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yuhao620 maoyuhao620
行于现实之间,却时刻想仰望星空!
关注数: 113 粉丝数: 381 发帖数: 4,920 关注贴吧数: 84
我来给大家介绍个冷门的小东西吧,寻声S1—不负身价的走心良品 本来不是该我写这个测评的,但是这个东西卖了一阵子,东西挺好,却连一篇测评都没有,真是令人惋惜,我来给这个东西开个光吧,还有请吧务不要随意删帖,也不要 先入为主,如果东西真的好,给大家知道多一点的选择,也不是很好么! 也许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小东西—寻声S1,你也许头一次听说有这么个做播放器的“品牌”,更别说这家的某款机型了。脑海里最先跑过了记忆中的各种山寨品牌,”哟,又是个什么杂牌,又是什么鬼山寨DIY产品”,其实我最开始听到这个牌子的反应和你一样的,尤其看到他家旗舰XS01的样子——一股浓浓的DIY即视感。但是我还是买了这个机子,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可换运放的玩法,市面另外一款可换运放的播放器叫蛙乐VALOQ,两个价格相差得伤天害理,一心动,我就赌一把看看咋样,反正这一次失败我打死不会再碰DIY了。赌的结果你们看到了——我又买了他家新出这个S1小东西!期间和设计者聊了很多,感觉是个认真做产品的技术宅,XS01,S1先后入手,音质上我也很满意,不过除了音质可吐槽的地方也很多。这个牌子产品调音理念,比较对我胃口,比较中正,不是特别强调某一个频段,即使是最低端的S1 ,也没有刻意加强中低频,都是比较均衡的感觉。设计师不会追求极致HIFI ,相反素质和听感上,他会偏向听感为先,解析降一点,分离度降一点,如果听感反而好点,他会果断牺牲一些素质!基本上这个声底,算比较杂食,什么音乐都可以听听,听感都不差。听了两款他家的东西,我感觉还有个我喜欢的优点就是:都是我等平民买得起的好白菜,音质上,严重对得起它的价格! 转回来再说S1吧,本来其实我开始看中的是它的“高续航,车载模式”宣传卖点(其实主要是价格不高呀),上班听歌替代手机(小米闹腾3买了二年续航不行了),偶尔回家车上用用,自己有个X53MOD ,还有他家的XS01 ,都个头太大了,我是个低调的人——不想让人发现我居然不是用手机听歌。看这个小东西的定价,我最开始就觉得就是只求听个响,别比手机差太多就行了,大多数人也是这个判断,三百这价位不如就用手机听,除了一些功能,音质嘛就是个赠品而已!买回来,基本没抱指望滴插入我最好的耳机A8 ,听了几首歌,我分明听见除了歌声,还有“啪啪啪”我自己被打脸的声音——这货居然敢比手机好听太多,参考价格这个不科学呀。抱着科学证伪的态度,我又到隔壁女友那里,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女友借我实验器材——她的爱疯7+。一番科学实验之后,我发现还是比7+好听,从此我调整了我的理论中的数值:不比手机强系列MP3的价格在二百以内。后来据说某人S8也战败了。 说下具体的听感 ,S1用的是飞利浦芯片,型号不明,如果上点岁数,肯定知道魅族M6 ,早期就是用的飞利浦的芯片,听感不错,后期转用欧盛芯片,被喷惨!飞芯特点是,味道浓郁氛围感好,飞芯既可以做出浓郁厚重的听感,参考M6 ,也可以做出MPIO fy500这种小清新线路的声音,二者都是听感极佳!设计师介绍S1说的,是一台有点小胆味的机子,我听了,是有点那么个意思,但是这个机子平没有刻意提升中低频,还是比较均衡。声底S1很通透,我感觉背景还有点黑,此外很意外的是,居然有千元内档次里都很优秀的分离度,有点意思。中频段,飞芯从来就没有不好听的人声,我配A8 很搭(今天VXP到货了,也很搭),人声凝聚,穿透力好,很好听!我属于人声党,这个人声,我打80+的分数。高频呢,不保守,但是也不会彪很高,基本够用,初步感觉,比当初X53刚上手时候高频要好点(MOD之后就没法比了)! 这货也不是无敌的存在 ,限于飞芯的素质有限,在解析上单独听,一些复杂的细节交代不是很清,人声虽然够好听,但是对比XS01用的4490,加上换了人声佳品运放ad797anz ,还是差了点,4490这个DAC 人声确实很好听,我可以打到90分!S1主要差距在中频解析稍逊,还有结像,密度差了一些,但整体的解析只弱一丢丢,解析并不弱!有意思的是,这个S1 在对比XS01换5534AFE/883B这个运放的时候,分离度是比5534下的XS01还好的.最后说一下,这货续航设计师宣传有30+小时续航,但是我开的比较大声,没有那么多,30格我一般17,18,大概也有15+小时,还是很给力,续航是个好东西!还有其他用户尝试了蓝牙功能,连接BOSE 小圆筒,效果不错!综合评价S1 ,这是一款实惠的走心的产品,自用赠友都巴适! 最后你从来没听过这个牌子和他的产品,而我上面说了许多这个东西的好,那么你猜猜我是谁呢?如果一个东西不好,我说好,那么我可能是请来的枪手哦。如果一个东西还行,只是没有我说的那么好,我可能是厂家的工作人员哦,这只不过是一篇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合格软文。如果东西果真的好,那这篇小文就只是某个品牌粉丝热心的推荐!我是谁,由你做主!
