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鬼太子 东邪鬼太子
我有我的轨道。。。东邪爬宠部落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673 发帖数: 16,362 关注贴吧数: 62
【东邪图鉴】 非牛完美档案 ✤饲育、 繁殖、夏眠、食谱...[转 先介绍下原文作者John P. Clare —— 世界最大蛙坛Frog Forum创始人、世界最大蝾坛Caudata创始人Caudata基金会创始人、化学家、野外实践两栖专家 ~ 以往我认真编辑的帖子里,更多的内容是爬宠展示和个人心路,在此十分抱歉没有为大家带来技术贴所以这次我投入了巨大精力,翻译出这篇百里挑一的著作按国情,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并加入其他文章的精华理论和自己的经验虽说我已精益求精了,但依然避免不了欠妥之处所以,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完善,共同进步! 这篇文章,是献给国内所有“非牛友”的2012新年礼物! ++++++++++++++++++++++++++++++++++++++++++++++++++ 非洲牛箱头蛙 (Giant African Bullfrog, 欧美流行名:Pyxie、Pixie, 命名+发现者:Tschudi 于 1838年)简历分布: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 津巴布韦) 由于亚种众多,只把南非及其周边国家的亚种称为“牛箱头蛙” 成体尺寸:雄性:14~25CM 雌性:9~14CM 寿命:人工饲养可达15~25年 活动性:除去捕食,运动量极小;但比角蛙好动 饲养难度:新手 繁殖难度:极难 温度:白天25~32度 夜间20~25度 食物:昆虫、蚯蚓、两栖类、啮齿动物、蜥蜴(人工饲养则该选择解冻肉食或无寄生虫的适口活食) 下文若无特殊说明,“非牛”皆指“非洲牛箱头蛙” 物种综述 : 非洲牛箱头蛙是世界第二大蛙,欧美玩家通常将其学名化用为 "Pixie 和 Pyxie"。 爬友更乐意从小苗养起,因为它们都是成长中的庞然怪物,他们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惊喜和成就感。 与绝大多数蛙类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不同,非牛则具有异性体型差异极端性,并且是雄性远大于雌性。相对于很少超过12.5CM的雌性个体,成年雄性的体重可达1公斤,17.5厘米则是其标准体长,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基因无缺陷个体过20厘米已不是难事,雄性拥有强壮的四肢和硕大的头骨,这在交配季的竞争中是必备的,雄性的大体型或许还得归功于它们独一无二的护子性。 有趣的是,雄性非牛在繁殖季的竞争是非常绅士的——情敌互相退至一定距离,吸气鼓足身体,然后奋起一跃,争取获得“坦克相撞”的胜利,将对手数次摔翻或撞飞是胜利。 若没分出胜负,就会出现撕咬血拼的场面。 在之后的护子期,雄性非牛对入侵者的攻击是毫不留情的。 位于下颚中心的“odontoids”三棱骨齿结构在攻击和守卫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那会造成非常血腥和痛苦的撕咬。(“坦克相撞”) 成体非牛的背部呈翠绿色、墨绿色、牛油色,乃至灰白色。 下腹和下巴则是分布着些灰褐斑的奶白色。它们的后掌有蹼,前掌没有。无论雌雄,腋下均呈深橘色。 成体雄性体侧会有大范围的黄色,色泽有时也会延续至喉咙,该体色在交配季会更加鲜明;而成体雌性除了腋下,就不会再有黄色部分。 成体雄性有着比例非常大的头部,尤其是“脖子”处。但要想分辨出10CM以下个体的性别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雌雄个体都会发出声音,但有经验的人才能从中辨别差异。(这是在约翰内斯堡附近发现的两个野生雄性非牛,上面的向人们展示雄性到底能长多大)(成体公牛身侧的黄色区域)(雌雄个体的巨大差异:头型和相对大小,雌性缺乏黄色,雌性仍保留背线) 南非的Gauteng省是学术公认的非牛物种起源地,该地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十分干燥的,尤其是冬季(冬季平均温度:5~17摄氏度)。非牛多于降雨显著的九月至一月出来活动。(幼体非牛和欧元、美元硬币的大小比较)(雌性幼体的体色:幼体特有的鲜明体色) 在极端天气里,非牛可以夏眠10个月。那时它们便会启用后脚掌上的特殊角质构造去挖掘软土,将自己埋在土里后,皮肤的分泌物会将它们裹成一个坚硬的茧,只露出鼻孔。 