閡闆閟悶罔☞😨 极品奶哥哥
爱生活,爱凌河
关注数: 21 粉丝数: 43 发帖数: 1,234 关注贴吧数: 18
喀左县移民康居工程建设强力推进 在实施移民扶贫康居工程中,喀左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扶贫康居政策,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思路,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基础、分户建房”的实际步骤,有条不紊地把移民扶贫康居工程落到实处。据介绍,2013年,该县移民扶贫需整体搬迁159户、580口人,新建移民康居小区3个,集中安置115户、425口人,分散安置44户、155口人,现已全部完工入住。   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扶贫、土地、农业、民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康居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工作,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好政策衔接,形成推动合力。县扶贫部门负责移民扶贫整村(屯)搬迁、集中安置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机关部门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做好总结沟通,定期向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县财政部门负责财政资金计划安排、拨付和管理。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移民扶贫搬迁小区建设用地安排及搬迁后原址复垦整治。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移民小区规划、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负责移民小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相关工作。县农业、林业、畜牧、公安等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和有关政策制定落实及移民搬迁后续发展扶持工作。县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监察审计。承担移民任务的乡镇负责移民搬迁具体实施。
大凌河喀左段生态明显改善了 近来,伴随着央视八套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的热播,大凌河喀左段外景拍摄地知名度陡增,也为喀左县近年来精心打造凌河旅游带增添了新的文化素材。更为可喜的是,以大凌河喀左段外景地为代表的各处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如今,大凌河喀左段生态明显改善,已成为游客心仪的旅游新去处。  自2011年以来,喀左县凌河局在省、市凌河局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项目支撑、设计先行、创新发展、领先水平”为总体发展思路,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力实施“三带”建设。通过实施退田还河生态封育,上百公里的大凌河沿岸绿树成荫、草长莺飞、山花烂漫,就像给凌河铺就了一幅绿色锦缎,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一系列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干流源综合治理工程、南哨生态蓄水工程和第一湾生态示范一期工程的实施,恰似在锦缎上镶嵌了一颗颗闪烁的明珠,散发出诱人的光彩。在县域102公里的凌河沿岸,现已形成了一条城市农村相连、珍珠项链相串的“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 2012年春,《老家门口唱大戏》电视剧组在喀左县白塔子镇大西山村开机拍摄。拍摄中,多处外景地都选择了凌河沿岸,大凌河干流羊角沟镇上窝铺村小阎王鼻子段和东哨乡东台子段美丽的自然风光为电视剧的成功拍摄提供了很好的外景。同时,也全面宣传了喀左县凌河治理的丰硕成果。
喀左县山嘴子镇大力推进大枣产业开发 几年来,喀左县山嘴子镇利用本地气候、土壤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大枣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山嘴子现有大枣9000亩,50余万株,遍布镇内的八个村,重点集中在河南村、道虎沟村。今春,党委、政府对此传统产业高度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组织,明确任务,扩展基地面积,接长产业链条,实现万亩大枣生产基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科学规划,合理施工。为进一步促进大枣早产丰产,该镇自2005年就对大枣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组织专业队科学施工,全面垦覆,修梯田,挖树盘,扩穴,配水配电,修筑林道。   采取措施,科学管理。该镇成立了大枣产业组织,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及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即:地下施肥、根外喷肥、喷激素等。使广大枣农都掌握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育苗、嫁接、修剪、防病虫、扩穴、施肥及贮运、加工等环节都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善管理方法,使大枣含糖量高、口感清脆、个头适中,耐贮、耐运,为大枣果品优良打下良好的基础。   健全服务体系,培养技术人才。成立大枣产业协会,以协会带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召开枣农培训班,使广大枣农掌握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信息、最新的管理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枣农都成为管理大枣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土”专家。成立大枣专业嫁接队伍2个,引进新品种,服务全镇,为大枣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巩固基地,建设新枣园。在加大老枣园管理的同时,镇政府出台政策:免费提供苗木。为了确保栽植成活率,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包到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并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交纳保证金,按成活率给予资金补贴,以保证金代补偿。用此办法来约束枣农,保证栽植成活率,此项惠民政策深受枣农的拥护和赞扬。   山嘴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大枣产业,在扩大基地的基础上把大枣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镇富民强镇的一项农业支柱产业。
朝阳喀左白塔子镇力挺“打工仔”返乡创业 11月8日,从中午12时开始装车,一直忙到当晚9时,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白塔子镇三道营子村的陈尚俊终于同乡亲们一起把56吨鲜辣椒全部装进了两个集装箱中。   “算上最后这批鲜椒,我们合作社今年秋冬季已经向外省销售400吨鲜椒。”借着明亮的灯光,陈尚俊转过身,大手向院子里的10个贮藏池一挥,告诉记者,“现在还剩100多吨辣椒,我就不打算当鲜椒卖了,已做腌渍加工处理,能够长期贮存,等市场短缺时再往外地销售。”   几年前,从外地打工回来的陈尚俊曾眼睁睁地看着乡亲们的辣椒烂在院子里卖不动,就主动张罗帮乡亲们解决销售难题,恰逢镇里提出了“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的工作思路,遂在镇劳务输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禾田蔬菜合作社。合作社目前已拥有300多户社员,主要从事蔬菜制种和辣椒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不仅能消化掉本县的全部优质辣椒,还大批量收购葫芦岛市和赤峰市的辣椒腌渍成半成品后全部销往外地,身为社长的陈尚俊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打工仔人才”。   近年来,白塔子镇党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他们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在登记注册后可以给予一定年限的扶持期,扶持期内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扶助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等规模扩大之后,再实行正常税费标准。除提供税费减免优惠外,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积极联系金融服务机构,为创业农民提供无息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适当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鼓励农民工积极创业,做大做强;依托现有普惠制培训基地,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培训科目,扩大培训方向,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项目信息、法律援助、政策解读、开业指导等各项咨询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此外,他们还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积极宣传历年来返乡创业带头人,宣传他们的创业历程。   在白塔子镇,像陈尚俊这样返乡创业的打工仔还有很多,如大西山村的王永亮带头成立了农业机械合作社,还经营着自己的采石厂,带动40多人就业,还有陈尚平、李刚等10多个返乡创业典型,人人都能独当一面,带动一方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现在的白塔子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外出打工不如回家创业,为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现如今,不少农民工学历较高,思想活跃,心气高,拼劲足,白塔子镇为回乡创业青年提供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舞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