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的粒子 摩尔的粒子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17 发帖数: 2,943 关注贴吧数: 30
帕尔米拉古城遭isis组织破坏! 东方早报/2015 年/8 月/25 日/第A24 版 文化 “这是二战以来帕尔米拉古城遭到的最残库的颇坏” 考古学家被斩首后 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最壮观神庙遗址被 IS 组织炸毁 早报记者 钱恋水 继上周二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的守护者、考古学泰斗哈立德·阿萨德(Khaled al-Asaad)被“yisilanguo”斩首之后,据BBC 在8 月23 日报道,该城罗马时期的遗迹巴尔夏明神庙(Baalshamin)或已于一个月前被极某某端某某组织炸毁,与其邻近的另一个主要遗迹贝尔神庙的情况尚不清楚。 这场爆炸威力巨大,神庙周围仅剩的几根罗马柱也毁于一旦。巴尔夏明神庙是古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神庙。巴尔夏明神是伊斯兰文化来到叙利亚之前的原始神之一——腓尼基的风暴和丰饶之神。这座始建于公元17 年的建筑是典型的阿拉伯叙利亚风格,建筑外有线条简洁高雅的廊柱,被炸毁前的遗存只是原先巨大建筑物的一小部分。从远古时代的自然神崇拜,到古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文明,神庙因不同时期的文明而发生变化,不同 时期、不同文明的遗迹却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是东西文明交融的奇妙产物。 巴尔夏明神庙所在的帕尔米拉古城建于4000 多年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其中有大量古罗马时期的古城市遗址。据史料记载,早在3800 年前帕尔米拉就是一个商队站。帕尔米拉古城由几个部分组成:得名于公元3 世纪帕尔米拉王国女王的齐诺比娅区(Zenobia district),现在能看到的有两座建于6 世纪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遗址以及供奉腓尼基异教神灵的巴尔夏明神庙(Temple of Baalshamin);阿拉特区(Allat district,名字源于阿拉伯异教时期的一位女神),有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罗马时期剧院的遗址、一个喷泉、美索不达米亚智慧之神内波(Nebo)的神殿和一个小广场。
马其顿体系是否比罗马体系更适合克制帕提亚体系? 根据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的观点,马其顿战术体系包含了重骑兵,重步兵,轻骑兵,轻步兵全部四个兵种,既可肉搏又有机动,纯粹的帕提亚弓箭战术是无效的,如果仅仅使用轻骑兵hit and run,根据原则7(在射击对抗中轻步兵对于轻骑兵具有优势),帕提亚轻骑兵不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假如帕提亚重骑兵发起冲锋,那么根据原则1(重步兵在正面防御时对于重骑兵占优)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运气;相反,马其顿体系发动进攻时,帕提亚体系引以为傲的机动性也不占优势,亚历山大就有应对斯基泰游牧军队战而胜之的例子,而且比亚历山大指挥逊色很多的前期塞琉古历代国王也成功地对帕提亚保持了长期压制。 但是罗马战术体系相比马其顿体系缺失一个重要的兵种重骑兵,倘若帕提亚体系进攻,罗马体系应付也不难,重步兵可以保护轻步兵免受帕提亚重骑兵的伤害,而轻步兵可以 牵制帕提亚的轻骑兵;但反过来罗马体系进攻的话,缺乏重骑兵强力支援的罗马辅助轻骑兵不可能独自离开主力军团前去进攻帕提亚体系骑兵,最多只能起辅助骚扰作用,阿彻琼斯认为这样的一支军队只是具有防御能力,它只能控制其所占的地盘,它的机动能力太差,不能彻底歼灭帕提亚体系军队,罗马军队自始至终都没能彻底压服帕提亚就是明证。 因此面对帕提亚体系,是不是可以说马其顿体系比罗马体系更有克制力?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国家治理结构 作者:于殿利,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编审 [摘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经历了城邦时期、统一国家时期和帝国时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其管理模式和国家治理结构也便相应地有所不同。美索不达米亚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城市文明和政府形式, 产生了议会制的最原始形态及在中央集权下有效地运转的城市自治等, 都可看做现代国家管理模式或治理结构的根源, 对我们理解现代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苏美尔城邦时期的三个权力机关 苏美尔城邦都有自己独立的王朝, 如基什第一王朝、乌尔第一王朝和乌鲁克第一王朝等。