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V的粉丝 双V的粉丝
关注数: 309 粉丝数: 605 发帖数: 34,031 关注贴吧数: 61
【转】车田正美塑造12黄金圣斗士的原型……真相原来是这样囧 12位[url]http://黄金圣斗士[/url]的原形 : 白羊座——穆先生 有修复圣衣能力的穆先生,其实就是正美白羊座的老妈,因为老妈每天都要为他洗衣,所以特长是修理圣衣。母亲对家庭的守护力也被幻化为了水晶墙啊…… 金牛座——[url]http://阿鲁迪巴[/url] 憨厚魁梧的寿司店老板宫藤景胜是金牛的原型。 双子座——撒加 得了好成绩就表扬,得了差成绩就揍人的双子座老爸,在车田年幼时的心灵中就成了亦神亦魔的存在啊,哈哈。 巨蟹座——[url]http://迪斯马斯克[/url] 车田常去的神社,看门人自称是巨蟹座的,于是被刻画成了领人进入灵界的恶魔。 狮子座——艾欧里亚 车田正美就是狮子座,怪不得那么强的光环。…… 处女座——沙加 近乎于神的沙加,其实是正美的女友池田弥沙加,女友是正美心中的女神嘛。 天秤座——童虎 就是车田正美的外公……虽然天秤座的外公没有100多岁,但轮资历也可称得上是老师了。 天蝎座——米罗 正美从小到大的玩伴,自然少不了他的登场,甚至和正美的狮子座一直活到后期。 射手座——艾俄洛斯 为了纪念车田正美早早夭折的射手座哥哥,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侠肝义胆的英雄,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中,正美无时不在哥哥的鼓舞下努力着。 山羊座——修罗 和车田正美有过节的剑道社的稻叶老师,自然活不长,天龙驾山羊就不在了。 水瓶座——卡妙 在车田家楼下开冷饮店的山田中元,怪不得用冷气做武器啊……。 双鱼座——阿布罗迪 正美的梦中情人川岛合雪老师,他曾幻想一天送她一枝玫瑰,于是阿布罗迪成了玫瑰情人。
【转百度知道】科技繁荣导致人类更加女性化? 《环球科学》2014-09-27 科学家发现人类头骨变化的方式预示着睾丸激素的减少,这和文化的繁荣出现在同一时期。硬朗的粗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润的脸型。技术创新,艺术创作,和快速的文化交流几乎同时出现,这是由于人类发展出了合作的倾向,攻击性的行为减少从而睾丸素水平也下降。 一张由古代和现代人的脸合成的图像,表明了他们面部的区别,古代人的眉骨更明显,上半部面庞更大,而现代人脸部更圆润,眉骨也不及以前突出。这些突出的特征能直接追溯到睾丸激素的影响。 根据化石记载,现代人大约出现在20万年前,不过艺术传播和高级工具的使用是从五万年前才开始的。 一篇于八月一日发表在《当代人类学》( Current Anthropology )的新文章发现,在文化勃勃发展的同时,人类头骨的变化预示着睾丸素的减少。 这篇文章的首席作者Robert Cieri说道:“技术创新,艺术创作,和快速的文化交流在人类发展出了合作的倾向后同时出现了。”他是犹他大学的生物研究生,大四的时候在杜克大学就已经开始这项工作了。 这个基于1400个古代和现代头骨尺寸的研究提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从人们开始对彼此更友善开始的,由此行动中对睾丸素的需求减少了。 硬朗的粗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润的脸型,据杜克大学人类学家Steven Churchill称,这些变化都可以直接追溯到睾丸素对骨骼的影响,他指导Cieri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三年后这篇文章发展成了长达24页的期刊论文。 然而他们不能从这些骨骼中断定到底是人类的循环系统中睾丸素减少,还是这种激素的受体减少了。 这个研究团队还包括了杜克大学动物认知的研究者BrianHare和JingzhiTan,他们说这个观点与现有非人类物种中观察到的一致。 在一项经典的西伯利亚狐狸研究中,对人类不是那么谨慎和有攻击性的动物,它们的外貌也在几代选择性繁殖过后变得更年轻化。 “如果我们在别的动物中也看见这个过程,那这就解释了我们是谁,还有我们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Hare说道。