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嬗变 我嬗变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 发帖数: 6,176 关注贴吧数: 9
高一男生被数男子拉下公交车逼迫跳河溺亡 11月12日中午,余杭区东塘镇京杭大运河段,打捞起一具男孩的遗体。男孩是临平实验中学高一三班的学生明明(化名),今年才17岁。  此前,明明已经失踪了5天5夜。明明是在放学回家路上一去不归的,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明又是怎么坠河而亡的呢?  而更让明明父亲心痛的是:当时为什么就没人帮忙报警呢?  高中男生神秘失踪  11月7日,星期五,雨。  家住鸬鸟前庄村叶家滩的马师傅,做了一桌子儿子平时爱吃的菜,焦急地等着儿子从临平的学校回家。马师傅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见到儿子了。  马师傅17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临平余杭实验中学上高一。儿子平时住校,从学校返家时一般先乘车从临平到瓶窑,再从瓶窑转车到鸬鸟。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窗外的雨一直不停。邻居家和儿子同班的孩子,也都陆续回到了家。  “儿子一向很乖,放学后总是按时回家,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马师傅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到了晚上5点,马师傅拨打了儿子的手机,传来的却是:“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这时,马师傅再也坐不住了,拿了把雨伞,一头冲进了雨夜。  儿子放学了却没回家  儿子会去哪里了呢?  马师傅一边沿路寻找,一边不停拨打儿子手机。但是,手机里传来的都是无法接通的提示音。  实在没办法,马师傅只能跑到车站去等。公交车一辆一辆地进站,乘客一批又一批地下了,唯独不见儿子的身影。  会不会是学校里有事情给耽搁了?晚上6点20分左右,马师傅给儿子的班主任打去电话。  “学生们早走完了,学校里都没人了!”听班主任这么一说,马师傅更加着急起来。  过了半小时,班主任又打来电话。“班上的一位女同学说,明明在从临平到瓶窑的公交车上,与几个小青年发生了争执,后在东塘被他们拉下车了。”心急如焚的马师傅,再也按捺不住了,打电话报了警,随后又直接赶去派出所报案。  儿子半路被人拉下了车  “出事后,我们到出事地点那一带都去打听过。”马师傅说,明明失踪以后,妻子工作单位的所有工友,都帮他们到儿子放学沿线路上去寻找。  “包车坐不下了,有些甚至坐公交车帮我们去找。”马师傅说,同村的村民也给予很大支持,每户人家都想帮他们找明明,“都是被我拦下来的,我对他们真的心存感激。”  寻找过程中,马师傅打听到,在车上和明明争吵起来的,是三四个小青年。“据说,当时儿子和那几个小青年在车上吵得不可开交,连一边的售票员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在车子后面吵架,售票员就把我儿子拉到了公交车前面,让他们不要吵了。”  没想到,几个小青年在东塘下车后,竟把明明拉下了车。“听说,当时那个售票员还拉了我儿子一把,说你不是在这里下车的啊,想把他拉回车里,但是没有成功。”马师傅说。  再见时已是儿子的遗体  马师傅说:“公安局在电脑里调出了资料,说我儿子逃跑时,曾打电话报过警,说有三四个人在追他。”马师傅说,“儿子报完警就把电话挂了,公安局再打电话给我儿子的时候,电话就一直不通。”  马师傅怎么也不敢相信,苦苦寻找5天5夜后,他再见到儿子时,看到的却是儿子冷冰冰的遗体。“我儿子不会游泳,这么冷的天,他也不会往水里跳,我实在想不通。”  警方说法  基本确定明明是溺水身亡  11月8日上午,从仁和派出所处得到消息后,余杭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马上介入此事调查。  警方在走访中,找到一目击证人。此人表示,11月7日下午3点30分左右,确实看到几个小伙子从顿力大桥旁的顿力公司前跑过。而同时,当天15点45分左右,明明曾用手机拨打过110,表示自己在顿力大桥附近,正被三四个人追赶。但是,当天警方赶到后,却未找到人,拨电话,也未能打通。  根据以上两条线索,刑侦大队民警认为,明明可能是在顿力大桥附近失踪,而嫌疑对象可能就家住东塘一带,是在临平读书或社会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
浙江制造业需求数半年减20多万 总体仍缺人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近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浙江省部分市县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浙江总体对劳动力没那么“饥渴”了。其中,吸纳劳动力的大头——制造业需求人数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减少了20多万。与之相对的是,浙江对熟练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还是相当大。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但近半年来,整个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都在滑坡,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总体状况还是缺人  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浙江总体仍处于“缺人”的状态。第三季度,浙江劳动力市场里,求职的有105.8万人,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有175.69万个,岗位数大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为1.66(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越缺人)。  自2006年第三季度以来,求人倍率连续6个季度缓慢上升,去年第四季度创历史新高后,今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上季略有回升,本季又回到今年第一季度与2006年下半年的水平。  今年浙江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制造业招的人少了。  制造业需求人数半年少了20多万  制造业的需求人数占各行业需求人数的41.43%,这个百分比创了近几年来的新低。而且,这不是第三季度才有的现象,今年的第二季度,制造业的需求比例就已经在下降了。这半年以来,这一比例共下降了4.83个百分点,需求人数少了20多万。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金融危机对浙江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制造业。浙江的制造业中部分企业长期依赖出口订单,没有订单,企业的开工就要受影响。  因此,在这个本应是加班加点赶订单的季节,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反而下降了。  高技能人才仍是香饽饽  制造业劳动力整体需求虽然在下降,但是在湖州、嘉兴、绍兴等地,缝纫工仍然很吃香,属于需求以及缺口最大的“前三”。在嘉兴、衢州和舟山等地,机械设备工、操作工等也都是香饽饽。  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有关人士说,制造业企业并不是整体缺人,而是对一线的、缺乏技能的操作工需求减少,对于熟练工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不降反升的。  下面一组数字就印证了这一说法。今年第三季度,浙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上季增加0.14万,各技能等级及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均在2.03以上。求人倍率最高的为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达到4.69,创历史新高。  企业可以抓住时机实现飞跃  “高技能人才还是香饽饽,因为企业知道今后要发展还得需要这样的人才”。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浙江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了。  虽然高技能人才越来越紧俏,陈诗达还是认为,企业没有必要在这种时候急着引进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企业要有自己的长期规划”,他觉得,这时候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素质,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用工需求,还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对将来企业的转型升级绝对有好处。  陈诗达始终相信这次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冬天”,“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危机本身包含了危和机两方面,对于浙江的制造业来说,谁能抓住这样的机遇,谁就能抢占先机,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来源:都市快报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