◇07-16◆【产品交流】关于X53mod的感受,穷烧的福音! 如果你手里没有X53 ,如果你我都属于穷烧,相比X53MOD ,我更加推荐你买X7 ,3600就可以 AM2a模块到手,相比mod53贵几百而已。如果你X53在手,如果你不准备出,尤其你还是买的二手,我只想说:此时不mod 更待何时! X53刚到手,听感就几个字:一般,一般,一般~~~~~,没比手机听感好多少。具体的问题,我自己很在意的就是 ,高频延伸太保守,分离度一般,还有点小混。人声女声亮度不够。总之就是很平庸的声音!也是突然看到有大佬说X53可以mod ,去了淘宝看了mod店家的评价,都是说的明显提升,看得我将信将疑。一不做二不休,我选了一个豪华版mod 方案 (运放为ad8620br,2颗一共mod 下来600大洋,普通方案200多)。 拿到手,一耳朵听感,“这特么不还是X53么?”,本来指望越级打怪,然而并不能!但是仔细听了几天,我慢慢觉得这次MOD值了 ,这个X53初听还是X53 ,静心来听发现他已经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之前2000多的东西拿到手里,感觉没比手机好听多少的感觉真是很郁闷,现在这个X53听感上是吊打手机了! 我没什么好耳机,现在主力就是A8升级版3i,现在的主要的感受是,三频都有显著提升,现在分离度很可以,动态很爽,如果动态是指大小声的对比度,那现在是很好了 。分离度也上了一个档次,现在听很多乐器的细节很爽。最让我喜欢的是高频延伸不保守了,之前太保守了,现在有些时候的器乐还有惊艳的感觉,还有就是 高频泛音很丰富,相当抓耳。目前这套搭配,听新世纪,ACG相当爽,《东京食尸鬼》的classy skg 塑造的那种氛围表现得相当好,强烈推荐试试这首歌,如果你的原版X53听着没感觉,那么就一定要mod了。中频人声部分感觉也有提升,更加饱满一点,而且亮度增加了,有些女声感觉有点小女毒的感觉!还有我这套音源比较敏感,一般录音听起来很差的听感,好录音的话,我特么居然听汪峰的北京北京听感动了,之前对他的歌没感觉的! 综上所述,如果你手里目前只有主力X53 ,我建议还是去mod ,别管质保的事情,爱惜好点,出了问题,付点费官方修就行了。如果你要等着过保,那你还要听一年平庸的声音,这你也受得了???大家可以选择普通mod方案,不一定和我一样,我的方案也许比普通方案没提高特别大,普通mod 也可以使你的X53提升到X54的感觉。反正不mod的话2500你到手的是phone pro 版播放器,2800你到手的是X54的感觉,自己选择吧!
也谈所谓“教练之争”的本质! 我不是资深球迷,也不是懂球帝,对国内球员也不熟悉,也许只是个伪球迷,但是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希望中国队越来越好,我不懂技术分析,以下只是自己一点原创心得体会~~ ============================================================================ 看了很多界国足了,我是从朱广沪时代之后,就没怎么关注国足了,后面也知道陆陆续续请了很多外教!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水平如何,我知道的只是,朱广沪之后,国足的水平一直都是那么稳定在“亚洲三流”的水平线上! 我一开始,也是认为这个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请到真正有水平的教练,每一次请了新的外教,我虽然没怎么关心,也一直祈祷,希望这个教练能带领国足走向强盛之路!事实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最近关心国足,也是从亚洲杯开始,看了一下,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国足,这样的配合还是比较赏心悦目的,也很有效率。然而后面渐渐的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再后面,我也知道了 卡马乔这个“世界名帅”的国足时代是怎样的! 我在思考,真的是我们国足只是差一位高水平的外教吗?很多人,总是指望来一名世界级大牌名帅,指望他的高明理念救国足于水火?每一次失败,我们就归结于教练还不够大牌。但是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也试图邀请一些世界级大牌来指教,穆尼尼奥我们也想请,但是为什么别人不愿意来,是我们诚意不够?薪资不够?我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连在恒大拿到几个冠军的里皮,都为什么不愿意来? 总有些人说,大牌教练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但是里皮,穆尼里奥为什么不来?把一只亚洲排名100名开外的球队,带进世界杯,挺进8强,这个成绩我想足以震惊世界!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来?我们诚意够了,美金你要多少给多少,为什么他们还不愿意来!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缺钱,他么要成绩,我们的这一帮子国脚,他们并没有信心,能带到很多球迷希望的那个成绩!为什么我们球迷 反而信心满满说,只要某某来,一定能怎么怎么样!有些球迷也会说,参加报名的也有世界名帅,我们也可以选呀! 但是, 我还是那个问题——“国足的强盛,真的只差一名外教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有个成语叫“人亡政息”,当我们今天请一名有某个理念教练,明天又请有另一个理念的教练,没事就换教练,东试试西试试,到处运气,希望某个大牌脑子里有仙丹妙药救我们!每个教练都有它的特点,我们换了这么多教练,问题是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积淀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一个教练一个打法,没个固定的思路!