他也研究人类和与我们最亲的猿猴之间的差别,其中包括了好斗的黑猩猩以及温和、热爱自由的倭黑猩猩。 这两种猿类以不同方式发展,Hare说,而且它们对社会压力的回应也不同。睾丸素在雄性黑猩猩青春期时急剧上升,但是倭黑猩猩却没有。当倭黑猩猩紧张的时候,它们不像黑猩猩那样产生更多的睾丸素,而是释放一种应激激素皮质醇。他们的社会互动有很大区别,而且跟这些结果相关的是它们的长相也不一样。Hare说:“很难发现一只眉骨明显的倭黑猩猩。” 通过比较眉骨,脸型和内部容积,Cieri观察了13个早于八万年前现代人的头骨,41个来自一万年至三万八千年前的头骨,以及1367个二十世纪的来自30个不同族群的头骨。 大体趋势表明眉骨不再突出,上半部面庞变小,这些都是睾丸素减少的特征。还有很多理论阐释了为什么在人类出现15万年后,突然转向去发展科技了。大约在五万年前,大量证据表明工具使用的普遍性,包括骨头和鹿茸工具、薄片状能发热的打火石、射弹武器、磨石、捕鱼和捕鸟的工具,以及对火的诉求。这是由于大脑突变,熟食,语言的出现,还是只因为人口密度的提高呢?杜克大学的这项研究称,群居以及合作是构建和谐、减少侵略难能可贵的关键,从而也导致了面部的变化和文化交流。 “如果史前的人类开始居住得离彼此更近一些,并传承新的技术,他们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对方,” Cieri说,“合作,和睦以及相互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来源:杜克大学 ;翻译:梁锘 ;审校:BlairWang)
【搬运】【环球时报】保加利亚面具节——男扮女装成传统。 戴着恐怖面具的巨人、怪物招摇过市,腰间重达七八十斤的铜铃声音震耳欲聋,美丽的小仙女、男扮女装的“新娘”、老巫婆粉墨登场,保加利亚佩尔尼克市每年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面具嘉年华,这是巴尔干半岛上规模最大的面具巡演活动。2月1日到3日为期三天的面具节,吸引了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等11国6000多名面具表演者。千姿百态、材质各异的面具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幸福的寄托,也展现了各国民俗。 在保加利亚的各个巡演队伍中,几乎都能看到男扮女装的面具演员。有的男子披着白色婚纱抹上口红扮演新娘,有的戴上褶皱面具、拄着拐杖扮演老太太,有的戴上头巾、穿着裙子扮演小媳妇。男扮女装是保加利亚面具巡演的一大传统。据面具节组委会主席克拉埃夫介绍,面具节还是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节日。男扮女装正是为了体现保加利亚人对女性劳动付出的尊重和感谢。此外,也有人说,男扮女装延续了西方戏剧中男演员饰演女角儿的传统,与中国京剧的反串异曲同工。   面具节组委会主席克拉埃夫说,面具巡演源于古代偶像崇拜。面具节始创于1966年,1985年被确定为国际面具狂欢节。每年都是3天,往年在1月底举办,这次因为全民公投是否建新核电站而延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驱妖除魔的传统表演之外,不断创新,烟花晚会、音乐会等其他内容不断加入,渐渐演变成了狂欢派对。▲
【文章】隋唐时期“伪娘”很吃香:武则天喜好小白脸 转自北方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enorth.com.cn%2Fsystem%2F2011%2F02%2F11%2F005729773.shtml&urlrefer=1be90afd184b8b50e64d1edfe16339ff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1-02-11 14:50:09 编辑:欣文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畸形审美情趣:男女着装佩饰以“阴阳颠倒”为美。女子常着男人装,而男子则“为妇人之饰”,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过分注重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用化妆品粉头饰面,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身为男子却爱化女性妆、佩女性饰。   