自此,非牛便进入了低代谢和保湿状态,直到雨季的第一场雨水渗入地下唤醒它们。 夏天的第一场大雨过后,非牛的繁殖季便开始了,但只发生在日间,如果第一场大雨是夜间来临,那么它们会选择第二天。所以说非牛的日行性也影响了它们的繁殖行为。 在池塘里的雄性会发出每秒100~300赫兹的类似于牛哞的低沉叫声,该声音不大,不能传很远。在此期间,雄性会相互排挤压制,较小个体的成体雄性甚至没有交配权。 在每个母非牛选择了优胜者之后,交配便开始了,雌雄都将下半身抬出水面,雌性用后腿刺激雄性将精子排在自己的卵堆上。 这些卵都产在半空中,待精子均匀撒布后,雌性便将1600~4000颗卵放进水里,之后雌性就会将身上的雄性拱下。如果可以的话,雄性紧接着还会与其他雌性交配。在交配结束后,许多雄性和所有雌性会离开水塘,留下体型较大的雄性们照看它们的卵,所以说这些雄性保护的并不全是它们自己的后代。 这些雄性会奋不顾身地阻止掠食者的入侵,它们有时会因此丧命,尽管有些人认为雄性会吃掉一些自己的蝌蚪,但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在最佳温度29度下,蝌蚪可以用至少17天的时间长到变态前的最大尺寸——6.4厘米,这些大蝌蚪已经有了蛙类的背骨。 它们刚变态完毕的时候往往只有2.2~3.6厘米。 刚变态完毕的小非牛有着非常快的成长速度,因为在野外它们必须在下一个旱季来临前长到足够夏眠的大小。 一个模仿非牛原生食谱和进食频率的实验中,变态完毕的雄性小非牛能在200天内长到11厘米,雌性则是8.5厘米。 然而宠物级非牛的成长速度是远远快于这些的,比如笔者的非牛在30天内长了3.5厘米。 以下图表显示了雄性和雌性不同的成长速度。尽管还应考虑不同食物和不同进食速率对成长速度的影响,但两性的阶段成长趋势依然彼此保持一致。(圆点是雌性,雄性是方块) 【插播】(这是个亚成雄性侏儒非牛,较少出现在宠物市场,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非牛)【此文转自我的朋友:PT-易拉酒~】
【东邪图鉴】台北树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 · 台北树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 属树蛙科,在台湾中部以北的山区偶尔能见到,但主要分布于台北盆地地区。 现被台湾当局宣告为保育类动物。【分布】 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台北。【特征】 约4cm~5cm。 身体背部呈翠绿色,腹部则呈黄色,具有随环境而变更身体颜色的能力,在冬天进行交配。 【生活习性】 台北树蛙属于树蛙科,是台湾特有种蛙类,也是台湾当局公告的保育类动物。它们普遍栖息在台湾中部以北的山区(但主要分布于台北盆地地区), (进入繁殖期,则在低海拔山区及谷地、平原四周较为容易被发现) 台北盆地四周山区是它们栖息的大本营。 平时的台北树蛙,通常都散布在树林间的绿色植物上,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想一窥它们的生活并不容易。成蛙是肉食性动物,以虫蚁为主食,而蝌蚪则为素食者,以藻类为主。 【主食】 肉食性,主以小昆虫、蚁为食~【繁殖】   冬季是台北树蛙的繁殖季节,每当冬季来临,东北季风带来适度雨量的同时,雄蛙便开始走下叶面,找寻适当的湿泥,将原本鲜艳翠绿的外表,转变为深沉的墨绿色,再用细小的后脚,在湿泥踩踏出一个小拳头大小的新房。 新房完成后,雄蛙就会躲在新房中,对雌蛙展示求偶声响,以吸引群聚于四周的雌蛙。 进入新房的雌蛙,会和雄蛙以体外授精的方式,产下一团卵块,卵块中则有着大约两百至三百的授精卵。 小蝌蚪在卵块中孵化成长,借着东北季风所夹带的雨水顺水流入小水池或小溪中,慢慢成长。 长成成蛙的台北树蛙会离开水域并爬上绿色植物,展开特别的生活方式——树栖。 【番外科普】 1.所谓的“树栖性”是指该物种动物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树上生活。 而所谓的“半树栖性”则是指该物种动物并不限定在树上居住与觅食、繁殖,这类动物无论在树上或是在地面上都不影响其生物本能,故能同时在地上以及树上生活。2.台北树蛙过去一直被误认为为日本树蛙,直到1979年时才被台大动物学系教授梁润生及王庆让鉴定为新种,现被中华民国政府宣告为保育类动物。 3.在2009年听障奥运将在台北市举办,由于台北树蛙给人活泼灵巧的印象极深,因而被票选出为听障奥运吉祥物,届时台北树蛙与台湾之名也将随着听障奥运的举行而广为世人所知。