我们太相信某个人,而不是某个体系,我们忘了我们找教练,本质在于引进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然而我们的做法是“人亡政息”,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换教练上了,我们往往说某个教练适不适合我们,而不是说某个体系适不适合我们!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任何教练在国足的这个岗位上,都不可能一辈子带我们,高洪波不行,穆尼尼奥不行,里皮不行,世界很多名师也是在很多队辗转。问题来了,每一次换帅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和日本人差距,最大的我觉得是他们也换帅,但是从不盲目?他们有一个自己对足球的理解,并且一以贯之,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选帅。他们选择了一种体系,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执行这种体系的教练。日本也换帅,他们并没有因为换帅,导致原地踏步,而是越试越好!因为他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学习巴西巴萨的足球!他们喜欢这种风格,就恒心要学习这样的足球! 而我们,我们也欣赏巴西巴萨,但是我们太浮躁了,官僚体制也太功利,短期学不成巴西巴萨怎么办,就只好病急乱投医,对某个大牌的崇拜无以复加,就和一个绝症患者听到某个气功大师有神功一般!“对呀,请过来试试就得了”的思路,一种投机心理作祟,每一次换帅就是一次赌博。日本是理性选帅,我们只是赌徒心理。 我们和足球大国,相差的并不是一帮球员,一个教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连铁打的营盘都没有,我们并没有所谓传统,也是很多外教被采访到的说“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这样一直队伍,只能一次次出发了又回到原地,再出发再回来,我们经历了多少个轮回! 我把问题提炼为“每一次换帅后,我们要怎么办?”,如果我们打法不固定,思路不固定,只是依着名气,和过往的战绩来选帅,很有可能前后选出2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教练,一个教练上台,之前的一切都会推倒!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教练都只能陪中国足球走一小段路,他总有下课的某一天,问题是他下课那天,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试图学很多种功夫,但是任何功夫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坚持,去慢慢打磨。结果只是,我们永远原地踏步。 首要的事情不在于选不选大牌,而在于我们要统一思路,如果巴萨巴西之流是我们向往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沉静下来好好学习一下呢。我们能不能不要那么投机,不要那么功利!做一个踏实的学生。指望某个大牌的先进理念,就好比我们放弃思考,等着别人来帮我们思考!没有人任何外教会来考虑,中国足球几十年时间的路要来怎么走。我们没有定性,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去踢球,我们就只能一次次换着投机心理,换着不同的教练,不同的打法,一个个教练下课,我们又一次次的从头开始!思考一下,日本和我们一个起跑线的,为什么别人越跑越远,因为他们有一颗恒心学一种功夫,哪怕天赋差,勤能补拙,一直坚持这种打法,人才储备越来越好。日本并不是一开始就比我们更能踢好巴萨巴西式的足球,然而今天他们俨然有了那种韵味,而我们还停留于”羡慕于此“的程度! 就我自己来说,我喜欢高洪波的巴萨传控技术流,这个是观赏性最好,也是世界目前的潮流打法!即使我们现在的国脚,踢不好这个,但是灭有关系,只要我们坚持把这个作为传统,把这种思路积淀下来,人才储备是会越来越好的,我们也会踢得越来越像,这个是日本足球发展的经验。但是,我们往往太功利了,官僚体制下,球队战绩往往很重要。我们做不到一以贯之,妄自菲薄我们打不了巴萨流,就开始到处找名帅碰运气,尝试各种奇门异术。我还是那句话,一二年的战绩,左右不了几十年的中国足球,任何教练都只能陪我们一段而已。 既然我们向往巴西巴萨,那么就好好学。钱学森当年回国造火箭,国人有担心,我们的零件军工造出来的东西和美俄质量精度上都差很远,担心我们造不出火箭,钱的观点是系统论,虽然我们每个零件的精度都赶不上别人的,但是只要各个部件我们做到功能基本可靠,这个整体的系统是可以达到做火箭要求的。我们学巴西巴萨也是这个道理,看了进德国的那个球,真心赏心悦目。这样精彩的配合,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高洪波不是那个一辈子可以陪着国足走的人,他即使现在上台也会有下课的那一天。任何外教也是一样。谁是教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足是否成为一只有传承的队伍。开大脚,高举高打的的投机打法,那就算了,既然知道走不远的打法,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放弃了! 我只希望高指导下课的那天,我们有一只不一样的队伍,我们能踢出一些我们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能一代代传下去!高不一定能是带领国足走向繁荣的那个人,但会是有能力使国足驶入入正确轨道的引路人!
