有很多变化,轻者稍微一点,若有似无,重者,突然一下爆发感觉整个都澎湃起来,还有一些特殊的冲击效果也属吐音范围。那么需要强调的就是在练习中,先要体会音乐,找到不同效果所需的力度和控制范围,这 要多体会,第二就是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层次,融会贯通到音乐中。其实这也就是“软吐”,“轻吐”等等词的大体意思,具体的操作在后面的课程中还有近一步的论述。 2,要注意的是不要求速度忘了均匀度,往往吐音,指颤音,气振音这三个技巧,是管乐初学者,尤其自学的爱好者们追求速度的东西,在现实中,不怕这东西吹不快,就怕吹的两层皮,很多爱好者吹到中级左右的曲子就发现问题了,吹个赛马,怎么都不行,舌头也够快,手也够快,两个往一起一对照,就是两层皮,吐不到音上,吐到了手又跑了,这就是均匀程度没掌握,一味的强调快的后果。一般来说,均匀度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力度均匀,速度均匀,感觉均匀。力度均匀好理解,就是每次轻重要一样,不能一会声大一会声小。速度均匀就是无论快慢,按照你设定的速度在完成,不会4个音长短不齐有瘸腿的感觉。至于感觉均匀,这里面的“感觉”是指的一种流畅性,吐音如果吐好了,是在均匀的基础上,在一个可执行范围内,人为的有所变化,让音乐的表情更丰富,如果是特别机械的去做,和电脑无异。 3,因人而异,因器制宜。根据不同人的自身状态调整舌头的动作幅度,根据不同的陶笛来调整吐音的重量,一般来说高音乐器灵敏度高,易发音,则吐音动作幅度小,相反低音乐器相对用气量多,灵敏度低,吐音就需要重一些,动作幅度大一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双吐 双吐是吹管乐中常用技巧之一,尤其在音符速度比较快,又要求颗粒感比较强的时候,发挥着其他技巧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单吐时,舌头一来一回算做一次吐音,舌尖为主,每次发一音,而在双吐中,每次舌尖“吐”完,向后撤的时候,舌根发“哭”的音,这样就可以一“吐”两音,理论上可以达到单吐速度的一倍。下面我们具体介绍其方法、特点和使用: 一:操作: 1,把舌尖略向前伸,抵在嘴唇红白之间略靠后的位置,吹奏陶笛则直接抵在吹口上。 2,舌尖后撤(发出“吐”的状态),同时吹气得音。此时会出现第一个断音效果,到这里是根单吐相同的过程。 3,舌根作出类似“哭”、“科”这样的发音动作,此时得到第二个断音效果。 4,在舌根动作的同时,舌尖再次向前,抵在吐音准备动作的位置上,预备下一轮双吐。 二:注意事项: 1,舌尖和舌根的发音重量不同,往往会第一个音重,第二个音轻,在练习中,尤其开始训练,特别要注意两者重量上的平衡,尽量两个发音相同,不能出现无控制的轻重交替。 2,“吐”和“哭”的速度要均匀,并且若干组双吐连续的时候要做到长短均匀,这点尤其是成年人学习双吐要特别强化训练。 3,舌头尽量放松,尤其舌根,放松的越好,双吐的坚持时间就越长。在需要大段连续双吐时不会觉得吃力。有些学员开始训练中会感觉舌根僵硬无力,干可,嗓子有东西堵着等异常状态。往往原因在于不放松。在刚开始训练时多喝水,可以有效避免这方面问题。 说完了单吐和双吐,就可以引出三吐的概念了。其实所谓三吐,就是单吐加双吐的结合,往往根据节奏形不同,可以分出几种方法: 1,单吐+双吐:往往在前八分后十六的节奏形当中大量使用。如果连续此种节奏形,中途换气经常在一组三吐中单吐和双吐之间的位置,这样基本不影响音乐的流畅。谱例:赛马片段。 2,双吐+单吐:在前十六后八分的节奏形中大量使用。连续此种节奏形时,换气可在每两组三吐之间进行。 3,反双吐+单吐:发音是”哭吐哭“。在节奏形复杂且表情丰富的音乐中使用。谱例:绿洲片段。 另外在音乐的进行中,经常出现单吐,双吐,三吐,连音交替结合使用的情况,遇到这种作品,一定要仔细推敲,找到最合理的状态进行演奏。
【新手入门学习】——解读常用吹奏技巧 滑音: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埙的表现力。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1.上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高)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增强。   2.下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下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低)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减弱。   3.圆滑音:是在奏出第一个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或向下滑抹至第二个音后再返回原位的同时,呼气力度按下滑音、上滑音而求得。圆滑音也称复滑音,是上、下滑音的结合体。 滑音要求音色圆润干净、节奏准确,每个滑音的开始均用轻吐演奏;此外,手指滑抹时不要紧张,保持自然状态为宜。发声要柔和、圆滑,听不出痕迹。   赠音,一般用在乐句末尾、本音结束前带出的短暂装饰音,也称送音。赠音是一种装饰音,几乎不占用本音时值,能听也但并不明显,演奏时要短、轻、快,换气要及时、准确。   叠音,在本音的上方作二度、三度、四度等时值短促的重叠加花下行至本音的音。