【东邪图鉴】洞穴睑虎 Goniurosaurus属:最新盘点“红眼恶魔” ~ 【前言】 2015年,关于Goniurosaurus 属(洞穴睑虎属)的最新归纳并总结,而发这个贴。 此帖会先说说其属下的各亚种~然后在帖子最后,也适当分享饲养心得~ ~~ 仅供本吧吧友们,作内部参考资料使用 ~~ 《《《转发请列明出处!》》》 首先,本属目前一共记载14个物种: Goniurosaurus araneus (GRISMER, VIETS & BOYLE, 1999) 越南睑虎 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GRISMER, HAITAO, ORLOV & ANAJEVA, 2002 ) 霸王岭睑虎 Goniurosaurus catbaensis (ZIEGLER, TRUONG, SCHMITZ, STENKE, RÖSLER, 2008 ) 吉婆睑虎 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BARBOUR, 1908 ) 海南睑虎 Goniurosaurus huuliensis (ORLOV, RYABOV, NGUYEN, NGUYEN & HO, 2008 ) 友莲睑虎 Goniurosaurus kuroiwae (NAMIYE, 1912) 琉球睑虎 Goniurosaurus liboensis (WANG, YANG & GRISMER, 2013 ) 荔波睑虎 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MOCQUARD, 1897) 利希登费尔兹睑虎 Goniurosaurus luii (GRISMER, VIETS & BOYLE, 1999) 凭祥睑虎 Goniurosaurus orientalis (MAKI, 1931) 东方睑虎 Goniurosaurus splendens (NAKAMURA & UANO, 1959) 亮睑虎 Goniurosaurus toyamai (GRISMER, OTA & TANAKA, 1994 _富山睑虎 Goniurosaurus yamashinae (OKADA, 1936) 久米睑虎 Goniurosaurus yingdeensis (WANG, YANG & CUI, 2010 _英德睑虎 此处参考自:@zdmxmc 【luii 种组】 1.Goniurosaurus araneus (GRISMER, VIETS & BOYLE, 1999 )中文名:越南睑虎 英文名: Vietnamese Leopard Gecko 分布:越南(高平)模式产地:越南高平省东南~ 图片欣赏:偶尔也能见到这种乱纹:繁殖、幼体:
【极品水族】水族箱里的必备之物 - 滤材之谈~ 在水族养殖过程中,保持优良的水质是最难的一关,完善的过滤系统就是保持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滤材”,是每个水族箱里的必备之物,对保持水族箱中水质良好,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用途,水族箱滤材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滤材品种也越来越多。 而过滤使用的滤材有很多,每一种都有哪些作用呢? 现在,极品水族为您呈现,来简单介绍和认识一下: 【物理性过滤滤材】 主要是以吸附颗粒物和脏东西,但对水里的有毒物质没多大效果,以下是几种物理过滤滤材: 1.过滤棉作为鱼缸不可或缺的滤材,滤棉以其便宜,更换方便,一直深受水族玩家的喜爱。 使用方法,买回来,先洗一遍,记住,不要用力捏,那样会让滤棉变扁,影响使用效果。 然后放进过滤器里面,主要优势是物理过滤,即吸附鱼缸颗粒漂浮物,亦可培养硝化细菌,只不过效果不如其他的几种滤材。 注意事项,滤棉要经常清洗和更换,不然会影响使用效果。 PS:滤棉是“虫子”最喜欢的滤材。。。。。 2.生化棉这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滤材,主要起到生化过滤的效果。 适用于海水缸、淡水缸和水草缸等观赏类水族箱。 它主要用于培养硝化细菌,让硝化菌分解水中有毒的NH3/NH4和NO2,转化成无毒的NO3。 因此可以改善水质,提高鱼类成活率,是一种兼有物理和生化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 它的弹性好,比表面积较大,不易损坏,同时能有效过滤水中杂物。 “生化棉”不易堵塞,主要培养硝化细菌来分解水中毒素。 “过滤棉” 主要过滤鱼便和食物残渣,易堵塞,需要勤洗。 如何两者同时使用的话,一般先让水流通过“过滤棉” ,然后才到“生化棉”。 相对于“过滤棉”来说“生化棉”密度大,不容易损坏,而且要厚得多,这样就有足够的空间来寄生硝化细菌。 而且也可以过滤掉一些大的异物,所以可以说“生化棉”是物理过滤及生化过滤都有的一种滤材,但因为一般“生化棉”的上面为“过滤棉” ,所以物理过滤有限,“生化棉”被广泛的应用到上滤,外置,内滤过滤器当中。 