菜鸟也谈所谓“教练之争”~~ 我不是资深球迷,也不是懂球帝,对国内球员也不熟悉,也许只是个伪球迷,但是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希望中国队越来越好~~ 看了很多界国足了,我是从朱广沪时代之后,就没怎么关注国足了,后面也知道陆陆续续请了很多外教!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水平如何,我知道的只是,朱广沪之后,国足的水平一直都是那么稳定在“亚洲三流”的水平线上! 我一开始,也是认为这个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请到真正有水平的教练,每一次请了新的外教,我虽然没怎么关心,也一直祈祷,希望这个教练能带领国足走向强盛之路!事实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最近关心国足,也是从亚洲杯开始,看了一下,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国足,这样的配合还是比较赏心悦目的,也很有效率。然而后面渐渐的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再后面,我也知道了 卡马乔这个“世界名帅”的国足时代是怎样的! 我在思考,真的是我们国足只是差一位高水平的外教吗?很多人,总是指望来一名世界级大牌名帅,指望他的高明理念救国足于水火?每一次失败,我们就归结于教练还不够大牌。但是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也试图邀请一些世界级大牌来指教,穆尼尼奥我们也想请,但是为什么别人不愿意来,是我们诚意不够?薪资不够?我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连在恒大拿到几个冠军的里皮,都为什么不愿意来? 总有些人说,大牌教练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但是里皮,穆尼里奥为什么不来?把一只亚洲排名100名开外的球队,带进世界杯,挺进8强,这个成绩我想足以震惊世界!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来?我们诚意够了,美金你要多少给多少,为什么他们还不愿意来!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缺钱,他么要成绩,我们的这一帮子国脚,他们并没有信心,能带到很多球迷希望的那个成绩!为什么我们球迷 反而信心满满说,只要某某来,一定能怎么怎么样!有些球迷也会说,参加报名的也有世界名帅,我们也可以选呀! 但是, 我还是那个问题——“国足的强盛,真的只差一名外教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有个成语叫“人亡政息”,当我们今天请一名有某个理念教练,明天又请有另一个理念的教练,没事就换教练,东试试西试试,到处运气,希望某个大牌脑子里有仙丹妙药救我们!每个教练都有它的特点,我们换了这么多教练,问题是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积淀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一个教练一个打法,没个固定的思路!我们太相信某个人,而不是某个体系,我们忘了我们找教练,本质在于引进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然而我们的做法是“人亡政息”,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换教练上了,我们往往说某个教练适不适合我们,而不是说某个体系适不适合我们!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任何教练在国足的这个岗位上,都不可能一辈子带我们,高洪波不行,穆尼尼奥不行,里皮不行,世界很多名师也是在很多队辗转。问题来了,每一次换帅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和日本人差距,最大的我觉得是他们也换帅,但是从不盲目?他们有一个自己对足球的理解,并且一以贯之,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选帅。他们选择了一种体系,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执行这种体系的教练。日本也换帅,他们并没有因为换帅,导致原地踏步,而是越试越好!因为他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学习巴西巴萨的足球!他们喜欢这种风格,就恒心要学习这样的足球! 而我们,我们也欣赏巴西巴萨,但是我们太浮躁了,官僚体制也太功利,短期学不成巴西巴萨怎么办,就只好病急乱投医,对某个大牌的崇拜无以复加,就和一个绝症患者听到某个气功大师有神功一般!“对呀,请过来试试就得了”的思路,一种投机心理作祟,每一次换帅就是一次赌博。日本是理性选帅,我们只是赌徒心理。 我们和足球大国,相差的并不是一帮球员,一个教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连铁打的营盘都没有,我们并没有所谓传统,也是很多外教被采访到的说“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这样一直队伍,只能一次次出发了又回到原地,再出发再回来,我们经历了多少个轮回! 我把问题提炼为“每一次换帅后,我们要怎么办?”,如果我们打法不固定,思路不固定,只是依着名气,和过往的战绩来选帅,很有可能前后选出2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教练,一个教练上台,之前的一切都会推倒!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教练都只能陪中国足球走一小段路,他总有下课的某一天,问题是他下课那天,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试图学很多种功夫,但是任何功夫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坚持,去慢慢打磨。结果只是,我们永远原地踏步。 首要的事情不在于选不选大牌,而在于我们要统一思路,如果巴萨巴西之流是我们向往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沉静下来好好学习一下呢。我们能不能不要那么投机,不要那么功利!做一个踏实的学生。指望某个大牌的先进理念,就好比我们放弃思考,等着别人来帮我们思考!没有人任何外教会来考虑,中国足球几十年时间的路要来怎么走。我们没有定性,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去踢球,我们就只能一次次换着投机心理,换着不同的教练,不同的打法,一个个教练下课,我们又一次次的从头开始!思考一下,日本和我们一个起跑线的,为什么别人越跑越远,因为他们有一颗恒心学一种功夫,哪怕天赋差,勤能补拙,一直坚持这种打法,人才储备越来越好。日本并不是一开始就比我们更能踢好巴萨巴西式的足球,然而今天他们俨然有了那种韵味,而我们还停留于”羡慕于此“的程度! 就我自己来说,我喜欢高洪波的巴萨传控技术流,这个是观赏性最好,也是世界目前的潮流打法!即使我们现在的国脚,踢不好这个,但是灭有关系,只要我们坚持把这个作为传统,把这种思路积淀下来,人才储备是会越来越好的,我们也会踢得越来越像,这个是日本足球发展的经验。但是,我们往往太功利了,官僚体制下,球队战绩往往很重要。我们做不到一以贯之,妄自菲薄我们打不了巴萨流,就开始到处找名帅碰运气,尝试各种奇门异术。我还是那句话,一二年的战绩,左右不了几十年的中国足球,任何教练都只能陪我们一段而已。 既然我们向往巴西巴萨,那么就好好学。钱学森当年回国造火箭,国人有担心,我们的零件军工造出来的东西和美俄质量精度上都差很远,担心我们造不出火箭,钱的观点是系统论,虽然我们每个零件的精度都赶不上别人的,但是只要各个部件我们做到功能基本可靠,这个整体的系统是可以达到做火箭要求的。我们学巴西巴萨也是这个道理,看了进德国的那个球,真心赏心悦目。这样精彩的配合,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高洪波不是那个一辈子可以陪着国足走的人,他即使现在上台也会有下课的那一天。任何外教也是一样,但是那不重要,我真的只在乎的是,国足是否成为一只有传承的队伍。开大脚,高举高打的的投机打法,那就算了,既然知道走不远的打法,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放弃了! 我只希望高指导下课的那天,我们是一只不一样的队伍,我们能踢出一些我们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能一代代传下去!