演奏叠音时,手指开闭要迅速,把经过音的动作全部做出来,但不要奏成明显的装饰音,要以本为主,只有经过音的痕迹。叠音有长短之分,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作品灵活应用。   打音、采用手指弹打本音孔、或本音孔下方的音孔,乐器埙使本音孔发出相分离的音叫打音。打音也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色彩和美感。练习时,要锻练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手指弹打的力度要大,要把同等音区分开来,乐句要连贯、音符要清楚。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打音和颤音重叠时,打音先发声,颤音随之而出,听起来则像同时出现的感觉。切记:要衔接紧凑、配合默契。空打音用手指弹打音孔,使埙体内腔发出的共鸣声叫空打音。演奏空打音时不用吹奏,而是将本音孔打开,弹打共鸣好的音孔。音准靠听觉和用唇部控制吹孔角度的大小来调整。空打音要求手指要有力度和弹性,并使发音准确、饱适于演奏深远含蓄的旋律以及模仿自然界某些特殊的音响效果。
【新手入门学习】——解读腹式呼吸! 对于我们学埙的人来说,“腹式呼吸”一词一定不陌生,老师会告诉我们在吹埙时要进行腹式呼吸。很多人对腹式呼吸掌握不到其要领,本着共同学习的原则,咱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腹式呼吸以及进行腹式呼吸的益处。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顺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放松。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逆呼吸与顺呼吸的细微差别:呼吸只涉及下腹部肌肉,即紧靠肚脐下方的耻骨区。吸气时轻轻收缩这一部位的肌肉,呼气时放松。呼吸在这种方式下会变得轻缓,只占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舌尖轻轻顶住上腭。 腹式呼吸原理   ●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平均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 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坐办公室的人,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 呼吸方式   ●常见的呼吸主要有两种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由于呼吸时,空气直接进入肺部,故胸腔会因此而扩大,腹部保持平坦。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   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以下方法能帮你判断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气时胸部和腹部收紧,呼气时反而鼓起,则说明呼吸方式错误。   如果放在胸部的手比放在腹部的手起伏明显,或者放在腹部的手几乎静止不动,则说明呼吸方式不健康,呼吸过于浅短。   要学会深呼吸特别要采取腹式呼吸,这样你会更健康!   ●腹式呼吸法和缩唇呼气法能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且简便易行,可在家中随时进行。   腹式呼吸法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训练腹式呼吸,对于气功、瑜伽、减肥等爱好者都有裨益!此外,对于喜欢唱歌的朋友及其发声也有惊喜收获!
【新手入门学习】——如何吹响陶埙!!! 最新贴吧来了很多新的埙友,特发此贴,希望能为新人解惑,对学习有所帮助 1 陶埙的把持姿势 双手捧埙,手指对应相应指孔自然按闭,并按闭所有指孔,身边自然放松站直,面部和唇部的中轴线与埙的中轴线对齐,将埙轻轻的靠在下巴上,吹口边缘位于下嘴唇中间的位置,肘部45度抬起,自然放松 2 吹埙的嘴型 面部呈微笑状,嘴唇中间自然形成一个枣核状的“风门”,先吸一口气当气息呼出时,让气息由风门控制,并使气流称为一束均匀的气柱向埙吹孔的棱角上轻轻吹去,使“口风”与埙吹孔的棱角产生摩擦,并发出声音。当吹响后,自己可以调整"口风“与埙吹孔棱角的角度,找到最佳位置,试吹出来的声音纯净,无杂音。 3 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对着镜子常联系,学会如何对准吹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斜,使气息的能量尽可能的转化成埙声 2 低音的演奏要特别注意放松,尤其是喉咙要打开,好像在大声说话的状态,这样吹起低音又轻松,音色又好。元音”奥“的发音有助于气流的控制。 3 有人吹奏时,嗓子会发出”吼吼“声。这是嗓子过分紧张的原因,吹奏的时候,尽可能放松喉头,声带,使气息的呼出与正常呼吸类似,这样”吼吼“声就会消失了 注:以上资料转自冯氏埙教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