其最高权力机构通常由王、长老(abba) 会议和公民(gulus) 大会组成。这种制度被历史学家称为“军事民主制” 或“原始民主制”。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王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苏美尔各城邦的王有的称“恩” (EN) 或“恩西” (ENSI), 表意符号为“帕达西” (PATESI); 有的称为“卢伽尔” (LU. GAL)。恩和恩西都是城市国家主神代理人的称号, 其职责是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和主持修建公共工程等。此外王可能还拥有军权和司法权。卢伽尔原意为“大人”, 后来才有“主人” 和“王” 的意思。他们最初可能只是在发生战争等紧急情况时临时选举的“独裁官”, 后来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而逐渐演变成常设职位。卢伽尔和恩西的职位通常都是世袭的。相比之下,卢伽尔的权力更大一些, 只有强大国家的统治者或霸主才有资格称卢伽尔, 如拉伽什城邦的一位强有力的王朝创立者称卢伽尔, 继他之后先后统治拉伽什的七位统治者都很软弱, 因此放弃了卢伽尔的称号, 改称恩西, 他们称自己城市的保护神为“真正的卢伽尔”。 无论恩西还是卢伽尔, 都远不是专制君主。这时的苏美尔各国还有其他两个权力机构, 即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 两者合称为“城邦会议” (苏美尔语称unken, 阿卡德语称puhrum)。长老会议由贵族组成, 公民大会则由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组成, 它们限制和制约着王权。根据《吉尔伽美什和阿伽》史诗记载, 基什王阿伽遣使要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派人为基什挖井修渠, 并威胁说, 若不从, 即兵戎相见。吉尔伽美什召开城邦会议, 以决定战与降。他首先召开长老会议, 长老们主张投降; 他又召开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主张拒绝基什的无理要求, 宁战不降。最后, 吉尔伽美什听从了公民大会的意见, 并且率领乌鲁克人民战胜了基什。这个故事表明, 城邦之王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还没有决定权, 而公民大会可能是城邦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与此相对应的是, 在天上既有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父恩利尔, 也有众神会议。每遇重大事情, 也要召开众神会议商讨, 但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父恩利尔的权力似乎要大一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统一国家甚至帝国的形成, 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大, 最后发展成为专制君主, 在苏美尔城市国家, 城邦会议作用逐渐减弱。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国家治理结构 作者:于殿利,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编审 [摘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经历了城邦时期、统一国家时期和帝国时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其管理模式和国家治理结构也便相应地有所不同。美索不达米亚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城市文明和政府形式, 产生了议会制的最原始形态及在中央集权下有效地运转的城市自治等, 都可看做现代国家管理模式或治理结构的根源, 对我们理解现代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苏美尔城邦时期的三个权力机关 苏美尔城邦都有自己独立的王朝, 如基什第一王朝、乌尔第一王朝和乌鲁克第一王朝等。其最高权力机构通常由王、长老(abba) 会议和公民(gulus) 大会组成。这种制度被历史学家称为“军事民主制” 或“原始民主制”。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王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苏美尔各城邦的王有的称“恩” (EN) 或“恩西” (ENSI), 表意符号为“帕达西” (PATESI); 有的称为“卢伽尔” (LU. GAL)。恩和恩西都是城市国家主神代理人的称号, 其职责是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和主持修建公共工程等。此外王可能还拥有军权和司法权。卢伽尔原意为“大人”, 后来才有“主人” 和“王” 的意思。