关于“水滴”,关于影片投资 ,关于成本! 今天才一口气把三体2黑暗森林看完,三体1其实几年前很早就看完了,我想说,黑暗森林--大刘干得漂亮!我知道三体电影才才拍了1的上半部分情节。因为2还未拍,我想说点自己的意见! 我们一直担心电影投资资金在特效上的不足,觉得可能会被5毛特效毁掉。但是今天看完同人短片《水滴》,我心里的触动难以平静,三体需要的特效,绝不是只是爆米花式视觉冲击力。“水滴”这个设定是必须要在电影里体现出来,也是第二部里的精华所在。《水滴》短片的作者,最开始也是想拍一个水滴噼里啪啦把舰队穿个稀巴烂,来一串大爆炸的特写!------但是,我们现在看完《水滴》,是不是觉得这个设定太稀松平常。商业片的话,按照这个路子拍,完全没什么问题,噼里啪啦不是很热闹,很博人眼球嘛? 但是大刘获雨果奖,就不是一件很商业的事情,作为16年开启的中国科幻元年,我们的第一部石破天惊的科幻大作。能不能把影片的艺术性提升一点。试想一下,一个劲爆的大片场面看完之后,还有几分的新鲜感 ,我们除了说一句"特效还不错"外,出了电影院,还有多少回味的余地。 三体电影注定是商业片,但是我希望里面多少能有一些真正震撼人心的的镜头,在水滴这个形象的塑造上,只是爆炸,再爆炸,我只能说很low。我想说的是,特效吸引眼球真的还是很好做,但是真正要震撼的是人心,不是眼球。《水滴》这个短片,正是正是作者排除了最初的爆炸的太空礼花的设定。真正揭示水滴的恐怖之处,不应该重点在于他带来的一连串爆炸,因为这样的话,我们脑海中可以用一个当量很大很大的核弹来替换它,感觉上它的实力也与之相差无几。但是这样,这种设定水滴就是一个寻常之物了,它并没有显示出一个高于我们的智慧所能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 这个短片从水滴“绝对”光滑的表现形式上着手,手法非常的新颖,而不光是新,而且是绝妙滴表现出水滴的特质。短片表现形式的艺术性简直碉堡:“总结他人评论:这个片子从第一秒的分子微观图开始,一直到最后的银河倒影,你看到的全都是水滴中的镜面反射,意思就是从最初的分子那种尺度开始你就已经观察不到水滴的细节了,即使到达分子原子级别的放大水滴的表面依旧如镜面般光滑那些说视频中水滴不光滑的,其实画面从最开始的原子级别开始就是人类舰队在水滴表面的倒影,就是为了表面即使在原子这个级别水滴的表面你能看到的依旧是镜面一般的光滑,这个倒影一直慢慢放大到投射密密麻麻排列着的整个人类舰队 三体用这种几乎不可思议的方式炫耀着自己的力量,傲慢而无知的人类舰队注定要全军覆没了” 这里面的思维冲击力是巨大的,最开始的视角配合旁白,大家会误以为这是水滴表层结构的逐级放大效果,最后无非是出现一个水滴形状而已,但是逐渐会发现图片中出现的东西越来越熟悉,到最后谜底揭晓,这个是全部都是水滴的反射人类舰队(文明)而已而已,反射物的绝对光滑 ,与被反射物上逐级放大后粗糙不堪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极具艺术性的反映出二种文明在技术上的差距。这种差距,用这种揭示方法,才完美滴体现二者文明层级在质的不同。通常的特效是,一个光滑的水滴状的物体,让他做得反光一点,然后让很多战舰噼里啪啦炸开花。然而这种感觉只是,只不过是一只看起来光滑点的穿甲弹击中了一堆钢铁装甲,这样的镜头和一般现代战争片里,用穿甲弹击穿坦克有多大区别呢? 关于水滴的“绝对光滑” 除了视觉上做得光滑一点,我们还真不知道到底有多“光滑”,当然傻了吧唧的配一段旁白“水滴表面绝对光滑”,也可以让人们知道这个是“光滑”的,但是到这个光滑底有多“绝对”呢,还是不知道!二种文明的差距,又如何体现呢? 希望电影,在表现力这方面构思上多下功夫,真心的,好的构思可以节省不少特效费,同事升华影片的艺术效果。短片有15分钟这么长,不用这么长去做电影,但是这里用5分钟来艺术地表现一个镜头,我觉得是值得的。我真的不是想进电影院,看完就忘!