生化棉:孔大、疏松 过滤棉:孔小、紧密 使用方法。买回来先用水冲一遍,然后放入过滤器。 注意事项,清洗时,请用鱼缸里的水,不然会杀死硝化细菌。 PS:生化棉里面,容易藏“涡虫”。。。。。。 3.活性炭使用方法: 活性炭的原理是在其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平衡的表面浓度,再把有机物质杂质吸附到活性炭颗粒内,使用初期的吸附效果很高。 但时间一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会不同程度地减弱。 如果水族箱中水质混浊,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活性炭很快就会丧失功能。 注意事项,勤更换,不然有毒物质会释放出来。 PS:适合各种过滤器,更适合虾缸,可以吸收NO3 ~ 4.过滤毛刷过滤毛刷是锦鲤鱼池的最佳滤材。可以同时发挥物理和生化过滤功能。 劣质毛刷无法达到应有效果,还会成为累赘,过滤毛刷特点是重量轻、构造简单、易于清洗、经久耐用;较长时间不清洗也不会堵塞;过滤毛刷粘附异物的功能极强;可以根据不同大小过滤室而选择不同的过滤毛刷尺寸。 鱼池过滤毛刷可以同时担负起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之功能。 高密度的鱼池过滤毛刷可以挡住大部分鱼池中的固体废物及悬浮物,同时由于鱼池过滤毛刷上面极易附着大量的净水微生物而往往被人做为生物滤材。 鱼池过滤毛刷也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一个大型的锦鲤池过滤系统,使用鱼池过滤毛刷比使用藤棉的成本要低很多。 所以不少渔场和玩家都选用鱼池过滤毛刷作为过滤材料,甚至有人全部使用鱼池过滤毛刷。 鱼池过滤毛刷被玩家誉为锦鲤池过滤的“性价比之王”。 使用方法,几个或几十个联合一起使用 ~ 注意事项,经常清洗,保证使用效率~ PS:适合大型滤缸,大型鱼池,渔场,锦鲤鱼池。
【东邪图鉴】致命,毒蟹 * 2 ~熟若蟹! 铜铸熟若蟹Zosimus aeneus 俗名: 笨蟳【形态特征】 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背部隆起分区明显,表面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绿至紫褐色,其间有白色,褐色与青橙色的不规则花纹,形成特殊的斑驳色彩,甲长约5公分,甲宽约10公分。PS:这是珊瑚礁潮间带的常见种,头胸甲前侧缘与步脚的前后缘都呈刀锋状,斑驳的体色是天然的警告色,警告四周的邻居要知道它全身充满猛烈的毒性,绝不能吃它,以免中毒身亡。 【分布】 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等热带与亚热带海域的岩礁或珊瑚礁地区,台湾南部恒春、小琉球和兰屿都有。 【毒性】 二十世纪,因误食铜铸熟若蟹死亡的人至少有10位,成为毒死人最多的毒蟹。 这种蟹类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发生在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南太平洋群岛等地。所含毒量经调查,以琉球石垣岛产的含毒量最高,约为2000 MU/g,毒性成分是麻痹性贝毒STX与neoSTX。澳洲产的铜铸熟若蟹含有麻痹性贝毒STX、neoSTX、GTXs等毒成分。菲律宾产的主要含有麻痹性贝毒STX、neoSTX、少量GTXs和微量海豚毒。 绣花脊熟若蟹 Lophozozymus pictor 俗名:马赛克蟹, 雷公蟳【形态特征】 头胸甲壳呈横椭圆形,表面光滑。分区清楚,前侧缘呈薄板状,在外眼窝之后方分成四叶,螯脚左右不对称,指端尖锐,脚足宽扁,有成束刚毛,颊区密布绒毛,全身具红白相间的网状花纹,甲长约 4 cm,甲幅约 8 cm。【分布】 分布于日本、斐济、萨摩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岛等地~【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生活于低潮线至水深30米的岩石底或珊瑚礁丛中。 低潮线至水深30米的岩石底或珊瑚礁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 -30米。【毒性】 绣花脊熟若蟹是已知最毒的螃蟹,他们的体内有的含有河豚毒,有的含有麻痹性贝毒,有的含有海葵毒。一只成年绣花脊熟若蟹体内的毒素可以毒死45000只小老鼠。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