他们最初可能只是在发生战争等紧急情况时临时选举的“独裁官”, 后来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而逐渐演变成常设职位。卢伽尔和恩西的职位通常都是世袭的。相比之下,卢伽尔的权力更大一些, 只有强大国家的统治者或霸主才有资格称卢伽尔, 如拉伽什城邦的一位强有力的王朝创立者称卢伽尔, 继他之后先后统治拉伽什的七位统治者都很软弱, 因此放弃了卢伽尔的称号, 改称恩西, 他们称自己城市的保护神为“真正的卢伽尔”。 无论恩西还是卢伽尔, 都远不是专制君主。这时的苏美尔各国还有其他两个权力机构, 即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 两者合称为“城邦会议” (苏美尔语称unken, 阿卡德语称puhrum)。长老会议由贵族组成, 公民大会则由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组成, 它们限制和制约着王权。根据《吉尔伽美什和阿伽》史诗记载, 基什王阿伽遣使要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派人为基什挖井修渠, 并威胁说, 若不从, 即兵戎相见。吉尔伽美什召开城邦会议, 以决定战与降。他首先召开长老会议, 长老们主张投降; 他又召开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主张拒绝基什的无理要求, 宁战不降。最后, 吉尔伽美什听从了公民大会的意见, 并且率领乌鲁克人民战胜了基什。这个故事表明, 城邦之王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还没有决定权, 而公民大会可能是城邦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与此相对应的是, 在天上既有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父恩利尔, 也有众神会议。每遇重大事情, 也要召开众神会议商讨, 但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父恩利尔的权力似乎要大一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统一国家甚至帝国的形成, 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大, 最后发展成为专制君主, 在苏美尔城市国家, 城邦会议作用逐渐减弱。
帕提亚前期很废? 汉帝国吧有人转的,原句如下: 安息人一直都很废,打仗的时候,经常几十万大军被人家几万人追着砍,从波斯,帕提亚一直到现在的安息,他们一直都是洗具上的餐具,专门陪衬他人的成功。 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冒出来一个能够在正面战场上毫不费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就好似切西瓜一样把罗马人打的溃不成军的无敌骑兵了? 而且,更让人感觉奇怪的是,这支让西方人感觉无敌的骑兵,无论装备,还是射术,战术,罗马人之前都根本没有碰到过,以后也没碰到过。 且卡雷会战前,罗马人基本上已经肃清了当地的安息正规军,剩下的就是些游击队。 所以,克苏拉才有胆子孤军深入,结果被一只神秘的轻骑兵部队包了饺子。 在战斗一开始,罗马军队就落入了全面的下风,那只神秘的轻骑兵部队的射术精度与射速非常惊人,以至于罗马的重步兵部队,根本无法承受那迅速而猛烈的射速,伤亡惨重,一路溃败。 罗马东征军在卡雷最终全军覆没。 无论战术,还是作战风格,从历史记载来看,完全符合大汉骑兵的作战特点和作战纪律。 特别是,卡雷会战中,有几千名罗马士兵被俘虏了。 后来,罗马人的巨头之一凯撒,多次向安息要求交还俘虏,为此,凯撒公然警告安息人,倘若不交还俘虏,那么,战争就一定会开始,他将亲自率领罗马军团东征。 照理来说,安息人假如抓到了几千个俘虏,交出来,换些赎金,完全可以的! 但是,安息人死活交不出来。 很显然,安息人交不出俘虏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俘虏死光了,另外一个是俘虏不在他手里。 那么俘虏跑那里去了? 假如汉军介入卡雷会战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很显然,俘虏在遥远的东方,在给大汉天子养马! 再想到汉书中也有关于汉军与鳞甲重步兵的军队的交战记录和俘虏记录,虽然,那个记载跟卡雷会战的时间不一样。 但有没有可能是汉书作者把时间搞错了呢? 而后世的研究也证明了,在中国某个地区,有罗马人的后裔生存。 卡雷会战是爆发于公元前五十三年,大约是大汉孝宣甘露元年,在这一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大汉。 而在卡雷会战之前的公元前六十年,大汉帝国正式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给西域都护府配属了大量精锐的骑兵,这些骑兵的存在,震慑着整个西域,在当时,解忧公主在乌孙拥有着非常高的威望和人气,没有乌孙人不尊重她,可以说,有她在乌孙的一天,乌孙就是亲汉的国家。 自然,汉军假道乌孙,以乌孙为前进基地,穿越大月氏的领土,驰援安息也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帕提亚前期真的很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