【西哲】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批判的甲虫论证的拓展思考 维特根斯坦是我敬仰的哲学家,我把他当做我的老师。吸纳他深刻的见解,和学习他深邃的思维,是我在意的事情。以下小文,是我自己学习后,做的一点思考,只算作给自己安排的一个思维训练的作业。大家有相关的看法,都可以留言,我的分析有诸多不妥的地方,还请为我指正出来! =====================================================================这里用的陈嘉映老师《哲学研究》版本,选段是第一部分293条里的部分。 维关于批驳私人语言论证的甲虫的比喻论证,很有趣。但是里面可能包含着问题,我们并不能因为可以设想“每个人都有一个盒子,并且里面可能装有一只甲虫,也或许里面可能什么都没有装”,来证明我们的言辞,在言语的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对应物。一方面“盒子-------甲虫”的逻辑上具有“遮蔽(但指示)------遮蔽物”的关系,假设盒子上写有“里面有一只甲虫”的指示文字,这种关系更加清楚。但另一方面,“言辞-----私人感觉”也具有类似的逻辑关系。但是甲虫可以没有在盒子里,和可以被取走的“想象”仅仅说明了这个例子本身而已。我们并不能引出言辞在言语的过程过不需要对应物! 说将我们陈述私人感觉的言辞的对应物取消是什么意思呢?取消某种关系必然是后于先有某种的关系的,比如“疼痛”这个词取消和我们某种感觉的对应,类似于从“X符号==Y感觉”转换为“X符号!=Y感觉”?但是我们这样做过了,就意味着我们取消了二者的联结么? 当我从这个不等式左边看到右边的时候,它们不“正处于”——“不等”的这种联结关系中么?一旦我们把某些东西抽了出来,将他们置于某种关系之中之后,我们即使是置换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总会以从一个看到另一个的习得视角看到二者的整体或者它们的联结。 也许,维氏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再在言谈中用某个词汇指示什么东西了?但是我们设想一下,两个人在言谈着某个词汇,而这个词汇在言谈的过程里,它所指称的东西的印象在两个人那里都逐渐淡忘,最终消失遗忘。这个遗忘之后的言谈还是否还可以继续“顺利进行”?设想这种继续进行是很荒谬的! 维说,我们可以没有甲虫,而相互却像有甲虫一样的相互言谈。这种言谈好比是“你的甲虫怎样”,“还好,它还比较健康”之类的谈话。在这种言谈中,我们显然对于甲虫是什么了然于胸,这里我和他都说的甲虫到底有没有不重要,重要是的我和他说的甲虫是什么的问题。 没有甲虫,或者取走甲虫,只能使我们的言谈变成谎言的交流,而不会变得无意义。现在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被要求用一个共同的符号来指称某种私人感觉。这里面,没有约定让人们整齐划一指向同一种东西。请问,此时的言谈涉及到这个符号,该如何进行呢?比如用“你昨天有X感觉吗,有的话,是不是和我一样高兴呢?”,还是用“你用X这个符号指称了哪种感觉呢?”相比要恰当些呢?二这两种言谈,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一个是奠定共识基础上的言谈,一个是为双方言谈某物做的预备状况。 此外,取消一个言辞和它的对应物的关联,当这个词失去了和对应物的关联,我将如何决定它出现在句子中的位置呢?我如何赋予这个词一个语法位置? 再体会一下两个人有意义的言谈的情景,当一个人只是说出一个词汇,而这个词汇对另外一个人来说是陌生的,另一个人该作何反应?如果一个词不能具有了一个语法位置,那么我们就只能说出它本身,说出这个词!但这里没有导致真正的言谈交流,另一个人只是知道他说出了一个词而已,并且他没有办法判断这个词是“在对他说”,还只是对方在“自言自语”。 当然有一种情况,只要是言辞处于某种完整的句式中,我们即使是一时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也可以假装知道这个词一样,我们可以用少量的语言附和着,表现得我们好像知道这个词。回忆一下,周围人都在谈论某个时髦的东西,而自己不知道,却为了隐瞒这一点,附和着好像我们也知道也很时髦的样子。 这里的疑问是,假如对方也只是欺骗呢,也许那个词对方指称的东西并不“实际存在”,这个词在“我这里”就没有了“指称”了吗?我不正用这个词指称“某个我所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对方知道并存在的某个东西”吗?为什么这种指称,不能成为一种指称呢?一次钓鱼的行为,不会因为没有钓上鱼,而不成为钓鱼的行为? 这里的指称与现实有无无关!在假装知道对方在描述个什么的情形中,即使被描述的东西不存在,指称一直存在在我这里,因为只要有某个东西,并且被他真实知道并描述,那么那个东西就立马成为我所指称的东西。正如我期待钓鱼,却不刻意要求要钓上什么鱼,一旦有鱼上钩,那么那就是我想要钓的那条鱼! 某个事物的存在与否并不作为是否存在指称关系的标准,以下还有2个例子方便我们思考。 一:“方的圆”是具备指称的,因为这里就是指的“具备方的和圆的一切特征的,但是实际不可以构造,且不现实存在的某个(几何)东西”。 二:“我包里没有五元钱”,试问这个句子里的“五元钱”是否没有指称? 在这里,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不是类似海德格尔的意思,语言是存在之家。