这种畸形审美情趣,古月清照认为与时下的“伪娘”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各朝各代中此文化无疑以隋唐五代最甚!   从史书上我们不难发现,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子中多“小白脸”。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是典型的“小白脸”。《旧唐书》上说张氏兄弟是“傅粉施朱,衣锦绣服”,那张昌宗更是被美誉为“人言六郎(张昌宗排行老六)面似桃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男子弄得油头粉面,扮装得像一个现代“人妖”,大概跟武则天、太平公主等大唐权贵妇人喜好“小白脸”有很大关系。武则天挑选陪侍美少男的标准就是“洁白美须眉”。   既然上层权贵妇人喜欢“小白脸”,朝野上下就竞相仿效之,男子做美容、化女妆,装饰打扮标新立异,日渐成为一大时髦。《新唐书》记载唐朝末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矜严盛饰”,不仅相貌雄奇、性情严谨,还喜欢修饰外表,每当他梳洗时,便命侍者前后置放两面大镜子自照。唐懿宗时代的诗人李山甫姿容秀美,头发长达五尺余,每次沐浴后便让二婢女把长发“捧金盘承而梳之”,遇到有客人造访时,常常会将其误认作女子。   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最早借“狐仙”拟人的《任氏传》一书中,描写了一个风流才子韦崟,这韦崟打探到朋友新近物色到一位绝色美女(实为狐仙),“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而往。”从中可知在当时男子使用唇膏是件很平常的事儿。当然,韦崟之类的风流男子也惯于“傅粉施朱”,打点粉底再抹面脂,在武则天时期的男子中已经流行。   曾任唐朝宰相的路岩善于修饰,曾经成为时尚男子仿效的对象。路岩裹的幞头(包头的软巾)式样很美,很快就风靡一时。为标新立异,路岩就剪掉了幞头纱巾的脚。于是知情者在街巷遇见仿效路岩原幞头四处炫耀的,便会讥笑道:“路侍中(路岩曾任侍中,即宰相)早已不戴这式样了。”   隋唐五代时期的时尚男子还流行“以香熏衣”。用香熏衣之俗,大抵始于汉代,至唐朝已经十分盛行。《旧唐书》上说曾任太平节度使的柳仲郢“以礼法自矜”,“厩无名马,衣不熏香”。官吏不“以香熏衣”被史书上作为“以礼法自矜”的例证之一,可见当时男子熏香风气的盛行。   这一时期的男子还流行戴簪花。簪花本是古代女子将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美化,其花或鲜花,或罗帛等所制。在唐代的绘画作品中有不少妇女戴簪花的形象,如《簪花仕女图》等。但最晚在唐玄宗时便有男子簪花的记载。玄宗时期的汝阳王小名花奴,他曾为玄宗敲击羯鼓,玄宗听得欣喜便亲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又一次玄宗与曾任中书舍人的唐代文学家苏颋等郊游,苏颋即兴作诗,玄宗认为是美文,就将“御花”(玄宗自己头上所戴)插在苏颋的头巾之上。由此可知,当时至少在宫廷中已经流行男子簪花。   男子簪花风俗,还能从这一时期的不少诗作中得到印证。杜牧便有诗曰“尘世难适开笑口,菊花须插满头归。”这菊花是插在男子头上的。大约自五代起,男子簪花已经开始流行,至五代后期更是蔚然成风,乃至成为官方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后梁开平年间,有个叫李梦符男子,“洁白美秀如玉人”,四时常插花遍历城中酒肆,高歌狂饮,还作诗称“插花饮酒无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后唐人霍定每逢春游曲江时,即花重金雇员偷采贵族宅院中的名贵兰花“插帽”。闽主王延羲在遇害的当天,还在头上插了几朵花,从宫殿出来时,门帘三次拂落簪花,他“整花上马”,却遭侍卫杀害。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