凡是出现于语言之中,这种在语言中的出没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痕迹,而不一定非得现实地实在。我们试想我们自言自语,我们对自己说出一个词汇,却说我们不用它指称任何东西,真的能做到吗?这个词不是伴随着某个音调,某个字形出现的吗?说不用它指称任何东西,无非是只让这个词和这个音调和这个字形联系,但是我们可以不想到某个字形或者某个音调去“使用”它么?为什么就不能说这个词只是指称这个音调或者这个字形呢? 还有取走甲虫的困难在于,我们都没有用某个东西指称某个东西时,一场对双方而言都言之无物的言谈如何能够发生,在哪里可以发现这场言谈发生的必要性呢?除非为了哲学的目的,为了构造这样的一个场景,但是即使这样,又如何判断与人们独自自言自语的区别呢? 用不同指称的同一词汇的谈话,看起来虽有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言语顺序,实际也只不过类似于一本书在奇数页和偶数页分别书写不同的故事,彼此平行却没有关联。 (二) 试着尝试一下,你没有某种感觉,却可以用某种符号记下它的情形。问题是我该在什么时候记下这个符号呢?还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记下,亦或是除了有某种感觉时候! 但是我是怎么知道我“没有某个感觉”的时候呢?这里面的“没有”是什么意思?我不过是想象或者回忆着某种感觉,然后又设想它不在我的身上。问题是,它不在我的身上,只是此时我对我自己状况的想象,但是那种感觉不正是要纳入我的感觉中,我才能想象它没有在想象中的那个我身上么,比如想象着吃着奶油冰淇淋的我嘴里没有苦味的那种情形。 想象一下我们自己没有觉得很甜的样子,是不是感觉舌头出现了一丝甜意又马上消失殆尽的过程呢? 另外一方面,我们似乎确实可以构造一种情况,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感觉的系列都没有出现在我身上的情形,此时我使用了一个符号记录这种空缺的状态。比如我没有高兴,难过,悲伤,疼痛的某一刻的状态,此时我什么也没有记录吗?我不正在记录此时“某一系列感觉空缺的某个时刻么”,正如我记录高兴,同时也记录下悲伤空缺一样。即使是记录空缺,我们也必须拿某些存在的东西作为参照来看。记录下某个我不知道是什么,并且当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感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西哲】正在看分析哲学,一些想到的问题 我如何从逻辑上区分一种“悲伤的情绪”和“快乐的情绪呢”?情绪是何以带有一种“含义”的? 我们会从事件上理解(分析)一种情绪,比如“他亲人去世了,所以这几天他都处于悲伤中!”的这种句子。 情绪的语义是通过“影响”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它的现实效应定义的。比如“他太悲伤了,导致很多天都不想吃饭,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工作也没有精神”。我们不能说,他亲人去世了,他“一定”就会处于悲伤的情感中,而是需要考察他的行为,我们将行为看做他 心理的表达式! 我们都知道勾股定理,我们知道这是怎么写的,我们说这是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表达,是一种关系的表达式。这里是很明确的 但是,我们类比到心理情感的表达上:"一种情感如何规定哪些行为才是他的表达,而另一些行为不是它的表达呢",比如“笑”和“悲伤的情感”不存在一种表达关系么?那我们为什么将“笑”看做“不悲伤”的表达呢?在这里,表达式是不清晰的! “高兴”,“悲伤”这些恒常出现的情绪,我们如何将每次它们出现时都能正确“归类”呢?可能存在某一次我将自己高兴的情绪“不小心”归类到悲伤地情绪之中的情况么? 为什么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就一定知道自己是在“高兴”呢?我每一次高兴的情绪之中,是有一些相同的东西么?这些东西如何描述! 我说“我说我高兴,是因为我内心感到了愉悦”,“高兴,愉悦”这些心理词汇的意谓是什么,我们知道杯子一词意指什么,那么这些心理词汇意指什么?是意指某些情景下,你有的,我也同样必然有的某种东西么? “我有一种悲伤的心情”与“我有二十五元钱”,的两种具有,有什么区别呢?假设此时其他人都无法判断我的两种具有真假的情况! “私有”一种情感,和“私有某件独一无二的物品”有什么区别?比如,我有某件独一无二的珍宝,我建立一条规则:“除我以外,我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或者摸到它,但是我会告诉人们我有这个东西”,我这样做,我私有的这个东西和我私有的某种情感之间的相似性,得到了增加么? 当我说“悲伤的情感在我心里”,某个物品“在我身边某处”,这里的“位置”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说出“这个东西在这里,不在那里”这个句式的时候,我们不就是在定位么?心里的东西,我们真的没有将心里的东西进行空间上的定位么?但当我说,我的悲伤情感发生在离我身体距离二十五公里的地方,你为什么会觉得不可思议? 你的不可思议的感觉,从何而来,你为什么说我说的是错的?当我说,我的悲伤的感觉发生在我的“身体内”,你是不是感觉要好些了,为什么我将二十五公里的具体缩短到我身体内的距离时,你感觉不会那么不对劲了?
正在看分析哲学,一些想到的问题 我如何从逻辑上区分一种“悲伤的情绪”和“快乐的情绪呢”?情绪是何以带有一种“含义”的? 我们会从事件上理解(分析)一种情绪,比如“他亲人去世了,所以这几天他都处于悲伤中!”的这种句子。 情绪的语义是通过“影响”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它的现实效应定义的。比如“他太悲伤了,导致很多天都不想吃饭,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工作也没有精神”。我们不能说,他亲人去世了,他“一定”就会处于悲伤的情感中,而是需要考察他的行为,我们将行为看做他 心理的表达式! 我们都知道勾股定理,我们知道这是怎么写的,我们说这是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表达,是一种关系的表达式。这里是很明确的 但是,我们类比到心理情感的表达上:"一种情感如何规定哪些行为才是他的表达,而另一些行为不是它的表达呢",比如“笑”和“悲伤的情感”不存在一种表达关系么?那我们为什么将“笑”看做“不悲伤”的表达呢?在这里,表达式是不清晰的! “高兴”,“悲伤”这些恒常出现的情绪,我们如何将每次它们出现时都能正确“归类”呢?可能存在某一次我将自己高兴的情绪“不小心”归类到悲伤地情绪之中的情况么? 为什么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就一定知道自己是在“高兴”呢?我每一次高兴的情绪之中,是有一些相同的东西么?这些东西如何描述! 我说“我说我高兴,是因为我内心感到了愉悦”,“高兴,愉悦”这些心理词汇的意谓是什么,我们知道杯子一词意指什么,那么这些心理词汇意指什么?是意指某些情景下,你有的,我也同样必然有的某种东西么? “我有一种悲伤的心情”与“我有二十五元钱”,的两种具有,有什么区别呢?假设此时其他人都无法判断我的两种具有真假的情况! “私有”一种情感,和“私有某件独一无二的物品”有什么区别?比如,我有某件独一无二的珍宝,我建立一条规则:“除我以外,我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或者摸到它,但是我会告诉人们我有这个东西”,我这样做,我私有的这个东西和我私有的某种情感之间的相似性,得到了增加么? 当我说“悲伤的情感在我心里”,某个物品“在我身边某处”,这里的“位置”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说出“这个东西在这里,不在那里”这个句式的时候,我们不就是在定位么?心里的东西,我们真的没有将心里的东西进行空间上的定位么?但当我说,我的悲伤情感发生在离我身体距离二十五公里的地方,你为什么会觉得不可思议? 你的不可思议的感觉,从何而来,你为什么说我说的是错的?当我说,我的悲伤的感觉发生在我的“身体内”,你是不是感觉要好些了,为什么我将二十五公里的具体缩短到我身体内的距离时,你感觉不会那么不对劲了?
【西哲】芝诺二分法悖论解决方案的“我的最简洁论证” 之前已经发了《二分法解决新思路》一文,几日讨论,已经被指出一些大的缺陷,但是我还是相信我的文章去掉错误的部分,还是讲了一些有价值的新东西。感叹问题的艰深,但我本愚笨,但是我不怕,我只会屡败屡战。经过其他吧友观点的启发,我找到一个最简洁的思路。大家再帮我分析一下,即使我再次想错了,一点也没关系,下次我还会继续新的尝试~ ============================================================== 突然得到的一点好的思路:如果承认空间无限可分,就无法推翻芝诺的悖论。 新的思路==》芝诺说“经过终点前要经过无数个中点”,这里面包含了对空间是无限可分的判定,也就是他断定经验世界的空间是无限可分的。这里面他是因为用直线来抽象代替实际的空间,直线无限可分,但物理空间对象是否和数学对象直线一样无限可分,是无法事先得知的,因为毕竟二者不一样,二者只是形似! 按照芝诺的分析,如果空间是无限可分的,那么按照他的理论,我们不可能到达任何一个其它点。也就是这里面有对经验结果的预测,但是他的东西是需要验证的(即是空间和直线一样可以无限可分),那么利用反证法,我们先假设空间确实无限可分,那么经过芝诺的分析,经验世界里我们就无法到达任何另外一点。实际的经验结果是我们可以到达他点,这个事实结果并不是证明了芝诺关于“空间无限分,我们不可到达他点”在逻辑上的错误,而是证明了这个分析借用的前提假设“空间无限可分”是错误的! 如果空间不是无限可分的,那么到达终点前就不需要跨过无数的中点,而只是有限可分的了!那么就不需要在经过每一空间点前,经过一个当前点和这一点之间的某个中点了。 而我们坚持认可芝诺的空间是可以无限可分的,那么就无法驳斥芝诺,因为在这个前提下芝诺的逻辑是完全正确的!而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也只是对经验的假设,不是先验的东西。 而后的量子物理学,则是作为空间确实不是无限可分的的科学佐证。(一开始先用量子物理学来说明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逻辑的东西不能用经验的科学来“证明”)
TJ ,莫泰,林,以及魔兽 【TJ今天真的有点悲催,TJ打得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作为首发,TJ的存在感实在太弱了,而且也限制了他的进攻能力,和火花之间很难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所以有些事情不做实验是永远不知道的。】——看到的一个对TJ的评论 我的看法 TJ:今天的发挥并不差,防守力量上完全没有吃亏,也没有防守失位,韦斯特的投篮技术还是不是谁想防就可以防的。TJ篮下的嗅觉还是不错的,只是把球放进去的球感差了点。莫泰,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和林配合的话,莫泰机动性好比TJ更搭。 莫泰:和魔兽搭的话,莫泰中远投对比TJ优势并不大,不稳定,首发时面对对方的首发峰线也很容易失位,力量也顶不住。TJ和魔兽的连线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二个人连起的防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今天首发阵容,贝的能力虽不能完全激活火花,但是贝的单兵防守不错,整体上的今天首发配置防守级别很高。贝虽不能激活火花,但火花由于低位单吃能力其实还是不错的,这一点贝传球不好的缺点不会被放大。不过花火还是要搭配林才行,遇见内线防守好的球队,贝传球不行,火花就废了。要发挥火花机动性和爆发力,最好还是要多搭配林。 今天的替补,其实没有中锋的,很期待阿西克,就算林带替补,林,阿,莫泰,加西亚,卡比斯的阵容还是去年半套主力的!这样全场无间隙防守和火力了,很期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